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175接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跳伞的过程比黑歌预期的要顺利的多,维克多和霍霍尔一左一右全程用手势指导着他。
    维克多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该崩直身体时就崩直身体,该开伞包时开伞包,有惊无险落到距离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十公里外无人山区离。
    七手八脚的将伞包窝成一坨,扔进附近的灌木,黑歌与不远处的维克多和霍霍尔汇合,快步跑向集合地点。
    担任本次任务向导的巴萨耶夫和其他先行跳伞的队员早已来到,清点过人数之后,一行十三人飞速离开原地。
    “现在去哪?”维克多问。
    巴萨耶夫显然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他指了指茫茫大山,道:“那边有座山村,村里有我们的情报站,在那里我们可以得到运输载具和武器装备。”
    维克多点了点头,对身后的队员高喊:“都加把劲,过去那座山就有车坐了。”
    十二名保镖退伍多年,但没停止身体锻炼,短暂的急行军对他们而言不是问题。
    在无路的山区急速前行,很快就来到了山村边缘。巴萨耶夫随即抬手示意众人止步,回头看了一眼,对黑歌道:“你跟我来。”
    历史上,车臣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被俄国吞并,至今不过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
    亡国之后他们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苏联的大清洗和斯大林时期的***,可谓吃尽了苦头。
    当地的百姓因此对苏联和俄罗斯认同感不强,进而衍生出排斥俄罗斯人的思想。
    也正因了这个原因,巴萨耶夫为免自己的出现引起村子里居民过多的敌意,决定让黑歌与他同行。
    黑歌中国人的身份,无疑对这次行动有着巨大的作用。
    论这个世上哪个国家的人最不爱惹事?——中国当居魁首。
    自古以来,讲究“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中国人,无论到了哪都是规规矩矩的,从不招惹是非,无论外面是战火连天还是风雨飘摇,只埋头过自己的日子,干自己想干的事。
    所以,在世界各国人眼里,中国人总是两畜无害,代表着友好和和平。
    这一特性,让中国人在世界各地角落吃得开,虽不能说受欢迎,但很少有人像排斥黑人和犹太人那样受到排挤,连kong怖分子都很少对中国人下手。
    因了这个原因,巴萨耶夫决定带上黑歌,而他本人则装作黑歌雇来的向导。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无比正确。
    进村之后,黑歌的到来立刻吸引了全村老少善意的关注,很多村民露出发自肺腑的热情、兴奋的笑容,不断问黑歌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巴萨耶夫代黑歌回答,说黑歌来自中国,要去高加索山旅行,还说他们饿了,想买点吃的,问小卖部在哪。
    村子里的村民一听来自遥远中国的客人饿了,二话不说拉着黑歌就往自己家里走,非要请黑歌吃饭。
    搞得黑歌大为尴尬。
    时间紧迫,他本不想去,可村民实在热情,推脱不过,在获得巴萨耶夫准许的情况下,只好进了居民的家。
    趁着黑歌吃饭的工夫,巴萨耶夫谎称要买电池,依照村民指引的路线,找到了村子里的小卖部。
    与绝大多数村间小店相似,这家小卖部也是前铺后院模式。
    前面的开间里摆着杂七杂八的货物,是卖东西的处所,穿过小卖部的后门,可以进入内侧的小院,两边的矮屋是店主的家。
    小卖部的老板是个跛了脚的车臣族老头儿,远远看到巴萨耶夫走来,老头儿不动声色地问:“买点什么?”
    巴萨耶夫问:“有金瑞电池吗?”
    “有。你要俄罗斯本土造的还是德国进口的?”
    “还是进口的吧!”巴萨耶夫接过老头儿的电池装模作样的看了几眼,继续他的接头暗号,“多少钱?”
    “六美金一包。”
    “交卢布可以吗?我身上只有卢布。”
    “卢布?”老头儿迟疑了一下,“好吧!你要多少?”
    巴萨耶夫道:“两箱。”
    “这么多?”
    “怎么?货不够吗?”
    “够倒是够!”老头儿打量了一下店外人来人往的村路,“不过,我年纪大了,腿又瘸,搬不动那么多东西,你得跟我到屋里来取。”
    “没问题。”巴萨耶夫警惕地扫了一眼门口后,跟着老头穿过后门,来到老头居住的内院儿。
    一进院门,老头儿紧紧握住巴萨耶夫的手,兴奋地几近落泪道:“来自祖国的同志,你可算来了。”
    仅凭“同志”这两个在俄罗斯消失了多年的单词,就足以证明眼前的这位老者早在苏联时期就肩负了车臣的情报工作,坚守这个情报站的几十年里,他不敢回家,更不敢娶妻生子,就这么孤零零一个人提心吊胆熬到现在。期中的难处,别人无法想象,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
    巴萨耶夫感叹之余,开门见山的问:“沙米利被绑的事有什么新进展吗?”
    “有道是有,但是不多。”老头儿皱着眉道:“现在几乎可以确定,人质被关在了格罗兹尼市郊外的一个叫做佩娃镇。但具体在什么位置,我们尚不清楚。目前,佩娃镇在当地武装势力的严密封锁之中,到处都是他们的岗哨,咱们的人进不去。短时间内,怕是不会有新的进展。”
    “这样……”巴萨耶夫露出忧虑的神情。情报方面难有进展,也就意味着探索佩娃镇的任务落到了他们的肩上。镇中的武装分子没有几千也有几百,而他们却只有十三个人。
    他看了一眼手表,现在已是下午四点多,距离天黑还有两个小时左右,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武器在哪?”
    “今天上午刚送来。”跛脚老头儿将巴萨耶夫拉进内室,从床底下搬出两支绿色的长条木箱。
    开箱后,随手取出一支包着油纸的机枪交到了巴萨耶夫手中,“都是新的,十三把ak47,一把德拉古诺夫狙击枪,另外还有五百发子弹、六十颗手雷、雷管、电脑、望远镜。当然还有地图……够用不?”
    “足够了!”巴萨耶夫拉了拉枪栓,将枪支重新放回木箱,“交通工具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