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20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几位导师讨论后,一致认为向文妍必须是a班。
    郁繁生打字快,噼里啪啦便记录好了。
    下一位,穆辛窈。
    当初穆辛窈坐在第三位,由于串动位置,她坐在第二,而初评级她很好地守住了自己的位置。
    五天的主题曲练习时间,足够让穆辛窈发挥出全部实力,自然是留在a班。
    尽管主题曲里没有rap,但是主歌的歌词有点长有点绕,因此庞勋还是说道:“我觉得她应该能唱rap,口条流利咬字清晰,节奏感也好,应该差不了。”
    发起人汪子齐笑了笑:“她以为自己是想要发光的石头,但她就是人间珍宝。”
    佟知隽也心生感慨,如果最后真的选出一个实力这么强的团,那该有多好啊!
    可是……问题来了,这么强的团,没有打歌舞台,难道成团之后的她们,也要和其他内娱的偶像团体一样,靠商演和接网剧度过两年的成团期吗?
    第六十八章 心术不正
    一个实力超强的女团,靠舞台立足,才是最佳途径。
    但是依照内娱现状,做打歌舞台,其实并不划算。
    首先,场地批文、场馆建设、维护资金、常驻工作人员、打歌节目制作,这些都是要烧钱的。
    其次,内娱没有韩娱爱豆“回归”的概念,没有专辑要打歌宣传的概念,那么当舞台闲置的时候怎么办?当打歌节目凑不够时长的时候怎么办?
    一切都需要再考量,佟知隽跟着导师团看完主题曲录像后,便回去仔细算了算这笔账。
    亏的可能性远超过盈利的可能性,除非他能想到办法,让场地能够在其他时间有更大用处,也能合理调配好打歌节目的播放周期,避免节目停更。
    调查目前内娱团体发专辑频率并与团体运营沟通的事情,佟知隽在阅微找了个人去做。
    之前通过网站给选秀节目招聘编剧很顺利,那个网站有智能简历初筛,求职者质量都不错,于是佟知隽让姜伟丽代替他发了个助理的招聘信息。
    本来他想用阅微的员工给自己当助理的,但是想了想,人家本来各司其职,还是尽可能少些人事调动是好。
    当晚,节目组录制了再评级分班发布。
    基本上改动不大,除了个别降级的练习生比较低落,此外再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这个节目其实已经比别的选秀晚十几天录制了,为了同期播放,大家只能尽可能赶进度。
    第二天一早,提前买好版权的几支音乐公布,一公分组正式开始。
    一公有八首歌,两首适合舞担,两首适合vocal,两首适合rap,最后两首是节目组特意买的小众音乐人的原创音乐,交给练习生自由改编。
    同样的时间,那两首自由发挥的歌自然是更难一些,但是也更容易出彩。
    此次一公每首歌分两组,两组pk,现场观众投票,届时会开放选手的投票通道,获胜组和每组的人气王有加票,此外所有舞台里总票数第一的整组也会再有加票。
    如此算下来,十六个舞台,平均一组能有六个人或者七个人,其实并不算人多。
    按照再评级的顺序,一直稳坐第一的向文妍率先选曲,果不其然她选择了可以改编的音乐。
    向文妍选的是一首国风纯音乐,名字叫《书卷》,她的气质与这首歌也很搭,只是,仅有舞蹈,这样的舞台恐怕还不够,佟知隽预测她可能会与团队一起作词和作曲。
    第二位,穆辛窈,佟知隽期待她跟向文妍选同一首歌,在不同组pk,增加话题度,但是很遗憾,穆辛窈选择了另一首可以改编的歌。
    另一首歌是很纯正的雷鬼音乐,名字叫《last resort》,虽然词曲都是中国人,但歌词里有大段英文,对练习生的口语有一定要求。
    看起来最有机会成为总票第一的两首歌已经有了人带头选,后面就容易了许多,对自己能力有自信的,基本都会尽可能往这两首歌里挤。
    令人意外的是,明明《书卷》还有位置,当初开嗓唱了两句黄梅戏的丁蕊却没有选择《书卷》。
    她选择了声乐组的《李》。
    这首歌唱得是历史上的李姓名人,佟知隽当初争取了这首歌的版权,就是想着如果练习生们能表演好,这样立足于民族文化的舞台也许可以小火一把。
    但是这首歌的发挥空间并不算大,原作的声音就已经是天籁了,没有什么超越的可能。
    丁蕊站到这首歌的牌子后,开麦说:“我这一组不太一样,需要两位能唱歌的舞担,我已经有了改编思路,请舞担的姐妹考虑一下我!”
    理论上录节目嘛,是要扬长避短的,既然根据擅长领域分了不同的组,那舞担去声乐组,很容易掩盖光芒,但丁蕊说了,还真有人跃跃欲试。
    佟知隽拿着他的小本本,把丁蕊说的话记了下来。
    尽可能了解大家都在想什么,对她们的剧情线发展有好处。
    一个节目组想恶剪一个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这个人在节目里展现出的行为是逻辑不符的,是前后不一致的,但有时候也不需要恶剪,如果只挑剪辑所认为的重点来剪,那么练习生的故事线自然是很难完整的。
    让观众欣赏练习生的魅力,关键就是在于补足每个练习生做出转变的关键点,这些承接的东西看似不重要,有时候只是短短几句话的镜头,却最能体现出练习生的成长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