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14章 不是一般家买的起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众人离开衙门粮房,霍少东家本来想请沈玉英和陆常山他们吃碗素面,被沈玉英和陆常山婉拒了,他们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霍少东家也没有强求,和他们道别,各自忙去。
    霍少东家回霍家药行,沈玉英和陆常山他们则来到牛马市。
    三河县安稳也不过才两三个月,这牛马市也是这两日才恢复办起来。
    前世历史上秦汉唐宋时期,牛就是重要生产物资加难得的美食。
    其珍贵程度堪称保护动物,在家庭里牛的性命甚至比人命都贵。
    在这大禹朝也是如此,战乱前耕牛就不便宜,大约在十两银子左右,经历了这一场乱,又不知道翻了几倍。
    沈玉英算看明白了,现在除了土地和人命不值钱,其他就没有便宜东西,这物价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到正常比例。
    众人来到牛马市,卖牲口的不多,买的人更少,世道不安稳,牛马的价格又贵,没点道行这个时候赚不了这银子。
    同理,世道不安稳,牛马的价格又这么贵,一般人家也舍不得银子买耕牛。
    这么多流民,到时候一定不缺长工短工,那可是比耕牛便宜还好用。
    许老头逃荒以前家里一直是有耕牛的,他也是个有见识的,还懂些相牛经,所以今天才跟着一起来。
    沈玉英和陆常山也懂点,毕竟从小在农村长大的。
    沈玉英就记得,自己七八岁的时候,分田到户几年后,自己家里才买了第一头牛,也是要到离家几十里的集市上。
    那时候东北农村还没有客车,他老爹和别人骑着自行车天不亮就走了,晚上回来的时候,后面牵着一头老黄牛走回来的。
    村里人都来围观,比后来谁家买了汽车都热闹。
    看头,看角,看牙口,看蹄子,甚至连扎扎和粪便都要看。
    现在许老头就在看这些,看来果然是一个懂行的。
    走了一圈,沈玉英和陆常山发现,许老头围着一头瘦的有点吓人的母牛和牛犊多转了一圈。
    陆常山凑过去小声问道。
    “许老伯,这头母牛没事儿…?!”
    陆常山问的是这头牛瘦成这样,有没有病?!
    许老头又看了一圈,也跟陆常山小声嘀咕。
    “头大,角亮,胯宽,蹄壮,这么瘦可能就是粮草太贵喂的不好,加上又有小牛吃奶…!”
    “买回去好好将就一个月,马上开春山上见绿就好了,我刚才听了,就这一大一小最便宜,两头只要三十二两银…!”
    “那个牛犊也是母牛,明年就能干活,后年就能生崽…!怎么看都不亏…!”
    陆常山点头,不过他还得跟牛贩子杀杀价,能便宜点是点。
    一番拉扯,这一大一小两头牛最后以二十八两银成交。
    牛贩子一个劲儿叨咕亏大了,实际上这单生意他真没怎么挣钱,可是他又不得不卖,不卖养不起了,瘦成这样,贩运到别处半路再死了,他更得不偿失,这世道,生意不好做。
    谈下了这两头,陆常山和许老头又挑了一头壮年公牛,这一头就花了二十二两银。
    这个时候李二大爷和李老二,也谈妥了一头母牛,但是非常健壮,花了二十两。
    沈玉英咋舌,她家这一下子就花了五十两银子,李家一头就花了二十两,这玩意儿真不是一般人家能买的起的。
    商量好了价格,陆常山,李老二和牛贩子牵着牛,到管牛马市的差役那里写了文书,天色就已经不早了。
    众人赶紧牵着牛出城,城外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呢。
    出了三河镇,众人一路赶回河东村,天色已经黑透,人也都饿的饥肠辘辘。
    没办法,出了牛马市,碰到有卖炊饼的,沈玉英想给每人买一个,许老头硬是拦着没让,害的沈玉英也只能饿着肚子走回来。
    回到河东村,各个沟里的主事儿的把粮种带回去,明天一早再发给各家。
    陆常山他们回到湾里,陆大伯和程老爷子都在前面等着,看到他们回来了,都迎了过来。
    李二大爷也从板车上下来,三个老头又围着牛看了一圈,才各自回家。
    回到自家沟里,陆大伯连饭都不吃了,招呼铁头和江小鱼,给这三头牛去拿,去年留起来的稗草和稻草。
    去年的稻草和稗草之所以没有烧火,一是因为他们不缺烧柴,最主要的原因是想留着编点啥,编个草墩生豆子,编个草窝育菜苗。
    她们现在拿根稻草都当宝,现在有了这三头牛,就更不够用了。
    沈玉英现在都在考虑,这玉米前面是不是也要种一点,玉米杆可是很好的饲料啊!
    陆银凤看着陆大伯围着三头牛稀罕,对着沈玉英笑着道。
    “这回老头可有事儿干了,年前咱们忙活作坊,他插不上手,好个上火!”
    沈玉英也笑,陆大伯是一个待不住的,开荒堆肥的重活,陆常山舍不得老头干,她这里又都是姑娘小子,之前可不就把老头闲起来了。
    喂完了牛,众人高高兴兴的吃饭,沈玉英又说起了扩建药房的事情,她银子都收了,该张罗的得张罗起来了。
    提起这个事儿,就不得不说起南边的时疫,今天三河镇的情况他们也看到了,县衙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已经在控制和排查,就说明事态可能比她们想的还要严重。
    沈玉英和陆常山说完,小六子又做了一些补充,听完了他们说的话。
    楚玥说了和任老先生一样的观点。
    时疫要是已经过来了,一定要慢点,再慢点,熬过这个月就没大事儿了。
    但是不管有没有事儿,这个制药作坊是一定要建造的。
    沈玉英说出了自己的初步打算。
    “做风寒粉和消炎片的草药都不难找,霍家要的量也大,以后可能还要增加其他日常常备药,咱们自家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我打算先在村里招一批老实可靠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道工序,或者一种药材,制成半成品。”
    “当然最后把关的还得是咱们自己,这毕竟是治病救人的事情,马虎不得…!”
    沈玉英和陆常山的做事儿宗旨一样,啥时候都得对得起良心,质量第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