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493章 胡适之也叫“大师”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493章 胡适之也叫“大师”么?
    “道理也很简单啊。”
    章念月理所当然地说道。
    “南方动荡,以常凯申为首的国府势力,肯定还会继续加紧文化方面的控制。
    常凯申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夫君想要干出一番事情,必定不能指望他。
    如今写文章也受到限制,这南方有甚待下去的必要?
    还有各种派系斗争,不论是常凯申、胡汉民还是什么王兆铭,必将为了权利斗得你死我活。
    你不还说南方可能成立另外一个国府么?
    再加上中原大战初定。
    今后几个月,南方肯定乱成一锅粥了。
    夫君说曰本人是最大的威胁,眼下想要阻止曰本人,肯定指望不上南方的派系。
    我们只能去找一找奉系的张学良,此人或许会更听劝一些。”
    包国维有些讶异地看向妻子。
    看起来,从前自己还是低估对方了。
    毕竟作为章太炎的女儿,各方面的天赋还是不差的。
    他用食指笑着刮了两下对方的鼻尖。
    “我们?怎么了?你也想参与到政治之中?一不小心可是要万劫不复的。”
    章念月则是有些不服气地说道。
    “不要瞧不起女子,我们女子也是能够参与到政治之中的,况且”
    她脸色微红。
    “咱们俩已经成婚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做啥我不得跟着吗?”
    “说得倒是挺好。”
    包国维微微一笑,将妻子重新拉入了怀里。
    夫妻俩甜甜蜜蜜,曹晏海便越加觉得自己是个电灯泡,默默便离开了两个人的身边。
    嘴里还不免嘀咕:“真是不让人活啊。”
    感受着章念月身上的体温,以及火车上的颠簸,包国维看到了窗外不断掠过的场景,那些荒芜的土地,还有一些破败的村庄。
    一时间怅然若失。
    前往北平的路途很遥远,他想要协助这个民族国家,避免灾祸的路,也同样很远。
    “轰隆隆~”
    火车刹车之时,跟铁轨摩擦发出了剧烈的声响。
    再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火车这才缓缓驶入了前门火车站,也就是正阳门火车站。
    正阳门火车站,始建于1901年,乃是当时京奉铁路的重要站点。
    这里位于北平前门箭楼东南的街角处,乃是一座钟楼高耸、灰白相间的欧式建筑,拱形屋顶上的正面标有“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的字样。
    “终于到北平了!”
    曹晏海伸了一个懒腰,透过窗户看到了外头的站台牌子。
    这一路在狭小的车厢里头拥挤,可算是把他折磨坏了,迫不及待地想要下车松松筋骨。
    包国维也拍了拍靠在自己怀里熟睡的章念月,准备下车。
    几个人拿着自己的行李,随着人流一路下了火车站。
    抵达北平也不是毫无准备。
    早早的,包国维便通过电报,将消息传递到了北大。
    北大方面本来还想要安排学生迎接的。
    只不过,在信件里面,包国维提到不要声张,也不要太大张旗鼓。
    北大便回信说会派遣一名教授过来迎接。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包国维到达北平的消息,并没有被传扬开来。
    几个人也做了一些乔装,在人群之中并不显眼。
    所以,包国维找了好半天,才找到北大迎接的人群。
    几位穿着长衫的先生,木然在风中凌乱,还举着一个牌子,上面不敢写包国维的名字,就写了四个字。
    “北大迎接。”
    那几位看起来德高望重的先生,站在站台中央举牌迎接,颇有一点滑稽。
    不免让路过的乘客侧目。
    到底是谁,有这样的排场,让北大在这里吹风的?
    直到包国维等人路过他们面前,几个人当即才像是得了解脱一般。
    人群之中便传来一个略带浑厚的声音。
    “秉文兄,你可等得我好苦啊!”
    话音刚落,便听到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包国维转头望去。
    来人中等身材,留着学士头,戴着圆框眼镜,身着长袍马褂。
    一看到包国维等人,便十分欢喜地迎接过来,脸上带着和煦的笑意。
    一见此人面相,包国维当即就认了出来。
    这张脸包国维可太熟悉了。
    除了胡适之,还能有谁?
    历史上,胡适之是一个极有争议的人。
    常凯申曾经评价胡适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骂得如此之肮脏,足以见得,老常对于胡适之是有多么不待见。
    教员还曾经说过胡适:“是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
    迅哥儿也曾经怒骂胡适:“胡适博士不愧为曰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足以见得,此人在历史上的行径是有多么的可耻。
    可人是具有两面性的。
    季羡林先生曾经评价他是:“近代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又争议非常多的人物。”
    教员本人,也曾经说过。
    “新文化运动中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煞,应当实事求是。”
    放在历史的角度上,胡适应该是个多维度复杂的人。
    他有过错误,比如宣扬全盘西化,抛弃本土文化,比如与宣扬与曰本人妥协,比如在美国不寻求援助四处刷学位,再比如他感情生活复杂,有过诸多婚外群。
    他也有过很多功绩,例如白话文运动,开创华夏哲学研究,教育改革等等。
    总之,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
    在历史上有他的功绩,也有他的劣迹。
    实际上,包国维对他的印象并没有很好,但也没有很坏。
    在这个时代看来。
    胡适之有些沽名钓誉,但也不罪不至死。
    包国维一行人到达北平之后,他也安排的妥妥当当。
    相比清华来说,如今北大的校区算是比较老旧。
    包国维几人被安排在教师公寓之中,算不上豪华,但也算得上清净。
    包国维没有那么多讲究,倒也无所谓了。
    简单吃完饭,他便跟着胡适,去见了如今的北大校长蒋梦麟。
    一路上,路过一些北大的知名景点,胡适还会好好介绍一番。
    显然,他对于包国维这个海外扬名的文豪,十分热情。
    “这里是京师大学堂的旧址,从前乃是前清和嘉公主府的正殿、公主院等等。
    可还是有一番景色。
    那栋全红色的建筑,由红砖红瓦建设,故而得名红楼。如今是校内图书馆
    当然咱们这里也有些庭院,比不上燕京的未名湖,可还是不错的。”
    胡适之说得滔滔不绝。
    包国维却有了些想法,笑着打断说道。
    “听闻未名湖乃是前清乾隆赐给和珅的,几次易主,后被英法联军所毁。
    不知,适之先生,如何理解这段历史?”
    胡适愣了一下:“英法联军?这自然是”
    “不。”包国维摇摇头说道。“乃是乾隆年间。”
    “乾隆年间?”
    胡适有些奇怪,只当包国维是在考验他的历史水平。
    胡适一直自诩博学,即便是面对享誉海内外的包国维,也丝毫不蹙,顿时起了辩论的心思。
    趁着前往校长室还有一段路,他略有些严肃地说道。
    “乾隆年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这是清朝缓慢转向衰弱的一个标志。
    而且清朝时期施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也极大影响了华夏人对于外面的了解,彼时国外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逐渐崛起。
    清朝皇帝目光短浅,失去了让华夏崛起的最好时机。”
    包国维却不以为意,他微微一笑反驳说道:“谁告诉你清朝皇帝不知道外头的变化?他们可太清楚了。”
    “此话怎讲?”
    胡适自诩博学,可基本上都是半桶水,深入一点他就有些抓瞎了。
    包国维脸上露出讽刺的笑容。
    “乾隆可太知道西洋发生什么了,清朝皇帝心里个个都是门清,从康熙就开始学习传教士的科学理念和科技,乾隆自小也研究西洋钟表。
    适之先生不知道吧?乾隆皇帝甚至与法国的路易十六有书信往来。”
    如今,清史正在修订之中。
    许多历史的档案浩如烟海,还没有人系统的整理出来。
    所以,这个时代的许多学者,对于清朝前期历史的了解,不一定有来自后世的包国维多。
    更不要说是胡适了。
    他有些震惊,可对于包国维的话又深信不疑。
    毕竟这小子,虽然说话方式奇怪了一点,作风张扬了一些。
    可基本上在学术上没有说过假话。
    况且,他也不能真去查史料,来反驳对方不成?
    知道这一历史真相的胡适,不由得拧起了眉毛说道:“既然如此,清朝皇帝为什么不愿引进西方技术和科技,难道他们是傻子不成?”
    “清朝皇帝当然不是傻子,他们可太聪明了。”
    胡适一头雾水,可还是抓到了一些信息,有些试探性地说道:“这样做,对于巩固清朝封建统治有力?”
    既然能够在北大教书,胡适之还是有一点水平的,一下子抓到事情的关键。
    “对。”包国维点点头说道。“乾隆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是同时代的人,二人是十分要好的笔友。
    不知先生知道法国大革命么?”
    胡适脸上肌肉一抽,怎么又扯到法国大革命了?
    包国维这家伙到底是有多博学?
    他什么都懂?
    一时间,胡适当即有些后悔了,不该跟包国维谈论历史话题的,自己实在是太吃亏了。
    他苦着脸说道:“秉文,你还是别吊哥哥的胃口了,与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包国维笑着说道:“18世纪法国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法国人民在连年战争和经济危机影响下奋起反抗,推翻了持续千年的封建制度,制定三权分立,实现民主共和.”
    听到法国大革命的这段历史,胡适不免有些激动。
    他仅仅是不了解细节,可对于法国大革命不可能没有印象,当即激动地挥舞着拳头说道。
    “咱们华夏正是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来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若是这一天早点到来,我们又怎么会到今日这个境地。”
    说出这话的时候,胡适显得痛心疾首。
    包国维甚至都有点怀疑,这是哪个历史上说出要跟曰本人和平共处的卖国学者么?
    这位先生该不会有点精分吧?
    将疑问放到心里,包国维继续说道:“可这正不符合清朝皇帝的利益。”
    “这”胡适目光一凝固,当即抓住了关键。
    却又听包国维说道:“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乾隆还曾经建议路易十六严厉镇压反对派,可惜路易十六并没有照做。
    最后落得一个杀头身死的下场。
    同样为皇帝,你说乾隆会怎么想?”
    “该死!”胡适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些封建帝王想得从来都是一家一姓之利益都该死!”
    包国维叹了一口气:“所以,乾隆皇帝太知道西方诸国在快速发展了,只是一方面西方国家暂时威胁不到他,另外一方面,若是引入西方的技术就不免会引入他们的思想。
    满清统治者又怎么会希望,华夏出现一场法国大革命,去将他们送上断头台呢?”
    胡适陷入到震惊之中,他久久不能平静,最后叹了一口气说道。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满清乃是如今华夏困境罪魁祸首而已!”
    谈话之间,见已经到了校长室楼上,胡适之不免有些感慨。
    今日,他对于包国维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忍不住拱拱手说道。
    “秉文如此博学,我胡适甘拜下风,今天算是上了一堂历史课了。”
    包国维却有些讶异:“不不不,适之先生,我并不来与你讲课的。”
    “?”
    胡适摸不清对方是什么意思。
    包国维却自顾自地继续分析说道。
    “对于底层百姓来说,生产力的发展,或许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意味着更多的食物,就算生活困苦,可总还是能活下去。
    可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说,科技的发展,或者工业革命对他们有好处吗?
    长期来看,好处是全方位的。
    可短期来看,利远远大于弊。
    工业革命的发生是一场大洗牌,会有更多的新兴阶级,这就意味着对于当权者的威胁。
    而对于当权者来说,法国大革命就是前车之鉴!”
    胡适之皱起眉头,他还是有些不解地说道:“秉文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包国维脸上露出人畜无害的微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好一会儿,胡适终于像是明白了什么一般,一拍手掌说道。
    “我明白了,秉文你是在借古喻今,告诉我如今国家困局,概是因为当局者,为了一自私欲,目光短浅,而牺牲全国利益!”
    近来南方争端闹得沸沸扬扬,胡适这种爱凑热闹的不可能不知道。
    他甚至还因为胡汉民与常凯申的争端,写了一些社评。
    只不过,国内的大部分报纸,都不敢刊登他的社评。
    胡适之可以跑到国外,他们报社可跑不了啊!
    胡适以为自己触及到了真正的答案,可包国维却佯装无知。
    他有些震惊地对胡适之连连摆手。
    “诶诶诶,适之兄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可不是我想说的啊。”
    胡适自觉失言,当即有些懊恼,冲上去想抓住包国维。
    “你这个包秉文!”
    可一溜烟,包国维身姿敏捷,就窜入了大楼之中。
    胡适发难不得,也追不上对方,只得在原地直跺脚。
    却听大楼里面传来他的呐喊声。
    “秉文兄弟,此话可万不能传出去啊!”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