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大明朝最锋利的“刀”
第139章 大明朝最锋利的“刀”
“确定吗?”
“没错,满人死了几十个,整个正蓝旗都沸腾起来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上头命令我们精忠组的人动起来,其他线继续潜伏。”
盛京中负责谍报的锦衣卫和夜不收很快就听说了巢丕昌的部下发生叛乱的事情,并且做出了快速反应。
巢丕昌部数千人集体哗变,直接冲进了正蓝旗的一处洗浴场地,击杀上百人之后,逃之夭夭。
其中更是有两个牛录章京,一个甲喇章京。
事发突然,再加上满人如今正被一股传闻给搅动着神经,所以没有反应过来。
这几日不知道从谁嘴里传出来,“皇上不行了多尔衮回盛京了.豪格回来也是为了争夺皇位”
一日之内,盛京所有的势力似乎都被这种消息给弄懵了。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豪格回到盛京,这几件事情,搅在一起,八旗、汉臣正被此事牵扯住心神。
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些汉臣竟然会选择造反。
而且是以这样决绝的形式,通过击杀满人将领,为回归明廷赚取筹码。
这些汉军提着这些满人的首级,在明朝锦衣卫、夜不收的有意无意帮衬下,竟然接连闯过了数个关卡,朝着锦州前线一路逃了出来。
锦州城,
祖大寿等人接到锦衣卫的消息的时候,整个人有些懵。
“巢丕昌的部下全部哗变了?还杀了满人将领?怎么可能?皇太极可能让他们逃出来?”
“已经朝着锦州的方向而来,希望祖总兵,尽快出兵,给予满清前线压力。”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亲自来到了锦州面见祖大寿。
“没有收到陛下的调令,我怎可轻易动兵?万一出点差池,锦州将士丢命事小,大明的江山社稷体大。”
祖大寿本来的眉骨就高,如今皱起来,更是显得隆起多高。
这事儿自己一点都没有听说。
要说对辽东的了解,整个大明朝没有比他更甚。
因为他在满清那边有自己的渠道。
当然,这个渠道不是夜不收。
如今的夜不收,大半加入到了锦衣卫的编制之中,领的是皇帝的饷银。
对于祖大寿来说,他内心里面是不愿意的,毕竟夜不收虽然不是自己的亲兵,但胜在性价比高,有什么危险、脏事情,就扔给他们来做。
死了就死了,也不心疼。
如今突然被皇帝给抽走这批人,以后再出去做危险的任务,就得自己的人上了。
不过相比辽东的夜不收而言,祖大寿其实更看重三大营的火炮和火铳。
能扭转明军和满清八旗战力的东西,让他眼红不已。
其实不仅祖大寿有自己的信息渠道,明军在辽东的各部都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唯独大明朝廷没有自己的渠道。
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想先通过款和满清,达到暂时休战的目的,然后全力对付中原腹地的农民军,但这事情却被传的沸沸扬扬。
就连宣大总督卢象升都听说了此事,质问杨嗣昌:
“周元忠到彼处讲款,数次来往,其事先由蓟辽总督等人发起,最后受命于阁下,天下皆闻,谁可讳言?”
这周元忠是谁?
就是个算卦的瞎子,过去行走江湖,曾多次到过辽东,大明朝廷的兵部因为缺乏敌人的情报,就把他发展成一个眼线,以了解关外的情况。
一个无官无职的算命先生的身份,怎么可能同清朝作正式接触呢?
这是政治和军事的基本常识问题,到了明末的士大夫那里,全是一团乱麻。
双方交战,明主朝却要靠一个瞎子供情报、通联络。
说起来就感觉离奇、可悲。
而这种军事机密还要被满朝风传,指摘非议,大明朝每次战斗必败的原因由此可见一斑。
“哼!”李若琏似乎早就想到会是这种结果,站起身伸手从身后一名锦衣卫的手中拽出来一个物件。
“此乃陛下亲赐尚方宝剑,见此剑如陛下亲临。”
祖大寿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终究还是跪下,“臣祖大寿,愿领兵前去接应。”
“敢问钦差,除了锦州城,还有谁出兵?”
“放心,关宁的兵马此次全都出动,放心吧,这次大概率打不起来,多尔衮已经回盛京,鞑子的精力更多的还是在盛京之中。”
“满清内部出事了?”祖大寿疑惑地看向李若琏。
后者却是打了个哈哈,“祖总兵,陛下让我给你一样东西。”
“?”祖大寿疑惑,却见李若琏递过来一张纸条。
他展开一看,瞳孔猛地一缩,只见上面写着:“盛京,榆树巷子东数第三个院子。”
“这是?”
李若琏笑看着他,“陛下说了,你什么时候准备好了,我锦衣卫随时可以将祖总兵的家人给带回来。”
没错,这地址正是祖大寿族老、子侄所在的位置。
想当初,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处死,祖大寿惊惧之下,准备投降满清,但被母亲呵斥,再加上孙承宗的派人劝召,便又跑回大明。
祖大寿虽然回大明朝了,但他的族老以及子侄却落在了皇太极的手中,押在盛京城中。
其后,他与皇太极周旋,想将儿子和侄子给救回来,但对方位置也是一变再变,他始终无法弄清楚到底在哪里?
如今李若琏竟然知道,这让他心惊的同时,也终于相信:
锦衣卫的渗透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快,更有力量。
而伴随着的是更深的忌惮。
满清的盛京犹且如此,那锦州城呢?
自己的一举一动,是不是也在陛下的眼中?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干咽了一口唾沫,“谢陛下隆恩!”
……
京师,
巢丕昌还没有回来,但整个京城已经喧嚣尘上,因为《大明日报》已经报道过此事。
对于巢丕昌的处理,朱常淦交由刑部尚书刘之风来定夺。
刘之风揣摩皇帝的意思之后,最终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处以凌迟。
听王承恩说起的时候,朱常淦叹了一口气,“有些重了。”
当然,死罪定然是逃不过的,因为大明朝需要树立一个典型。
大明朝需要这样一个通敌叛国者,处于极刑,并上《贰臣传》的典型,以此来警示后人。
即便知道当初不是巢丕昌所愿,但昌平城破开之后,他投降满清、反过来对付大明,便是最大的原罪。与此同时,朱常淦对于辽东所有曾经投降过的满清的明朝将士给予宽恕的条件:
“凡击杀一位满清八旗同等职位者,或者低一个级别的两名八旗将领,可回明朝,朕以礼待之。”
不是不允许你回来,但伱想回来,得多杀同等职位的满人。
你是总兵,你就要杀死一名固山额真,或者两名甲喇章京。
如果你是一个参将,那么提一个满清鞑子甲喇章京的人头,回大明这边,以往一切罪责全免。
从贰臣传中勾掉名录。
想继续从军,让你官复原职,不想再从军,允许你回乡,开始新的生活。
“信任建立的时候千难万难,但崩塌的时候,却是简单的多。”朱常淦深吸了一口气,“看吧,这件事情的后遗症远不止这些。”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不是足够努力、内心强悍,就可以搬动的。”
满清如果没有满、蒙、汉尊卑关系,或许这次只能算是一次事故。
但凡可以挺直腰板活着,没有人愿意跪着。
投降的明将如此,投降的蒙古人、朝鲜人同样如此。
巢丕昌的事情只要再发生几次,恐怕没有人愿意再归降满清。
王承恩满眼带光地拍马屁道:“陛下之心,臣拍马不及。”
朱常淦瞥了他一眼,笑道:“几天不见,拍马屁的功夫见长啊。”
王承恩可以说全程参与了此事,朱常淦只是给了锦衣卫一个点子。
随后豪格出关,和大明交换人质的人,包括明军假扮满人等所有的流程都是锦衣卫来完成。
紧接着,让锦衣卫安排的人在盛京疯传皇太极将死,豪格被交换回去是为了继位,多尔衮从前线消失也是为了继位这些事情。
王承恩抬头看了一眼皇爷,然后又连忙低下。
这真的已经不是自己熟悉的陛下了,以前的皇爷决计不会有如此“阴险”计谋。
以往的皇爷是百官眼中的“圣主”,是宗教礼法之标榜,可眼下
但不得不说,如今的皇爷对大明更好,对皇爷自己也好。
没有整日整夜的批改奏疏,不用与文武百官们扯皮,就连数十年无法战胜的鞑子,竟也战而胜之。
皇爷高兴,王承恩也跟着高兴。
朱常淦现在形成了一个习惯,
那就是在太阳落山之前,先用完晚膳,因为他发现崇祯这家伙吃饭不规律。
趁着晚膳休息的这点时间,他盘点了一下内帑的银子。
练兵、兵仗司的费、这次三大营出兵事宜,林林总总,竟然了一千四百多万两,一下子出去了四分之一。
“这有点多啊。”
之所以盘算内帑,是因为接下来的计划。
攻打蒙古。
满清有两个打手,一个是蒙古,另一个是朝鲜。
在此之前,两个可都是大明的小弟,现现在叛变跟了敌人。
怎么办?
那就只能打,将他彻底打服,让他知道背叛大哥的下场。
而之所以先打蒙古,而不是先打朝鲜。
一方面是因为蒙古紧邻着大明,威胁宣大、蓟辽等边镇,皇太极几次入关,其实都是绕道关宁前线,直接从蒙古直接冲击大明京师。
而朝鲜与大明隔着海路,对大明的威胁有限。
另一方面,大明朝的战船、海战的战力还不足以支撑从海上直接攻打朝鲜。
“得再弄点钱了。”朱常淦喃喃的说道。
钱钱钱,命相连!
崇祯元年,全国财政收入三百二十六万两白银,扣除去年的亏空只剩二百多万两,而这一年在辽东的军费总数为三百二十七万两白银。
不可能等完了,才去弄。
“皇爷,孙传庭到京了,让他什么时候过来见您?”王承恩走进来问道。
朱常淦看了一眼天色,“天色已晚,让他明日再进宫吧。”
“是,皇爷!”
朱常淦对“孙传庭”这个人,愣愣的出神。
……
对于孙传庭此人,朱常淦对于用此人一直有期许的。
这人不会站队搞朋党,如温体仁,钱谦益。
不会嘴炮开喷导致同僚关系恶化,难以立足,如熊廷弼。
不会自己主意太大,不揣摩皇帝就直接干,如袁崇焕。
更不会之揣摩皇帝心思,而自己没一丁点才干,如梁廷栋。
不会一委屈就撂挑子,准备跑路,如祖大寿。
不会接着总兵之名,为自己划拉巨额资产,遇到危险就跑,如王朴。
不会太过油腻,满身都是心眼,只为谋身,如左良玉。
更不会对造反分子太过友好,如熊文灿。
孙传庭能力强,还个性少;无比忠诚,还不书呆子;懂形势,又一切为皇帝考虑。
他最高的评价却是来自于百年之后的满清皇帝乾隆皇帝:追谥孙传庭为“忠靖”
除了忠于皇帝,有才干,懂军事外,其他方面在封建制度要求下也堪称完美。
一个堪称六边形战士的教科书般的封建王朝的忠臣。
如果说缺点,可能就是太狠。
崇祯十六年孙传庭进兵至宝丰,攻破城池以后“诸军蜂拥入,城中鼎沸,火光照若白昼”,称城中百姓为贼固守城池,因此屠城。(记载在宝丰县志和二申野录中)
他部下另一路官军在唐县也进行了屠城。
算得上忠臣良将,
却决计算不得爱民如子。
如果单单从封建伦理上说,诸葛亮、岳飞这样的名臣都有自己的理想,甚至高于皇权的理想。
但孙承宗没有,他的理想就是忠君报国,所有的理想都是为这个服务,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身价性命都可以抛弃。
可就是这样的人,在几年之后,被崇祯一再逼迫,只好在准备完全不充分情况下,入河南与李自成决战。
战败后退回陕西,大顺军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于乱军之中,妻女随后自杀。
崇祯竟然疑其诈死,无谥号、无追封。
这一口锋利的“刀”,朱常淦终于要见到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