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69章 想在村里起宅子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69章 想在村里起宅子了
    晌午,日头太毒了,刘之野等人只好返回了老宅子。
    虽然才五月底,但是山里的气温的就已经攀升至30度了。他们一路匆匆忙忙,汗流浃背,实在无法忍受这酷热的天气。
    老宅子位于村子的边缘,地势高,周围绿树成荫,环境清幽。
    刘之野等人一踏入宅子,立刻感受到了一丝凉意,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他们几人,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的石板凳上,喝起了冰凉的山泉水,先歇歇脚。
    迟登一会儿,见时候也不早了。
    “你们先坐会儿,我来做晌午饭……”大伯母说着,便走进了厨房。
    大姐刘玉翠见状,也连忙身朝厨房走去,说道:“妈我来帮你吧,二婶你们先坐会儿啊……”
    “嫂子!我也给伱搭把手,人多做的还能快些。”邓茹也去帮忙去了。
    刘之野拦住了也要去帮忙的甘凝,他笑着说道:“你就在旁边歇着吧,这么多人,用不着你。”
    大伯母无疑是一位勤劳的家庭主妇,总是能把普通的食材烹饪出美味佳肴。此刻,她正在案板上切着蔬菜,准备着丰富的食材。
    厨房里弥漫着淡淡的菜香,让人感到温馨而舒适。大伯母熟练地掌勺,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一道道美味佳肴陆续出锅。
    不一会儿,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食,有红烧肉、清蒸鱼、炒时蔬、炖鸡汤等等,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
    在此时,爷爷和他俩儿子一同返回家中。
    大伯耸耸鼻子,赞叹道:“嚯!真香啊!”
    刘之野和甘凝以及小妹欢快地喊道:“爷爷!”
    老爷子笑呵呵地问:“小凝和小若,你们来了啊?山上好玩吗?”
    刘之若搂着爷爷的胳膊,笑嘻嘻地说:“山上可好玩了,我们还摘樱桃去了呢!”爷爷慈祥地笑着,点了点头。
    老爷子慈祥地对甘凝说:“来,小凝,我给你把把脉……”
    “好的,爷爷!”甘凝笑着扶爷爷坐在石凳上,老爷子动作熟练地搭上他的手腕。这情景,如同电影中的一幕,温馨又感人。
    “最近,你的饮食和睡眠情况如何?”老爷子把脉后问道。
    甘凝回答道:“爷爷,我食欲良好,睡眠也良好,心情更是愉悦……”
    听着甘凝的回答,老爷子微微点头,满意地笑了笑。然后点头肯定道:“胎儿发育健康,你身体也无恙,你们就放心吧!”
    刘之野听到这话,笑着回应:“既然爷爷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他转向刘竟斋,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道:“爸,您老可真是闲不住啊,这是去哪里溜达了?”
    “我在学校的工地上呆了一上午,看着这即将建成的学校,心里别提有多喜欢了。”刘竟斋满脸感慨地说道。
    “这学校要是建起来,孩子们就有好去处了。”他补充道,“看着这一切,我真心觉得咱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小妹刘之若笑着说:“爸,如果您喜欢,回村里教书就行了。咱们村里挺好的,不愁吃穿,住的地方也宽敞……”
    这说着无心,听着有意。
    刘竟斋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抹亮光,但随即又想起一些事情,摇了摇头说道:“哪有那么简单。不说别的,就说我这个组织关系已经调到城里了,想回来可没那么容易。”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你们兄妹三个不还在城里吗?”刘之野听闻此言,心中一动,暗想:“父亲,似乎也希望回到村里开,如此一来,倒也省去了过几年还要费心劝他们回来的麻烦。”他这般想着,不禁对未来充满期待。
    他接话道:“爸,如果您真的想回家,也不是没办法。我能够帮您处理调动关系”
    刘竟斋听到后,点点头说:“如果能回家,那就再好不过了。现在你已经有所作为,老二也即将面临毕业分配,我无需为他担忧。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妹妹,只要她能考上大学,我的心里就踏实了。”
    “这样吧,等过个一两年再说吧。说实话,我是真住够了城里了,房子狭小逼厌不说,空气还不好,漫天沙尘,还有灰霾……”
    刘之野深有感触地听着,他不仅感受到了他爹的回归渴望,也怀揣着同样的心愿。若不是为了追求事业上的进步,加上他还未到彻底回归养老的心态。如今,他的家底丰厚,足够他安享几辈子清闲。
    他想象着在村里建个四合院,过上悠哉悠哉的小日子。而且,他们村虽然偏僻,但离市区也不算太远,也就是几十里地的距离。
    这住在这京城周边的环境,比起市里来,真是强太多了。现在的京城空气质量确实不太好,这主要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
    京城的春季特别短,短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个专门术语,叫“春脖子短”,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有时候岂止是“春脖子短”,简直是没脖子。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往往是最美好的季节,草长莺飞、百争艳,但京城几乎没有春天,这难道不是很悲剧吗?
    春天短,秋和冬就显得长,但京城的秋冬季节,最大的问题是风沙多。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中说,京城的秋冬季节“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老京城人说,“风三儿,风三儿,一刮三天儿。”
    京城刮起风来,往往就要连续三天才肯作罢,夹杂着沙尘的七、八级大风很常见。
    还有很多在京城住过的作家,都写过bj的风沙。鲁迅在日记中形容北平刮沙尘暴的情形:“风挟沙而昙,日光作桂黄色”;梁实秋在《北平的街道》中写道:“‘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这是京城街道的写照。
    还有人说,京城下雨时像个大墨盒,刮风时像个大香炉,不仅风沙大,空气也很脏。
    除了风沙,还有灰霾,刮风时漫天沙尘,下雨时一地黑泥。
    1949年重新成为首都之后,京城人口逐渐增多,这么多人吃饭、取暖都要烧煤,还建了不少厂矿企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都可以望见烟囱林立,空气质量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
    话题有点儿扯远了,不过刘之野萌生了一个在村里建造一座大型院子的想法。
    这个院子不仅可以让他以后的生活更加舒适,还可以为将来亲朋好友们来此隐居,提前做好准备。
    中午,三大爷和姐夫刘福生回来了,刘竟斋等人自然又是一番热闹。他们喝着酒,聊着家常,这时刘之野提出了心中的想法。
    “三大爷,我想在咱们村盖房子,想问问您有没有什么具体要求呢?”刘之野认真地说道。
    “什么?你要盖房子?”三大爷惊讶地道。
    刘之野点点头,回答道:“为了以后,方便家人们回来住。我爸他们也希望以后能落叶归根。”
    三大爷不解地问:“竟斋,城里不是挺好的吗,干嘛要回来啊?”
    刘竟斋解释道:“其实就是在城里呆够了,我也不是马上就回来,还得等几年。大体情况是这样……”
    “嘿!那感情好啊!回来也不错,咱们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也没有外面的烦心事。如果你想教学,完全可以在村里教,咱们村正缺你这样优秀的教师。”三大爷听到消息后,兴奋地说道。
    刘之野问:“那建房子难吗?”
    三大爷皱着眉头说:“审批宅基地是要按户口数审批的,你们家户口不在村里,可能有点麻烦。”
    一旁的大伯见状,急道:“你这孩子,还建什么房子啊,这家里的老宅不够你住的,还是咋滴?”
    他补充道:“虽然你父亲已经把户口迁出去了,但这老宅里你父亲那一半的家产可还在呢。”
    刘之野笑着安抚他:“大伯,我并无此意,请您放心。建此房是乃有所图,实有重要事宜在老宅不便处理。”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