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410.第410章 平凡才是主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二天一早,老罗叔还在做早饭的时候,李龙和陶大强、杨永强两个人就已经去往东大沟的路上了。
    天还是很冷,但几个人情绪都挺高,主要是杨永强和陶大强两个,感觉又有了主心骨。
    这时候整个村子,包括原野都是一片寂静,连鸟叫声都没有,李龙就只听到三个人踩在雪里的刷刷声。
    走到东大沟的时候,三个人都气喘吁吁的,帽子上都是白的一片,呼出来的气结成了雾,像是仙家吐息。
    李龙依着地形,开始寻找自己当时下的套子。
    他往一边走过去,那里脚印的痕迹很浅,虽然这段时间没有下雪,但每天太阳升高之前,风会把附近的雪粉吹起来,然后再飘落下来,类似于下雪,会掩盖痕迹。
    “咦?龙哥,那里你也下套子吗?”杨永强有些意外,“我记得那边没有啊。”
    “有,下了七八个套子吧。”李龙隐约记得,“好像下套子后第二天巡套子的时候,还逮着一个兔子哩。”
    这里其实已经没有新的兔子印了,老兔子印也已经被雪给轻微覆盖,看不明晰。李龙凭着记忆在一棵红柳边上找到了一个套子。
    上面没东西。
    其实这是意料之中的,巡过那么多次,有的话大概率被拿走了,没有被拿走,那么可能就是不在兔子的必经之地,后面兔子没来这里就没套上。
    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没有跟着李龙过来,他们各自有分工,要把兔子套收起来,无论有没有兔子,收好之后拿到其他地方去下。
    不过他们时不时的看一看李龙这边,想看看李龙有没有收获。
    毕竟这边的兔子套他们都没有巡过。
    果不其然,第二个兔子套李龙就发现有一个大兔子被套中了,可惜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给啃了,只余下半个身子。
    因为啃的乱七八糟,李龙没有要,只是把细铁丝给取了下来。
    “龙哥,那有兔子吗?”杨永强一直看着,看李龙的动作,隔了三四十米就开喊。
    “有半个兔子,让狐子还是獾给啃了,要不了了。”李龙回应着,然后继续往前。
    第三个和第二个距离有点远,十来米,这里又有一个兔子,小点儿,三公斤左右,冻的硬梆梆的,李龙抠了好几下才从冰雪里把它给抠下来。
    但有了收获总是开心的,李龙右手提着兔子左手拿着套子,笑着继续往前。
    这边的兔子套巡完,李龙的手里已经有了两只兔子,他提着兔子往那边走,看着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手里都只有套子,便喊着:
    “看来这套子的确是得换地方了,看我的这里!”
    三个人把一百来个套子都起出来,那边杨永强发现了一个兔子,个头不大,两公斤多。
    “呆会儿回去,三只兔子咱们一人拿回去一只。”李龙说道,“回去吃了,明天过来捋这些套子,说不定就多了。”
    “不不不,留着卖钱,一只三五块钱哩。”杨永强第一个不同意,“咱们吃了不少兔子了,不差这一个。”
    “对啊龙哥,不吃了吧。”陶大强也说道,“攒着卖了吧。”
    “行。”李龙从善如流,“那就攒着卖了。走,咱们顺着这大沟往南边走走,走远点儿,近了估计没兔子,都让队里人给撵完了。”
    三个人一路顺着东大沟往前走,走出一公里多的时候,李龙看这里红柳和白刺比较多,兔子印也不少,都踩出路来了,便说道:
    “行了,就下到这里吧。”
    三个人分头行动,各找一个方向开始下兔子套,半个小时后,三个人在最前面汇合,然后提着兔子往回走。
    “龙哥,你这一趟出去,弄到那个打瓜籽没有?”杨永强问道。
    “弄到一些,二十来公斤。”李龙说道,“听了一个专家的话,能种十亩地的。”
    “不多啊。”陶大强在旁边说道,“现在打瓜籽不好搞吗?”
    “是不好搞,这玩意儿本身就是小面积种植,就是原产地都没有大量种植的。”
    “那能给我们匀一些吗?”杨永强问了出来。
    “就是。”陶大强也想着,“一亩地的种子也行……”
    李龙看着他们俩人,笑了。
    “你们两个还是先回去和你们的老爸商量一下再说吧。种打瓜可不像跟着我抓兔子卖鱼,那都是额外的,你们要是能说通你们老爹愿意让你们试种,那也行。”
    杨永强不说话了。
    陶大强也低下了头。
    跟着李龙干,他们的家里人肯定不反对,毕竟李龙带着他们赚钱了,而且赚的不少。
    但要说跟着李龙改种打瓜这种队里从来没有种过的东西,那可就不一定了。
    打瓜啊,那可不是西瓜。西瓜的话,队里人就算没种过但至少吃过,至少这玩意儿夏天还是挺受欢迎的,产量也大。其实也不说队里人没种过,去年包产到户分了口粮口后,不少人家在地头或者地边都会点几棵各种各样的瓜。
    所以对于种西瓜还是有点了解的。
    但打瓜那是纯纯的不了解啊。
    农民,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民,对于接受新事物还是很谨慎的,愿意尝试、愿意改变和突破的并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李建国其实算是村子里思想比较先进的一批人,他在土地分配承包之初就已经有种经济作物的想法了——因为光种粮食,除非到一定规模,否则不挣钱。
    而李龙给他一分析种打瓜的利弊,再有一个专家的指点,他立刻就拍板敢拿出十亩地来尝试。
    别人家敢吗?
    种不好,明年要上交的公粮怎么办?一家老小吃什么?卖不出去堆家里怎么交待?
    主要还是兜底的底气太低了。家底不厚,折腾不起。这也是普通老百姓最好别直接开店的原因——摆个摊赔了无伤大雅,但要直接开个店,那成本折腾进去,可能几年都翻不了身。
    当然,和大环境也有关系。有风口,猪都能飞起来,风平浪静的时候,鲸出水也只能荡起一圈圈小小的水。
    李龙倒也没有打击他们的意思,说道:
    “其实这样也好。毕竟打瓜也不是什么地都能种,今年正好我家里种一种,给队里人打个样。到时让大家看看,这玩意儿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种出来后怎么整,然后最后收获之后卖到哪里。”
    他这么一说,杨永强和陶大强两个也就平衡了。李龙说的是实话,只有队里有人种了,赚钱了,他们的家里人才会有可能尝试。
    就跟种一样,一开始南北疆的也不是都种,只有种的挣钱了,才会有人跟风——当然,有些跟风能赚钱,有些跟风只有赔死。
    比如红枣,比如雪菊,比如黑枸杞……等等。
    三个人回到队里,李龙提着三只兔子回了老马号,陶大强和杨永强回家。
    杨永强回到家里,早饭已经做好,他妹妹给他盛好了粥碗。
    坐下来吃饭的时候,杨永强还有点不死心,问父亲:
    “爸,龙哥说他们家里要种打瓜,咱们家能不能种一点?”
    “打瓜?种一点?种多少?”
    “我想着种一亩地的。”杨永强家里分了二十亩地,在他看来,二十亩地里取出来一亩地种打瓜并不多。
    “种一沟还行,一亩地?不行。”杨华当既就把儿子的想法给否了,“那李龙挣钱是行,但要说种地,那他比他哥差远了。”
    “但他哥李建国也同意种打瓜了啊。”杨永强就没明白为什么父亲不愿意种打瓜。
    “那打瓜是能好种的?他家家大业大,赔得起,咱们呢?一亩地从种到收咋也得投入几十块钱,咱一没种子二没技术,种出来还不知道卖给谁,为啥要种它?”杨华自有一套逻辑。
    “永强啊。”杨华放下筷子,语重心长的说道,“你跟着李龙弄鱼撵兔子挣钱我不反对,但那不是长久的,你们还年轻,趁这时候有劲玩玩闹闹没问题,但你要清楚,对于咱农民来说,种地才是根本。
    你妹子如果能考出去,以后是国家干部,那咱不说。你上学没赶上好时候,学习也不行,那就本本分分的当农民。现在国家给咱分地了,地还不少,这里的地比老家好太多了,好好种地,吃饱吃好是没问题的,别瞎想了,也别瞎折腾了啊。”杨永强被父亲的话说的没脾气了。
    但他还不能说父亲说的是错的,按龙哥的话,只能说站的位置不一样,想法也就不一样。
    也许,只有等自己结婚了,才能自己做主吧——结婚好像也不行,队里的规矩,像他自己这样,家里就一个男丁的,是不会另分宅基地、另外分家的。
    唉,这一刻,杨永强竟然有了深深的无力感。
    算了,吃完饭后赶紧去砸冰窟窿吧。
    有那么一刻,杨永强有种想逃离家的想法。
    也不知道陶大强父亲愿意不愿意拿出地来种打瓜?
    “那个打瓜可不好种啊。”看儿子不说话了,杨华拿起筷子又说道,“对地、肥、水的要求都很高,不是谁都能种的……”
    杨永强一时没听进去,他没感觉到父亲对打瓜还是挺了解的。
    见儿子没再问,杨华也就没说下去。
    吃过饭,杨永强和家里人说了一声,带着工具和口袋就往马号走去。
    “哥,穿厚点儿。”杨永强的妹子在门口喊着,“别起冻疮了。”
    “好的,我知道了,你快进屋吧。”杨永强用戴着兔皮手套的手挥了挥,大步出了院门。
    在马号门口他碰到了陶大强。
    “你爸愿意不愿意种打瓜?”杨永强看到陶大强后,迫不及待的问出来这个问题。
    “不让。我爸说,种啥种,不如种粮食了。才吃饱几天……”陶大强的语气里满是不满。
    杨永强立刻就有了同感:
    “我爸也是这么说的,说咱们赔不起。”
    两个人此刻竟然有同病相怜的感觉。
    李龙听到动静,走了出来,看着他们两个,笑着说道:
    “来得挺快啊,等我几分钟,马上出来。”
    他进了屋,穿好厚衣服,戴上帽子手套,出门后反扣好门,然后去了闲房子拿了抄网、铁锨袋子。
    “走吧。”李龙说道,“好几天没去了,看看小海子现在咋样。”
    “这几天天冷了,冰冻实了,下面的空气少了,不过鱼也不活跃了,没去年多。”陶大强是去年从头到尾跟着李龙砸冰窟窿逮鱼的,知道去年逮鱼的时候,那是怎么上鱼的。
    真怀念啊。
    三个人一路聊着,快到小海子的时候,杨永强终于忍不住问道:
    “龙哥,你咋不问问我家里人怎么说种打瓜的事情呢?”
    他一直憋着,觉得李龙看到他们,就会问他们,然后问出来可能还会说自己猜的准之类的。
    原本以为李龙会开玩笑似的笑话一下他们,结果李龙从头到尾都没问,结果把他给搞憋着了。
    “问啥?”李龙上了小海子的堤坝,往前看着,发现小海子里面已经有三组人正在掏冰窟窿了。
    即使这么冷的天还有人在做这个事情,说明不少人的积极性是真的调动起来了。
    这是好事,至少给队里人增加了活力,而且也增加了收入。
    “就问家里人不让种打瓜呗。”杨永强有点垂头丧气,明明是好事,为什么家里人不答应呢?
    “那有啥好问的,让种那就种,不让种那就先等等看。”李龙说道,“又不算什么特别大的事。你要换位思考,你处在你爹的位置上可能也不让种。一亩地能打一百多公斤麦子,磨成面够你妹子一年吃的细粮了。种出来的打瓜籽要是卖不掉,那玩意儿可不顶饿,总不能天天磕瓜子吧。”
    李龙的话让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人笑了。想想其实也是这么个道理。他们已经“迷信”了李龙的能力,但并不代表李龙真的什么都会,什么都对。他们的父辈作为旁观者可能看得更清楚,等一等可能也是对的。
    三个人走到南边的冰窟窿那里,发现上面果然已经结了一层冰,看着还挺厚的。李龙看着这层冰就知道,冰窟窿打破,短时间内能掏到的也就是一些小鲫鱼,真正捞鱼还要看下午。
    不过好事是晚上有鲜鱼汤喝了。
    不等李龙行动,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人一人占了一个冰窟窿就开砸起来。
    李龙就只好拿着铁锨两边轮流去铲砸开的冰块子,铲完后再用抄网捞,把冰块子捞干净,他就没活干了。
    因为他把两边的冰块子捞干净后,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已经拿着抄网开始在冰窟窿里捞鱼了。
    前几网是真没啥鱼,偶尔有几条小鲫鱼,捞出来蹦跶两下后便直接冻硬了。
    李龙捡了一会儿鱼,便不捡了,去远处找来一些毛苇子点了起来.这里原本就有点火剩下的灰,直接在原地点火,火烧起来的时候他跑的挺远,苇子烧的火很旺,不跑会把眉毛烧掉。
    看着感觉没啥意思,李龙就转到了梁家三兄弟那里。
    昨天从李建国那里知道,即使他不在,梁家三兄弟每天逮到鱼后也会送过去。
    “今天咋样?”李龙问了一句。
    其实能看到,袋子里有浅浅的一点儿,他也知道,刚来的砸完冰窟窿都是这样的。
    “就一条大的,还是要看下午。”梁老二一边捡着鱼一边说道,“大的是鲤鱼,一公斤多,不算大,但看着挺漂亮的。”
    说着撑开口袋让李龙看。
    李龙看到里面一条鳞片发红发黄的鲤鱼,嘴一张一张的,两边还有胡子,这鱼还没完全死掉,在那里扭动头,不过也活不了多久了。
    “漂亮,真漂亮!”李龙由衷的赞叹着。
    不论鱼好吃不好吃,就这形象是真不错,也难怪会成为华夏古文明里的祥瑞。
    看着感觉就不一样嘛。
    “你们那边咋样?”梁老大掏了一抄网上来,翻出来三五条狗鱼,有些失望,然后问李龙。
    “几条小鲫鱼,我们那边冰窟窿都冻了好几天了,一开始肯定是没鱼的,一样要看下午了。这几天冷了,鱼都不好好活动了。”
    “那是。”
    “李龙,听说你要种打瓜?”梁老三在另外那个窟窿里掏着,边掏边问道,“那打瓜是啥?和西瓜一样还是和冬瓜一样?”
    他的声音有点大,远处赵家父子也听着。
    李龙有点意外,自己种打瓜的事情已经传遍村子了吗?连梁家人都知道了?
    梁家人在老庄子,距离李家的新庄子可不远。他相信大哥李建国也不是多话的人。这说明,整个村子可能都知道自己要种打瓜了。
    不过这也不算啥需要隐瞒的事情,毕竟等开春种的时候,还是要传开的,他便说道:
    “是准备种打瓜。这打瓜有点像西瓜,瓜籽也像,只是比西瓜籽要大。”
    “那打瓜也是整个瓜卖吗?”梁老二在旁边问道,先前他没好意思问,现在弟弟问了,李龙又愿意回答,他就接着问了。
    “不是,打瓜是要里面的籽。这个籽是做炒货,有些人喜欢磕这个瓜子。”李龙解释着,“而且打瓜的瓤没有西瓜好吃,不是那么甜,也不是红瓤的,大部分是黄瓤或者白瓤的。”
    “这样啊。”梁家老二点点头,算是有了一点了解。(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