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28章 木轨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送走王纯义,李延宁当即召集所有匠人,开始研究马车木轨道。
    这条官道已经是前人严格勘测选出来的路线,周边大多数是平坦地区。只有一段路是缓坡,中间凸起,遇到大雨的冲刷,凸起部分的黏土容易顺着水流流失,地面会凹凸不平。又是缓坡,马拉车不易。
    李延宁与工匠们交流后,才知道,这些年纪大一些的工匠都曾在服徭役时维修过这段路。
    除了这段路,还有一段管道极其容易被落石阻挡,原因是这片林子种的大多是榉木,随着人口的增加,榉木多被砍伐做家具,导致裸露的山体多,大雨天容易有落石。就算现在开始种树,也来不及马上达到固土的程度。
    叶明当初就是因为这段官道被阻挡,才绕山路遇到土匪。李延宁之前有去实地考察过那条遇到土匪的山路,地势不算太高,就是周围有土坡,树木高,植被多。
    若是砍掉周边植被,将土坡铲平直接覆盖做路面,扩大的面积做马车木轨道是很合适的。
    李延宁初步决定在这两段路修马车木轨道。
    李延宁前几天与徭夫们聊天才知道,他们的修路经验有多丰富。他们为了使道路坚固耐用,官道的底层地基是铺设大石块作为基础,这些石块可以稳定道路的结构,防止下沉和塌陷。
    接着在石块上用小碎石填充空隙,以平整道路表面。为了便于行人和马车通行,确保马车行走能四平八稳,提供更好的行走和驾驶体验,还要在最上面铺上粘土层。
    粘土层中掺入碱性物质,不仅可以填平不平坦的地面,同时也有防止沙石流失的作用。而掺入的碱性物质既能防止杂草生长,也能保持道路干燥,抑制植物生长。
    李延宁现在就要在这两段缓坡上铺马车木轨道。现代铁路铺的是铁轨,李延宁要铺的是木轨,牵引的动力自然不是蒸汽机而是马。
    做轨道的木材质地要求要坚硬无比,还需要经过防腐处理,而枕木最好用较软的木材,才能与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轨道才能更平稳。
    修建的思路是,先筑一个比较厚的路基,这点已经不用多费力气,原来的官道满足这个要求,缓坡上的官道稍作调整就行,山路需要费些力气。
    路基上铺枕木,枕木上加木轨道,马在枕木之间的路基上跑,马车在木轨道上行进。李延宁和工匠们现在要做的是测出马跑起来的步伐间距,保证马每跨一步都能自然地踩在两根枕木的路基上。
    因为枕木是比路基凸的,马蹄若是踩到枕木必然会不舒服,他们要做的是让枕木上的间距与马跑起来的步伐间距基本吻合。
    这样也有诸多好处,马儿为了不踩到枕木,而是踩在枕木间的路基上,只能保持相同的迈步幅度,让蹄子迅速奔跑。如此马拉车的速度就会恒定,有利于掌握运输的时间。
    另一方面,马在轨道上与在路面上比,能拉更多的货物。坚硬平坦的道路,马拉车还好一些。若是比较坑坑洼洼的路,比如这段缓坡道路和山路,再加上雨雪天气的话,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会更大,马拉车更费劲儿,能拉的货物就更少。
    而铺上的木轨道光滑又平直,车轮在轨道上跑,将不受天气影响。摩擦力相对在其他路面要小得多。如此,相同的马在轨道上能拉更多的货。
    而且还可以把多辆车连起来,前头让多匹马来拉,形成轨道马车,不仅节省运力,还能运送更多的物资。
    战时,不管是为前线运送军需还是士兵都是非常快捷的。平时商人运货或是拉人出行也会非常方便快速。
    工匠们听完李延宁的设计,各个眼冒精光,这要是能成,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幸事。他们以及子孙后代也不用经常来服徭役填平路面了。只要定期维护木轨道即可,这不比满山挖石,搬运黏土来得省时省力?
    各位工匠们便对所需的木材,枕木间距讨论起来。李延宁与他们一起讨论的热火朝天。
    工匠们虽然没有学过相过关的学科,但祖辈流传下来的经验不容小觑,李延宁只提出了灵感,工匠们自发讨论研究出落地方案。
    李延宁实在太佩服他们的智慧了,若是他们学习了数学、物理学、力学等相关知识,不难想,华朝的科技能如何腾飞起来。
    他更加坚定了以后要好好传播数学、化学、物理等等学科,百姓中不缺乏人才,不能走科举,成为技术型人才也是很好的选择。
    工匠们在商讨方案,金洵收到李延宁的拜帖和信后,亲自前来官道见叶明。
    金洵见到自己的救命恩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修路,眼圈泛红。
    “叶大哥,你怎么能干这些活儿!我去找大伯,让他给你安排个轻松的活儿。”
    叶明赶紧拉住金洵,道:“我是来服徭役,不是来享受的。贤弟放心吧,我自得其乐,好得很。”
    金洵更难过了,服徭役怎么会好得很?
    叶明又问:“你是不是收到我外甥的信才赶来的?”
    金洵点头。
    “你跟我来,我带你去见我外甥。”
    叶明带着金洵到了李延宁和工匠们画图的帐篷里。
    帐篷里坐着好几位正在设计图纸的匠人。其中一位面容俊秀的少年虽然穿着短褐,也难掩清雅脱俗的气质。
    他拿着炭笔,专心致志地画着,不时与旁边的匠人讨论着,有时皱着眉头,盯着图纸许久不动。
    金洵问:“他就是你外甥李延宁?叶大哥还真没夸张,是长得一副好相貌,都说外甥像舅,他跟你还真有一点像。”
    叶明高兴地大笑:“那是,其实他长得更像我姐。他正在设计一样好东西。”
    “什么好东西?”
    “让我外甥跟你说吧。”
    叶明的笑声已经吸引了李延宁的注意,他看过来,目光停留在叶明身边身着华服的公子上。
    李延宁立即起身对金洵作揖道:“您一定就是舅舅所说的金公子吧,小子李延宁,见过金公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