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97章 熟悉的套路,陈经纶的质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草民宋应星!”
    “陈经纶!”
    “陈川桂!”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三人进入皇极殿后立刻跪了下来,满朝身着青缘赤罗裳的文武大臣相比,三人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略显寒酸,很是突兀。
    “朕安,起来说话!”
    看着群臣满是不解和疑惑的眼神,崇祯站了起来。
    “孙爱卿,朕问你,我大明国土几何?田地多少?百姓能否吃饱穿暖?”
    孙承宗立刻出班:“陛下,大明国土400万平方公里,有良田850万顷,至于百姓……北方和西北、西南地区土地略显贫瘠,且因为地形问题,耕地少,百姓勉强能糊口,
    南方地区气候好,雨水充足,倒是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ps:明朝没有平方公里的概念,我就不换算城亩、顷、方圆了,不直观!
    对于这些数字,作为曾经的帝师,两朝的首辅,他自然是很清楚的。
    皇帝既然问,那就是要听真话的。
    对于孙承宗的回答,崇祯只是点了点头,又看向户部尚书郭允厚。
    “郭爱卿,朕问你,假如未来有天灾,有超过一千万百姓受灾,持续一年,朝廷该怎么处理?”
    “该……”
    郭允厚出班后,张了张嘴,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一千万百姓,按照一天半斤粮食,一天就需要五百万斤,一年就需要1200万石,而大明一年的田赋才2300-2600万石。
    这还只是考虑需要的粮食,再考虑运输的需要和折损,那就还要加上三成。
    赈灾固然可以,但大明的两百多万军队怎么养活?
    民间倒不是没有粮食,大明良田850万顷,每亩按两石半算,每年能产出21.25亿石,大明不足两亿百姓,足够养活了。
    之所以百姓吃不饱,那是因为土地都掌控在士绅商人手中,士绅有粮。
    朝廷的粮食不够可以到民间买,可动则数百万两白银,朝廷能拿的出来吗?
    借粮、强征、抄家?先不说能不能,就算是能,那不是逼着士绅造反吗?
    所以,怎么看这个问题都是无解的。
    “陛下,臣认为,朝廷只能救活一半的人口,余者只能……自求多福了!”
    郭允厚说完,整个人脸上满是悲戚之色。
    作为大明的户部尚书,掌控着大明的土地、粮食、钱财等等,却无法让百姓吃饱。
    未来有大灾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死去,何等的悲哀。
    满朝大臣,也都沉默了,满脸的凝重。
    群臣中李邦华倒是面露思索之色,因为这一幕他似曾相识过。
    “是不是觉得朕危言耸听?”
    “臣等不敢!”
    看着群臣的模样,崇祯心中苦笑了一声,从崇祯二年起,陕西全境天灾,周边河南、四川也有灾情,何止千万百姓受灾?
    朝廷根本就无力赈灾,否则为什么李自成、张献忠能短时间搞了数十万的军队?
    “诸位爱卿,要居安思危,对于朕刚刚的问题,可有破解之法?如有,朕有重赏!”
    “臣等愚笨,请陛下恕罪!”
    群臣不傻,这会儿若是真的有办法还好,若是提的办法不可行,那可是会惹怒陛下的。
    账谁都会算,若是国库有钱还好,但现实是没有呀。
    这会儿,群臣除了六部九卿和内阁,都还不知道秦王府的事情呢。
    见群臣的表情,崇祯知道铺垫的差不多了,于是道:“朕这里倒是有个方法,若是做的好,大明百姓吃饱问题不大,未来即便有天灾也无妨!”
    “请陛下示下!”
    “果然来了……”
    李邦华心中暗自吐槽了一声。
    崇祯看着群臣:“诸位可知道马铃薯(后面直接改为土豆)、番薯?”
    群臣中部分点了点头,土豆皇宫中有,他们是知道的。
    番薯是因为福建大旱的时候,福建巡抚金曾学曾上过奏章,特意提起此事。
    “诸位可知道这两种作物的产量?”
    不待群臣回应,崇祯继续道:“土豆亩产八到十五石,番薯亩产八到十二石!”
    “什么?”
    “这么高?”
    “怎么可能?”
    ……
    崇祯刚说完,群臣立刻就惊呼了出来了,实在是这个产量太过于吓人了,远超现在水稻和小麦。
    看着群臣的惊呼,崇祯心中轻笑,后世土豆科学种植正常可达到2000-5000斤左右,非重茬地产量高些,可达8000斤左右。
    而番薯科学种植可达2000-4000斤,好一些的能在6000-8000斤左右。
    但这些都是在驯化、不断的培育和改良、科学种植、肥料能跟的上的情况下,现阶段能达到八到十石已经是到顶了。
    有两种高产量的作物,可惜大明没有重视。
    番薯在福建、广东种植了三十年,徐光启父亲去世回上海守丧,才将番薯引入上海,但也没有得到重视,传播速度何等的慢。
    “朕想全力推广这两样作物,诸位觉得怎么样?”
    “陛下圣明!”
    群臣恭贺的时候,户部右侍郎冯僧桐出班了,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陛下,臣听闻,番薯吃多了会产生积食、腹胀、打嗝、排气多,甚至会腹痛、腹泻这是其一,
    其二,大明收税不收土豆、番薯,征调军事物资不收土豆番薯,如果大力推广势必会影响税收,
    军士们吃了番薯若是有腹痛、腹泻等问题,会影响战力的,
    其三、马铃薯和番薯虽然产量高,但百姓们没有种植过,面对这种不确定的,他们不一定敢种植,仅凭朝廷手中的田地无异于杯水车薪。
    马铃薯臣有幸吃过一次,味道实在不怎么样,就算产量高也不好卖。
    臣请陛下三思!”
    “陛下,冯大人所言有理,这推广马铃薯和番薯必定需要银子和人手,如今国库不足,是不是晚点再考虑此事?”
    “两位位大人,此言差异!”
    陈经纶立刻站出来了,身边的儿子陈川桂脸色一变,想提醒父亲这是朝堂不可放肆,结果陈经纶丝毫不理会。
    “两位大人,草民问你,你可见过大旱时草根树皮都被啃光了?有百姓吃观音土被撑死?还有卖了亲子就为了换一口吃的?”
    “与饿死相比,腹泻、排气等算的了什么?您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再说了,土豆和番薯如此高的产量,大明也不是全部种植这些,按照平均六石算,种植个20万顷就行了,其余该种什么就种什么吧,
    第三,税收没有征收这两样,那就改一改,军粮也不一定全部吃这个,按照十配二算,也是可以的。
    最后,百姓不愿意种,那就拿大米小麦换。
    原本一亩产两石,种了土豆和番薯后,朝廷给百姓两石大米小麦,土豆和番薯给朝廷,只要想,方法总是会有的。”
    陈经纶怒了,就差指着户部右侍郎冯僧桐的鼻子在骂了。
    冯僧桐被气的直哆嗦,脸色涨红:“你、你……你放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