海棠文

第18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杨思鲁愣了一下:“啊?”
    “别啊了,赶紧随我来。”周自衡如一阵风一般的走在前面,扔下一句话。
    杨思鲁只能匆忙的跟上去。
    片刻之后,两匹马从润州屯的官署内驶出,奔向了江宁县外。
    看着他们消失在大门外的背影,正在屯署中悠哉悠哉的喝茶闲聊的几位吏目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
    “周录事这是怎么了?”
    怎么忽然一下子变得这么有干劲?这可不像他。
    一个老吏拿出围棋,嗤笑一声:“年轻人心血来潮,想一出是一出罢了。不管他,咱们来下棋,今日我必要杀你个片甲不留!”
    “你想得美!”
    屯署里安逸悠闲,但骑马到了城外,风簌簌的从身上脸上掠过的时候,那种感觉就不怎么舒适了。
    杨思鲁打了个大大的喷嚏,他看向骑马走在自己前面的男人,脸上飘过疑惑的神色。
    他刚来润州屯才半年,但也清楚的知道了整个屯里面是什么样的氛围。这位周录事,性格颓唐,每日喜欢做的就是窝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写诗,间或才记录一些文本档案之类,甚至都很少和其他人交际。他今天怎么会忽然想着要去巡田?
    这位长安来的公子哥儿知道田里是什么样吗?知道春耕要做些什么吗?
    杨思鲁在心中腹诽,而周自衡也默默的在后悔——艹,这骑快马原来这么累的吗?他只觉得自己的腰差点要断了,臀部也颠得慌。
    周纯是会骑马的,这个时代的高门俊杰们,骑马是必备技能,即使是文士也是如此。周自衡本身也骑过几次马,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觉得继承了周纯记忆的自己也能骑快马。可没想到,脑子学会了,身体适应却还需要时间,马匹刚开始奔跑起来的时候他差点没掉下来,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稳住,差点就破防。
    出城行驶了一段,这才逐渐掌握住这门技艺,而润州屯的屯田也就差不多到了。
    “周录事还好吗?”杨思鲁见周自衡下马的时候似乎身姿有些别扭,关心的问了一句。
    周自衡扶着腰,扯出一抹笑:“还好,还好。”
    不管怎么样,气势不能输。
    他看着眼前连成一片的田地:“这里就是靠近江宁县最近的那一部分屯田?”
    杨思鲁回道:“是,咱们一共八个小屯,江宁县两个,这是其中之一,剩下那个比较偏远。至于其他的,在丹阳、金坛、句容周边。”
    周自衡看向眼前的田地。
    润州屯的屯田面积不算大,大概一百二十顷左右,也就是一万两千亩地,这个面积在司农寺几十个屯里面排倒数第三。他眼前的这个小屯,需要耕种的面积是一千三百多亩。
    这一千三百多亩并没有连在一起,眼前这块算是主要耕作区,相对开阔,一直从他脚下延续到远处的山脚,看上去还像模像样。
    他想起之前在马上看到的民田,有一些被茂盛的植被和细碎的水域以及沼泽地、山地等分割成一块一块,可想而知农人们平日耕作极为不便。
    “宁镇丘陵啊……”周自衡喃喃自语,“果然还是比不上平原。”
    隔壁的太湖平原和甬绍平原,一马平川,地理条件比这边好多了。这也是润州屯的农业收成一直都比不上临近越州和苏州的缘故。
    他蹲下来,丝毫不嫌弃的用手从田里面掬起一捧土来,然后仔细的用手指捻了捻,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能得出结论:“土质黏重,透水性差。”
    周自衡将手中黄土放回田里,拍了拍手站了起来,摇了摇头,有点不太满意——这时候的土质熟化程度显然是不如千年后的,千年后江南地区的土已经是成熟的水稻土,现在却还很原始。
    看来,工作还需要一项一项做,任重道远啊!
    他在心中已经瞬间列了好几个事项。
    杨思鲁欲言又止。
    周自衡瞥他一眼:“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杨思鲁恭敬的:“周录事,您到底想做什么呢?”
    周自衡看着年轻人疑惑却不失干净的双眼,笑了笑,转而问他:“杨思鲁,你记得上一年,这个小屯的收成是多少吗?”
    “稻子收了两千五百二十石,麦子收了五百八十八石,粟收了四百七十石,糜……”杨思鲁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看得出来这些数据他很熟悉。
    周自衡赞赏的看他一眼:“这里稻子一共种了一千四百亩,每亩的产量还不足两石,而麦子的亩产甚至还不足一石,只有七斗!整个润州屯,一万两千亩地,过半种稻,最后稻子的收成还不足一万石!你不觉得这样的产量实在是少得可怜吗?”
    杨思鲁的神情变得凝重了,他不知自己的这位上官忽然问这个是什么意图,犹豫了一下:“咱们这里的产量本来就不如关中地区……”
    “不!”周自衡打断他,他挑眉道:“我有办法,可以让这里的产量超过关中!”
    杨思鲁张大嘴:“……啊?”
    他想说,周录事您今天抽什么风?开玩笑吗?但看这样子也不像是开玩笑啊!
    且不说杨思鲁在风中凌乱,正在田里工作的屯户看到有骑马前来的人,还有熟人,立刻过来见礼。
    “杨掌固。”
    掌固是杨思鲁的职位,顾名思义,掌管仓库和一些固定资产,给屯户分发种子和农具等。而屯中这样的掌固有四位,杨思鲁负责的就是江宁县两个屯。
    “这位是?”来人显然不认识周自衡,还需要杨思鲁的介绍,“……原来是周录事,小的见过周录事。”
    这人叫丁老三,四十多岁的年纪,但在繁重的农活和风吹日晒下看上去像是五十多岁了,他是这个小屯的屯正,管理这边的屯户们。
    “周录事今日前来,不知有何吩咐?”丁老三有些忐忑不安。
    掌固和几位小吏会经常往这边来,屯监和屯副一年能来一次已经算不错了,而主簿和录事他从来没有见过。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当他听到周自衡说想要了解一下屯里面的春耕准备工作,他就更忐忑了,生怕这什么也不懂、细皮嫩肉的公子哥儿胡乱出点主意。
    但既然上官问了,那就要回答。
    丁老三一面带周自衡看看屯里现在在干的活儿,一面向他介绍:“现在我们还在整地……等到秧苗长出来了,就可以把它移栽到田里了。”
    周自衡安静听,并不插嘴。
    然后,就在丁老三悬着的心慢慢放下的时候,他就听到这位周录事问自己:“等一下,你们在播种之前不会将水稻进行浸种吗?”
    丁老三一片茫然:……浸种?那是啥?
    周自衡叹气,知道这在后世水稻耕作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如今还没有被推广开来,他明明记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是有提到过的。看来,这时候技术的传播速度还是要比自己想象中的更慢。
    他将周围的屯户都召集过来,温和耐心的介绍了水稻浸种这项技术:“……总之,在播种之前给水稻浸种,可以提高稻种的发芽率,呃,可以让稻种发更多的芽,后续也能长得更好。”
    他换了种屯户们可以听懂的表达方式。
    讲完之后,围过来的屯户们却起了小小的骚乱。
    有人大惊失色:“这种子泡这么久还能长出秧苗来吗?”
    也有人无所谓:“应该没关系吧?稻子不就是长在水里面的吗?”
    有人坚决反对:“早就泡烂了吧?上次我家晒好的稻子忽然遇到暴雨,都发霉了,可心疼死我了!”
    有人赞同:“虽然稻谷喜水,但上次遇到洪灾,咱们的稻子都减产了大半。”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过几圈后,觉得这种新东西,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为好。
    周自衡甚至听到有人带着怨气和讽刺的嘟囔:“要是听了他的,到时候种子被泡烂了,咱们颗粒无收,他却一点事也不会有,他可是高高在上的录事!”
    “就是。”
    周自衡循声找到这个人,提高声音:“你,对,就是你,到我面前来!”
    周围的空气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