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准备离开鹭岛
转眼。
李多鱼已经在学校待了一个多月,也完成了这学期的教学任务。
作为客座老师,他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轻松的,大多都是现场教学。
这一个月,李多鱼主要给这些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讲述一些海带和生蚝养殖技术和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灾害。
如海带该在什么时候调节水层,海带绳要怎么绑活结,海里打桩的注意事项。
当然也教了一些土塘养殖前期的准备事项等等。
教的都是一些非常实用的养殖经验和技巧,刚好有好几个学生,家里就是搞养殖的。
学到李多鱼的养殖技术后,一放假立马就跑回家,改进养殖方式去了。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就已经和李多鱼打成一片。
他教授的实践课,学生经常爆满,甚至经常有学生请病假,偷偷来上他的课。
最让李多鱼尴尬的是,有不少学生在传,上一节李老师的课,直接可以顶上其他老师一学期的课。
树大自然招风,更不用说在海边,风自然更大。
李多鱼才到校一个多月的时间,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不少老师,甚至被人投诉了十多次。
投诉的内容五八门,有说他思想不端正,有说他私生活糜烂,跟女同学女老师有过亲密接触,还说他教学不严谨,将未经理论实践的知识,随意传授给学生。
教学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郑长青老师看着学生做的笔记,越看越是惊讶。
不由对身边正在抽烟的张老师说道:“我们可能看走眼了,这个李老师还是有点东西的。”
张学金最近脸色都很黑,他早就看过那些学生做的笔记了,确实是有东西的,很多养殖技术和要点,连他们都不知道。
“他跟那个廉江水产研究所的陈科长是亲戚,说不定,这些都是那个科长教给他的。”
“唉。”
郑长青笑了笑,他自然知道张学金这个人的性格,名牌大学毕业,自视甚高,可实际上又没啥建树。
他打算跟李老师搞好关系,没必要因为一个张学金去得罪李老师。
因为这位李老师的来头也不小,听说是吴局长那边介绍过来的。
这些天,也不知道有多少老师投诉他,可陈校长这边却是动都没动,连找李多鱼谈话都没谈过,这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要是连这个都看不清的话,那就真就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去了。
校长办公室。
教务处的刘粼芳主任,再次将一封匿名的举报信递给了陈校长。
这次陈校长连看都没看,直接问道:“这次又举报什么?”
刘主任无奈道:
“说他作风有问题,跟方晓苒老师走的太近,说他不是来教书的,而是来耍流氓的,建议我们开除他。”
陈校长笑道:“还好李老师结婚有孩子了,不然的话,长得不错,还那么有钱,技术还那么好,估计连女学生都得扑上去。”
刘主任尴尬笑了笑。
陈校长边看杂志边说道:“举报信这么多,证明引进优秀专家这件事,咱们是做对了。”
刘主任赞成地点点头:“我就是觉得,再这样下去,会不会打击到咱们学校老师的教学热情。”
陈元谋放下手中的渔业杂志,淡淡说道:“刘主任,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老渔民讲过,从水捕上来的海虾,放进池子里暂养,不单会打架且很快就死掉。
然而,有天老渔民不小心往池子里放了条石斑,本以为池子里的鱼都会被石斑给吃光,结果发现虾不单不打架了,且存活的时间更长了。”
“您的意思是,李老师就是那条石斑?”
陈元谋笑了笑:“有没有可能,这个李老师不是石斑而是条鲨鱼,压根就不屑于吃虾。”
刘主任沉默住了。
李多鱼的教学质量是他评估的,就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还有学生反馈来看,还真远远超过了其他老师。
陈元谋接着说道:“刘主任,李老师这学期的教学内容应该结束了吧,你约个时间,我想请他好好吃一顿咱们鹭岛菜。”
刘主任拍了下脑门:“那可能来不及了,昨晚李主任跟我说了声,怕学生给他送行,一大早就已经离开学校了。”
“啊。”
陈元谋脸色一惊。
“这小子居然已经跑了,他到校,我没接他,离校,我也没送,这要是回榕城让吴局长那帮人知道,以后我去榕城,估计连捞化都不肯请我吃。”
刘主任认真道:
“如果没猜错的话,李老师应该是走水路,现在应该还在码头那边,要不我去找他下。”
“算了,人家都走了,再去叫回来,有点不合规矩了。”
陈元谋叹息了声:“主要是我有些事情想跟他商量下,对了,廉江水产研究所是不是在担担岛挂了很多牌子。”
刘主任点头道:
“我跟张青云所长有联系,廉江水产研究所跟李老师的养殖产业是全方位合作的。
李老师不管养什么,他们就上基地牌子,研究人员可以随时在养殖基地进行考察和调研,且我听说人了,他们研究所准备在岛上盖一座。”
陈校长思考了会:“这样吧,这个月你争取拟个方案往上汇报,咱们明年也在担担岛搞个可供学生和老师住宿的教学基地。”
刘主任怔了下:“把教学基地放在担担岛,会不会太远了。”
陈校长说道:“距离从来就不是问题,我是担心人家跟廉江水产研究所全面合作后,咱们压根就挤不进去,再说咱们在那搞个教学基地,对于评选国家级重点也是有帮助的。”
刘主任猛地竖起大拇指:“还是陈校长眼光比较远,我这就写报告。”
在离学校几公里远的地方,李多鱼了两毛钱,直接坐轮渡到了鼓浪屿上。
上岛后。
李多鱼发现岛上住的人还是蛮多的,这个年代几乎没有游客,岛上大多都是原住民,小孩子特别多,在岛上的广场上踢皮球,有的则在学骑自行车。
可码头这边却有不少光着膀子抬轿和拉大板车的外地人。
由于鼓浪屿的特殊历史,岛上的原住民大多数都有海外的华侨亲戚,很多人都有外汇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算是比较有钱的。
本地人从鹭岛上买完东西后,一般都不会自己搬,而是雇人拉到家里去。
李多鱼看着眼前这些一个个汗流浃背的外地人,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因为这些人将来会落户在岛上,人口高峰时,甚至还会超过本地人。
可李多鱼看着眼前的鹭岛,却有种陌生的感觉,靠近钢琴码头这边的老宅都破破烂烂的,都没有怎么修缮。
有些甚至都已经是危楼,随时都有可能要倒塌掉的样子。
这跟李多鱼记忆里,那个非常小资,很适合拍照的鼓浪屿完全不一样。
眼下的鼓浪屿怎么说呢?
要是没有那么多民房和岛民,那些荒废的老别墅看起来,就跟末日场景一样。
李多鱼拎着皮箱在岛上漫无目的闲逛着,这个年头可没有什么房产中介。
想买房子的话。
还真不知道,该怎么买。
就在他打量这些老洋房时,有个老人主动跟他打起招呼来。
“少年郎,你是不是李大友的后人。”
李多鱼愣了下。
“阿北(阿伯),我姓李,但不是李大友的后人。”
“这样啊。”
老人皱眉打量了下李多鱼,接着说道:“最近有不少华侨回来,还以为你也是华侨,回来认领老别墅来着。”
李多鱼笑了笑。
“没有,我就是附近的本地人。”
老人抖了根烟出来,打开火柴盒正想抽烟,结果发现没有火柴了。
“居然没火柴了。”
李多鱼掏了个打火机出来,给老人把烟给点上。
“你这火机不错啊。”老人抽了几口后,突然说道:“你眼前这些别墅啊,都是我小时候,很多华侨回来修建的。
后来鬼子打过来后,那批华侨全都跑了,留了一大堆空房子下来。”
李多鱼好奇道:“这些房子不错的,怎么全都空着,岛上的人怎么不去住。”
老人一脸的嫌弃:
“这些房子是公家的,又不是个人的,哪怕你找关系住进去,说不定人家华侨的后代回来认领,你就得还给人家。
还有这种房子就算住了,你也不能随便装修,要保持原样,住起来是真的不舒服,有钱的话,当然还是自己盖一座,虽然没它们好看,但至少是自己的,不会被收走。”
“这样啊。”
老人说完后,问道:“少年郎,你不是华侨的话,也不是来画画的,你看这些老房子做什么啊。”
李多鱼咧嘴笑道:“阿北,其实,我来鼓浪屿,是打算来岛上买房子的。”
“买房子?”
老人一脸的不理解:“这岛上除了风景比较好外,什么都不方便,经常断电,自来水还特别贵,必须要省着用,洗澡都得按斤算,这种地方有啥好的。”
李多鱼笑了笑。
“主要是这里文化好。”
老人笑了笑:“这个你还真说对了,以前我们这里叫做琴岛的,岛上现在还有很多台钢琴,不少人都是以前华侨的后代。”
老人也挺无聊的样子,就陪李多鱼走着,还顺便充当起了导游来。
每走到一栋老别墅,老人就忍不住介绍道:“这套叫八卦楼,盖这套房的主人,盖到没钱,最后跑路了,以前被当做仓库用。”
李多鱼经过一套非常豪华的别墅时,稍稍驻足观望了下。
“这套是剃头师傅的,本地人一般叫他阿住,以前是王,是华人首富,岛上的自来水厂就是他弄的。”
“还有这一套是八角楼……本地人也叫做林府……他们后人还在里面住。”
老人讲着讲着不由回忆起鼓浪屿昔日的繁华来。
“毫不夸张的说,我小时候,鼓浪屿可能是全国最有钱的地方,全岛这样的别墅有一千多栋,全都是华侨回来盖的……首富都出过好几个.”
老人讲的这些往事,李多鱼前世也听导游讲过,岛上百分之就是的别墅都是下南洋的华侨回来建造的。
作为出国打黑工的人来说,李多鱼完全可以理解那些华侨为什么要那么多钱回来盖别墅。
就好像前世地瓜县那些偷渡出去的华人,赚到钱后,第一件事并不是享受,而是先回到村里面盖一栋栋大大的别墅。
这样,不单可以光宗耀祖,还有种落叶归根的感觉,而在那个年代,闽南的这些华侨很多都集中在鼓浪屿上面盖别墅。
这也导致了鼓浪屿上居民,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很长一段时间,岛上原住民甚至看不起鹭岛人,不允许双方通婚的。
“阿北,岛上现在有没有人要卖别墅的。”
老人笑道:“老宅一般都舍不得卖的,只有也有刚好全家人都想出国了,刚好缺钱的就会卖。”
“那有吗?”
“没有。”老人笑道:“那些破点的红砖房有要卖的,好的别墅没有。”
李多鱼看了左手的腕表,时间也不早了,他差不多要到码头去了。
李多鱼掏了二十块的外汇券出来,直接递给了老人,随后写了一个地址。
“阿北,要真有人要卖别墅,你给我写一封信,我到时候,再来找你。”
老人皱眉道:“你就不怕,我收了钱,不帮你找房子。”
李多鱼笑道:“我感觉你挺闲的,挺无聊的,肯定会帮我找房子的。”
老人嫌弃道:“你才无聊。”
其实,他确实挺闲的,挺无聊的,因为他老伴,已经走了十多年了。
而改开后,他那几个孩子也全去投奔南洋的亲戚了,连带着孙子也带走了。
原本非常热闹的一个大家族,现在就剩他孤伶伶一个,每天就在岛上散步走路。
“可以,有合适的房子,我给你写信,不过好房子价格肯定不便宜,可别到时候,说我骗你。”
“知道了,阿北,我很有钱的,肯定买得起。”
老人再次嫌弃道:“你看起来哪里有钱的样子,还有,你这闽南话太不标准了,听着很难受,还是用普通话吧,就我性格好,愿意听你这跑调的本地话,本地人肯定嫌弃死你。”
“哈哈哈。”
李多鱼向老人要了个地址后,就离开了鼓浪屿,前往了鹭岛一个专门用来运输海鲜的码头。
其实,他在鹭岛教书的这段时间,大伯和三叔他们挺经常来鹭岛这边的,主要是把抓到的鱿鱼卖到这边来。
前几天。
李多鱼就跟大堂哥李曙光他们联系上了,约定了今天下午,在渔港码头那里见面。
李多鱼都还到码头那边,就闻到了浓浓的海腥味,同时也看到了他那艘钓鱼船。
同一时间。
李多鱼也看到了几道熟悉的身影,那些人看到他后,全都兴奋朝他走了过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