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6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白居易乃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辑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终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岁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酬甚密,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三十余首。其《花非花》奇丽缠绵,《长相思》平易流畅,《忆江南》清新明丽,皆为世人传诵。诗有《长恨歌》、《琵琶行》、《燕子楼》等。白先生乃唐代大诗人,号称“诗魔”,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晚年寓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自然流畅,抨击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逝世后即葬于此地。其墓前立“唐少傅白公墓”碑,峰顶松柏葱郁,景色清丽。东眺嵩岳少室隐约可见,西瞰长桥卧波水平如镜,北顾邙山蜿蜓起伏,南望窟龛密似蜂巢,乃是龙山重点游览胜地。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10公里。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为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传说蔡谙、秦景二人去西域求取佛经,在月氏遇到来自天竺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四人同行,用白马驮经迎回洛阳。次年便在此建寺,以白马命名。寺址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原建筑规模雄伟,今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建筑。山门内东西两侧有当时在中国传教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两僧墓。所藏唐代经幢、元代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原有石刻弥勒菩萨像,已被盗往美国。这也应该索要回来,“中国的地面上,决不能让你们横行霸道!”寺东有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南宋末期德佑元年。)建造的齐云塔,四角十三层,高24米,巍然屹立。白马寺背负邙山,南临洛河,古刹高塔,遥相辉映。
    上文所说的汉魏洛阳故城,在洛阳寺(市)东12公里处。此城东起寺里碑,西到白马寺,南起大郊村,北至邙山,洛阳河从中穿过,登高鸟瞰,城墙逶迤相连,故城轮廓尽收眼底。西周第一王周平王时始建东都洛邑,东周敬王姬匄(gài)迁都于此。西汉刘邦即位,初都洛阳,后迁长安。刘秀建东汉王朝,定都洛阳。曹魏、西晋、北魏等朝先后在此建都。前后千余年,汉魏两代为繁盛时期,故称汉魏洛阳故城。其南城墙早已被洛阳河冲毁,今存三面城墙,上有十四个缺口,为当时“楼皆两重,朱阙双立”的城门所在地。城内主要大街八条,宽40多米。宫城分南、北两部,据文献记载:“南宫太极殿,高十余丈,建翔凤于其上”;“北宫德阳殿,可容万人,文石作坛,画屋朱梁,玉阶金柱,有珠帘玉户如桂宫之称。”城内最大寺院为永宁寺。东汉太学遗址在城南,当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多达三万余人。城西的白马寺、城南的灵台,都是我国古代著名建筑。
    西汉壁画墓,在洛阳市王城公园内。1957年在洛阳老城西北发掘,后移至王城公园内复原保存。墓室用空心砖和小砖混合建筑而成,主室长方形,顶部起脊,两侧斜坡,周壁垂直,中间砌有过梁隔墙,形成前后两室,总长6.1米。耳室在前室的两侧,为丁字形,小砖砌筑,拱形顶。后室内有人骨架两具,随葬遗物在前室和耳室内,有陶罐、瓮、仓、灶及部分车马饰,共计四百五十六件。时间约当西汉中期,距今已二千余年。前后两室有极其精致的大幅壁画,有打鬼的方相氏,星宿图,吉祥,升仙,二桃杀三士等,色彩艳丽,结构紧凑,形象生动。其笔法性格鲜明,比例恰当,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另有复原的东汉墓、西晋墓各一座。本事真大,能够将墓穴“原迹和原材料”移植复原,其中必参有水分吧!
    关羽林,在洛阳市南7公里。北临洛水,南望伊阙,风景秀丽。相传三国时西蜀大将关羽之头埋藏于此。墓冢高大,犹如土丘,冢周有参天翠柏,蔚然成林,故称关羽林。冢前有清人所立的“汉寿亭侯关云长之墓”石碑一通。碑前的着帝庙系明代建筑,由层层大殿、山门、戏楼构成一个整体。山门西侧的石牌坊,刻雕精致。殿前的石拦、华表及门窗上的木雕,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两侧的廊房陈列有洛阳附近出土的历代石刻。
    说完这洛阳的关羽林及其陵墓,在此还要提及一下,在四川成都还有关羽的衣冠冢;在湖北省当阳县城西北3公里许,也有一座关陵,系西蜀第一虎上将关羽陵墓。史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与孙吴交战,败退于临沮,被杀。吴主孙权将其首级运至洛阳送给曹操,同时以诸侯之礼葬其尸骸于此。当初此陵仅具备土冢的规模。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始建祭亭,元至元中,增修墓道墓门。明成化三年,1467年,创建庙宇,其后曾重建、增修。陵园内现有牌坊、红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启圣宫、春秋阁、柏子祠、钟楼、鼓楼、八角亭等建筑。楼阁参差,殿堂森严,丹垣环绕,规模宏伟。墓冢在寝殿后,高7米,周70余米,秋石为垣,上加石雕栏杆,墓前碑亭,亦甚古朴。这里还保存着许多明、清两代名人碑刻,其中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俩所作之诗文石刻尤佳。陵园面临沮水,四望平旷,园内古柏参天,风景幽丽。
    走向洛阳市老城北,会见到另一座古迹——含嘉仓。它创建于隋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唐代继续使用,故亦称隋唐含嘉仓。四周有城墙,面积42万平方米。仓城内有整齐的圆形窖穴二百五余座。窖穴口径8~18米,深6~12米,口大底小,圆壁斜下内收,窖底坚硬,经火烘烤,其上纵横铺木板两层,周围砌木板,均经油漆,防潮、防腐措施周密、细致。其中一窖还保存有已碳化的粟米。大部分窖内有砖刻名文,记载窖穴的位置、编号、储粮来源、品种、数量、入窖年月,以及管理人员的姓名和官职等。据铭文记载,粮食来源于苏州、刑州、冀州、德州、濮州、魏州、沧州、楚州、滁州等地,入窖粮食最高在一万石以上。
    周公庙,在洛阳老城西关外定鼎南路东侧。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兴建。历代重修,延续至今。这周公,即姬旦,竟然和“鸡蛋”同音!号称周公旦,是周文王原西伯侯姬昌的第四子,武王姬发的四弟。据说《周公解梦》即为他所著。周公助幼小的周成王掌管政事,平定武庚即纣王之子的叛乱,稳住了周朝的统治。故此,后人建庙为之纪念,尊之为圣贤。据说后来约三千年之后的中国第二贤相周恩来·周总理有“周公”之称。这庙内的主要建筑有前殿和定鼎堂,两侧均有厢房。定鼎堂后有一小院,颇为幽静。庙内有明、清碑记数通。
    时至今日,洛阳著名景点依然历历在目——
    龙门石窟
    关林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称“伊阙”,山河壮丽,风景幽美,石窟密布于伊河两岸的崖壁上,长达1公里。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此外还有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和宁夏固原县西北六盘山北须弥山石窟比较出名。
    关林
    关林是埋葬三国时期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也是一处宫殿式建筑群。此处古柏成林,隆冢丰碑,气派巍巍。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是民间信仰者“忠、勇、仁、义”之楷模。
    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东12公里处,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座官办寺庙,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有中国第一古刹的美称。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则是少林寺。
    洛阳古墓博物馆
    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陈列历代代表性墓葬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分历代典型墓葬和北魏帝王陵墓两大展区。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 (简称洛八办)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是国共两党在第二次合作期间我党在一战区的长官部所在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洛阳市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是洛阳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集中收藏洛阳地区出土的历代珍贵文物近40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彩绘陶俑、唐三彩最具特色。
    洛阳民俗博物馆
    洛阳民俗博物馆(潞泽会馆)是一座以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始建于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系中原地区清代地方古代建筑杰出的典范。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洛阳嵩县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森林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8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洛阳市山陕会馆
    洛阳市山陕会馆位于洛阳市九都路东段,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群落,始建于亲代康熙雍正年间,是河南省人民**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鸡冠洞
    鸡冠洞位于栾川城西鸡冠山,于喀斯特地貌,最早发现于清乾隆年间,是中原一大奇观,号称“北国第一洞”。
    王铎书法馆
    王铎书法馆位于孟津城北,占地9000平方米,座北向南,属明清式建筑。王铎,故居孟津。聪颖慧敏,博学尚古,善诗画,为我国明未清初著名书法大家。
    千唐志斋
    千唐志斋是我国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内存墓志石刻1413件,还有墓志盖以及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等石刻艺术品。
    风穴寺
    风穴寺位于汝洲东北群山环抱之山谷中。建筑风格奇特,无中轴线,随山就势,步步升高。始建于五代后汉,金代重建,明、清重修,造型古朴雄伟。
    豫西窑洞
    豫西窑洞是洛阳、三门峡一带农村的一种民居形式,当居民选择好要居住的地点后,先在地面上挖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大坑,然后在四面打出几孔窑洞,坑沿四周砌一圈矮墙,目前在冢头村还保存下来一部分。
    洛阳主要历史文化游景区 ( 点 )
    龙门石窟风景名胜区(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 aaaa 级景区)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 13 公里处的伊水河畔。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状若门阙,古称“伊阙”。因地处隋唐“龙庭”的正南,故称“龙门”。龙门石窟文物风景名胜区主要由龙门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组成,是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区之一。
    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2000年11月30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开创于北魏(约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宋诸朝,开凿时间长达 400 余年。现有佛龛 2345个,佛像十万余尊,其中最大的高达 17.14 米,最小的仅 2 厘米。这些佛龛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关林(国家 aaaa 级景区)
    关林位于洛阳城南约7公里处,是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关之于林,故称“关林”,而不是关之林,更不是宝之林。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始建庙植柏,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规模,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文武圣人并祀,关林与山东曲阜孔林齐名,为全国三大关庙之首。因关公为佛、儒、道三教共奉,又被认定为中国传统的武财神,香火极盛。现每年十月举办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海内外朝圣者云集于此,盛况空前。
    白马寺(国家级aaaa级景区)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12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史载,汉明帝“夜梦金人”,遂派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迎回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并以白马列载佛经、佛像返回京都洛阳,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汉明帝敕命修建白马寺,安置印度高僧翻译出中国第一部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此后,白马寺便被尊称为“祖庭”和 “释源”,在中国佛教界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洛阳博物馆(国家aaa级景点)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州路中段,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筑物,是洛阳市唯一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1958年5 月10日成立,馆内收藏有洛阳地区出土的历代珍贵文物,陈列面积1700平方米,按历史分期和朝代顺序荟萃着上自50万年前,下至明清历朝的2000多件文物,其中多数属国家级文物精品,真实形象地反映了洛阳经济、政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洛阳古墓博物馆 (国家aaa级景区)
    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西北郊,是我国唯一一座以陈列历代典型墓葬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50余亩,地面园林化布局,仿汉风格建筑典雅肃穆。国内亭台游廊,曲折迂回,奇花异树,四季流芳,远离尘嚣,清雅怡神。地下按时代顺序陈列古墓葬二十六座。有西汉至两宋时期的神话传说、升仙故事等壁画,唐三彩随葬品、砖雕、石刻等,使人顿悟到历史和现实、天上与人间时空置换的神秘和幽玄。古墓馆西区,北魏帝陵冢丘巍峨,玄宫幽邃,皇家陵寝的威仪赫然可见。
    洛阳民俗博物馆 (国家aaa级景区)
    洛阳民俗博物馆是洛阳市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清乾隆9年(1774年),由山西潞安(今长治)、泽州(今晋城)居洛商贾崔万珍等集资兴建,主祀关羽。民国期间,更名“潞泽会馆”。1981年后,建立豫西博物馆。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改建为洛阳民俗博物馆,1988 年正式对外开放。该馆规模宏远,状貌巍峨,现存前殿(背为午楼)、后殿,沿中轴布局,两侧为钟鼓楼、东西穿房、东西廊房、东西配殿等。该馆又是河南省最大的一座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基本陈列由信俗、婚俗、寿俗、民间艺术、刺绣五大部分,其中从民间征集的各类匾额,数量之多,书法、雕刻之精美,国内罕见。
    洛阳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 (国家aaa级景区)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巩固统一战线的成果,1938年11月,经与国民党**协商,我党在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洛阳,建立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简称“洛八办”。
    办事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展统战工作,掩护地下党的活动。动员民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我党我军输送干部、青年及转运军用物资。刘少奇、朱德、彭德怀、许海东等我党我军高级领导人曾多次亲临办事处,指挥和部署工作。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现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985年被辟为纪念馆,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洛阳市重要的革命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千唐志斋博物馆(国家aaa级景点)
    位于洛阳市新安县城西的铁门镇,距洛阳市区约45公里, 是我国唐代墓志铭最为集中的地方,数量居全国之最。内存墓志石刻1413件,其中唐志1185件,占我国历代出土唐志总数的四分之一。另有西晋、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代墓志268件等。其中珍藏的颜真卿、米芾、刘墉、郑板桥、王铎、康有为等书法名家的石刻作品尤为引人注目。
    汉光武帝陵 (国家aaa级景区)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刘秀坟,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陵园位于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西南,该陵南依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宁静肃穆。陵园呈长方形,由陵园、祠院两部分组成,总面积达 6.6 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 米,周长487米,陵内遍植隋唐杏柏(柏树稀有品种,散发杏香)1458株,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且呈枕河蹬山之势,一改帝陵选址的风水建制,同其他皇帝陵寝相比独具其绝,千百年来为观者称奇乐道,游人不绝。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铎故居 (国家aaa级景区)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痴庵、松樵,别号烟潭渔叟, 是明清之际著名的书法家,明、清两代均加授太子少保,官至礼部尚书因祖居洛阳孟津,故又称其为 “王孟津”。他在书画上造诣高深,独树一帜。其故居位于孟津老城,由2646 平方米的故居和占地 80 亩的后花园两部分组成。王铎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出生在这里,清赠太保,故称“太保府”。现藏王铎书法代表作《拟山园帖》石刻,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马负图寺( 国家aaa级景点区)
    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黄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祀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偃师商城博物馆(国家aa级景区)
    偃师商城博物馆是一座历史类专题博物馆,位于偃师市城西南隅 ,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东百米处,主体建筑为“四阿重屋”式仿古宫殿建筑群,殿堂居中,廊屋相连,青砖青瓦,古朴典雅,院内老松翠柏、繁花似锦、古色古香、景色宜人。馆址占地面积约 16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31000平方米,展室面积 1100 平方米 ,1985 年动工兴建 ,1987 年 4 月建成开放。
    天子驾六博物馆
    位于洛阳市区中心东周王城广场,周王城遗址的东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周王城概况、近年来王陵考古发现及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该博物馆以壮观的车马坑实景与精美的文物遗存相结合,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周时期洛阳的王朝地位和灿烂的历史文化。
    洛阳都城博物馆(周公庙)
    洛阳都城博物馆(原周公庙),位于洛阳市定鼎南路,始建于隋末唐初,为隋将王世充草创,经历代重修,迄今1370 年。该庙是纪念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公姬旦的祠庙。现存一组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和明代彩塑的周公长子伯禽立像。新塑周公圣像及周公制礼作乐活动群像等。馆内还制作陈列有洛阳五大都城(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东都)沙盘模型。
    洛阳:九朝古都
    人称“洛阳!落阳!”为“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这话仿佛就是在说“旧朝沉落的地方”! 是小日本的“太阳膏药旗”不敢靠近的地方,靠近了必然“日落黄河”,战士打靶把营归。
    “欲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因为它就是“太阳落下去又兴起”的地方!
    作为都城的历史,世界上没有再比洛阳更长的城市。看看有十万多尊造像、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龙门石窟,看看有释源祖庭之称、中国最古老的寺院白马寺,再看看被武则天贬到洛阳的满城牡丹,就像在读一部残缺了几页的中国通史。
    洛阳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安阳、南京、杭州)之一,有着近5000年历史。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设立国都,建都史达1529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因为她在洛河以北,故名洛阳。古名王城、成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先后定都于此,一向有“九朝古都”之称。现辖孟津、新安、偃师县市、义马、宜阳、伊川等9县市,面积15208平方千米。有拖拉机制造厂、矿山机械制造厂、玻璃制造厂等著名企业。冶金、建材、石化、纺织、煤炭、食品等工业门类较为齐全。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文物古迹众多芬芸,4000多年前夏朝活动的中心、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庙白马寺等都在这里。洛阳名特产更是众目睽睽,洛阳牡丹号称“天下绝色”,唐三彩还是我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如此宝物众多的古老而又年轻的美丽城市,你咋能不去看一看、走一走呢?
    洛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蕴。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被奉为“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东周礼乐成为古代社会的重要典章制度。儒家兴盛于此;道学创始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地动仪、浑天仪、侯凤仪在此发展。《汉书》在此修成,魏晋文学在此兴盛,我国古代科技、教育、文学、历史、哲学等许多重大成就,都是在洛阳取得。作为长期辉煌鼎盛的古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历史给洛阳留下了都城遗址、寺庙、石窟、墓葬碑碣等丰厚灿烂的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释源”、“祖庭”之称。邙山遗存着东周以来诸皇陵形成的中国最大的古墓葬群,已出土珍贵文物40余万件,建有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也使洛阳成为海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热点地区。
    伊洛盆地风光旖旎,名山环抱,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北有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和小浪底水库旅游区,南有五岳之一的嵩山和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花果山,造化神奇的鸡冠山溶洞被誉为北国第一溶洞。洛阳牡丹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名甲天下,已有1500年栽培史,现有500多个品种。每年谷雨前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花海人潮,流光溢彩,万人空巷,蔚为壮观。1983年以来,市**兴办的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以其独具的神韵和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客商和游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相映生辉,使旅游业成为洛阳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古都洛阳文化名城
    洛阳王城公园
    洛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北临嵯峨逶迤的邙岭,南对亘古耸黛的嵩山。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数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在这块美丽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渔猎稼穑。在洛阳发掘出十余座古城遗址,其中的二里头夏朝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东都城,集历代都城建设之精华,代表营国制度的发展进程,被誉为“洛阳五大古城遗址”。
    “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园囿数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历代文人骚客泼墨古刹、挥毫岩壁,为古城增添诗情画意。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起步点。
    这就是一座古老的洛阳城。耶无害在此留循数日后,即按原路返回。十日后,耶无害由经洛阳,东回偃师、巩县、荥阳、郑州,南下新郑县、长葛、许昌,折向西南襄城、平顶山、叶县、方城、博望、新店、南阳、邓州、新野,再南下汉水抵达襄阳。
    襄阳城的模样,依旧和他一月前经过此地一样,一样的亲切,一样的自然。但唯独使他有所新发现的是,在襄阳城南大街他望见了一座“凯旋门大酒店”,不知道是已有的,还是为他凯旋游历归来所设,反正是令他称心如意、一见如故,岂有过而不登之理?而就在这“凯旋门大酒店”里,他又遇见了那位老道士,就是向他传道授艺的静眉道长,他胯下的小毛驴也就是这位老道长所赐。两人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促膝长谈,最后惜别而去。
    数日后,耶无害由襄阳南下,经宜城、荆门回归到荆州西部的江阳。这长达八月之久的游历天下,他终于从起点到达了终点,又从终点重回到了起点,好大的一个圈。那时,他见了儒师曹吕庄,而曹吕庄早已在经营着自家私塾学堂,学徒已有四十来人,其中就有陈剑南和石小梅!
    这漫长的回忆!耶无害终于从如烟往事里苏醒了过来。但苏醒过来又能怎样?他愣愣地站在渭水河畔,总还望不见石小梅的身影!她乘着小船,究竟去了哪里?
    朝辞寒桥泪眼间,孤舟已漂几道川?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前想后,春去冬来,耶无害倍觉寒心。应该说这是一个没有了结的爱情故事,但她已成为无底的深渊。据说这事已成为千古之谜,有待后人发掘!
    耶无害和石小梅的这段恋情就这样被葬送,鲜为人知,无以后续。有人说石小梅去了江南,也有人说她已削发为妮,还有人说她被陈丞相派人杀害抛尸黄河……至今尚无定论!
    这是一段令人伤感的恋情。耶无害不禁想起在郑州文豪大酒店里店主王晓样(燕)所朗诵的那首词——
    “皇帝未忙太监忙,此种说法太荒唐。
    燕子楼空关盼盼,茶余饭后话老王。
    有缘相会我要溜,无份再聚西楚楼。
    有缘无份早已定,何必血泪心中流?
    并不是说不给你机会,这一说法更可笑。
    好话抬人人自俏,自尊自强人自爱。
    成熟稳重人爱笑,花开花落无人叫。
    门当户对铁公处,无缘对面难相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落花春还来,闲来有兴独上西楼。
    多情反被无情恼,天涯何处无芳草?
    ‘飞燕’摩跎motor奇遇记,春风依旧走四方。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
    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
    走四方,
    路迢迢,
    水长长,
    货真价实美名扬!”
    此时此刻,耶无害返思着如烟往事,仿佛又已在身临其境,让他陶醉,让他茫然,让他感到回味长久。“往事如云烟,昨日梦已远。何须长思念,何须泪涟涟。前程路漫漫,天高皇帝远。谁人挽狂澜,谁人列国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看来,他昔日的心上情人从此一去便无消息,石小梅将会永远仅能存在他的记忆里,再也不知道何时才会相见。一切都象流水一样,一切都象流云一样,一切都象梦幻一样,但这一切却又的的确确发生过而且永久永远地存活在记忆之中。
    追悔无及而又伤感的耶无害,就象千年之后**著名歌星童安格所唱下的这样一首伤怀情歌——
    “走在忠孝东路,闪躲在人群中。
    在我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段错误。
    我在恐惧中逃避,
    那无名的谴责;
    恨我不能提起勇气,面对一切报应。
    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
    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口。
    走在忠孝东路,
    徘徊在茫然中。
    在我的人生路途,
    选择了多少错误。
    我在睡梦中惊醒,感叹悔言无尽。
    恨我不能说服自己,
    接受一切教训!
    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
    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伤口。……”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未完待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