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74章 你替父王去看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74章 你替父王去看看
    王承恩看着皇帝失魂落魄的坐在御座之上,心里突然格外的不是滋味,他想去坤宁宫去给皇后说一声,但想了想,又顿住了脚步。
    看得出来,陛下心里藏着事情,这么多年,王承恩一直跟着崇祯,自然是极为了解他。
    哪怕这些日子皇帝的性情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却也摸索出来一些经验。
    王承恩惊讶的发现,晚上的皇帝是自己熟悉的,而白天的皇帝却是自己极为陌生的。
    白天,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晚上则需要更多的照顾和细心。
    有个小黄门过来,刚想说话。
    却见王承恩将手指放在嘴边,“嘘~”
    “什么也别说,让皇爷休息一会儿!”
    “是!”小黄门连忙噤声,轻手轻脚的退了下去。
    王承恩看着乾清宫,轻轻的对一个小太监说道“去吧,让各宫把灯笼的卸下来吧,今夜皇爷不会过去了。”
    ……
    夜晚的虫鸣轻响,崇祯一直坐在御座上,看着乾清宫里面的灯盏,突然有种说不上来的情感。
    他内心的不安、渴望,晕染成了他犹豫不决的暮色,一同混在了这不确定的色彩之中。
    崇祯缓缓的走到门口,将门打开,看向天空中闪耀的星光,“列祖列宗,朕该何去何从啊?”
    在此之前,他其实对朱常淦还是抱着一丝怀疑的,什么从四百年之后来,什么大明将亡……只是朱常淦危言耸听。
    他让朱常淦代理朝政,不是因为信任,更多的是想看看这个号称四百年后来的人,到底有什么本事?
    竟然敢言拯救大明?
    大明朝岂是你说一句亡国就亡了的?
    但今日之……他突然有种无言的寂寥。
    久久,
    崇祯才怔过神来,“什么时辰了?”
    “回皇爷,子时了,外面冷。”王承恩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条毯子披在了崇祯的身上。
    “已经子时了吗?”崇祯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乾清宫内,“给朕拿文房四宝过来。”
    “是,皇爷!”
    接下来崇祯还要考两场。
    第三场考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第四场则主要考经文、诗赋、经文、姘文。
    不知道为何,他突然有种想赶紧考完,然后去见襄王的冲动。
    ……
    接下来的两天,朱常淦有条不紊的推进各项工作,顺天府的人员拟定,属于朝廷要员,所以要和孙承宗这位吏部尚书商量。
    还有就是京营的军马在经历了定西侯蒋秉忠事件,以及武侯们集体抗议之后,在文官集团领头之下,开始陆陆续续地把军马给还了回去。
    而在京营,
    李邦华却是让骑兵营的将士检查的异常仔细,“这军马不合格,从牙口看,已经超过15年,已经过了健壮期,不能要。”
    “啥玩意……能还给你们就不错了”礼部的郭春魁、裴必进、鲁文意等官员闻言脸都绿了,气急败坏的说道:“别给脸不要脸!”
    锦衣卫的一个千户眯着眼睛上前,抽出手中的刀:“何人在此闹事?”
    礼部的几个名官员看到对方手中的刀,嘴角不由猛地一抽,心里骂道:“黄闯子这王八蛋,都把这群家伙给带坏了。”
    黄得功一刀差点将定西侯蒋忠秉的脖子给砍断的事情,在勇卫营和锦衣卫之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许多人以黄得功为榜样,直言黄将军刀法高明,一刀斩断血肉却要不了人的命,这叫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更有甚者,日夜不断的练习挥刀。
    只盼着自己也能如黄得功一样,技惊四座。
    可对于文官和勋贵们,却是催命符。
    礼部官员郭春魁只能让下人牵回来马,“换,我回去给你们换还不行嘛!”
    这种现象在接下来的两天不断的上演,却让李邦华的嘴上不住的上扬,京营的军马本来就不达标,4~5年成年,但里面大部分都是十几年以上的老马,如今正好趁着机会,好好的替换下来。
    “五千骑兵……是不是有点少了?”李邦华敲着桌子说道:“不行,我得找陛下去请个旨,再增加一倍。”
    ……
    崇祯终于考完了,提着自己的东西,从里面走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县令对通过考试者进行排名,第一名称为“县案首”,只要没有其他问题,便不用再参加后面的府试和院试,直接获得秀才功名,其余通过者获得了接下来参加府试的资格。
    “吾儿,这边……这边……”崇祯刚从考试院里面出来,就看到有个人朝着他不住的挥手。
    正是襄王朱翊铭,他满脸笑上前从他手中接过来提篮,交给丫鬟红桃。
    “怎么样?累不?父王听说在考院里面,吃不好,睡不好,所以出来之前,就已经让厨子在做伱喜欢吃的菜了。”
    襄王朱翊铭拉着崇祯,“吾儿看上去闷闷不乐,考的不理想?”
    “倒不是考试的问题,只是……”崇祯看着襄王,眼眶有些发红。
    他发现出来之前,他什么都想和襄王说。
    但出来之后,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王承恩说,对亲人,大多是报喜不报忧,自己大抵也是如此吧?
    襄王朱翊铭却是看着他,让下人打发的远一些,才叹了一口气道:“考场里面的事情,我早在你出来之前就已经知道了。”
    崇祯抬起头,眼眶通红,“我只是不明白,大明的江山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怎么突然之间就变的这么腐朽了?”
    襄王朱翊铭摇头,淡淡地说道:“哪有什么突然腐朽的……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纵论天下,遥看古今!”
    “秦国几代君主励精图治,才有了始皇帝的一统天下,秦二世胡亥无能,阉人赵高乱政,大秦帝国二世而亡。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诛暴秦灭项羽,七年而得天下。西汉末年,外戚专权,权臣夺权篡汉,光武中兴,灭王莽而创东汉,然而东汉末年仍有董卓、曹操之流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最后还是亡在他们手中。”
    “晋朝兼并三国,内斗不止,陷天下于大乱之中……隋文帝杨坚一统华夏,结束南北对峙局面,励精图治,开创盛世。隋炀帝不体恤民力,好大喜功,致使天下分裂山河破碎,二世而亡。”
    “其后李渊父子横空出世,扫平天下,廓清环宇,太宗李世民攻灭突厥消除威胁,大唐从此走向盛世。唐玄宗贪图享乐,任用奸佞,祸国乱政,爆发安史之乱,大唐盛世从此风华不再,唐末衰败被权臣朱温所灭。“
    “十国割据天下,纷争不断,赵匡胤代后周而建宋,逐步兼并十国,大宋也逐步走向富强,然而宋朝天子软弱,重文而轻武,军队废弛缺乏战力,最终被金国所灭。”
    “蒙元残暴,入主中华以后,不思强国富民,反倒横征暴敛,倒行逆施,搞得天下暴乱。太祖朱元璋剿灭群雄,驱除鞑奴,恢复中华,结束蒙元暴政,建立了大明王朝……”
    “千年历史,不过是无数因果轮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昨日的兴衰荣辱转头成空。王朝兴衰更迭,又有哪一个王朝能千秋万代?”
    襄王朱翊铭拍着崇祯的肩膀,“吾儿,有时候人得学会看开一些。”
    “父王,你……”崇祯愣愣的看着襄王朱翊铭,看着眼前这个长辈,怎么也想不到天天嬉笑怒骂、装高雅的人,竟然能说出如此一番道理出来。
    虽然这道理听上去有些离经叛道,但依然刷新了他对襄王的认知。
    襄王朱翊铭叹道:“你刚刚说大明朝突然之间就腐朽了,父王要告诉你的是,其实……大明朝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这么腐朽了。”
    “几十年前?”
    襄王点头,“至少我小时候就是这样了,知道我为什么支持你科举吗?”
    崇祯摇头,这一点他一直想不明白。
    “自我记事起,我就发现自己与其他那些摸鱼偷懒的兄弟不一样,在宗学里面,其他人记好久都学不会的东西,我看两遍就会了。”襄王朱翊铭笑着和他讲道:
    “于是,我去和你爷爷讲,但他不仅没有夸我,反而看我的脸色比以往更难看。”
    “过来些日子,宗学里面的先生不知道咋回事儿,被爷爷给辞退了。”
    “那时我不明白,后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快到及冠的年纪的时候,又喜欢上了骑马射箭,喜欢兵书,于是缠着襄阳府的一个老将军,想让他教我兵书。”
    “可……迎来的却是你爷爷的毒打,严令我以后不准再接触那位将军,说封地里面没有兵马,你学那东西不仅没有用,只会招来祸事。”
    襄王直接坐在了地上,继续说道:“从那时候我才知道,王府里的那些王府官员、侍卫、甚至后厨里面的厨子,他们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盯着王府里面的一举一动,记在小本子上,定期递给陛下,万一被皇帝知道襄王府有佣兵之嫌,那咱王府掉脑袋的日子就到了。”
    “那一夜,你爷爷和我谈了许久,他告诉我,你不需要多么聪明,不需要知道太多东西。”
    “于是,你父王我就只能又扔下,从此以后开始游手好闲。你爷爷又说,藩王就该为皇家的血脉开枝散叶,于是听从家里的安排,娶了王妃,上报京城,你爷爷和王府里面的人都特别的高兴。”
    襄王朱翊铭脸上的表情写满无奈、苦涩,近乎嘶吼的继续说道:“但我呢?我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我想做圣贤书里面的建功立业,想去看看大明的江山,好男儿志在四方……可还没等我跑出去,你爷爷没了。”
    “我继承了王位,有了藩王的名头,却被套上了缰绳,无故不能离开封地……你父王我彻底被栓在了王府里。”
    襄王朱翊铭扭过头,眼睛通红的看着崇祯,“如今,父王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当初的样子,我想让你替为父出去看看,看看大明的江上,哪怕大明的江山将沉,也去看一看。”
    “顺便帮父王看看咱老朱家的江山,看一下大明的百姓,趁着咱们大明的江山还没有倾倒。”
    “父王不想你以后和我一样后悔过这一生。”
    崇祯定定地看着襄王,眼眶发红……良久,他终于重重的点了点头。
    “父王不为你在考试院里面的所作所为而生气,我为你高兴。”襄王朱翊铭再度笑着拉起他,“我们老朱家的人,如不能体恤民生艰辛,贪图享乐奢侈成风,那么大明的江山败亡是迟早的事。”
    “走,那厨子一定做好饭了,吾麒麟儿饿坏了吧!”
    “好!”崇祯轻轻地抬起衣袖,趁着襄王不注意,在眼角擦了一下。
    他看着襄王的背影,一时间忽然觉得对方有些发福的背影竟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大。
    ……
    沈阳崇政殿,即满清皇太极办公的地方。
    此刻,殿上的御座之上一个满脸的横肉,一双阴鸷的三角眼的男人,正目光炯炯的看着殿内的几个人,“你们想干什么?想造反不成?”
    此人正是皇太极,
    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基。即位不到十年,就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崇祯九年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并将族名改成“满洲”。
    这一年,被建奴们称呼为崇德元年。
    代善、多尔衮、济尔哈朗,豪格等人封亲王和郡王,满洲上下现在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氛围之中。
    但今日,满清各部的亲王、郡王、贝勒,包衣奴才们却是特别的不爽,因为他们听到消息,皇太极要封明降将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忠顺王。
    “皇上,他们不过是一帮奴才,何以能封王?”肃亲王豪格第一个站了出来,梗着脖子不服道。
    他是皇太极的长子,位居‘四大亲王’之列,并且他还统领着正蓝旗,管着户部。
    在朝堂之上的权势和地位也是极为显赫。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同样是四大亲王之一,此刻也跟着附和道:“是啊,皇上,你封他们高官厚禄无可厚非,以他们的功劳,怎么也够不到封王的级别啊!”
    皇太极瞥向几人,“我们满洲疆域有限,人口才34万,八旗兵也只有五万,但明朝却有一亿六千万人口,朕想要覆灭明朝,只靠我们满人自己是远远不够的。”
    “让明朝人为我所用,才是最便捷的方式,可怎么让明人为我们所用,你们想过吗?”
    “我们曾向袁崇焕的属下祖大寿许诺,如降清,则封王,可我们光说,如何让人信服?”
    “但如果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封王,让明朝将领看到连不如祖大寿级别的人都可以封王,那些明朝将领的该如何想?”
    “我们再将他们作为宣讲人物,明朝将领之中如祖大寿之流会不会有人动摇?”
    “况且,朕只是封王,却没有给他们封地,你们就出来嚷嚷,是何居心?”皇太极阴鸷的三角眼如电一般看向众亲王、贝勒。
    “这……”
    几个亲王、贝勒顿时面红耳赤,刚想跪下来请求皇太极恕罪,就听着外面有太监快速的跑进来,“报,皇上,京城谍报传回来消息。”
    皇太极猛地接过来展开,只见上面写着:“以范永斗为首的八大晋商被大明皇帝抄家灭族……”
    感谢大家的票票!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