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 阿房宫赋9
有人唏嘘,有人茫然不觉。
楚棠选择的视频都是13站的史圈u从各大纪录片、影视作品里截出来精心制作的,精湛的剪辑技法辅以或恢弘或悲切的音乐,很有感染力,众人看着,倒是有几分能体味杜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里的复杂情感了。
“如此庞然之物遽亡,如何不让人惊心”
围观群众摇头叹息,气氛竟显得落寞起来。
仍是楚棠打破这份沉寂
不过正如司马相如在子虚、上林二赋中虚构了子虚、乌有、亡是公的故事一样,杜牧这篇赋文对阿房宫的描摹同样有几分不真实。对于“跟着课本去旅游”的旅游爱好者来说,这篇文章的文案诈骗程度不亚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中唐。
柳宗元的表情一僵,缓缓打出一个“”
“说杜牧就说杜牧,怎的又牵扯上我了”
他颇有些愤愤,惹得一旁的刘禹锡忍俊不禁。但刘禹锡到底是豪爽仗义之人,做不出来当面嘲笑好友的事,看了一会儿热闹也就罢了,出言安慰道
“楚姑娘向来促狭,时有惊人之语,子厚你又不是不知道,何必与小辈较真”
不说这小辈实在是太小了,他估计这就是后世的言语风格。换句话说,后世年轻人的言语就是这么令人啼笑皆非,他们要较真也较不过来啊
豁达的刘禹锡直接躺平了。
晚唐。
另一位主角杜牧同样不受控制地抽了抽嘴角“楚姑娘此言,未免也太过粗陋了。”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文案诈骗呢虽然对楚棠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依稀有所明悟,但杜牧表示还是不能接受这种诽谤。
而李商隐就表现得激烈多了“杜牧之锦心绣口构思精巧,笔笔自有机杼,怎么就是文案诈骗你这小辈不要坏牧之兄的名声”
一旁的妻子见丈夫果然一副激动不平的模样撇了撇嘴,心里又是无言又是好笑。寄去的信石沉大海,这人倒好,连“兄”都叫上了。
后来的沈德潜、吴楚材等论家生性严谨,不惯这般言语,同样为杜、柳二人抱不平
“杜牧之,敷衍阿房之盛,实则欲警当朝之君,而尾句又振聋发聩,岂是只为一阿房宫作揄扬柳子厚万里投荒,以心境见永州诸景,其人与山水合二为一,清绝之景正是子厚人格写照,又独摹景邪这非但不是所谓诈骗,反是诚然写心”
倒是咸阳宫的君臣机敏地竖起了耳朵,他们可没忘记楚棠先前说的阿房宫不曾建成的话,对于他们大秦人来说,这赋中洋洋洒洒的铺张体物,可不就是诈骗么
首先我们来看几则材料。
材料一、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
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材料二、牧之赋与秦事抵牾者极多,如阿房广袤仅百里,牧谓“覆压三百余里”。始皇立十七年始灭韩,至二十六年尽并六国,则是十六年之前,未能致侯国子女也阿房终始皇之世,未尝讫役歌台舞榭,元未落成,宫人未尝得居。
从材料里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首先,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目的是作办公、居住之用,并不是因为“爱纷奢”;其次,杜牧说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但材料中说其“东西五百步,南北五百丈”“广袤仅百里”;
再次,阿房宫并未建成,经过历史查证我们也发现,阿房宫只有一个地基;最后,宫人并没有在阿房宫居住过,所以赋中对阿房宫侈靡生活的铺排,只是出于作者的想象。
在这篇赋文里,杜牧用了大量的想象、夸张,刻意来渲染阿房宫的宏伟华丽及秦王朝统治者侈靡豪奢的生活,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仅仅就是为了探讨秦亡的原因吗
楚棠洋洋洒洒放下几页t,犀利发问。
晚唐。
杜牧的手心微微收紧,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终究是要谈到了么
太极宫。
魏征眉头一跳,神色顿时冷峻起来。他先前的猜测,别不是应验了吧
上首的李世民同样坐直了身体,总觉得有些不好的预感
“如果朕没记错,这杜牧是晚唐诗人吧”
话音刚落,贞观君臣面面相觑,心中俱是一沉。
秦朝。
咸阳宫中一众人等好险松了口气,尤其蒙恬先忍不住道“果然都是编的。我就说,陛下怎么会耽于俗欲”
他也不敢说太满了,陛下不会这么做,但后面的小公子就说不定了。蒙恬还记得楚棠对胡亥的论断,大兴土木、只顾享乐,怎么看都和赋文里的铺排一模一样。想到这里,蒙恬又觉得恼恨。
陛下一力经营的大秦,就这么给败完了
一旁的李斯刚刚死里逃生,发言谨慎了许多,看了一眼上首的君王才斟酌着道“后人观史,多为殷鉴。苏洵亦有言六国败亡之文以谏宋廷,杜牧此赋之用心,或相类也。”
他到底也是精于文章之人,先前是囿于当局者迷分辨不清,此时楚棠点明抵牾,他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那边的扶苏似有所悟,接话道“廷尉的意思是,这营宫室、纵享乐的秦君,其实影射的是后世的唐皇”
李斯微一颔首“公子聪慧。”
这就说得通了。
但是
“谏唐皇就谏唐皇,怎么偏偏又编排上我们大秦了”
有人嘀嘀咕咕的不满。其实他们也明白,谏君嘛,当然不能直来直去。当年邹忌谏于齐王,便是由己身受蒙蔽而类推之,何况是阿房宫赋这样指着君王鼻子骂的
文章,自然应极尽婉曲。
道理都明白,但是拿来做靶子的是自己,秦宫诸臣心里还是颇有些别扭。
春山有信提醒您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这边愤愤不平,唐以后诸人熟知因由,想想此时情境,不由得默默同情起异时空的唐太宗来。然而这情绪没持续太久,诸如欧阳修、苏轼、李清照等人又想起大宋同样被水镜拉出来批判过,顿时心里也冒出了苦水。
从某种程度上说,水镜还是挺一视同仁的。
有人期待有人警惕,有人不满,有人心有戚戚,当然更有不知就里的幼童与黔首纯然好奇,完全被这两相矛盾的地方吸引了兴趣。
楚棠又放出几页t。
再看几则材料。
首先是杜牧的上知己文章启。“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宝历,是唐敬宗的年号。
材料二、晚唐时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治十分腐败。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岌岌可危,唐敬宗李湛却依旧“游戏无度,狎昵群小”,又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砰”
太极宫里,李世民当场一拍桌案。
“混账东西”
他黑着脸分明怒极“果然是这些不肖子孙做的好事”
什么秦爱纷奢,分明是唐爱纷奢谁曾想到,先时还说终于看到了秦朝的热闹,这下秦朝的热闹是看到了,然而自己也成了热闹中的一部分。
李世民再好涵养也气得牙痒痒。
汉朝。
刘彻听完沉默一瞬,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是在这儿等着。”
他唇角愈哂,颇有几分薄凉的嘲意“先前还是汉皇重色思倾国,现在又是秦爱纷奢,朕和始皇帝倒是都逃不过这顿骂。”
底下的大臣哪里还敢接话,陛下这语气可是阴阳得很,他们可不像司马相如愣头青似的去触霉头。
怎么说呢,后朝以前朝为鉴、用后朝事代前朝事本便是心照不宣的旧例,故汉代便有诸多论秦之文。但谁叫秦朝太特殊、太令人侧目了呢所以不光是汉,后来的唐宋都这么写,杜牧只不过沿袭传统罢了。
唐朝。
刚刚还兴冲冲说着要游幸骊山的李湛停下吃果脯的手,有些恍然道“这上面骂的人是朕”
王守澄心中警铃大作,忙道“无知小女信口雌黄罢了。陛下是天子圣君,那杜牧也是大胆,竟敢作如此大逆不道的文章诽谤陛下,冒犯圣威,陛下一定要对他严惩不贷”
李湛虽然玩心大,但到底是由东宫而至帝位,哪被人这样指着鼻子骂过,当下也生出几分怒气
“这等文人,朕不管他他倒是管起朕来了朕富有四海,整个大唐都是朕的,兴建些宫室玩乐怎么了还要被他说三道四”
他本便未及冠,又生性好玩乐,颇有些少年心性,这番话说得无理不满又似夹杂着些委屈,端的是让人啼笑皆
非。
伺候在旁边的王守澄瞧着听着,心中不由得一哂,面上却还是安抚道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陛下息怒陛下说得极是,这等狂徒危言耸听挑动人心,实在可恶陛下犯不着为这样的人动怒。”
宫廷之外,谏议大夫李渤,拾遗刘栖楚、张权舆,甚至任职浙西的李德裕等人都忧心不已,一方面觉得杜牧的文章极有见地,一方面又为衰颓混乱的国事担忧。
另一边。
李杜元白等人看完水镜的内容同样心中难受,文人之千古相同,他们只是觉得叹息,杜牧铺排得愈华丽,其中痛切就愈深。
李白敛眉,素来潇洒的面容重又染上几分忧虑,苦笑道“当日楚姑娘谈到子美诗文时曾言,沙鸥飘零于天地,大唐便也似一叶孤舟浮沉飘摇。当时听来只觉怅惘,此时再观,方知是如何触目惊心。”
杜甫亦是长叹一声,神情殷忧又落寞“如楚姑娘所说,自安史祸乱后,大唐当真再难有复兴之象了。”
他看着水镜里的字眼,藩镇跋扈、异族入侵,君王不思求治,反是一意大兴土木、恣意享乐,朝中会是什么光景,百姓过的又是什么日子长此以往又怎能不天下大乱
想到这里,年轻的杜甫恨恨地灌下一口酒。
国事艰难,唉
大家很容易发现,这两则材料其实就是本文的写作背景,尤其是杜牧本人的上知己文章启说得更是明白,他写这篇文章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实目的是劝谏,或者说当朝统治者,若大兴土木一意享乐,最后必然会招致秦亡的灾祸。
这种手法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借古讽今,至于文中大量的铺张渲染,不过是杜牧“用典型事件增强艺术效果”的拿手好戏罢了,我们也非常熟悉。
楚棠放出几首诗。
比如说大家学过的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为了满足爱妃,让驿马千里传送,以保其鲜。用送荔枝这样一个典型事件,来鞭挞玄宗与杨妃的骄奢生活。
唐朝。
猝不及防又接受到李隆基暴击的李世民把眼睛一瞪,又恼怒又不可置信“千里频传的驿马就被他拿来运荔枝李隆基还有没有脑子”
堂下的房玄龄等人脸色也不好,尤其魏征脸上都挂不住了“天子牧民,安养百姓,岂可被万姓供养而只顾自己享乐,难道天下万姓还比不得一个妃子笑吗简直荒唐”
他语气含怒义正辞严,丝毫不顾被他骂的人正是李唐后来的天子、当朝皇帝的后代。其他同僚听罢倒也没说话,这位魏大夫,急眼了都敢和陛下本人呛声,何况是骂一个后代皇帝
而且他们在心里不满,这么个荒唐昏聩的皇帝,该骂
三国。
曹操一看倒是乐了,唐玄宗的荒唐事他先前也是从头听到尾的,此时见得杜牧的诗更忍不住讥讽“裂帛求一笑、烽火戏诸侯,看不出来这李隆基也是个
情种。”
夏桀为博美人妹喜一笑,使宫人裂绢帛相戏;周幽王欲见褒姒欢颜,燃烽火以戏诸侯。李隆基的行为,比起前代昏君竟是不遑多让。
曹植蹙着眉,杜牧的诗写得美,一气呵成又笔笔犀利,他忍不住读了又读,才道句简意丰,识见卓异,唐人怀古竟是到了如此高度”
水镜所见以诗论史的几首,几乎篇篇都是高峰唐诗之辉何其耀也,连里巷视为俚俗的七言都浑然天成
曹植再一次叹服了“其赋流丽而讽意深沉,其诗风流而立意精警。杜牧,大才也”
再比如,还是过华清宫系列绝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一曲霓裳舞尚未唱罢,安禄山铁骑已临、中原残破。仍然是暗讽唐玄宗耽于享乐以致误国。
至于大家熟悉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更显霍了,这都是杜牧论史的妙笔。
中唐。
刘禹锡啧啧称赞:“不言史事而尽摹歌舞欢笑,然安史之祸源、君王之昏聩尽数明矣,堪称妙绝”
柳宗元同样赞许:“杜牧既有如此眼光,若是为官,料想必有一番作为。”
刘禹锡点点头,确实忍不住一叹:“杜牧之赤心与才能你我共见,然似他诗中所写,君王无德、时局幽寐,纵有惊世才,怕是也难有可出头之日啊”
这番话说到了柳宗元的心里,一笔写不出两个大唐,杜牧后来所写,足以证明唐世飘摇、复兴无望。
晚唐。
杜牧心中五味杂陈:“吾诗所写俱为当世,可喜是殷殷赤心,百代可传;可悲却是唉”
他重重一叹,双手紧紧按在栏杆之上,目光越过层云,仍是落在长安宫闱。
可悲却是,庙堂之上,该引以为戒的人,却偏偏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北宋。
欧阳修想到修唐史时所见的种种也有些怅然:“唐世之颓自玄宗始,故而其后唐人每论,未尝不以玄宗为戒,想是幽怨深沉。”
六一居士毕竟明哲,正如那篇阿房宫赋借秦说唐,这几首绝句同样是以玄宗、隋炀之事警醒其时之君。责愈切,则痛愈深。诗谏如此,深得国风之致。
“可惜啊”
他摇头,又想到宋朝后来的结局,分明是以唐为鉴,却走上另一个败局。
太极宫。
李世民紧抿着唇沉着脸不说话,他还能说什么呢一个唐敬宗大兴土木就让他怒不可遏,接着又连数李隆基的荒唐事。安史之乱不仅是后来大唐人心中的刀疤,现在也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一挑就痛得厉害。
“朕总算知道楚棠为什么说大唐再没有清明之象。”
他一字一句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合着都是李隆基带的好头”
毫不意外的,李隆基又被之前之后的人或在口头或在心上骂了个遍。
说回阿房宫赋。杜牧的担忧是有预见性的,由于唐敬宗少
年登基,又不理朝政,生性喜爱玩乐,朝政多由权宦把持,而这些宦官又只知弄权,勾结宰相排斥异己,朝堂混乱。
一年后,唐敬宗于宫中被宦官刘克明弑杀,年仅十七岁。
又一个惊人的消息抛下,太极宫里,李世民拍案而起:“大胆”
他又是愤怒又是不敢置信:“小小阉竖竟敢弑君,谁给他的胆子”
长孙无忌等人同样面带怒容,他们恼恨君王荒唐是一回事,但好好的皇帝在宫中被弑杀,还是被一个太监杀死,这皇宫是乱成了何种模样宣扬出去,大唐皇室颜面何存
贞观君臣脸上心里俱是有气,太极宫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侍候在一旁的太监早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吓得扑通一声跪下了。
天老爷哦,他们可不敢干弑君的事,陛下和诸位大人可千万别迁怒于我等
汉朝。
连刘彻听罢都忍不住咋舌:“太监弑君这唐朝昌明时昌明,乱时倒也乱得彻底。”
他将目光移向两侧侍候的内侍,直把那些太监们看得两股战战、差点跪下请罪才冷哼一声,收回目光。
让一群太监爬到头上去耀武扬威,可真是出息
唐朝。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民间到庙堂俱是议论纷纷。
“皇帝竟然被一个太监杀死了”
“这个皇帝死时才十六岁,都未及冠,多可怜呐”
“可怜秦始皇13岁继位,也没见惹出什么乱子啊人家末了还灭了六国。这个敬宗只知玩乐大兴土木,那些宫殿谁来修还不是咱老百姓可怜他倒不如可怜可怜咱们自己”
长安城里。
杜甫瞳孔紧缩难以置信:“怎会是这般结果”
李白眼带愤然:“阉人但知弄权,一旦得势便无所顾忌,有此恶行,乃在意料之中。”
他这么说着,心里却仍是怒极,哪曾想到后来的大唐一步败、步步败,这让他们看着情何以堪
中唐。
韩愈既忧且怒“不言东汉十常侍之乱,肃宗朝便有幸宦官的反例,后代之君非但不知警醒,还闹出这等祸事,当真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他总算明白杜牧写下这句话时的心境,其哀其痛、其怒其愤,又岂可为外人言
晚唐。
杜牧听罢心中就是一凛,握着栏杆的手又紧了几分“怎会如此”
他嘴唇颤抖着,一颗心极速下沉,他虽然忧心时局警醒祸端,但没想到这祸事来得这样快,仅仅一年,还是陛下都被杀了
杜牧忧心忡忡,他虽远离政治中心,但一心记挂国事。先时长安城中,便有染坊宫人暴动,攻入宫禁。皇宫守备虚弱至此,现下陛下身边又有歹人,这大唐还能坚持多久
他想起楚棠的介绍,晚唐、晚唐,这个晚是指多晚
皇宫之中,李湛好半晌都没有反应过
来,还是王守澄的唤声把他惊醒。
“朕死了”
他的语气有些恍然,显然是难以相信。
王守澄一把将人扶住做出难过的表情,痛惜道“陛下奴婢有罪,未曾察觉刘克明这贼子的狼子野心,竟令陛下遇害,奴婢奴婢愧对陛下啊”
似乎是被“刘克明”这三个字刺了一下,李湛眼神一厉清醒过来,抓住王守澄的手目露凶光“刘克明,刘克明这阉人竟敢弑君,朕要把他杀了王公公,你派人去把刘克明杀了”
他再少年心性、再好说话也不能任由杀了自己的人在自己眼皮底下逍遥
听到“阉人”两个字的王守澄眼神一冷,很快掩饰过去,面上仍是殷切道“陛下放心,刘克明胆敢弑君,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奴婢这就派人把他抓来,处以极刑”
“对”李湛狠狠一点头,眼里半是愤怒半是慌乱“弑君之举大逆不道,就该处以极刑,你快去”
王守澄将君王的急促看在眼里,他的心中划过一丝狠厉。
皇帝懵懂无知,但王守澄的心里却是门清。那刘克明本便与他不对付,刺杀皇帝估计是打的另立新君、挟制君王以弄权的目的,以为自己有多大能耐,当神策军是吃素的吗
王守澄转过身冷笑,人算不如天算,本来是一年后的祸事,谁知道被水镜抖出来,倒也省得他再作图谋。
刘克明,哪怕你是不想死,也得死了
另一边,刘克明胡乱抓了几把财物就要往外逃窜,他是有歹心,可水镜这时暴露出来,天下皆知,他哪里还有命在
一把推开窗跳了出去,刘克明左右张望一番便马不停蹄地跑了起来,他对宫里的地形很熟悉,只要跑到僻静的地方去,只要跑过去
他又急又乱,一心二用地踉跄逃跑,一不小心被凸起的石子绊倒在地,正欲爬起来时,一双黑色足履出现在他眼前。
“刘公公,这么急着要往哪里去啊”
唐宫一场波折无人知晓,众人俱是心惊于这朝堂乱局,诸如李渤等忧心国事的大臣早已不约而同地出门往宫中赶,朝堂昏寐,他们既在其位,又怎么能不为之谋
水镜里的楚棠“不为所动”,抛下炸弹后便“毫不留恋”地为这一段话题作结
千古文人,感时而动。正如司马相如、王维、李白等人的诗文里有王朝声威、治世清平、盛代昂扬,小李杜的笔下,不觉便有盛世的衰飒。
诗人们以敏感的心灵感受到时代洪流下的风起云涌,殷殷示警,而杜牧的价值在于,他为文而有史家眼光。
她并不吝惜溢美之词。
其实以文学作品探讨兴亡并不是个例,我们顺着杜牧往后,有六国论,有汉宫秋,有梧桐雨,当然更为典型的,还有孔尚任的桃花扇。
画面一转,水镜上出现一本书册青绿山水为背景,中有一树红艳桃花,灼灼如血,书册左侧一条白底,上书“桃花扇”三字。
水镜右侧则是一对戏装男女,两情绵绵,执手依依。
奉天殿里,朱元璋眼睛一眯“怎么,这是要请咱看南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