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诺贝尔奖典礼
第242章 诺贝尔奖典礼
斯德哥尔摩的冬夜,来的很快。
这里是靠近北极圈的城市,下午不到三点,天色就已经迅速暗淡了下来。
不过对于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来说,早已经习以为常,黑夜与北极的寒风并没有驱散居民与游客的热情,大街上依旧有着不少的人活动。
特别是现在,斯德哥尔摩整座城市都洋溢着‘节日’一般的气息,灯光驱散了黑暗,来来往往的人群在大街上游荡,领略着这特殊的氛围。
对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能够主持有着全世界最高荣誉奖项的颁奖仪式,都是绝对的荣誉与自豪。
斯德哥尔摩大酒店的房间中,徐川小憩了一会,恢复了一下精力后出门带着自己的父母与妹妹下楼到酒店的餐厅中吃晚饭。
“哇,老哥,这里居然有辣椒炒肉!”
“早知道我们住的酒店中就有这个,就不用跑出去找吃的了。”
餐厅中,徐晓看着盛放在自助餐盘中的菜肴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惊喜呼喊了起来。
徐川笑着摸了摸这丫头的脑袋。斯德哥尔摩大酒店并不提供华国菜肴,但他作为一名诺贝尔奖得主,让酒店临时准备一些湘菜并不是什么事情。
或许味道并不是很正宗,但在异国他乡,能吃到家乡菜,已经足够了。
一旁,徐父看到了熟悉的菜肴后,有些触动的望了眼前面的儿子,他昨天的随口一句吐槽,这孩子就记在了心里。
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端着餐盘打着饭菜。
毕竟,他们是一家人。
“好久不见,徐教授。”餐厅中,徐川正端着餐盘挑选着菜肴,耳边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
扭头看去,是他在普林斯顿的导师,德利涅和威腾两人,身边还跟着另一个熟悉的身影。
“导师,学姐,你们什么时候到的。”徐川惊喜的问道:“不是说明天才到吗?”
威腾笑了笑,道:“本来是计划明天过来的,但订票的时候发现票已经没了,所以就提前了一天。”
一旁,德利涅上下打量了两眼自己这个学生,开口道:“看来你回国后日子过的不错,感觉似乎长胖了一些?”
徐川挠了挠头,笑道:“没有吧?不过也有可能,毕竟这段时间我好像没怎么锻炼身体了。”
闻言,威腾有些好奇的问道:“你回去后都在做什么?”
对于徐川,他还是有些了解的,当初在普林斯顿的时候,哪怕研究霍奇猜想的时候,他每天都会风雨无阻在足球场上跑上几圈,这回国后居然连锻炼身体都没时间了?
徐川笑了笑,道:“这个我暂时不能说,不过过段时间伱们应该就知道了。”
德利涅对这个也有些好奇,不过他没问,笑着说道:“这是一份至高的荣誉,很高兴你能获得,不过我更希望,希望这次的诺奖带给你的是激励,而不是满足。”
徐川获得诺贝尔奖,对于德利涅来说也是荣耀与荣誉。
毕竟带出来一名诺贝尔奖得主与菲尔兹奖双奖得主,放到谁身上都是值得称赞的。
不过他更担心徐川获得诺奖后便止步不前,浪费了自己的天赋与时间。
在他看来,这个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走的更远,创造出更大辉煌。
以二十一岁的年龄获得诺奖,是他的荣耀,但或许也会成为他的限制。
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全世界最高荣誉奖项,这可能会导致他的心态发生一些变化,止步不前。
诺贝尔奖历来选择颁发给年岁较大的学者,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作为最为全世界最高的奖项,这种终身荣誉很容易让一个人陷入满足,自得等各种心境中去,进而失去永攀高峰的动力。
历届获得诺奖的人,有很多在后面的生涯中都没有再做出过的什么伟大的成果,尽管这和他们的年龄有一定关系,但诺奖的影响也是肯定有的。
德利涅是真的不希望徐川也走上这条路,特别是他还这么年轻。
听到德利涅的话,徐川一脸郑重的回道:“请放心,导师,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去科研与学术,诺奖对我来说,仅仅是起步。”
德利涅微微点了点头,笑道:“那就好,我和威腾先去吃饭了。”
德利涅和威腾离去,留下了身后一直跟随着的学姐刘嘉欣。
“好久不见,学姐。”徐川笑着和学姐打着招呼。
刘嘉欣抬头道:“嗯,恭喜你了,获得了诺贝尔奖。”
徐川笑着说道:“当初你在电话里面已经说过一次了,在普林斯顿那边过的可还适应?对马克·布雷弗曼教授的感觉如何?”
点了点头,学姐认真的说道:“教授他人很好,也很照顾我。”
“布雷弗曼教授在算法、复杂性理论和人工智能学习方面有着很深的研究,你跟着他应该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当初学姐想跟着他学习的事情,他是拒绝的。
和阿米莉亚不同,这位学姐学习的领域可以说基本都不在他的研究范畴中,算法和人工智能,他上辈子就没怎么接触过。
不过在普林斯顿,这两领域的顶级教授是有的,他口中的马克·布雷弗曼教授就是代表。
这位教授会在2022年的时候获得计算机科学家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在国际数学大会上颁发的‘imu算盘奖’。
当然,现在这个奖还叫做‘奈凡林纳奖’,要到明年,它才会改名为‘imu算盘奖’。
能获得这份奖,可以说是最顶尖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了,放到数学界,相当于拿到了菲尔兹奖。
尽管普林斯顿的计算机学科比不上一些专精此道的顶尖院校,但在计算机学科下的一些细微分支上,比如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方面,是能和那些顶级计算机高校一拼的。
毕竟普林斯顿是数学圣地,而数学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就不用多说了。
学姐抿着嘴点了点头,对于前往普林斯顿,她并不遗憾,遗憾的是眼前的人回国了。
两人正叙旧交流着,忽的,耳边一道清脆的声音响起。
“老哥!她是谁?”
端着打好菜的餐盘,徐晓蹦了过来,站在徐川身边好奇的看向对面的学姐,眼神中闪烁着的兴奋和吃瓜的光芒。
她其实很早就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只不过一直徘徊着没过来,直到徐川单独和一个女生交流,她才没忍住心中的好奇跑了过来。
徐川笑着介绍:“这是我在南大读书时认识的学姐,叫刘嘉欣,目前正在普林斯顿读博。”
“这是我妹妹,徐晓,鬼灵精怪丫头一个,目前正在水木大学上学,今年刚大一。”
对面,听到徐川的介绍,学姐忽的就紧张了起来,结结巴巴的和徐晓打着招呼。
至于徐晓,端着手中的餐盘就凑了过去:“厉害了,嘉欣姐,普林斯顿可是很难考的,你学的是数学专业吗?”
“对了,嘉欣姐,你跟我哥是怎么认识的?”
一连串的问题从徐晓口中蹦了出来,她对这位姐姐现在可感兴趣了,这好像还第一次见到他身边有女性朋友出现来着。
夜晚的时间过去的很快。
瑞典时间,十二月十日下午两点,斯德哥尔摩大酒店的门口,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
这些记者或肩扛摄像机或手持话筒,望向酒店大门,他们在等待着,等待着一个时机,等待着诺贝尔奖获得者从酒店中出来。
而这其中,来自华国的ctv媒体记者,早已占据了最前排的位置,正语气激昂的对着镜头解说,在镜头后面,是数千万人的观看。
“大家好,我ctv本台记者,这里是斯德哥尔摩大酒店现场,是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在领奖前临时居住的地方。每一年,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获奖者都会从这里出发。”
“我将全程直播,带您领略本届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
“可以看到,这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除了其它媒体的记者之外,还有很多在瑞典的华侨同胞们,以及斯德哥尔摩当地的市民,大家一起参加了这场盛会”
镜头前,穿着厚厚羽绒服的美女记者激情的解说着,扛着摄像小哥肩上的镜头也随着旋转了一下,现场气氛火热,人山人海。
相比较现场的热闹,还有更多的人蹲守在手机或电视机前。
尽管徐川并非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在此之前还有杨振寜和李政檤等人。
但作为史上最年轻的诺奖得主,以及史上第一位诺贝尔奖与菲尔兹奖双奖得主,依旧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力。
大家都在屏幕前等待着那个人的出现。
与此同时,所有人期盼的身影,正站在窗户旁边,俯瞰着楼下的人群。
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正式开始时间是下午四点,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办。
当然,他们这些诺奖得主与受邀嘉宾肯定要提前一些时间出发,好在斯德哥尔摩大酒店距离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并不远。
站在徐川身边的,是徐川一家人。
徐父徐母第一次穿着西装和民族服饰,有些紧张和忐忑的看着下面的人群,对于他们而言,这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人。
当然,除了紧张外,脸上也有着自豪与潮红。
这是他们的孩子带来的荣耀,全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机会体会这样的场景。
至于一旁的徐晓,穿着夜礼服,有些稚嫩的脸上虽然同样有些紧张和忐忑,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
虽说她年龄更小,但她经历的锻炼可不少。
毕竟有徐川这样的一个哥哥在,从高中开始,无论是星城一中,还是水木大学,每逢校园有什么重大活动,她基本都会被安排上台做代表发言演讲。
三四年的时间下来,她已经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这样的场景了。
“老哥,你看起来一点都不紧张也不激动的样子?这可是诺贝尔奖诶?”站在徐川身边,徐晓好奇的看着一如既往淡定的徐川好奇的问道。
徐川扭头看了眼自己这个妹妹,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笑着说道:“看来这些年你在学校得到的锻炼不少啊。”
听到这话,徐晓骄傲的一仰头,嘴角翘起:“那是,每年的开学演讲,我都会上去做报告的,这点人数,洒洒水啦。”
徐川笑了笑,没再说话,这丫头大概也就这会嚣张了。
学校里面的锻炼,终究还是和社会上有区别的,等会出门她就知道了。
在酒店的房间中等待了一会,出发的时间也到了。
带着父母和妹妹,徐川跟着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一同来到了酒店楼下。
在酒店的一楼大厅中,他见到了今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另外一名学者,阿瑟·阿什金教授。
这位在激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学者,和他一样被家人陪伴着,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的。
尽管两人是除此见面,但依旧互相认出来了,大厅中阿瑟·阿什金教授友好的点了点头,朝着这位年轻的诺奖得主打了个招呼。
徐川笑着点头回应,随后带着家人朝着酒店外面走去,看着越来越近的酒店大门,他那颗一直保持平静的心也逐渐激荡起了情绪。
原本以为前世两度获得过诺贝尔奖能让他以足够平静的面对这一刻的到来,但当这一刻真正到来时,他才发现心中的波澜依旧会涌起。
因为,这是他向全世界发出的最洪亮的声音!
而跟着徐川身后的徐晓,在即将跨出大门时,望着门外无数的摄像机与人群,忽然就紧张捏起了衣角。
之前的吹嘘,在这会完全消失不见。
倒是徐父徐母,在下楼前就已经调整好了足够的心态,反过来轻声安抚着女儿。
斯德哥尔摩大酒店的门口,明亮的灯光驱散黑夜。寒冬下的天气很冷,但氛围却无比炙热。
看到徐川带着家人走出来,现场一阵骚动。无数的记者争先恐后的调整手中的摄像机,摁下了快门,闪光灯白茫茫一片。
而早已占据了前排最好位置的ctv的媒体记者,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手中拿着黑色的话筒,脸色潮红的站在了同伴的摄像机前,望着那缓缓从酒店大门中走出来的身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