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94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乐懿闻言也是舒展地笑了:“这些年来,皇兄有你在身边,很幸运。”
    姜乙笑着摇了摇头。
    “公主知道四殿下身边那个漂亮孩子是燕九的儿子……”
    “原来国师还有一层意思是来敲打我?”赵乐懿没等姜乙说完便开口打断了他,语气有几分开玩笑的俏皮,“让我不要感情用事?”
    “不敢。”姜乙依旧噙着一抹浅笑,“我是来说,日后若四殿下娶亲,恐怕那东川,还得公主亲往一趟。”
    “……”
    “毕竟那可是整个大雍的大事,四殿下这边,总要有一位长辈主持的,陛下那边恐怕不太方便。”
    “……”
    赵乐懿微微蹙起眉,她缓缓收起了笑意在夜风中站立了良久,才轻轻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多谢国师提点。”
    姜乙摆了摆手中的拂尘,示意公主不必言谢。
    在姜乙即将动身离去时,赵乐懿再度张了张口:“……这是……皇兄的意思?”
    姜乙并未回头,只是微微顿了顿脚步:“我是陛下的臣子。”
    “……好。”赵乐懿听到这里便也没什么不明白的了,她只是咽下自己深深的叹息。
    “夜深露重,国师慢走。”
    第133章 一波再起
    承华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匈奴举兵五十万再犯北疆,朝野上下一片震惊。
    匈奴大军从北分三路直逼大雍北疆关隘,镇北军最先锋部队已与匈奴第一方面军正面交战。
    北疆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到达盛京时,朝野震荡,引得一众朝臣群起激愤,誓要北伐,一展大雍的天朝之威。
    奇怪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承华帝却染上了风寒卧病不起,交由懿安长公主代理垂帘听政、国师辅政,由他二人将皇帝的意思传递出来,再将朝臣的意见送进,起上传下达之用。长公主按照承华帝的授意命长宁王即刻率中州三十万驻军北上支援,又宣燕州齐州驻军进入备战状态,随中州驻军同行,听从镇北大将军李听澜直接调遣。
    众臣虽在心中觉得此刻由懿安长公主代理主持大局有些奇怪,但见了几位与陛下亲近的重臣如国师、长宁王、左丞相等都面无异色,三位殿下也神情如常,那应当是没什么问题。再者他们陛下又的确是个心思难测、极其大胆的,说不准他此刻正是有意为之要试试他三个儿子也说不准?毕竟懿安长公主一个没有实权的公主,做个垂帘听政的傀儡也十分好拿捏。
    ---
    “没想到长公主主持朝政也很有一套。”宋珩之听赵宥转述完,感慨了一声。
    “是啊,姑姑她其实是完全有能力可以参政的。”赵宥微微点头,“只是那时候事情闹得太难看,大抵她在那时就已经看透了吧。”
    懿安长公主是大清洗之下唯一的幸存者,在那一段灰暗的岁月里,她失去了亲人、挚友,失去了原本万千宠爱浇灌出的天真烂漫,却也真正成长为了一位杀伐果断的公主。
    正是血的历练带给了她今日的智谋。
    继而赵宥蹙起眉,一双如墨洗练的眸里溢出几分不解:“只是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同父皇一起演这一出戏。”
    “你觉得这是一出戏?”
    “难道你不觉得?”
    “……我也想过这种可能,刚巧在北疆告急之时陛下会中来自匈奴的毒……”宋珩之蹙眉道,“可是若陛下当真是在演戏,这动静、这代价未免太大了些。”
    “他总不能……串联了匈奴、长宁王妃、毒仙人、李境主、长公主一同演吧?”宋珩之觉得这个猜测很荒谬,但现实又是那么巧合。
    “你看姑姑那镇定自若的模样,她一定是知晓一些什么的。”赵宥缓缓摩挲着下巴,“但是匈奴那边确实解释不清……况且,我也不信父皇不知道赵朗私底下的那些事情……”
    “难不成,他是将计就计?”
    “如果大雍境内真有解药,那这一计是成功的。如果没有,那便是出岔子了。”赵宥缓缓眨了眨眼,“长宁王妃和欧阳云应该没有说假话,那毒应当确实罕见。”
    “你为什么认定他们没有假话?”
    “父皇平日里最爱折腾的对象便是我们兄弟三个,他如今故意做这么一局也不过是要看我们三个斗罢了。”赵宥又在眼中生出几分疑惑,“只是这代价真的大了些,如果,我是说如果此时有谁趁此机会在宫中兴起内乱呢?仡芈约那么一个随时可能出岔子的危险就在他身边,简直是后患无穷。”
    谁不知道承华帝多谋善断、手段高明,他是靠自己的双手逆天改命之人,他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靠自己挣来的,他这样的人,以身做局不奇怪。
    奇怪的是这局相较于他以往的动作而言,似乎代价和风险都太大了。
    很难不让人怀疑其中是否出现了什么纰漏。
    而现下北疆正战火纷飞、战况不明,朝中愤慨激昂者不少,但其中有多少真心愿意奉献御敌、又有多少雷声大雨点小、做做假样子且不得而知了,终究是隔岸观火的利己者多,唯有那战火真的一路自北烧了下来,他们才会有那些真心去支持前线。
    “匈奴来犯,有多少是齐王的手段?”
    宋珩之长睫微颤,语气与眼神都分外冰凉。
    他的家虽远在与北疆千里之遥的江南东川,但论及家国之事,他的心肠还比盛京某些官僚要热几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