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62章 不甘寂寞袁本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62章 不甘寂寞袁本初
    洛阳外城,东郭大营。
    “文远,接着!”
    “主公,此物是?”
    张辽接过王景抛来的铁戟,随即便忍不住睁大双眼:“龙骨为锋,其气浩荡,这是画龙擎天戟?”
    “哈哈,文远好眼力,正是春秋第一勇士南宫长万的手中神兵,其上锁着一条蛟龙残魂,唯有真正的猛士,才能让其乖乖认主。都说宝剑赠英雄,如此神兵,自然只有文远你这样的绝世猛将才配持有。”
    王景将丁原的兵器交到了张辽手中,并无半分不舍。
    毕竟再好的宝物,放在仓库里也只能吃灰,唯有交到最合适的人手中,才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价值。
    此举倒是让张辽再次感动不已,画龙擎天戟这样的宝物,王景说送就送,能遇到这样大方的主公,张辽暗暗感慨自己的幸运,同时也坚定了要追随王景征伐天下的想法。
    跟着这样的主公混,日后才有远大的前程啊!
    一连数日,王景都亲自坐镇东郭大营,完成对丁原麾下旧部的打散重组,将他们重新整编。
    而荀攸和史阿等人,则被王景安排在洛阳城内查探情报。
    不一会儿,荀攸便前来向王景复命:“主公。”
    “公达,洛阳城中情况如何了?”
    王景刚刚练完剑法,精赤着上半身,在演武场旁边的石凳上随意坐下,貂蝉很快便拿着干净的湿毛巾过来帮他擦拭。
    对于自家主公这等放荡不羁的豪迈作风,荀攸也是见惯不怪,笑着回道:“董卓仍在收拢何进所留旧部兵马,至于太傅,袁家内部最近似乎不太和睦,司隶校尉袁绍和虎贲中郎将袁术,此二人皆有怨言传出。”
    “呵呵,无非就是分赃不均罢了。”
    王景自己也是次子,自然明白袁绍和袁术为何不满:“为了家族大业鞍前马后,眼看着果实即将成熟,结果却没自己的份儿,是个人都难以接受。汝南袁氏,怕是要要出大乐子了。”
    历史上的袁隗和袁基,就是被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给坑死的。
    董卓废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登基称帝,这件事可是亲自请示过袁隗的,而且袁隗还答应了。
    作为硕果仅存的辅政大臣,同时还是董卓的老上司,由此可见此事根本就是袁隗的谋划,董卓只是执行者和背锅人。
    结果关键时刻,袁绍和袁术纷纷站出来公然反对,这就知道为何董卓后来会那么愤怒了。
    不过王景很好奇,这个世界的汝南袁氏可是很强的,不仅仅是名声和家世,单单是实力而言,汝南袁氏也堪称世家中当之无愧的第一。
    家传绝学《孟氏易》脱胎于《易经》,在谶纬学派的诸多功法之中,亦可被称为翘楚,又有炎汉帝朝的官气加身。
    作为辅政大臣,袁隗甚至能够动用山河社稷图的力量,镇压董卓怕是易如反掌,董卓拿什么反杀袁隗?
    就在王景思索之际,愤怒的小金乌跳到了他的脑袋上,用力扑棱着翅膀,发出不满的叫声。
    叽叽~叽~
    “你这臭鸟,把我的头当鸟窝了吗?给我下来!”
    叽叽~
    小金乌的三只小短腿死死抓住王景的头冠,就是不可能下来。
    荀攸见状,则是笑着恭维道:“主公,金乌乃是上古神兽,对气运命数最为敏感,之所以如此躁动,应当是因为主公你成功消化了丁原的旧部,气数大增的缘故。”
    “气数?是官气吗?”
    王景面露疑惑之色,《紫微帝气篇》有传授望气之术,却缺少相关方面的基础内容介绍。
    荀攸家学渊源,对此倒是略知一二,所以便为王景解释起来:“官气乃是朝廷赐予,如同俸禄,一般都是按月发放。然则气数却是不然,所谓气数,其实本质便是集众,为了共同的志向和目标,彼此命数交织,气运相连,便谓之气数。”
    这么一说,王景就听懂了,恍然道:“原来如此,所以我地盘越大,掌握的人口越多,气数就越强?”
    “大体如此,不过人数是虚的,气数的强弱,还得看人心向背。是众志成城,还是众叛亲离,结果自然大不相同。”
    荀攸不会望气术,更不是相士,可却依旧能看得出王景运势惊人,绝非常人能比。
    王景则是若有所思:“天驷曾言我夺取了魏王假身上的魏武天命,没想到这份抢来的气运居然这么强,简直就是心想事成。”
    但是随后王景有些担心,毕竟任何事物都有代价,魏武天命真要这么无敌,魏王假就不会死了。
    由此可见,这玩意儿肯定是有后遗症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爆发。
    不过王景摸了摸头上的小金乌,忽然又放心下来:“还好我已经提前将魏武天命转移到了小家伙身上,到时候若真有劫数,就把伱丢出去挡劫。”
    叽叽~
    小金乌似乎感受到了王景不怀好意,又生气地叫出了声,以表不满。
    不过即便如此,它也还是赖在王景的脑袋上不肯下来,只为多吃几分气数,让自己尽快获得成长。
    良久,王景忍不住询问荀攸:“公达以为,袁隗和董卓,谁能笑到最后?”
    “主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攸自然是希望你能笑到最后啊。至于太傅,他自以为是的秘密,实际上世家中人,大多都猜出了几分。只不过此事对世家有利,故而大部分的人都在隔河观望,打算坐享其成。”
    “秘密?指的是儒门天下吗?”
    王景心思一动,随后问道:“道家有道之一国,儒家亦有儒门天下,难不成诸子百家,都有类似的大计划?”
    面对王景,荀攸倒也没有隐瞒,将他知晓的信息一一道出:“近古之时,百家争鸣,皆因世道纷乱,礼乐崩坏,以至于上至诸侯,下至百姓,人人礼乐崩坏,不知廉耻为何物。因而百家争相出世,其目标旨在救世,谓之天命。”
    “然学派不同,救世的方向亦不相同,道家有道之一国,墨家有止戈为武,兵家亦有大争之世。而我儒家,便是儒门天下。虽彼此方向不同,不过出发点都是一样,旨在重新确立秩序,让世道可以井然有序地维持运转。”
    王景听得连连点头:“确立正统,难怪称之为天命。不过武帝之后,儒学已然独尊,儒门天下的目标,讲道理应该已经达成了才对吧?袁隗还折腾个什么劲儿?”
    却见荀攸神色严肃,摇头说道:“主公有所不知,所谓儒门天下,非是独尊儒术,而是以儒学之人心,取代天心。而所谓天心者,实乃天意也。”
    “以己心代天心?”
    王景这才明白何为儒门天下,敢情是让儒门的思想,去取代天道的意志,从而让儒学百代不易,千秋万世,再无更替,永远凌驾于众生之上。
    不得不说,袁隗的这个想法很大胆,是真正的胆大包天。
    随后王景捏起下巴,又有新的疑惑:“不对啊,儒门天下的计划,应该得到儒家内部大部分人的支持才对吧?怎么我听公达你的意思,你貌似不怎么赞同?”
    荀攸叹气:“主公,儒家内部亦有学派之争,我颍川荀氏属于古文经学,而汝南袁氏属于谶纬经学,若是让袁隗成功,我荀氏一脉的经学岂不是要永无出头之日?”
    王景对此也是瞬间就懂了,颔首说道:“是啊,比起其他的诸子百家学说,还是自家学派内部的异端更加可恨一些。”
    异教徒还有被度化的可能,而信奉同一位神灵却理念不同的异端,往往都是选择原地火化。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不过我记得董卓是董仲舒的子孙吧,照理来说,他应该会支持儒门天下的计划才对。”
    “董氏一族早已没落,而董卓的做派,更像兵家,我怀疑他背后有兵家支持,其麾下大将李傕,就是兵家兵权谋一脉的传人。若是真让董卓成功,天下恐将开启大争之世,龙蛇起陆,龙战于野。”
    荀攸对此十分担忧,兵家虽然自仙秦帝朝后便沉寂至今,只有各派传人依附皇权,为国效力。
    可兵家内部,亦有不少唯恐天下不乱之人,时刻谋划着要兴风作浪,重启大争之世,掀起战火和烽烟。唯有王景知道,大争之世很快就要来了,而且也确实是由董卓一手挑起的。
    对此,他并未惶恐不安,只是默默整军备战,以不变应万变。
    不过王景能按耐得住,却是有人已经按耐不住了。
    洛阳城西,一骑自雍门飞奔而出
    及至白马寺,才翻身而下,径直穿过正门,在西域僧人的念经声中,来到寺庙深处一座寂静的禅房门前。
    “校尉,有来自冀州的密函。”
    “呈上来。”
    纸门被轻轻推开,禅房里坐着五人,居中者身着黑色锦衣,身材挺拔英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精光四射。
    明明是温和的脸型,五官俊美之余,却是自带威仪,仔细一看,仿佛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自眉心发出。
    信使单膝跪地,诚惶诚恐的递上信函:“校尉请看。”
    而接过信函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此前曾与王景有过几面之缘的司隶校尉袁绍。
    卧虎袁绍!
    灵帝死后,袁绍便被何进任命为司隶校尉,执掌帝朝最为神秘的谍报机关,可谓是位高权重,深得何进信任。
    如今何进已死,权臣董卓当道,在朝堂上不断排斥异己,许多与袁绍有旧的官员都招到贬落,让他的势力大不如前。
    对此袁绍非常愤怒,毕竟何进尚在之时,他曾经是何等的叱咤风云,至今仍让不少洛阳权贵畏之如虎。
    可董卓一来,他反而没了此前的风光。
    而袁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叔父袁隗在敲打他,好让他安分守己,别总是想些有的没的。
    但袁绍岂能接受这样的结局?
    历任的司隶校尉,哪个不是被人畏之如虎,以至于被百官称之为“卧虎”的强权之人?
    而既是卧虎,又岂肯甘心蛰伏于黑暗之中?
    锋利的小刀轻轻挑开封漆,袁绍取出书信,看完之后,朗声大笑:“不出所料,孟德果然已经答应了与我们合作。”
    “恭喜校尉!”
    “有此奥援,吾等大事可期!”
    几位在何进被杀死之前就追随袁绍的从事史,此时纷纷出言祝贺,面露狂喜之色。
    实在是董卓进京之后,他们蛰伏得太久了,而且最近听闻董卓还想兼领司隶校尉职衔,而太傅袁隗并未严词拒绝,显然已在考虑。
    可这就让袁绍等人非常难受了,他深知情报的重要性,因此绝不可将司隶校尉的官职假手他人。否则一旦失去权力的庇护,无疑是一件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袁绍不甘心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甚至还不惜背上了各种黑锅,结果到最后却只拿到一点点微末的回报,因此他毅然决定要拼一把大的。
    只见他慷慨激昂地给属下鼓舞士气:“诸位,只要内诛董贼,外联诸侯,则洛阳尽入吾等掌中。终有一日,吾等必可立身于光明之下,堂堂正正的掌握权力,凌驾于百官之上!”
    “愿为大人效死!”
    几位从事史拜倒在地,此等誓言,更是由衷而发。
    只因密探看似威风八面,实则最为朝臣和勋贵所记恨。
    有皇帝撑腰时,还能百无禁忌,一旦失去权势保护,立刻就遭横死。
    就算只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们也必须支持袁绍,为他卖命。
    袁绍将曹操送来的书信丢入炭盆之中,不消片刻,白纸化成灰烬,然后他又命属下进城去找何颙。
    何颙乘坐驴车来到白马寺前,看到络绎不绝的香客,忍不住心生感慨:“时势维艰,人心多有不安啊,否则何必前来祈求神灵的庇护?”
    却不料香客之中,竟有人笑着接过话头:“人心不安,只因朝中奸妄当道,想要天下太平,唯有除恶务尽。”
    两人说话都很小声,加上人声嘈杂,却也不怕被别人听了去。
    何颙认出了袁绍,眼角微微抽搐,显然对他并不待见:“本初,为何约我在此地见面?”
    袁绍似乎也知道何颙这样的文臣,很难狠下心来做那谋刺之事,当即故意激将道:“伯求,听闻董卓欲拜你为长史,如此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实在是可喜可贺。”
    何颙知道袁绍这是在暗讽自己投靠董卓,不然为何没被罢官,反而高升了呢?
    但这怎么解释?
    何颙也想辞官的啊,可董卓是个小心眼啊,为人十分暴虐,喜怒无常,何颙哪里还敢随便辞职?
    但何颙又不能承认自己怕死,虽说实际上他就是怕死,但这面子,何颙还是要的,所以他依旧没给袁绍好脸色看:“本初,我出城一趟不容易,可不是为了来听你说废话的。”
    袁绍笑着点点头:“我之所以藏在白马寺里,不就是希望能够更方便和安全的与伯求你见面吗?”
    接下来的话事关重大,两人进了禅房之后才继续开口。
    袁绍让手下在外围警戒,而他则是看向何颙:“孟德让我告知于你,原计划要提前展开行动,刺杀董卓,刻不容缓。”
    何颙听后大惊:“你们疯了?我不是说过要先拉拢王元旭合作的吗?”
    袁绍却显然不想让王景参与进来,因为他也在觊觎着的权力的王座,希望能再进一步,甚至如同董卓一般,成为一个权臣。
    而一旦王景参与进来,即便是刺杀的计划成功,董卓身死族灭,可王景手握北军八营,到时候权力尽归于王景一人之手,哪里还有自己可以插手的余地?
    袁绍绝不甘心于此,所以才写信暗中联络曹操,找这位此前差点彻底翻脸断交的昔日旧友,商量着如何破局。
    而曹操也对谋刺董卓很感兴趣,因此两人一拍即合,再次凑到了一块儿。
    何颙显然是被蒙在鼓里,他虽然也有政治智慧,奈何却猜不到袁绍竟然有着想要谋取天下的野心!
    袁绍还在一旁极力劝说:“伯求,我已命张杨前往并州招募兵将,不日就将举起义旗,共诛国贼。到了那时,中原之地豪杰义士群起响应,勤王之师旬日之内就可兵临城下。若是这时候董贼突然横死,西凉兵必然群龙无首,何愁不能将他们一股而灭?”
    何颙一听,还真觉得袁绍的话有些道理,可又担心的问道:“真不找王元旭合作吗?他手中有数千兵马,太原王氏亦是名门……”
    袁绍义正言辞道:“伯求!刺杀董卓这等机要之事,怎可轻易告知他人?岂不知谋事不密者,最易死无葬身之地啊!”
    ‘死无葬身之地’这六个字把何颙给吓到了,因此他还真就信了袁绍的鬼话。
    小小的禅房里,两人开始商议起要如何刺杀董卓。
    袁绍自告奋勇道:“我手上,有几个身手了得的死士,可堪重任。”
    何颙到底是怕死的,所以狐疑地问道:“可靠吗?”
    他可不想董卓没杀成,反倒把自己给的小命给送掉了。
    见何颙如此胆小,袁绍心中更加鄙夷,但为了合作,不得不虚与委蛇:“这几人早年都是冀北游侠,因为得罪了当地权贵,被打入死牢。若非我暗中将他们保下,他们早就是死人了,所以值得信任。”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