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78章 驿站构想,未来的三通一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崔明,这个任务有些危险!”
    “阁老,您就说吧,保证完成!”
    看着拍着胸脯保证的崔明,袁可立沉默了一下:“崔明,你领几名身手好的锦衣卫沿着叛军退走的路跟上去,查探一下叛军的情况。”
    “不行!”
    崔明一听顿时急了:“阁老,不是我怕死,我奉旨保护您,我要是走了,您这边怎么办?”
    “怕什么?”
    袁可立脸色一沉:“你手下的锦衣卫又不是全部都带走了,再说了在白水城中,你还担心我出事不成?”
    “若是等两天大军来了再去刺探消息,就晚了,趁现在痕迹还在,咬住他们。”
    “你也不想看到民变的这支队伍又突然袭击,以致军民死亡吧!”
    崔明沉默了,内心很是纠结。
    他的任务是保护袁可立,但袁可立安排的任务也极其重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犹豫了一会儿后,崔明重重的点了点头。
    一番安排后,崔明离去。
    有了袁可立坐镇,整个赈灾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而远在两千里外的北京城,崇祯也得到了袁可立送回来的第一封信,看着信里面的内容,崇祯猛然一拍桌子。
    “好!杀的好,只是砍了就太便宜他们了,换做是朕,朕要凌迟了他们!”
    一边候着的王承恩被吓得一激灵,随即就听见了崇祯的话:“大伴,传孙承宗、李国普来见朕!”
    “另外,去宗人府调亲王、郡王的玉牒来,统计一下宗室人数。”
    只是一刻钟的时间,在内阁处理公务的孙承宗和李国普两人就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看着崇祯铁青的脸色,两人心头顿时一沉。
    不待两人行礼,崇祯就将信递了过去:“两位爱卿,这是袁可立从陕西六百里加急送回来的信,你们看看吧!”
    带着疑惑,两人凑在一起快速的扫描着信的内容。
    越看两人心头越沉,到最后两人眼中满是凝重。
    信中三件事情,第一是孟塬灾民和官商勾结倒卖粮库的事情,背后竟然是魏忠贤的势力,
    第二,袁可立怀疑秦王府在陕西旱灾中干了不光彩的事情,并请求从国子监调一批贡生到陕西,以补陕西各县空缺。
    第三、以潼关驿站为典型,讲述了从睢州到陕西一路上驿站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陛下,魏忠贤……”
    “他的事没什么,加速清理就是了!”
    崇祯摆了摆手,魏忠贤和在京的余犯都死了,剩下的这些都是不算啥,也就是路途远,不然早就杀完了。
    “对于驿站的事情,两位有没有什么想法?”
    孙承宗道:“陛下,前段时间您让兵部彻查驿站的事情,臣接手内阁后也在跟进了,具体结果还需要时间,
    袁阁老在信中提到的驿站设施破坏、驿卒叛逃、卫生差等问题的最终原因还是贪污腐败和缺钱。”
    这不是废话吗?崇祯暗自吐槽了一下,随即道:“你们说,如果将驿站做成客栈的形式开放给百姓、官员途径自费等,可不可行?”
    孙承宗和李国普两人一愣,皇帝的这个提议太过于大胆了。
    自驿站出现到现在,他们从未听过或在书中看到过开放给百姓的记载。
    “陛下,现在很多官员出行也不愿意住驿站,因为饮食和卫生低劣,官员自费倒是可以;只是驿站多用于军国重事,如果开放给百姓,似乎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
    崇祯反问了一句:“以袁爱卿信中所提到的潼关驿站为例,客房有一百二十间,平时能有多少人住?
    恐怕每天一大半都是空着的,与其空着不如拿出来对百姓开放,收取银两,这样驿站就能自给自足并且能盈利了,有钱了驿卒就不会叛逃,也能维护驿站了。
    刚开始不一定全国都用,先选一条线路尝试一下,如果可行,那再全国推广,不行再另想他法。”
    “当然了,开放多少间、怎么开放,如何不影响正常的驿站功能,这就需要你们来规划一下了,这事就这么定了,朕给你们半个月时间来细化。”
    崇祯根本没有给两人反对的余地,直接拍板决定。
    见皇帝心意已决,两人也不好再反对。
    在崇祯看来,驿站只是传递情报等等简直就是太浪费了,现成的交通网赚不到钱不说,竟然还亏钱,简直毫无道理。
    现在只是尝试对百姓开放,等成熟了他还要把驿站打造成后世的三通一达。
    朝廷垄断的行业,操作的好,银子哗哗的进来。
    “好了,再说说袁爱卿提到的秦王府可能做了些不光彩的事情,这事你们两个怎么看?”
    两人浑身一震,终于提到这件事情。
    可这件事情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他们两个外人怎么说?
    无论是按照大明律还是按照宗室的规定,如果秦王府真的做了这些事情,那都是大罪。
    “算了,你去忙了吧!”
    见两人沉默不语,崇祯摆了摆手,让两个内阁大臣参与皇室的事情是有些难为他们了。
    “去国子监和吏部查一下,看看哪些候补的,先挑100名,让他们立刻前往陕西,找袁爱卿报到,能留多少就留多少,剩下的就当是学习。”
    孙承宗和李国普两人听完松了口气,行礼后离去。
    东暖阁内,崇祯拿着袁可立的书信慢慢踱着步,眉头紧皱,宗室的事情不好处理。
    但他内心竟然有种惊喜的感觉,他还愁着怎么对宗室改革,结果就出了这事,简直就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
    “陛下,统计出来了,截止到目前有30位亲王传承,另有224位郡王,宗室人数二十万有余。”
    听完王承恩的汇报,崇祯长长的叹了口气,感叹老朱家的生育能力。
    太祖朱元璋打完天下后,不想让子孙后代过得不那么苦,于是搞出个‘一子承袭,余子降等’的制度,皇帝儿子一律封亲王,亲王儿子是郡王……
    更可怕的是,亲王哪怕生50个、100个,也全部封世袭罔替郡王,生了就有俸禄,为何不生呢?
    封爵位这就算了,特么的还有俸禄,亲王年俸禄石,郡王两千石……最差的奉国中尉都有200石,这些都要国家财政支出。
    明朝宗室与其他费用的对比
    除了爵位和俸禄外,亲王就封的时候,还会赏赐大片的土地,万历一次性赐给福王两万顷土地,河南好地不够了,就到湖广、山东去圈占最好的良田。
    景王、潞王、桂王、惠王、瑞王的庄田各在3万顷以上,何等的夸张。
    明朝共有亲王67位,不是所有亲王都能有3万顷的封赏,但人均一万顷问题不大,折算下来67万顷。
    这还是只是封赏的,各位亲王到了封地后勾结官府侵占百姓良田,估摸着也有个三四十万顷,总得算下来有一百多万顷。
    “如果秦王府也参与了,到底杀还是不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