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383.第383章 心里存的大事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家东屋没架炉子,主要是李建国没想到李龙会这么快就回来了。
    “你二哥、姐夫和俊山他们昨天才走,我拉马车把他们送到县汽车站,他们说晚上就有回去的火车,坐汽车到乌城火车站,然后买上火车票,算起来,下个星期三应该就能到家了。”
    “他们带的东西不少吧。”李龙笑着说,“不过几个壮劳力,应该不会有啥问题。”
    “能有啥问题?不会有的。”
    梁月梅问道:
    “小龙,你吃饭了没有?这馒头快蒸好了,你要不急,就等馒头蒸好后,我再给你们炒个菜,你们喝点儿?”
    “行啊。”李龙也不客气,笑着说,“那就等着嫂子的手艺了。炒咸菜吧,我有几天没吃了。”
    “行,我切点肉,炒个咸菜。”梁月梅爽快的答应,又感慨的说,“去年这时候哪能想到天天能吃上白面馍哩?”
    “就是啊,队里分的粮食,八分粗粮二分细粮,别说咱,就是给娟和强强也没办法天天吃细粮……”
    “就那还让我和娟、强强一起吃细粮哩!”李龙插了一句,尽管他这一年来已经弥补了许多,但说这话的时候其实脸挺红的,自己当时是真的不懂事。
    “都过去了,现在咱队里,别说队里,就是全大队,全乡,有几个像咱家这样吃饭哩?”李建国挺自豪,“日子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小龙你脑子活,不过做还一是要稳妥点。咱现在钱够,有些危险的事情,还是别太主动。”
    “大哥,我知道了。”李龙点头受教。
    梁月梅这时候看时间到了,去把蒸笼盖打开。案板已经收拾好了,一层层笼掀开,又大又白的馒头铺开放在案板上,李娟和李强两个已经围了过去。
    尽管这一年来生活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但新蒸馒头的清香还是吸引了他们。
    “一个人拿一个去吃吧。”梁月梅给他们说了一下,自己用手沾了点凉水,把馒头一个个分开,免得等凉了再分开会破坏完整性。
    李娟和李强一人抱着一个大馒头,左右手交换着,嘴里还不时倒吸着凉气。
    李龙和李建国两个人聊着事儿,这个冬天的事儿,明年的事儿。
    “我打算明年买辆拖拉机。”李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这东西,进山、去卖东西还能快点儿。咱们种的麦子,我还想着看能不能让农机厂里做个收割机啥的,到时割麦子就没这么麻烦了。”
    李龙记得后世在联合收割机普及之前,曾经有一段时间比较流行的是用小四轮拖拉机带着割麦子的收割机,挂在小四轮的前面,直接把麦子割倒,这样人工只需要捆起来,然后拉走。
    虽然还需要在麦场打麦子,但免去了割麦子的过程,至少省去了很大一部分劳动量——割麦子真是阴影啊。
    而且他记得这种收割机其实并不复杂,就像链锯一样的一圈刀头,用小四轮皮带带动。
    如果去农机厂给人提供一下思路,应该能让人做出来吧?
    李龙是这么想的,毕竟那些人是专家,而且农机厂现在农机也是需要销路的。如果搞出一种比较受欢迎的农机来,农机厂的利润也会很高。
    不光是这个,李龙还记得后世不少比较方便的农具,他其实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机会一点点搞出来——只是自己好像没有这方面的人脉。
    要不要找李向前或者其他人问问?入个股啥的,自己提供思路,可以分钱嘛。
    哦,想远了。
    “买拖拉机?那可不便宜啊!”李建国面色凝重,“一辆拖拉机咋也得五六千,马车大点儿的更贵。明年你还要盖房子结婚,那钱能够?我这里还有一些……”
    “大哥,我这钱应该差不多。这还有几个月时间哩,还能挣一些。”李龙急忙摆手,“钱方面你不担心,就是这开拖拉机要执照。到时大哥你也学一下,我不进山,那在家里这拖拉机就你开,农活啥的,拖拉机比马车强。”
    “那倒是。”李建国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真要有拖拉机的话,打场可就轻松多了。马车拉着滚子,那可比拖拉机要慢的多,就是费油。”
    “那能费多少?”李龙笑笑,“现在油价也不贵。”
    这年头买拖拉机的人都会买个油桶,一百八十升的那种铁皮大圆桶,有钱的还会备一个抽油机,没钱的就是弄根软管。然后还要备小油桶,从大油桶里把油抽出来倒进拖拉机里。
    这年头的拖拉机手,没几个没喝过柴油的,那味道——呵呵。
    不过这年头的柴油的确便宜,不到一块钱一升,但购买的时候还需要开介绍信,私人一般是买不了。不过明年就不一样了,生产队的拖拉机一旦分给了私人,那私人买柴油就慢慢放开了。
    所以李龙并不担心买不到油,也不担心买不到拖拉机——改革开放,无论是国企还是机关,都得慢慢适应这个过程。
    “明年可能队里的地也要承包给私人。”李龙又继续说道,“到时真要把拖拉机买了,能弄出来收割机,咱家里可以多承包一些地。”
    这边生产队第一轮土地承包是十五年,八三年到九七年,第二轮土地承包从九八年到二零二七年,延续时间是三十年,其实也就是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间的地,后面三十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李龙所在的生产队因为荒地面积比较大,后来基本上都开发出来,所以每个人的口粮田加承包地平均在十五亩左右。这就奠定了到二零一几年开始大规模土地进入合作社,分红会有好几万甚至更多的基础。
    到那个时候,再向外承包土地,那就只能一年一包,几乎没有集体和个人会一下子把自己的土地一下子承包几年出去。
    毕竟从零几年到二零年左右,地价年年涨,从几百块一亩涨到一最高一千八一亩,如果一承包十年二十年那种,亏死了。
    “承包那么多,种得过来吗?”这时候梁月梅已经麻利的炒了一个咸菜肉上来,她打算再炒个菜。
    李建国拿了瓶酒出来,取酒杯的时候往厨房的方向喊了一声:
    “你喝不喝?”
    “我不喝。”梁月梅知道是在喊自己,回应了一声,“我再炒个菜,你们先喝着吧!”
    李建国取了两个杯子,用水冲了一下,然后给自己和李龙一人倒了一杯。
    “这地啊,包的时候多包些没错。”李龙说,“咱是农民,农民除了地,还能有啥?有地,咱就立于不败之地了,至少吃喝不愁,至于能不能吃好喝好,那就得看怎么运作了。”
    他暂时还没想出太好的办法,上一世太混,在大哥家里没有分出去之前,对农活和农业产业并不是很关注,知道的很少。记忆里的一些东西需要有关键信息才能触发。但他相信总会想起来的,到时搞点特殊种植或者追一追风口啥的,指不定还就能带着大哥一家发一笔。
    李建国、顾博远这样的人比较谨慎,毕竟经历的比较多,对于包产到户还有点猜测,李龙是明确知道历史走向的,所以他根本不会去担心后面有什么变化。
    变化只会越来越好至少往后几十年的大趋势是这样的。
    “来,喝一个。”李建国在喝酒这方面,劝外人是挺擅长说话的,但和自家人就没啥说。
    “喝一个!”李龙也挺开心,这算是一年的总结吗?重生有一年了,这一年来,自己切切实实的给家里,给大家一家,给老爹老娘,包括给整个生产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挺自豪的。
    当然,变化最大的是自己。如果没重生,这个年纪的自己还是个热书记,还有强烈的虚荣心,但只会把自己家的东西往外拿去热心的帮助别人。
    婊啊!
    现在呢,家里有了钱,自己有了钱,老爹老娘也有了闲钱,还找了个漂亮的有能力的对象,买了栋大房子,有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固定了不错的人脉。
    成长很快啊!
    李龙自己对这一年的变化也很满意,他爽快的把那一杯五十克五十度的白酒倒进了喉咙。
    好辣!
    两世为人,李龙都没品出来这白酒有啥好喝的。不光白酒,红酒、啤酒都不怎么喜欢喝。不过三种酒里啤酒还勉强能接受,主要还是度数低。
    至于某养生大师推崇,以及在南方流行的黄酒,李龙还没喝过。
    无法评价。
    不过酒一入肚,他感觉身上就热了起来,然后头脑有点晕,不由自主的话就多了起来。
    “大哥啊,后面有啥冻雨啥的,你就别出门。”李龙最担心的其实是这个。“啥?啥冻雨?”李建国给自己和李龙倒上酒,李龙要酒瓶子,他没同意。
    酒司令掌管酒瓶子的,这权力可不能随便给人。
    “下的冻雨啊!”李龙心情复杂,有些激动,不等李建国举杯,自己端起杯子,又一口喝干了。
    他有点上头。
    虽然大哥明明就坐在桌子边上,在自己的对面,但他这一提起来,就会想到上一世大哥因为寻找自己,在冻雨期出门,结果摔死了。
    “啥下的冻雨?”李建国还是没明白,不过他看得出来李龙有点异样,给他倒酒就只倒了半杯,“你想说啥啊?”
    “冬天,就现在这天气,下雨,那雨下地上,不就结冰了嘛,那不就是冻雨嘛。”李龙喝的有点猛,两杯就上头了,他有点大着舌头解释着,“下冻雨,那路上滑,可别乱走。现在娟和强强都放假了,要下冻雨了,咱可都别出去。”
    “这哪下过冻雨啊?不可能吧?大冬天能下雨?”李建国不相信,“你这才喝两杯,咋就说胡话了?”
    看大哥没放在心上,李龙有些着急,按着桌子说:
    “大哥,你听我的,这事,你得听我的!一定记下来……咱日子过好了,就得好好过下去……”
    上一世是大哥因为自己过世,然后李龙才翻然悔悟,但那时候已经晚了,大嫂和李娟、李强不会原谅自己,自己其实也没原谅自己。
    这一世已经有了改变,但没到那一天,李龙始终不放心。
    他原本是把这事压在心底的,但今天一喝酒,一聊就忍不住说出来了。
    “小龙说了你记下不就行了?”梁月梅又端着一盘炒酸白菜过来,还有一盘馒头,“小龙这一年说的啥不都是验证了是对的?你别管那么多,记下就是了。你们也别光喝酒,吃馍!”
    “好好。”李龙听着大嫂的话,笑了,大嫂这么一说大哥应该会重视。
    李龙也知道自己喝的有点猛,接下来就没多,拿着馒头大口吃了起来,就着菜吃的香。这可比自己在木屋里炒的那个杂碎要好吃多了。
    李建国也不喝了,拿着馒头吃了起来,酒需要用饭菜压一压。五十克的杯子,挺大的。
    李龙最终没有回老马号。梁月梅在他们喝酒的时候,就把东屋的炉子架着了。喝了酒,又是大晚上,李龙现在明显看着有点上头,她可不放心让李龙自己回老马号去。
    有教训的——喝了酒的人路上没走稳,大冬天脚一滑滑到了路边的雪里,然后就把自己给憋死了。
    就在邻村发生的事情,这可是教训。
    李龙其实还是清醒的,不过他比较从心,既然喝了酒,既然东屋已经收拾好了,有炉子,那就别走了,舒舒服服的睡一觉才好。
    第二天李龙起的比较早,感觉神清气爽,好像抛开了心头的大石头,混身轻松。
    炉子早已经灭了,屋子里温度倒不是很低,他穿好衣服起身开门,外面的寒气把他差点儿打回来。但更清醒了,他去了东面厕所释放了水,回来发现西屋烟囱冒着黑烟,应该是在做饭吧?
    当然了。
    吃过早饭,李龙骑着自行车去到了顾家,把给顾博远买的胶鞋送过去,在那里陪这个半老头聊了一会儿,在这里吃了中午饭。
    顾晓霞做的拉条子,在李龙看来,味道还不错。
    吃过饭,李龙没在这里久呆,就回了老马号。
    半路上他就碰到了找上来的陶大强和杨永强。
    “今天你们没去卖鱼?”李龙问道。
    “没,今天早上就去马号找你,没找到,又去你大哥那里,然后说你来这边了,就没敢过来。”杨永强笑着说。
    “那走,先去老马号。”李龙推着车子说道。
    三个人到了老马号,老罗叔正在听收音机,听到动静出门看李龙回来了,便帮着把炉子架着,任由他们年轻人去聊了。
    收音机里放着评书,他可舍不得错过。
    “买鱼的人多不多?”李龙坐下来问道,“好不好卖?”
    去年还是黑市,李龙逮多了鱼还得去家属院卖,或者跑石城找到厂子里卖。今年有市场了,方便多了。
    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李龙暗自感叹。
    “还行,”陶大强说了一句等于没说的话。
    “比夏天难卖一些。”杨永强说,“咱队上就四家卖鱼的,都是七八十来公斤,我们多一些,二十公斤左右。买鱼的人不多,所以就基本上到下午才能回来。”
    “那就不如攒一车鱼,直接拉到石城去卖。”李龙说道,“石城市场大,人多,买的也多,不用浪费那么多时间。”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李龙想了想又说道:
    “要去石城,就不能光带鱼,今天咱弄些套子,套些兔子,到时一块拉过去卖,能卖掉就卖,卖不掉自己吃也行。咱们既然去了,那就搞的样多些。”
    “行哩!”陶大强也挺开心,李龙一回来,他就像有了主心骨。
    “你们去问问其他人,要不要把鱼卖给咱。”李龙又说道,“你们在市场咋卖的?”
    “和去年一样,鲫鱼八毛,鲤鱼一块。”
    “那问问他们,我这边收鱼,四毛一公斤,统称。卖给我那就直接称,咱们多收些鱼,一下子拉到石城去卖,赚个差价也行。”
    干啥都要有规模,小打小闹挣小钱,求的安稳,大开大合搞大动作,主打是赚大钱。
    “行,下午我就去问!”杨永强对这个可熟悉了,大海子里清库的那次不就是这么搞的吗?不过现在收的价钱比那个时候可高不少。
    李龙明显发现,自己的几个提议让陶大强和杨永强两个人行动力大增。昨天看他们在市场卖鱼的时候,那积极性都没有现在这么强。
    是不是依赖自己习惯了,所以才会变得这样?
    自己需要不需要让他们独自去做事,培养一下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
    随后李龙笑了。又不是什么大人物,搞那么复杂干嘛?
    现在这样挺好的啊?服从力强,又能挣钱,年轻,听话,而且没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非要搞出来事情才算吗?
    就这样吧。
    李龙开始搞细铁丝,弄兔子套。
    去年的那些大都被他给浪费掉了,今年得多做一些,到时还要记得回收。
    毕竟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嘛。(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