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44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长孙晟的蓝图也在消息收集中逐渐成型。
    他首要目标,是改变波斯国灭亡的未来。
    被李玄霸称为“中西亚”的区域太过广阔,虽然李玄霸说这里离大唐很遥远,大唐不可能打过去,他们也打不过来,但长孙晟仍旧不愿意这里出现一个横跨欧亚的巨型帝国,垄断东西方的商路。
    如果罗马、阿拉伯和波斯帝国都存在,那么他们谁也无暇顾及东方的大唐,只会竞相向大唐示好。那时唐人通过丝绸之路汇聚天下财富,将无人阻拦。
    大唐的疆域太广阔了,不适合耕种的地方太多了。
    西域便是如此贫瘠。
    西域不能不要。丢了西域,就丢了河套、丢了陇右、继而威胁整个关中、中原。
    但如果全靠中原输血,只会重蹈隋炀帝覆辙,西域统治不仅不能长久,还会让陇右关中等地因支援西域贫穷。
    西域要怎么自给自足?
    长孙晟看到了波斯国的麦子。
    麦子和大豆都很容易运输。大唐能输送大豆和麦子去支援西域州县,那么西域也能从让波斯的商人把麦子和大豆主动送来。
    这就是李玄霸想出的办法,也是长孙晟想完成的办法。
    但现在黑海等地的麦子几乎都被罗马和波斯吃了,他们要怎么心甘情愿地把麦子和豆子千里迢迢送到大唐西域呢?
    长孙晟对商业了解不多。但他相信李玄霸既然提出了这件事,就一定能做到。
    他所能做的,就是让罗马、波斯和之后的阿拉伯帝国的国王,无法阻止本国商人大批量将粮食运送到大唐西域。
    为此,这三个国家都必须存在。
    谁也不能强大,谁也不能衰落。
    大唐会提供出兵以外的一切帮助,维持他们三足鼎立的关系。
    正如长孙晟之前让突厥维持稳定一样。
    现在长孙晟的脑海里只有粗浅的计划。他要继续出使,他将接触李玄霸口中那位阿拉伯的圣人,他还想完成汉朝使臣未完成的罗马之行。
    长孙无忌会继续跟随在他的父亲身边,将大唐的节杖和……父亲的棺木送回大唐。
    现在长孙晟还活着,但无论是长孙父子还是李世民与他的兄弟们,还有大唐知道此事的所有人,都知道长孙晟不可能完成这漫长的出使。
    回到大唐的,只可能是长孙晟的节杖和棺木。
    这一路,长孙晟和长孙无忌共同描绘了沿路地形地貌,记载了西域各国的政治民情和军事情况。
    他们不仅是使臣,也是出色的情报收集者。
    这些资料在他们进入波斯的时候,就命人匆匆送来,以给李世民和高颎的出兵做参谋。
    李世民确实可以明日再和高颎一起研究,但他睡不着。
    他怎么睡得着?
    李世民再次研究起长孙晟和长孙无忌送来的资料。
    李智云见劝不住,便做到二兄身边,绞尽脑汁给二兄出谋划策,查缺补漏。
    他的见解比起李世民要粗浅许多,但李世民并未嘲笑李智云,而是耐心地听李智云的意见,教导李智云的不足之处。
    一如他以前教导李小五一样。
    高颎路过了一次亮着灯火的书房,但没有打扰兄弟二人,很平静的转身离去。
    他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身体健康,留住精力帮助李世民统筹此次西突厥之战。
    资料可以明天看,甚至可以后天看。与李世民一同表演君臣和睦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李渊也半夜起床来看了一眼。
    当他看到李世民和李智云丝毫没有疲倦的谈论声之后,眉头紧皱又松开,最终揉了揉眉角,嘴边带着苦笑离去。
    他相信自己如果现在去书房,二郎一定也会毫不在意地让自己加入讨论。
    但他精神很疲倦,身体很疲惫,做不到陪儿子们熬夜。
    所以这大唐,还是让年轻的皇帝来带领吧。
    这一刻,李渊终于完全释然了。
    “怪不得高昭玄老骂我。他和长孙季晟年纪比我大这么多还能咬牙支撑,我却连晚睡都做不到。”
    不过在白天精力充沛的时候,自己还是能保持百射百中。
    李渊迅速入睡,再无挂念。
    第二日,将士们有条不紊地执行命令。
    军队调遣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好像一开始就定下了所有的行动。
    第260章 局势突然生变故
    在出征之前, 李世民召见了张万岁。
    张万岁是李玄霸特意提醒李世民的养马达人。李世民承诺张万岁,要是他真的养马出色,光凭养马就能让他封爵。
    此后张万岁一直在河套养马, 这次李世民御驾亲征, 特意把张万岁带在身边。
    战马一般三岁开始服役。四五年的时间, 张万岁给唐军拼凑了近五万的好马,还有六七万的马驹正在栏中。
    大唐虽然已经有钉马蹄铁的技术,但很少用。
    马蹄铁的造价太高, 钉马掌的技术也还不成熟,需要熟练的工匠。给全军的马都换上马蹄铁,还不如多养点马。
    大唐的战马有简易版马蹄铁, 如麻布和皮革制造的马靴子,还有木头替代版本的马蹄铁。
    在中原, 这样的保护已经足够。但西域道路崎岖, 常翻山越岭,戈壁滩的砾石更是磨损马蹄的利器。
    几日急行军,马蹄就带了血。若不是张万岁紧急培养的战马,李世民恐怕真的要思考自己带队突袭了。
    精锐骑兵需要的战马数量不够的时候,就只能靠精锐斩首。
    张万岁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李世民也要兑现承诺。
    按照以往规矩,张万岁养马养得再好, 在开国功臣扎堆的前提下,要混个爵位都很难。
    以现在军中的刺头小将苏定方为例,唐太宗早早看出他是个人才, 哪怕他先后跟随窦建德和刘黑闼, 战败后就归乡藏着, 仍旧召苏定方为正四品的折冲都尉。
    折冲都尉可不是个小官。
    朝中一二品基本为虚职, 中书省被称为“宰相”的实权长官也不过正三品。苏定方还是在长安当折冲都尉,负责部分京城巡逻。
    由此可见,唐太宗对苏定方确实是破格提拔,十分看好。
    但此后苏定方就没了声息,一直没捞着上战场的机会。后世史学家扒拉了一大堆阴谋论,最后得出一个无奈的结论——贞观朝能打的将领太多了,没轮到苏定方,唐太宗恐怕把苏定方“忘”了。
    以苏定方的遭遇可以看出,贞观年间能封爵的人太多了,李世民如果封一个养马的官吏爵位,恐怕不能服众。
    但没关系,李世民知道张万岁虽然不擅长打仗,但当个猛将执行命令还是够格。
    只要听话,能打,自己身边拴条小狼狗都能立下大功劳。李世民要兑现承诺,只需要把张万岁带在身边为副将就行。
    李世民和亲信将领道出了事实。
    战马有多重要,为将者不可能不知道。你们都是国公,不需要再赚爵位。张万岁这功劳本可以封爵,但朝中将领没有你们通情达理,眼界远大,看不到繁育战马的功劳,所以朕只能弯道完成承诺,你们要帮朕做好这件事。
    张万岁忐忑不安地入队,本以为会遭到秦琼等人的排斥,没想到收到了超规格的待遇,简直和关系户似的,谁砍了脑袋都要分他几个。
    秦琼等人不会分其他将领的战功,但自己砍的脑袋送给张万岁,其他人总不可能有怨言吧?
    大唐国公团帮张万岁刷战功,张万岁在此战后一跃成为郡公,死前还靠着资历被特意施恩升为了国公,有了名将的传闻。
    后世史学家挠破头,不知道这个名将怎么横空出世又突然消失跑去养马,难道是生性淡泊名利,对养马,不爱打仗?
    这一段趣味被隐藏在发黄的丹青中,不知道何时会被人发现。
    现在,这不过是西域战场上的一段小插曲罢了。
    李世民拔营离开,高颎继续镇守伊吾城。
    现在伊吾城不仅是大唐与西突厥的边镇,也与高昌等国很近。
    高昌等国不满西突厥可汗只顾着扩军,对他们多加盘剥,没有尽心尽力地维护丝绸之路,所以多次向大唐朝贡。当初在大唐城门口跳蹈舞礼的人中就有他们的使臣。
    但高颎深知这些小国都没什么脑子。
    他们现在虽然臣服大唐,但估计不会愿意大唐真的征服西突厥。
    如果大唐彻底掌控西域之路,那么肯定想将最大的利益握入自己手中。高昌等国现在凭借在丝绸之路上的关隘位置获利颇丰,大唐会不会顺手把他们灭了,自己吃独食?
    尤其是高昌,心里特别慌乱。
    高昌和焉耆等国不同,它本就不是纯正的西域之国,而是大汉的边镇。
    在魏晋时,守将反复自立,后来建立了高昌国。高昌国即使受了突厥许多影响,仍旧说汉话,用汉字,百姓官员也多是汉人,基本延续汉时冠服。
    高昌国全靠西域丝绸之路养活全国,商旅来往频繁,所以消息也很灵通。
    一些来自波斯甚至更远的天竺的商旅,将林邑国的消息带到了高昌国,高昌国王便日日为晋王那句“这里本就是汉家旧地,你们该回家了”这句话忐忑不安。
    如果西突厥失败,大唐会不会也对高昌国说“这里本就是汉家旧地,你们该回家了”?
    高颎深知这些小国狂妄又自卑的心态,知道他们的愚蠢,所以一直防着他们趁着大唐追击西突厥起兵反唐。
    高颎也不相信东|突厥残部。
    东部草原虽然已经被分割,已无突厥大可汗。但总会有姓阿史那的人想要再现隋末东|突厥的辉煌。
    被李世民抓过的始毕可汗等人可能已经失去了心气,但小年轻们没挨过毒打,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草原上那些老贵族们也可能抱有侥幸心理,对那些叛逆愚蠢的年轻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试探大唐的力量。
    等大唐能抽出手来揍这群年轻人的时候,东|突厥的老贵族们绝对会迅速出兵,帮大唐镇压叛乱,比忠臣还忠臣。
    前提是,大唐腾得出手。
    中原王朝和周边蛮夷的关系永远都是这样试探不休,高颎从来不相信他们有真正的忠诚。
    只有大唐强盛,他们才会忠诚。
    高颎没有问李世民有没有想到这件事,只默默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