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我来京城报仇的 第6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想不想给你枉死的夫人和两个孩儿报仇?”
    “签字画押。本官定当将此案追查到底,还你周家个公道。”
    第51章
    莫名其妙扔在帐篷外的两大包袱物件, 想归还已找不到来人。
    应家索性把包袱里的吃食物件连同十贯铜钱,当做朝廷送的赈灾资产,均分给了同样遭灾的左邻右舍。
    有件事应小满在心里琢磨许久。刚才帐子里点起线香,对老家的义父坟头方向拜了三拜的同时, 也在心里默下决心。
    她和义母商量:“娘, 我们来京城就是替爹爹报仇的。既然现在报不了仇了……娘, 我们走罢。”
    义母震惊地停下手里的针线活儿。
    “走……?”义母半晌才出声, “走去哪里,回老家吗?”
    “嗯,先回老家看看, 去爹坟前上香,把京城的事从头到尾跟他老人家说一说。眼下要入秋了,今年秋冬就在老家陪一陪爹。等明年开春之后——”
    “等明年开春,你就十七了。”义母着实不愿回老家耽搁半年。
    “十七岁鲜花似的小娘子, 不在京城好好寻一门亲事, 难道要回老家去寻?附近村子那些歪瓜裂枣哪有配得上你的?早两年就一个个被你爹打出门去!”
    应小满坚持要回家上坟。
    “明年的事, 明年再说。今年秋冬先回老家陪爹。”
    义母仔细觑她的神色。
    比起应小满最初火冒三丈,时不时地发脾气, 现在这幅火气压下、看似平静的表情……反倒更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了!
    义母也隐约猜出, 七郎居然就是应家入京苦寻的报仇正主儿, 一来, 伢儿心里难以接受;二来, 放弃报仇,她兴许觉得对不起她爹。
    “想回老家看你爹,也行, 咱们先出京一阵子。”
    义母松了口,“正好你爹没见过幺儿。带幺儿一起回老家, 去你爹坟上拜拜,叫你爹认认脸。”
    说着说着义母又犯起了愁。
    “京城回老家一趟可不近!咱们家烧得就剩这点家当……”她翻了翻黑糊糊的一团铜板,“满打满算两贯。来回路上花用,还得回老家吃住几个月……”
    应小满起身往外走。
    “咱家在七举人巷的宅子赁了两年整,现在房子都烧了,我去寻牙人问问,预付的赁金和押金能不能退。”
    义母追出去喊:“还有肉铺子门面!明年开春还回京城罢?这么好的门面难寻,给肉馒头铺子老两口个准信,叫他们务必给咱们留着——”
    应小满心里很乱,嘴上没吭声。
    今年秋冬回老家陪爹。
    但明年开春人在哪处,全家要不要回京城,肉铺子门面要不要留,回京后如何面对七郎,不,晏家的当家阿郎晏容时……
    她此刻心里乱糟糟的,想不清楚。
    还是先去找牙人,把赁金和押金拿回来再说。
    *
    庄宅牙人好寻得很。
    七举人巷这处十几户屋宅都是赁宅人家,十几户里倒有三四户过了同一个庄宅牙人的手。
    屋宅烧了,赁户死伤,牙人这几天不是被官府传召问话就是被屋宅主人喊去问话,忙得团团转。
    今天牙人就在沈家临时搭起的帐篷外头。沈娘子死里逃生一场,人昏昏沉沉躺着,轮到沈家大郎沈俊青站在帐篷口和牙人说话。
    沈俊青的脾气可不像沈娘子好,开口把牙人冲得八丈远。
    “屋宅烧成平地,住户死里逃生,你这牙人毫无恻隐之心,开口只顾着替你东家讨钱!摸摸自己胸腔里一颗心,红的黑的?岂非人哉!”
    牙人碰上现今这局面,才叫做风箱里的耗子——两面受气,叹着气连连作揖:
    “小的不敢惹怒沈大郎君,实在是沈家情况特殊。别家赁户赁下屋宅当时,当场交下二十四个月赁金,外加一个月押金,正所谓‘二十四押一’的惯例。碰上这场火灾,屋主东家发话说,天灾人祸,非赁户过错。只要提前预付两年赁金的屋宅,大小修缮费用,东家自掏腰包请砖瓦匠,没得多说的。”
    “但沈家没付‘二十四押一’哇!自今年起,反倒每个月都拖欠赁金。东家发话说,要么,沈家出一半的修缮钱款,修好了继续赁住;要么,沈家即刻搬出七举人巷,东家自认倒霉,之前的不追究了——”
    “有德之人雪中送炭,无德之人落井下石!”沈俊青一声愤怒大喊,应小满正好同时走近,被惊得脚步一顿,抬手捂住嗡嗡的耳朵。
    “……我待会儿再来?”
    庄宅牙人却正好也要找她。当即撇下沈家,急步走近。
    “慢着慢着,正好有事寻应小娘子!”
    两人离开人群,在一段僻静墙边停下,牙人叹着气抱怨:“应小娘子做事不厚道。赁屋时瞒着小的动手脚,如今啊,事发了。害小的挨了东家一通狠骂。”
    应小满越听越纳闷。
    “什么事不厚道瞒着你?什么事发了?说清楚点。”
    牙人:“当面还不认呐。屋主东家也要小的知会应家,要么,把赁屋的五十两银补齐,东家当做没这回事,应家继续住,还是东家自掏腰包请人修补屋宅;要么,应家跟沈家一样,趁早搬出去罢!”
    应小满:?
    “你胡说八道什么。赁屋的五十两银,不是早在搬家之前,签下赁契当时就给你了?”
    “咬死不认呐。罢了,小娘子自己看。物证小的可带来了。”牙人直接打开布褡裢,从里头捧出一坨半融化的银锭。
    “这便是签契当时,小娘子给付的五十两整银锭。小娘子你认不认?”
    应小满捧在手里,左看右看。
    “你都把银锭融了,我如何看得出是不是我给的那锭?”
    “嗐,可不是小的拿去融了。”
    原来京城交易多用铜钱和纸交子,大宗买卖用金条计价,银锭少见。
    这种五十两一锭的足银,市面上见的更少,多数只在官府收税入库存用。屋主当时一见便说稀罕,三月里收去就压了箱底,留着几个月没动。
    “如今出了火灾,东家急需用钱修缮屋宅,想起这五十两银锭,拿去银铺子打算换五十贯纸交子。银铺子便当场融了银锭。谁知道众目睽睽之下,银锭入火——融出了里头的铁疙瘩!”
    牙人把半融化的银锭调转半圈,露出外层大片银锭包裹下的,内里黑黝黝一块铁。
    牙人费力地把手指头伸进去,抠出黑乎乎的铁疙瘩,展示给应小满看:
    “号称五十两银锭,里头藏的铁疙瘩至少十两重。应小娘子,应家家境不好,你换个便宜的地段住哇。怎能坑害小的,拿家里一把铁钥匙跟银锭融在一处,伪作五十两精纯足银呢?你自个儿瞧瞧,坑不坑人呐。”
    牙人越说越委屈,把银锭和铁疙瘩塞给应小满手里,叫她自己看。
    应小满心里纳闷,当真接过来,借着阳光仔细端详。
    银锭交易在市面上罕见。她在京城几个月了,也确实没见过哪家做生意用银锭。京城银铺子的生意,大都用来制作银杯盘银酒器。
    如此说来,手里半融化的五十两银锭,应该就是自己给付出去的银锭?爹爹临终前郑重交给自己手里的那枚?
    里头怎么会塞个铁疙瘩糊弄人呢。
    她心里嘀咕着,仔细打量起铁疙瘩。
    在火里已经融去小半,边角都没了形状,但大致轮廓还能看出几分,确实像哪家锁大门的铁钥匙,裹在外层银子里,融成个外银内铁的假银锭。
    铁疙瘩锈蚀斑斑,显然造假有年头了。
    应小满:“……”
    京城坏人这么多。
    兴许,爹爹从前在京城时,就被人骗了吧。
    ……倒也没全骗。
    她拿手掂了掂,刨去十两重的铁疙瘩,这不是还剩四十两的银疙瘩吗。
    四十两银,能换四十贯钱。
    爹爹留下的银锭失而复得,如此一想,应小满的心情顿时多云转晴。
    牙人还在炯炯地盯着她讨说法。
    应小满抱着银疙瘩,跟牙人商量:“应家要搬走。”
    “啊?”
    “应家在七举人巷只住了三个半月,算四个月罢。四个月赁金八贯钱。八贯钱应家如数给付,你明天过来拿。烧毁的屋子应家不住了,叫屋主收回去,慢慢请人修缮。”
    “啊?!”
    应小满说完,满意地抱着四十两银疙瘩便走,牙人震惊之余,反倒追上来:“应小娘子不住七举人巷,以后要搬去哪处?可还要小的帮忙在城北另寻住处?”
    “不用了。我们回老家几个月。”
    这几句来回答得大声,不远处等着牙人继续掰扯的沈俊青听得清楚,也震惊地追上来问:“应家……应家要离京回老家了?以后还回来么?”
    应小满自己也说不清。
    她回头冲沈俊青笑了笑,没有回答。
    走出百来步,等回自家帐子,邻居沈阿奴早抛到了脑后,应小满把抱回来的银疙瘩展示给老娘看:
    “娘,从牙人那边讨回了爹爹的那锭银子。出了点意外,还剩四十两。去掉赁屋四个月的八贯赁金,也还有三十来两。足够我们回老家一趟,住几个月的花用了。”
    义母又是欢喜又是惋惜,招呼阿织上来摸摸义父遗留下的银疙瘩。
    “回去这趟带个四岁的幺儿,要多添置些小孩儿用的东西,赶路的车也得备好车……”
    摸遗物念叨着,义母突然想起一桩事来。
    “你爹临走前,是不是叮嘱你去大相国寺,找个酒楼的掌柜传话,叫人家送咱们出城?我听你提过两次。”
    确实有这回事,义父去世前叮嘱了好几遍。
    报仇成功之后,拿五十两银锭去大相国寺边上的“余庆楼”,找掌柜的说一句“故人前来归还五十两银”,就有人领她出京城。
    义母的心思活络了:“你爹托他朋友送咱们出京城,又是财大气粗开酒楼的,应该不收咱们钱罢?那路上就省下许多了。”
    应小满盯着银疙瘩,有些为难。
    首先,报仇没成功。
    其次,银锭的分量原本就不足,还得再分八贯出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