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杜淹去世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十月初八,李世民正在主持朝会时,一公公进殿起奏:“检校吏部尚书兼参知政事杜淹于今日去世了。”
李世民听闻,流着泪回忆起与杜淹君臣二人的点点滴滴:
“四年前,杜淹因杨文干谋反案代朕受过被流放嶲州;二年前才从流放地回长安。
去年九月,杜淹曾举荐刑部员外郎郅怀道。朕询问其人品如何?杜淹说:当年隋炀帝下江都,百官都随声附和,唯独郅怀道反对。
朕又问:那你当时的意见呢?杜淹回答说他同意去。
朕对他说:对待君主应直言正谏,虽有冒犯也在所不顾。你既然认为郅怀道的意见正确,为什么反而不劝谏呢?
杜淹说他官职卑微,就算进谏皇帝也不会采纳,白白送死于事无补。
朕又笑问杜淹:你在隋朝的时候,可以因为人微言轻不去进谏。那你现在是宰相,还能极力劝谏吗?
杜淹回答说:他一定不会隐瞒自己的观点,必极力劝谏。春秋时期,百里奚在虞国为官,虞国灭亡;后在秦国为官,却辅佐秦国称霸天下。他一直自比百里奚。
自从杜淹掌管吏部以来,先后向朕推荐了七十多位人才。今年三月,杜淹还奉朕命巡视关中地区各州县。没想到仅过了半年,杜淹就英年早逝了。”
房玄龄劝谏道:“正如杜淹所说,他在隋朝为官,隋朝灭亡;他在大唐为官,却能辅佐圣上治理国家。杜淹是正逢明主,死得其所。请圣上节哀!”
李世民用手帕擦拭眼泪,下诏命:“追赠杜淹为尚书右仆射,吉安郡公,谥号为襄。”
第二日上午,袁天纲买好祭奠礼品,直接去杜淹的府第吊祭。
袁天纲走到灵棚,先将祭奠礼品做好登记,然后走进灵堂。逝者杜淹的灵柩放在灵堂后,灵柩下边摆上一个杜淹生前睡觉的枕头。在灵柩左边,杜淹儿子杜敬同穿着斩衰跪在灵苦席上;在灵柩右边,杜淹女儿杜敬灵穿着斩衰跪在灵苦席。
灵柩前上悬挂一白布云头幔帐,两边高挂挽联。灵柩前设置一个供桌,供桌正中间放置一灵位,上写:尚书右侍郎吉安郡公杜襄公之灵位。
供桌上灵位前摆香炉、祭菜、水果、糕点,两旁点上香烛。供桌前放一个丧盆,用于焚烧纸钱。供桌两旁放置一对金童玉女灵人。
袁天纲接过府里管事递过来的一束黄表纸,将其点燃丢在丧盆里。随后,袁天纲接过管事递过来的三根燃香,手捧着香,默念着:
“杜淹啊,杜淹,四年前我们长安街头相逢,我预测您不会长寿,但也功成名就,死得其所。安息吧。”
默念完,袁天纲手捧着香进行三鞠躬。把燃香插在供桌上的香炉里。杜敬同额头触地磕头。
袁天纲吊祭完走出灵堂,这时,看到杜淹的侄子杜如晦也来灵堂吊祭。袁天纲上前行礼,说:“杜尚书,您也来了。”
杜如晦点头示意后,走进灵堂。袁天纲就在灵堂外等候,有一会,杜如晦出来了。袁天纲走上前,对他说:“杜尚书,正巧在这碰到你。”
“你恐怕是听说过我们虽为叔侄,但关系势同水火吧。”杜如晦淡然说着。
“卑职是早有耳闻。”袁天纲回答。
“这是我们杜家的一件秘闻。不过杜淹已去世,人死为大!我也不必顾忌、隐瞒了。”说完,杜如晦就拉着袁天纲到一僻静处,跟他徐徐道来:
“武德元年,时任隋朝御史中丞的杜淹被王世充俘虏,一同被虏获的还有他的两个侄子,就是我的兄长杜如知和弟弟杜楚客。杜淹被俘后很快投降了王世充,任王世充的吏部尚书。
发达了的杜淹,不但不去救一起被俘的两个侄子,反而是落井下石。他撺掇王世充杀害了杜如知,又将杜楚客囚于死牢。杜楚客在死牢中饥寒交迫,差点被活活饿死。
然而没过三年,武德四年,圣上打败了王世充,杜淹作为王世充的心腹大臣将被斩首。
杜楚客获救后,不但没有怨恨叔叔,而是找到我,哭着请求我救杜淹一命。
我当时作为圣上的心腹,也只有我才能救杜淹。但是想到惨死的兄长杜如知,我就断然拒绝了杜楚客的请求。杜楚客当时大哭,痛斥我:叔叔杀了兄长,你又见死不救叔叔,杜家叔侄骨肉相残,痛哉!说罢杜楚客拔刀就要自杀。
我当时被杜楚客所感动,于是向圣上求情放过了杜淹。
房玄龄怕杜淹为隐太子李建成所用,就向圣上推荐杜淹做了天策府兵曹参军。
后来,杨文干谋反事件发生后,太上皇对圣上与隐太子各打五十大板,将隐太子这边的王珪、韦挺,和圣上这边的杜淹,以导致皇子兄弟不睦的罪行流放到嶲州。
玄武门之变后,圣上出于愧疚之心,将杜淹与王珪、韦挺一同从嶲州召回长安立即重用。”
“原来如此!”袁天纲认真地听完杜如晦的诉说,才恍然大悟。他说道:
“武德七年,我还在长安西市街头给人看相,正好杜淹与王珪、韦挺找我看相,我预测那年他们三人会被一起流放,两年后他们三人又一起被召回长安,并将位居三品高位。不过我曾说过杜淹不长寿。真到预言应验这一日,心情还是感到悲痛、遗憾。”
“佛家所说:一切皆因果。行善者皆善缘,恶者自有定数。杜淹享年四十三岁就英年早逝,恐怕就是当年种下杀侄的恶因,而结下不能长寿的恶果。”杜如晦若有感悟。
“此话很有道理。”袁天纲赞同他的话。
“看来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杜如晦感叹道。
“随着杜淹的去世,就让这些恩怨化作一团烟云消失吧。”袁天纲劝解说。
“甚好!”杜如晦应道,然后杜如晦走在前,袁天纲走在后,他们两人一起离开杜府。他看着杜如晦走路步履蹒跚的样子,心里想:“杜氏家族恐怕有短寿基因,一年多后,一代明相杜如晦也将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