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86章 灵棚里的戏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入夜以后,按照平时做保安的习惯,都是精神随着时间推进愈加萎靡,昏昏欲睡。可是在监控室里,出现了两次闹鬼之后,夜越深,我越紧张。
    紧张,就睡不着,越睡不着,就越是胡思乱想。
    预感告诉我,今夜也不会平静。
    电脑右下角的时间跳到了零点,室内的所有大屏幕一切正常。
    难道今夜会平安度过?
    在夜幕里,所有的视频画面都不清晰,呈现出黑色或者深灰色画面。小区内的景物也是模糊不清,即使偶尔有车辆进出,车灯发出的灯光也是光团,不像白天那么分明。
    我两只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的大屏幕,期盼似的等待着诡异出现。
    而心里,却默默祈祷今夜平安。
    久久不见画面变动,我侥幸地想,都这个点了,也许今夜不会怪异了。
    正在我松了一口气,准备抱起来墨池的陶罐进里间铺垫子睡觉。
    “咿——咿——咿呀——”
    一阵女人激越的声音乍然响起,带着波段,犹如京剧里出场的青衣亮相,声音足足有一百分贝,拖得老长,震得我耳膜长久的轰鸣。
    但不同的是,这个声音听起来怪诞,惊悚,令人心生恐惧,而感受不到京剧之美。
    声音来源好像是小区里面,瞬间之后,又像是从我身后的消防报警控制箱里传出来的。
    我毛骨悚然地慌忙奔到屋里,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发声源。仔细分辨,声音又好像是外间监控室里发出的。确切地说,是挂在墙上的大屏幕那里发出来的。
    而那些大屏,是没有音响的,根本不可能发出声音。
    我再次来到外间,声音又仿佛在大门外面。
    我循着声音走到门口,正当我要打开门时,身后的整面墙大屏幕突然狂闪,就好像是电源接触不良。
    我第一反应:是不是要停电。
    可是头顶的led灯正常照明,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大屏幕闪动了五六秒钟,近五百个方格视频画面形成了一个整体,在我面前呈现出了一百多平米的一块大屏幕,像是电影院的银幕。
    银幕上满是白茫茫的雪花点,闪闪烁烁。
    紧接着画面就出现了。
    小区前面的山乡路上,跪着两排身穿孝服的男女老少,那些辈分长的,都穿着白色孝服,辈分晚的,有的穿着红色孝服,有的也穿着绿色孝服。
    我知道,我们这里的习俗,家里死了老人,儿女子侄辈都穿白色孝服,孙辈的孝服则是红色,而曾孙辈的孝服,一律是绿色。
    大家都人手一根哭丧棒,跪在山乡路靠近顶园府第的路东侧,队伍排了一里多长。
    队伍前面,一班唢呐班子吹吹打打。
    远处,一辆人力拉着的平板车,板车上拉一口大红棺材。
    板车从那两排跪着的队伍中间向小区行进。
    走到小区保安门岗,我看见道闸自动抬起,就像识别汽车牌照似的。
    拉棺材的板车进入小区,沿着宽阔的机动车道向前,走过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经过中心花园,拐弯向北,奔着十四号楼而去。
    棺材经过之后,那两排跪着的男女老少,纷纷起身,跟在棺材后面逶迤着进入小区。
    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棺材会不会去侯俊家。
    棺材没有在侯俊家那栋楼下停留,而是继续向前,去了二十二号楼。
    二十二号楼前广场上,搭着很大的一个灵棚,灵棚下面好几百人。灵棚的东边,摆了一长排土锅灶,足有十几口,灶堂里架着木柴,熊熊的火焰蹿起老高,舔舐着又大又黑的锅底。
    那些直径一米左右大铁锅里,烧炒着各种荤菜,素菜,热气腾腾。
    只是,灶堂下面燃烧的火焰并非红色或者艳黄,全都是幽绿幽绿的。
    灵棚的南面,搭着一个戏台,戏台上一个青衣正在表演。
    她幽怨地走着碎步,身段婀娜,甩着长长的水袖,咿咿呀呀唱着听不分明的唱词。
    原来那“咿——咿——呀——呀——”的叫声就是那青衣发出来的。
    不对,那女子“咿咿呀呀”的声音,怎么这么切近啊?切近得就像是从里间一台消防报警控制箱后面发出来的。
    现在的城市管理,已经不允许大摆场面办丧事了,这是谁家还这么大张旗鼓?就不怕有人举报,说他们扰民,城管或者110来给他们取缔吗?
    我心里刚刚产生这样想法,一种强烈的想到现场看热闹的心理控制住了我的意志。
    下一秒,我就不受控制地打开屋门,迈步向响着唢呐的灵棚走去。
    来到门外,我突然想到了墨池,赶紧转身回来,把陶罐揣在怀里,一路小跑着去了二十二号楼。
    老远,我就闻到了那排锅灶里飘散出来的诱人的饭菜香,还有戏台上那女子好听的唱戏声。
    人特别多,我不顾一切往戏台前挤。
    奇怪的是,我当了一年多保安,小区里绝大多数人都熟悉,即使不认识的,也只少面熟。
    可是,这拥挤不堪的灵棚里,我一个人也不认识。
    更令我迷糊的是,这里的人们穿的衣服都相当杂乱,有的穿着时下的服装,而更多的人穿的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五六十年代那种简陋、破烂不堪的衣服,还有许多人穿着粗布剪裁的对襟褂子。
    更多的老人,甚至穿着长衫,大襟褂子,破破烂烂的,无论男女,还梳着清朝的大辫子。
    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相似的特点,眼神空洞,两眼无光,脸色一律苍白如纸。
    那些人都奇奇怪怪地像看怪物一般地打量我。
    我被人拥挤着,来到戏台正前方,看着那个十分漂亮的小女子在戏台上演唱。她唱的戏文含混不清,但特别入耳、好听,我听的痴迷。
    她的脸很白,嘴唇特别红。
    喜欢听她唱戏的很多,我在人群里被挤过来挤过去。
    没一会儿被挤到了那口大红棺材前。
    这时候,我听见一个苍老的嗓音大声喊道:“别看戏了,吃饭了,吃饭了——”
    我下意识地看一眼手机,这时已经是夜里一点二十分。
    这时候吃哪门子饭呀?我心里嘀咕。
    人们纷纷向灵棚里摆放的那些桌椅涌去。
    我跟这里的人不熟,不会去上桌吃饭,但随着夜风,摆满桌子的那些饭菜,飘着奇异的香味,勾引人强烈的食欲。
    我咽了咽口水,不经意向那些桌子上的菜肴望一眼,顿时吓得魂不附体,差一点儿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