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五百八十六章 达成合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纪远财大气粗,也不提找他们要地,也不需要他们担保贷款,甚至都没提要政府出资,更没要求免税、三通一平这些基础条件。
    纪远见他们颇有诚意,只说她之所以来这里投资,其实是带着帮扶的目的来的,想要帮助村里致富。
    所以,到时候她们全款投资,会无偿捐助给村里三分之一的股份,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村里必须从这些股份中,将分红平均分配给所有村民。
    另外,她还会每年从公司的扶贫基金中拿出十万元,资助村里的贫困学子,他们考上大学、大专、中专,也会有另外的奖励,具体细节再行商讨。
    此外,公司会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个月发放十元养老金,直至终身。
    乡干部都听傻了。
    这位是活菩萨,来送钱,不是来赚钱的吧?
    “还有什么条件,你们也可以再增加,我呢,现在就想到这些。”
    “没有了,我们没条件了!这样就够了!”
    蔡乡长也是够朴实的,听到这些,都被震住了,只会摇头。
    “对了,我也有一个条件。”
    纪远丑话说在前头。
    “什么条件?”
    蔡乡长赶紧问。
    到现在为止,纪总只说要提一个条件,想必这是一个比较为难的条件。
    但是为了乡里的发展,为了能引来这么财大气粗的企业,蔡乡长心想,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答应纪总的条件。
    “是这样的,村里的郑老师,是代课老师,在这里代课好几年了,我了解到,她本身课讲得很好,荣誉等身,又有高中文凭。
    不过,一直没能转正。
    我想让乡里给她一个转正的名额,让她今年能够转正。
    这就是我惟一的条件了。”
    纪远说完,蔡乡长眼睛一亮。
    他还以为是什么千难万难的条件,不就是转正吗?这个乡里每年都有指标和名额的。
    但是因为这种名额比较少,代课老师又多,自然是有关系的先转了,没关系的就一直往后推。
    这也算是地方特色,没办法。
    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不会去搭一个靠山呀?
    唯独象郑老师这种外来户,在本地没有靠山,所以即便年年优秀,转正指标也落不到她头上。
    其实,蔡乡长也记得郑老师,因为她参加过全县的公开课,拿到了第一名,给乡里带来了荣誉,当时蔡乡长还奖励了她十元奖金。
    只是转正名额,一直被人交代拿走,蔡乡长也很无奈。
    现在纪远用一家企业的落地生根来“换”一个转正指标,蔡乡长也有理由和县里讲,自是一口答应。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正好下个月乡里要讨论两个转正的名额,我先拍胸脯了,其中一个肯定是郑老师的。”
    蔡乡长慨然道。
    “行,如果蔡乡长有这等担当,我这边没问题,我找地质专家对水进行化验分析后,就会着手宣传,此前,我会先投第一笔资金进来,开始修建厂房。
    这方面,就需要乡里配合了。”
    纪远很爽快。
    甚至没说要等专家水质鉴定出来可以,才来投钱。
    她是想边投资建厂,边等检验报告,说明对这里的水质信心十足。
    蔡乡长还担心会不会水质万一检出不合要求,会让纪远撤资,没想到纪远会边投边等报告。
    纪远当然不用等报告,她只需要一份报告能让她征得监管部门同意罢了。
    毕竟,这里后世的水都卖到了全世界。
    有这样的信息差,她哪里需要等水质报告出来再建厂,那不是浪费时间吗?
    蔡乡长喜不自胜。
    如果能引办成功,今年他的年底工作报告可是亮闪闪的。
    别说他的了,就是县长的工作报告也会记上一笔。
    毕竟,全县的工作业绩,最后综述都是在县里的报告上。
    于是,蔡乡长提出,让乡里分管企业的吴副镇长驻扎在八玛村,协调解决所有企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如果吴副镇长解决不了的,就由他亲自上阵,协调各方力量全力配合。
    纪远让他们拟出合同来,她签完就要回京城。
    至于选址,就定在昨天张爷爷带他们取样的泉眼上。
    小侯秘书第一次陪纪总出长途的差,眼见她投资风格如此激进,不禁有些担心。
    待蔡乡长一行人走后,小侯秘书才小心翼翼地道:
    “纪总,咱们做决定是不是太快了?要不要再慎重考虑?”
    “不需要,相信我,这个项目一定能成功。”
    纪远笃定地道。
    听她这么说,小侯秘书也不敢再说什么。
    本身她这么提一嘴,已经越权了。
    纪总没怪她就好了,或许,这是人家年纪轻轻就能成功的缘故吧?
    她的眼界没有纪总开阔,行事也没有纪总狠辣。
    由于纪远的诚意,蔡乡长也是雷厉风行,第二天就拿出了一份八玛矿泉水合作协议。
    纪远过目后,没有发现法律陷阱,便签了协议。
    八玛村的张支书,是张总的堂叔,见村里有人要来投资,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在签合同的时候,张总还特意和张支书介绍了纪远。
    纪远于是正好说了今年要资助三岁以下婴幼儿一事。
    还说明天就会让张总组织一批婴幼儿奶粉、米糊、衣物到村里,到时候需要张支书配合,发放给村民。
    这又是一个意外之喜。
    不过,惊喜不止一点点,纪远又说了要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养老金的事。
    张支书更是惊掉了下巴。
    他没想到,一个企业家会在他们村里大把撒钱。
    又不是她的爹妈,人家竟然还愿意无私出钱给村里人养老?
    要知道,村里别的不多,长寿的老人多。
    在农村,说实话,老人太多,也是一种负担。
    毕竟,他们已经丧失了劳动力,靠子女,子女也生活困难,要赡养也是有心无力,所以老人们都生活得挺艰难的。
    但如果有纪远这每个月的十元钱,就能解决大问题。
    因为在农村,米和菜基本都是自家种的,不用花钱,但其余花销,象买糖、买油就需要花钱了。
    十元,老人们就能一个月多吃十几次肉,买油盐,看得起病。
    这可是大功德。
    张支书要不是看纪远年纪轻轻,都想跪了。
    不过,纪远又向张支书提了一个条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