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32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袁天罡隐隐然之间只觉得有些不对,事实上不仅仅是袁天罡,便是嬴政身侧落后半个身位,李斯目光与神情里同样现出几分不解与惊疑。甚至是好似陷入到久远的沉思。
    第019章
    李斯与袁天罡内心当中究竟是如何作想且不去言,于莹莹宝珠照耀之下,君王本就冷硬的面目与神情间似乎更添几分漠然。便连天际映照过来的霞光同样无法更改,不过是增添了几许肃然和神秘。
    东华帝君停下了拨弄杯盏的手,将指尖原本捏着的茶盏置在了案上。伴随着杯盏落下的,是虚空中好似有无形的涟漪荡开,袅袅青烟升腾。于是那一瞬间,嬴政好似再回到八百年前,回到海神入梦的那个梦境之中。
    荒唐与古怪、光怪陆离的色彩散去,属于嬴政曾经所做过梦境在脑海中回转,终是显露出真实来。是嬴政未曾对身边人开口的真实,同样是梦境醒来之后,叫嬴政所忘却的真实。
    蓬山有路,但事实上嬴政使齐人徐市出海,是为寻找仙药,却又不仅仅是寻找仙药。嬴政固然秉承法家思想,对于其余诸子百家,同样非是未曾涉猎。
    其中便包括邹衍的五德终始,以及大九州之说。
    邹衍之前,纵使有着大禹定九州等的传说故事存留世间,可是于当世的很多人而言,海便是天、是家国与人生的尽头。而在邹衍之后,当一统六合的帝王于咸阳城中登高望远,将百越之地纳到手中,又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长城最真实的作用从来便不是守御,而是攻击。至于使徐市出海寻找的,同样并不仅仅是那不老不死的仙药。
    庞大的帝国机器不断运转,这自古未曾有过的帝王在立下了前人所不及的功业之后,并未因此而将那步伐停下。只是恰如同仙药缥缈难寻一般,那四海之外的广阔天地,似乎同样不可寻与不可得。
    于是徐市等人退下之后,在处理过当日所应当处理的政务之后。有神人自海上而来,道是大衍之数五十,然天衍四九。如果想要求得一线生机,那么便只有不沾因果不染红尘,就此斩断尘缘将一切放下。
    “可回转人间?”
    “不可。”
    “朕得长生,可使世人得长生?使世人朝有食暮有所,神州永安,华夏万年?”
    那神人或者说东华帝君摇头。于是嬴政开口,只道是阁下请回。
    东华似乎因此而不解,又似乎因此而疑惑。
    “你所求的,难道不是长生?”
    长生?
    不再年轻的帝王摊开了手。
    这是一双属于凡人的、不再年轻的手。纵使再如何的养尊处优再如何的权柄执掌,可是握不住时间与岁月,更握不住人之生老死病与生命的流逝。
    垂落的、看不出任何情绪与波澜的目光之下,嬴政开口道:
    “朕求长生,是因为有未尽的事情尚未曾完成。但如果长生的代价......”
    天命将尽的帝王抬眸,眸中是傲然与不屈,是想要对着苍天拔剑的无惧与无畏,更是世人所不曾想过和预料到的淡然。
    伴随着极轻微的话语,落到东华耳中。
    “这样的长生,于朕何益?”
    这是八百年前那本应当无仙亦无圣的时空当中,梦境之内,嬴政予东华的答复。而在八百年后,在这仙神显世的时空之内,东华开口,对着嬴政再度问道:
    “本座欲渡你成仙,你可愿往?”
    仙人升仙得道,男拜东王公,女拜西王母。东华此言说出,自不会是无的放矢。然而恰如同曾经的嬴政于梦境之中,在天命与寿数将近时尚且选择拒绝一般,今时今日的嬴政同样未曾将那答复改变。
    于是东华抚掌而笑,起身,对着这帝王道:
    “那么本座且看看,你能走到哪一步。”
    又一指过嬴政手中随侯珠,只道是纵使有着河图洛书的力量为你遮掩,可大唐与长安早便在那棋局之中。隐秘与谋算也好过往如何也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危机近在眼前,秦皇你又可曾想过,当如何破局?
    一旁的李斯目光微凝,进而以心中的无限斗志生出,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到中枢成为皇帝陛下的左膀右臂。为嬴政接下来所要做的事情出谋划策和效力。
    至于袁天罡则是只觉得心中一阵哇凉,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生出。
    又或者说嬴政与东华帝君口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实在是太过惊悚,以致于袁天罡虽然有所猜测,却并不愿意去细想那个可能。而是想要自欺欺人,将自己说服。
    说好的晚年炼丹嗑药疯狂求长生呢?这现成的升仙机会摆放在眼前,秦皇陛下您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
    实在不行的话要不帝君您看看我?
    这破班谁爱上谁上,这凡人谁爱当谁当!您就把我带走成不?我想跟您一起去修仙!
    并不愿意去修仙,而是有着更大目标的嬴政清楚,东华帝君口中所言的,当是白衣大士法驾长安,使诸方仙神的目光于此汇聚一事。
    此时的取经人尚未曾出生,西行之局最为关键的开启者尚在等待着时机。等待着看似公开公平公正,实则内定的取经人投胎长大。甚至于在此过程中,对那取经人做出护持。
    但现下是贞观十三年,而取经人走出长安的那一年,同样是贞观十三年。两个贞观十三年间,由不得嬴政不由此而生出不安与警惕。甚至是意识到这其中,或许有着不一样的内情存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