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46章 陈经纶到来,番薯入陕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快请!”
    周遇吉离去后,崇祯看着郑崇俭,轻笑道:“郑爱卿,朕给你请了位能人,以后你们陕西缺不缺粮食,就看他了!”
    不待郑崇俭和袁可立说话,进了花园的陈经纶见到崇祯后立刻行礼。
    “臣陈经纶参见陛下!”
    看着风尘仆仆的陈经纶,崇祯瞬间精神大振。
    “哈哈哈,陈爱卿,朕盼你已久呀!”
    “一路辛苦了,赐座、赐茶!”
    “多谢陛下,让陛下等许久,是臣之过!”
    “来的刚刚好,你要是再晚来两天,朕就离开西安城了!”
    等陈经纶喝完了一杯茶后,崇祯给众人相互介绍了一下,郑崇俭虽然没有听过陈经纶的名字,但却是知道农业研究院的名号。
    能被皇帝任命为农业研究院副院长,那在技术上绝对也是一位牛人。
    这一刻,他心中充满了期待。
    待众人见礼后,崇祯再次问道:“陈爱卿,朕让你准备的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
    见皇帝问到正事,陈经纶立刻站了起来,但又被崇祯给阻止了。
    “回陛下,臣在二月十九日接到锦衣卫千户孙超的传信后,臣立刻通知了福建布政使熊文灿协商,
    为了获得优质的种薯和节省时间,以二两银子一石(150斤)的价格,从农户手中购买了一千五百石,
    去除损耗,预计在二十万斤左右!
    根据发芽情况,一亩地需要一百斤左右的种薯,臣此次带来的二十万斤番薯可以种植两千亩地。”
    “二月二十六日从福建泉州出发,经过江西、湖广两省,从潼关进入渭南,
    目前所有番薯都在渭南城,锦衣卫千户孙超协调潼关卫指挥使滕藻,调潼关卫看守了!”
    众人听着陈经纶的汇报,眼神微变。
    首先是番薯这个新的名词,似乎是一种新的农作物,但他们没有见过。
    其次是价格,竟然达到了二两白银一石,要知道大米一石也才一两银子。
    第三则是运输,近五十天的时间,从福建泉州到了渭南,这中间可是要跨越江西和湖广的,近四千里路。
    这么短的时间跨越如此远的距离,还能安全到达这里,绝对是动用了沿途卫所的力量。
    甚至是征召了民夫,每天至少要走上一百余里地。
    一天走一百余里倒也没什么,十天咬咬牙也行。
    但四十余天每天都是如此,还不算中途下雨等等天气问题。
    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了。
    如果算上路上消耗、动用的人力物力,一石番薯的价格至少达到了二十两白银以上。
    花费如此大的代价,也要运送过来的番薯,这一刻他们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崇祯之所以让陈经纶将番薯引入陕西,因为陕西的秦都红薯在后世都是比较出名的存在,那引入陕西绝对是没错的。
    见众人的表情,崇祯看着陈经纶:“陈爱卿,你给诸位爱卿讲讲番薯的特性和种植、收成!”
    “诸位大人,番薯不挑土质,不挑地形,喜温怕冷,温度过低会停止生长,相对来说比较耐旱,
    每年四五月份种植,收获时间则在八九十月份,收成的话,下地三到五石,中地六到十石,上地十到十五石,福建最高记录是二十石。”
    嘶……
    众人猛的站了起来,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下田都能收成五石,上田十五石,相比现在的小麦、水稻等等,高出了三到五倍,而且还耐旱。
    这种收获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皇帝留的耕地全部都是上田,如果按照陈经纶刚刚的汇报,种植两千亩,那就能收获三万石,折算是四百五十万斤。
    如果保存的好,明年就能种植四万五千亩,收成六十七万五千石,折算近一亿一千万斤。
    如果整个陕西都种这个,那收成……陕西还真不缺粮食了。
    众人想到这里,眼中眼神开始游离,呼吸开始急促了起来。
    崇祯见状,哪里还不知道众人的想法,当即咳嗽了一下。
    “都别做梦了,番薯虽然产量高,但有很多限制,诸如吃多了容易积食、腹胀、打嗝、排泄等等,
    再说了就算是种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喜欢,这东西只能作为水稻、小麦外的辅粮,掺在主粮中还不错的。
    等陕西天灾过后,由百姓自己选择。”
    众人听完,皆是讪讪一笑。
    崇祯又将当初群臣提出的推广番薯后,田赋怎么收、军粮等等问题讲了一遍。
    众人看陈经纶的目光再次变了,眼中满是赞许之色。
    郑崇俭疑惑道:“番薯产量这么高,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呢?如果有番薯,去年不至于饿死那么多百姓!”
    “郑大人,番薯是家父在万历二十一年从吕宋岛将番芽绞于缆绳……”
    众人听陈经纶讲完了番薯来历和推广原因之后,皆是唏嘘了一声。
    他们能想到这种‘偷渡’的危险性,一旦被发现,可能就死定了。
    未能全部推广开的原因身为一省主官的他们岂能不清楚其中的猫腻?
    冒着死亡的危险,活人无数,却被一些‘有心人’给阻止了,何等的可悲!
    “陈公当真大义,我辈之楷模,未能见一面,实乃一憾事!”
    “长乐伯此举将救活我大明数以百万的百姓,本官先代陕西的百姓谢谢陈副院长,
    等番薯推广开了,本官一定在西安给长乐伯建一座报功祠,以纪念他的活人之功!”
    郑崇俭说完,看着陈经纶,郑重道:“陈副院长,此次番薯引入陕西全拜托您了,本官会让负责农业的参政驻守在渭南,给您打下手!
    您有什么困难、要求,都可以找他解决,他解决不了您再来找我。”
    陈经纶听完,沉默了一下,脸色有些不好意思道:“其他的倒还好,不过目前还真是有些困难请郑大人帮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