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58章 黑料二三事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58章 黑料二三事2
    【八是霸占弟媳,强纳长嫂。
    《新唐书》记载:“太宗杀其弟齐王元吉,纳其妃杨氏,有宠,生曹王明。长孙皇后崩,帝欲立杨氏为后,纳魏征谏,乃至。”
    《资治通鉴》也记载过,李世民想给杨氏名分,魏征劝谏,才放弃这个想法。
    杨氏的头衔是一直跟着李元吉变化的,先为庶人,后成为海陵王妃,再后来又成了巢王妃。
    但在《新唐书》出现之前,没有任何一本史书提到过太宗欲立杨氏为后,包括唐朝专门记录魏征谏奏的《魏郑公谏录》。
    主播个人觉得也许是史书记载李世民的嫔妃杨氏生了曹王李明,又过继给了李元吉,恰巧李元吉的正妃又姓杨,宋人就觉得杨氏就是李元吉妻子。
    以讹传讹就变成了这般谣言。
    同理,强纳长嫂更是无稽之谈。】
    [杨氏的庶出女儿出土的墓志上明确说了,她和母亲一直被软禁在小宫殿里。]
    [但凡看了旧唐书就不会说这种话。]
    [主要是新唐书会编,以前都没这事,李世民理论上有三个姓杨的妃子,但没有一个是弟媳。]
    [李建成的正妻是郑观音,从墓志史书都没说被李世民抢,全都宋朝编的。]
    [呵,李世民就是个人渣,喜欢杨妃,却又娶长孙。]
    [来了来了,又是个被洗脑的人,只要提到杨这个姓,李二和长孙必被骂。]
    [总有人觉得李世民真爱是隋朝公主,也就是吴王李恪的母亲杨妃,爱她又怎么会在史书上留不下记载?]
    [不记载就不会被议论,关于她的事,相当于啥都不知道,就没办法对她评头论足了,这是一种保护。]
    [别太荒谬,古人最看重身后名,如果要避免评头论足,应该是勒令史官写好话而不是干脆不写。]
    [……你们高兴就好。]
    [我对杨妃没有恶意,但是很多杨妃粉总喜欢给二凤立为国做鸭的人设,忌惮长孙无忌所以宠皇后,所以选李治不选李恪,好离谱啊!]
    [更离谱了。]
    恍恍惚惚,恍恍惚惚。
    李世民觉得开眼了。
    那么点事翻来覆去地瞎说,后人不觉得无聊吗?
    他杀了杨氏和郑氏的孩子,再怎么爱女色也不敢睡她们身旁啊。
    同为女人,长孙皇后想得更多:“二郎,天幕这么一说,杨氏和郑氏必定会被人议论,我想派人去安抚一下。”
    虽然天幕说是谣言,但总会有些人心里不干净。
    魏征狠狠皱眉,这宋朝怎么回事,总是编纂他们大唐的坏话是做什么?
    【九是教子无方,皇室悲剧。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事,李世民的确要担责任,这点要承认。
    李唐的争权夺位是悲剧,但皇位之争几千年来就没断过,没必要都算在唐太宗身上。】
    [李建成:好侄子们,加油,大伯在地府挺你们!]
    [哈哈哈,前面你好损。]
    真正的李建成表示:你们是真的很不礼貌。
    [李承乾谋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李世民的高压教育和偏袒魏王所带来的压力给逼的。]
    [本来因为脚跛就够自卑了,又天天被魏征、房玄龄、孔颖达等谏臣天天劝谏,精神已经在崩溃边缘了,只要一点火星就会炸。]
    [后天残疾,自卑敏感,老爹宠弟弟没边,还天天被谏臣指着鼻子骂,心态不崩才怪。]
    [李世民和现在的鸡娃父母差不多一个样,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砸钱砸精力,但就是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现在自杀的小孩那么多,当时的李承乾和这些小孩没什么区别,只是他是太子,反抗的方式不同罢了。]
    [还有宠幸太常乐人称心,引突厥人入宫,都是一种反抗。]
    [叛逆了,疯癫了,不装了,谋反吧!]
    唐。
    李世民落泪,何至于此?
    承乾是他的长子,他对他寄予厚望,从来没想过有一天父子之间会走到这般地步。
    脚跛,后天残疾,崩溃,疯癫。
    承乾聪敏仁孝,他从没想过这几个词会出现在他身上,怎么会这样啊?
    兄弟相残,父子隔阂,之前就知道,但没想到承乾未来会被逼疯,长孙皇后气疾一下子复发了。
    “观音婢!”李世民扶住她,大声喊人,“快去找御医!”
    “阿娘……”李承乾和李泰赶紧去她身边。
    长孙氏温柔安慰:“没事的,一会儿就好了。”
    她只是有点难过。
    被提到的魏征、房玄龄、孔颖达等谏臣:……他们这么可怕吗?
    秦。
    心理需求?始皇觉得很新鲜。
    前面提过扶苏结局似乎也不好,那他的心理需求又是什么?
    嬴政侧头瞥了他一眼,他觉得扶苏看起来挺正常的。
    扶苏不清楚上头的亲爹在想什么,眉头轻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汉。
    刘彻抱着小刘据,思绪复杂。
    不知道这个小孩将来又是什么结局?
    明。
    朱元璋摇头,“太宗皇帝一生英明,却没平衡好长子和次子的关系。”
    他就不会,他的位置只会是太子朱标的,剩下的那些小崽子想都别想。
    【十是后期昏庸,封建迷信。
    比起早年,唐太宗的晚年绝对称不上圣明,爱美色,兴土木,这点也是事实。至于封建迷信,对李世民来说,是有点弹性迷信在的。
    他早年还嘲笑过秦皇汉武迷恋方术和寻求仙丹,可见他觉得神仙乃虚无缥缈之事。
    但贞观五年李承乾生病,他请道士祈福;贞观七年李承乾再次生病,请天竺高僧祈福;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重病,他重建废弃的道观寺庙祈福。
    晚年,李世民重病缠身,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丹药上。
    比起秦皇汉武,李世民的迷信算是一种寄托。】
    [总结,还是政哥和猪猪好骗,一骗一个准。]
    [李世民后期还是有点昏头了的,已经听不进多少劝谏了。]
    [李隆基怎么就不能和他太爷爷多学学,该死就得死啊!]
    [汉武帝也是这个原因,活太长了,差点把大汉拉进深渊。]
    [啧,还是现在好,以前要想过得好,就得看上头统治者的德行,万一摊上个昏君,那就完蛋了。]
    [感谢先辈们!!!]
    看来后世生活应该很好,这些先辈应该就是立国的人吧。
    汉。
    天幕终于说了个好消息,他活得长!
    可惜后面又跟了句“差点把大汉拉进深渊”,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
    看到“差点把大汉拉进深渊”,刘启在知道刘彻以后是武帝后的慈父笑容瞬间消失,抬脚踹了下他的屁股。年幼的胶东王很不服气,那个刘彻做的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身上一些被诟病的点已经讲完。
    主播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看法,并不完全正确,大家听个乐呵就行。】
    [按这些黑粉的标准,历史上就没一个好皇帝了。]
    [互联网三大神奇理论:“隋比唐强”、“杨广是明君”、“李建成登基肯定不比李世民差”。]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李世民赢就赢在他是胜利者,所以可以随便抹黑。]
    [……前面的,你不要太恨,史书上明确记载的不信,就喜欢臆想不确定的。]
    [他可能不是个好人,但肯定是个好皇帝。]
    [贞观之治是真的就行,那时候的大唐却是流传海外,威名远播。]
    [李世民之前皇帝的标准是汉文帝,李世民之后皇帝的标准就是唐太宗。]
    嬴政并不在意这种私德问题,皇帝不需要这种东西。
    刘邦大笑,“文”是个美谥啊,之前还有个武帝,他大汉运气好啊。
    李世民到底还是个俗人,也在乎身后评价,知道后世对他还是认可的,放下了那颗坠坠的心。
    李治还是有点不满,在他心里,耶耶就是最好的。
    (唐-x治:耶耶,你在稚奴心里就是最厉害的。)
    [我作证,李治绝对是个爹控,李世民原来的谥号是文皇帝,但是李治觉得这不能突出他爹的厉害,于是李世民就变成了“文武大圣大光孝”皇帝。]
    [好里胡哨,李治加的时候不觉得拗口吗?]
    (唐-x治:有吗?我觉得很好啊。)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几个孩子都非常好,李承乾谋反他都没杀,李泰夺嫡也没怎么样,别的朝代必死。]
    [没错,长乐公主李丽质要成婚,李世民想逾越多给,被魏征劝谏回去,但高宗乃至玄宗时期,还有人写文隐射长乐公主出嫁时的盛大隆重。]
    [妥妥子凭母贵。]
    [这两父子写信肉麻得不得了,什么“亿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腻乎死了。]
    [不是有个观点嘛,父爱需要参与养儿过程才能最大限度被激发,李治是李世民亲自养大的,自然父爱爆棚。]
    [没错,沉没成本太高,肯定不一样的。]
    还有这个说法?
    天幕下很多女子心动了,天下绝大部分男人都一个德行,心情好了就逗逗孩子,心情差了就恨不得离孩子远远的,还是感情培养不够。
    无论是有了李治还是没有李治的时空,李世民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对孩子说真心话,怎么就腻乎了?
    不少皇子皇女们都羡慕了,这个皇帝爹真好。
    [哈哈,该孝就孝,该不孝就不孝,哪个软弱的爹宝敢在爹生病但还活着的时候就和小娘搞在一起?禁忌这方面还得看九五cp。]
    [准确点,还没搞在一起,只是有了感情。]
    [李治这方面是杠杠的,胆子够大啊。]
    (汉-xx:他好大胆。)
    很多古人大大震撼了,这可是皇帝的女人,这个李治胆子可真大。
    唐初一干人等懵了。
    还没有李治这个儿子的李世民脸色变了,和长孙皇后对视一眼,两人眼里充斥着惊讶和震撼。
    未来的儿啊,你可真会给爹娘惊喜。
    已经有李治的时空,李世民抬手掐了下还不会说话的小婴儿的脸颊,可真是他的好儿子,一旁的长孙皇后只当作没看见,她也惊讶。
    【第2期——唐太宗李世民到此结束,下一期是谁主播暂不透露,大家可以猜一猜哦,下期再见。】
    天幕暂时关闭,各朝各代的人开始整理已知的消息。
    秦。
    李斯不愧是嬴政的得力助手,立刻把记载的竹简递上。
    纸、选举制度……有一系列要问清的事。
    期间出现的舆图只是一部分,如果更具体一些就好了。
    嬴政清楚,天幕讲解的事情越多,得到的信息越全面,对大秦的未来就越好。
    汉末。
    刘备和诸葛亮赞叹:“这唐太宗这么能打,谥号还是文皇帝,可想他的文治该有多出色。”
    曹操也欣赏李世民,但他更馋李世民手下的那一干武将谋臣。
    孙策周瑜等人同样夸赞,不知天幕是否会透露些他们的未来?
    隋。
    杨坚现在看见几个儿子心情就不好,尤其是晋王杨广,全都是废物。
    他对李家观感很复杂,但他很清楚他不能轻易处置。
    以隋末那乱象,可想而知朝廷里肯定也有人反隋,一旦他对李家动手,朝臣会惊恐,百姓也会慌张。
    真棘手。
    幸好李世民这时候应该还是个幼儿,否则更麻烦。
    唐。
    李世民是最忙的人,天幕已经大概透露出了大唐未来的治国方法,他和一众文臣武将决定抄一抄。
    长孙皇后去安抚过杨氏和郑氏后,带着两个小孩回到宫里。
    长乐公主李丽质不满地捏了捏一个弟弟的脸颊,觉得他们以后很不孝。
    李承乾眼睛发红,很愧疚。
    李泰就有点不满,甩开姐姐和哥哥,去找阿娘。
    长孙皇后想给他们仔细掰扯掰扯,但看着两个小孩的模样,还是语气温柔安抚:“高明、青雀,你们是亲兄弟,身体里留着同样的血……”
    宋。
    赵匡胤有点面上无光,两次提到宋,都说大宋不好,他有种不妙的预感。
    赵佶等人就只把天幕当成乐子,感兴趣的听一听,不感兴趣就扔到一旁去。
    元。
    忽必烈作为一代枭雄,了解汉族文化,自然也敬佩这位唐太宗。
    端起一大碗酒洒地,“敬太宗皇帝。”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