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40章 开盲盒的惊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入海后的老敖浮出水面,先是朝众人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然后大拇指朝下戳了几下表示下潜。
    翻滚身体潜入水中。
    这片海域目前不是很深,有个15米左右的样子,而且上午的阳光很好,水质也比较清澈。
    很快船上的几人就看到了水底大致的样子。
    这片海底,除部分礁石外,遍布砾石和中粗砂。
    镜头中的视野不是特别的清楚,毕竟是海底,没法和空气中比,稍微有些淡绿色的模糊。
    给人的感觉,别说敖海源了,就连船上的七兄妹都有寒冷、阴暗、幽闭的感觉。
    敖海源脚蹼轻摇,气泡从嘴边不停冒出,15米左右的水底能见度仅有2米左右,毕竟这里是黄海不是马尔代夫。
    模模糊糊的看见一些酱红色水草,没有珊瑚,没有五彩缤纷,更见不到哪怕是一条鱼,不禁让船上几人大失所望。
    镜头里突然看到老敖把手往前一指。
    “指啥呢?练一指禅吗?”陈杰豪疑惑道。
    “别废话,看那是什么?”小应则是好像看到了什么。
    “what?!带刺儿的玩具?饱汉子真是吃饱了。”
    回手给了陈杰豪一下子,小应怒道:“脑子里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海参都没认出来。”
    “哟,还真是海参啊。”另外几个人这时候也看出来了。
    海参沿着整个地球的大洋底部爬行了5亿年。它们如同在水下清除垃圾的工人一样,做着一项重要的工作:处理掉超过90%的沉积在海洋底部的动植物尸体。它们中的许多种类看上去确实像一根多刺的黄瓜。
    一些人认为其含义是“令人十分厌恶的东西”。因为它们的形状,古罗马人把它们称作“海洋中的yin茎”,甚至连达尔文也因为它们“黏糊糊和令人讨厌”的外表而排斥它们。还有一种分布于墨西哥的海参——墨西哥海参,被比作驴粪蛋。
    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说的还真对……
    此时运动相机的视野里出现的是一条条的刺参,也就是辽参。
    镜头里一双大手把个体稍微大些的海参挨个抓走。
    船上的则是看的起劲儿加着急。
    “哎哎哎,海草里有一个,没看到吗?”
    “礁石左边儿,左边儿还一个大的,哎呀什么眼神儿,真是岁数大了。”
    敖海源课听不到几个人的支招,缓行在海底,仔细的搜索着海底的各种生物。
    现在最让他闹心的不是海参不是鲍鱼,而是刚才下海后,他发现了另外一个情况。
    下海的一瞬间,敖海源发现海底一处十分模糊的地方,有点儿像海面的雾气,但是海底哪来的雾气呢?而且这团雾气还不动,这就很奇怪了。
    而且海参和其他生物没有雾气,全凭眼睛搜索,所以那团雾气不是海参之类的生物。
    会不会是鱼?
    一边搜索着一边前进。
    陆续在礁石区又发现几条大海参,敖海源也没客气全部收入囊中。
    前面就是那团模糊的雾气了,到底是什么,很快就能知晓了。
    这是一片礁石纵横的区域,礁石之间遍布着鳗草。
    敖海源用手里的夹子去捅那团雾气,但没有任何反应。
    “难道不是鱼?”
    拨开海草,着实给了老敖一个惊喜。
    一个硕大的鲍鱼展露在眼前,这个鲍鱼藏得还真深,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块石头。
    老敖也就是仗着雾气的指引,要不然还真就错过去了。
    但是这头鲍鱼吸附的还挺紧。
    一般来说,鲍鱼肉足的附着力相当惊人。一个壳长15厘米的鲍鱼,其足的吸着力高达200公斤。任凭狂风巨浪袭击,都不能把它掀起。
    因为鲍鱼的生存地大多是有海流的地方,海流带来的食物流经鲍鱼身边时,鲍鱼捕捉食物的同时还得保证自己不让海流卷走。
    所以它就必须以较大吸附力吸附在礁石上,也就是需要较大吸盘面积附在礁石上,而吸盘就是鲍鱼的软足,人若想揭开它,须付出较大力气。
    初阶做法就是找个东西撬它一下,起过啤酒没?就是那个感觉。而进阶的做法就需要一点技巧。
    趁鲍鱼还没发现你,吸盘肌肉没有收缩的情况下,顺势往前一推,这个鲍鱼就下来了。
    否则它的吸盘一紧,你就是把壳给它砸碎也别想把它取下来。
    等了一小会儿,眼前的这个大家伙似乎觉得老敖对它没什么威胁,又开始在那里缓慢的蠕动起来。
    这次下来敖海源只准备了抓海参的网兜和夹子,没带小钩子之类的东西。
    也罢,那就只好用这招了。
    八卦游龙掌。
    啪,海底一个大逼兜,礁石上的大鲍鱼飘飘而落。
    抓起大鲍鱼敖海源才发现,这个头是真的大啊,都有敖海源的巴掌大了。
    老敖自己在海底研究着手里的大鲍鱼,船上的学生们却疯狂了。
    “端的是卧槽啊,这饱汉子也太牛逼了吧,这都能找到极品鲍鱼!”
    “这个体,怕不是要有双头鲍的资质了吧!”
    “别傻了,双头鲍单个就得有6两以上,还得是干货不是鲜货。”
    “那这个也可以啦。”
    船上叽叽喳喳,船下稳如老狗。
    拿到这个大鲍鱼,对应的雾气也转移到了网兜里,看来就是它无疑了,但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惊喜呢?
    在附近又翻找了一会儿,陆续找到几个个体不错的鲍鱼后,看看手表,算下时间已经下来20分钟了。
    敖海源慢慢上浮回到水面。
    潜水上浮一定要注意减压时间,切忌操之过急。
    我们知道海底是有很大压力的,海水越深压力越大,人在潜深的时候,为了适应外界水压的变化,身体是在逐渐进行适应和调整。
    此时人身体血液内的惰性气体浓度是大幅度上升的。
    所以潜水人每次上浮前,必须要先进行长时间的逐步减压,使得身体能够逐渐适应压力的变化,同时逐步降低血液中惰性气体的浓度,之后才能成功出水,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曾有一名潜水爱好者在连续进行4次深度为18-27米的潜水训练后,最后一次上浮过程中,心急的他没有按照潜水电脑表的提示控制速率,出水时间不规范,当从27米深的水下上岸后,便开始感觉不适,胸部皮肤一阵瘙痒,并起了红疹。同时左手腕,髋部、膝盖均开始隐隐疼痛。
    好在就医还算及时,专家团队决定为其实施特殊治疗方案,即在高压氧舱内加压至18米水深压力5分钟,稳压吸氧60分钟,再分段降压吸氧140分钟。经过约3个半小时的舱内治疗,患者的症状消失。
    现在潜水运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在进行之前一定要详细了解安全注意事项,仔细检查装备。
    如果在上浮过程中,从高压环境向低压环境过度的速率过快,则会引起溶解于血液及组织的氮气无法正常释放循环,形成大量气泡,就好似突然打开了一瓶软性饮料的樽或罐时,气体从中出来挤压、刺激神经、组织及血管,造成皮肤瘙痒灼热、关节疼痛,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障碍,危及生命。
    敖海源这种深度的潜水也要减压,但却没有那么复杂,只要上升时的速度不超过气泡的上升速度就可以了。
    吐出一串泡泡,敖海源控制着身体慢慢的跟在后边先上浮。
    船上的几人先是看到水面之下冒出一大堆气泡,过了没一会儿就看到老敖浮出了水面。
    “嗷嗷嗷嗷!”
    “牛逼牛逼,快给饱汉子拉上来。”
    “饱汉子晚上我要吃鲍鱼!”
    几人七手八脚的把敖海源像拉渔网一样拉上船。
    上船后几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帮老敖解除身上装备,而是都跑去扒拉网兜里的收获。
    我尼玛,你们几个就这么明目张胆的欺师吗?
    于大爷过来乐呵呵的帮敖海源解除氧气瓶和铅块一类的装备,敖海源进仓简单冲洗一下换回了自己的衣物。
    出来后就看到七兄妹捧着大鲍鱼拍个没完。
    “饱汉子,你快过来看啊,你抓的这个鲍鱼真不小,刚才我们称了一下,都有8两了。”
    “淡定,瞧你们没见过的世面的样子。至于吗,不就是一个鲍鱼吗,拿过来,这是我的!嘎嘎嘎~”
    ……
    这是一个本地常见的皱纹盘鲍,但是比正常的个体还要大几圈。
    看着手里的大家伙,老敖心想:这是国外来的水导致变异了吗?
    差不多也该中午了,于大爷准备起航回港了。
    渔船又是慢慢的突突突回到渔港,于大爷已经在半路用电话联络好了收购商,今天的收获不错,除了网补的鱼虾之外,还有老敖捞上来的海参。
    大鲍鱼是别想了,那个必须留着晚上吃,谁也不给。
    运动相机里的数据上岸后倒出来作为第一手资料留存。
    欢天喜地的拿着鲍鱼和于大爷送的海鲜回到民宿地后,众人开始着手准备今天的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有一句特别着名的话,就是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所以如果你想品尝到最新鲜的鲍鱼的味道的话,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清水煮或者是隔水蒸,不用添加任何的调味品,就可以直接品尝到鲜鲍鱼最原始的味道,而且这样相对于生吃来说,更加的健康。
    鲍鱼的处理交给了小应。
    找来一个刷子,小应咔咔的刷起了鲍鱼的外壳,很快那些黑色的杂质被刷了下去。
    正当用小刀准备把鲍鱼肉和壳分开的时候,小应感觉到了一丝不对。
    “敖老师,你快过来。我感觉不大对劲。”
    “怎么了怎么了?哪儿不对劲,是变异出人脸了吗?”哪儿都少不了逗比的存在。
    把鲍鱼交给敖海源,小应说道:“我下刀的时候感觉壳里有东西,并不是那么平滑,就没敢使劲往下走。”
    嗯?有东西!
    接过刀老敖也试着剜了一下,咔,刀尖的确碰到了什么。
    刀刃往上几许,把绝大部分鲍鱼肉剥离下来,留了一些肉残留在鲍鱼壳上,又将残留的鲍鱼肉清理干净,壳内的景象完全呈现在众人面前。
    嘶……厨房一片吸气声音。
    “这是……珍珠?”三个女生的眼中泛着小星星。
    “斯国一!”男生有的已经变成猪哥相了、
    “珍你个屁的珠,这他喵的是鲍鱼珠啊”看着眼前的宝贝,反倒是平时嘻嘻哈哈的陈杰豪平静如水。
    似皇家蓝、似绿、似青色、似银、似奶油、似紫,如梦幻般色彩的鲍鱼内壳中部位置,贴附着一个异形的物体。
    “没错,这就是鲍鱼珠。”老敖拿起鲍鱼壳。
    用鲍鱼壳做成的首饰也许很多人都见过,那独有的流光溢彩叫人一见难忘。
    但是,大多数人肯定没见过用鲍鱼珍珠做成的首饰,因为真正的鲍鱼珍珠非常罕见。在自然界,平均每50-90万只鲍鱼中才能找到一颗质量优良、大小适中、超过15毫米的珍珠。
    天然鲍鱼珍珠生长在鲍鱼厚厚的珍珠层内,与珍珠蛋白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的形成方式与其他海水珍珠非常相似,只是鲍鱼的珍珠层更厚,颜色更绚丽。
    这些珍珠是如此罕见的原因是,一颗品相较好的珍珠需要大约8到10年形成,而大多数野生鲍鱼被捕获时最多4、5岁,都还没成年呢,哪来的那么多时间来创造珍珠。
    此外,并非所有种类的鲍鱼都能产出珍珠,即使是那些能形成天然珍珠的鲍鱼,需求也十分“挑剔”,包括合适的水温、合适的饮食、入侵异物(通常是活的寄生虫)、充分运动,以及正常的免疫系统等。
    另外,已发现的鲍鱼珠每个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这可不能怪鲍鱼“没本事”,只能说我们对天然珍珠的印象太“刻板”了。
    天然珍珠,无论什么动物产的,基本都是巴洛克(意为奇形怪状的珍珠)。即使是最适合生产珍珠的三角帆蚌(淡水)、珠母贝(海水),产的珍珠也大部分不圆,但因为产量足够大,所以可以“矮子里挑高个儿”把珠圆玉润的挑出来,摆在消费者面前。
    此外海水贝壳由于内部构造不同,所以导致能培育珍珠的位置很少,不是逮哪儿都能造珠的。
    因此海水珠产量大不如淡水珠。产的“矮子”就已经算是“高个儿”了,本身数量就少,还挑啥?非要那么完美?
    因此我们会发现,天然的鲍鱼珍珠从不美得“千篇一律”。鲍鱼珍珠的形状可能是圆形、椭圆形或扁平的巴洛克式,甚至可能是巨大的角状;颜色可能由皇家蓝、绿色、青铜色、银色、奶油色、紫色等组合成梦幻般的色彩,如果要是出了一颗孔雀绿的,那就更完美了。
    而人工养殖的鲍鱼珍珠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工养殖鲍鱼珍珠产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才发展起来的,主要集中在新西兰。新西兰黑金鲍的鲍壳色彩斑斓、珠光宝气,对该行业的影响最大。
    在中国,鲍鱼的养殖已经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中国人一般只“贪图”它们的肉体,任何用于生产珠宝的行为在过去都被认为是一种奢侈的浪费。
    这主要是因为鲍鱼是“血友病患者”,传统的珍珠养殖过程往往会导致鲍鱼受伤,而鲍鱼这一低等的软体动物,因为缺乏凝血因子常常会因为一个小伤口就流血致死。
    但是现在,鲍鱼珍珠养殖户已经完善了人工养殖鲍鱼珍珠的工艺,越来越多的漂亮的鲍鱼珍珠首饰横空出世,颜色从纯钴蓝到翠绿色、玫瑰色和紫罗兰色,产量较大,价格也并非遥不可及。
    举个例子,新西兰的empressabaloneltd.通过人工养殖黑金鲍生产又大又漂亮的马贝珠(半圆形珍珠)。在1997年,第一次收获了大约6000颗珠宝品质的养殖珍珠,直径9-20毫米不等,有明亮的蓝色、绿色、紫色和粉红色。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对22个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珍珠蛋白层的存在和厚度对产品的外观有显着影响。同时,empressabaloneltd.公司也在研究,如何在黑足鲍中生产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圆球形珍珠。
    虽然对珍珠养殖业来说,养殖鲍鱼的成本昂贵,但它确实具有商业上的优势,因为它是少数可以全身利用的软体动物。养殖户在鲍鱼壳里粘着一个由树脂制成的圆屋顶状的圆盘,之后精心培育,鲍鱼会用它彩虹色的珍珠层覆盖住这个圆盘,孕育珍珠,整个周期大概需要2-3年。在培养过程的最后,收获的肉和珍珠被切出壳,内脏用来做鱼饵,剩下的壳出售做成纽扣;每样东西都物尽其用,没有一样东西被浪费。
    鲍鱼珍珠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珍珠饰品中,甚至可以搭配成套装,由珠宝商精心收藏。天然的鲍鱼珍珠,便宜的有几百美元;如果是最稀有、质量最好的珍珠,价格可能达到上万美元。
    而现在展现在敖海源他们眼前的这个鲍鱼珠,就是纯天然的。
    紧紧依附在珍珠层的这个鲍鱼珠蜿蜒曲折的样子,就像……一条龙。
    敖海源正仔细的端详着这个龙形鲍鱼珠,却感觉一道熟悉的光芒向他袭来。
    卧槽,这不就是落海那天看到的嘛!
    敖海源被光芒刺激的有些头晕目眩,差点摔倒。
    旁边的小应他们赶紧扶住敖海源。
    “怎么了这是?晕了?”
    “估计是被鲍鱼珠的光彩晃晕了!哈哈哈~”
    稳定了下心神,敖海源又看向这个鲍鱼珠,突然发现之前大鲍鱼上模糊的雾气没有了。
    好吧,也许很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那现在我们怎么处理它?撬出来吗?”
    “不,撬不好的话反倒会破坏它,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
    掏出手机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配图:纯天然的巴洛克鲍鱼珠。
    “先吃饭,吃完饭应该就会有人上门儿了。”老敖继续做饭。
    几个小年轻则是拍照发圈后加入了帮厨的队伍。
    清蒸鲍鱼,葱爆海参,红烧带鱼,煮虾烹蟹。
    知道的是来调研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度假的。
    正当几人大快朵颐的时候,敖海源的手机响了。
    “喂,徐哥啊!”
    来电的正是徐长清。
    “海源啊,你发的朋友圈是真的吗?不会是p的图吧!”接通电话后徐长清开门见山。
    “我可能发p过图逗你们嘛!绝对是真的,现在就在我手边儿呢。”
    “那咱俩视频一下!”说完徐长清就把电话挂了,没过2秒视频接通邀请就过来了。
    “哪呢哪呢?快给我看看。”一接通徐长清火急火燎的喊道。
    “这呢这呢,瞧瞧。”把手机挪到鲍鱼壳那里,展示给徐长清看。
    “就这个嗷,我告诉你,这个东西你谁也别给听到没,我这儿有人寻这种东西寻了好久了,必须给我留着,你现在在哪儿呢?我现在过去。”
    “我现在在灵山岛呢。”
    “灵山岛?你跑那儿干啥去了?”
    给徐长清一通解释,再三保证了这个鲍鱼珠一定给徐长清留着,并删除了那条朋友圈后,总算安抚住了徐长清现在开船过来的心。
    “徐哥,你说这东西能值多少?值得你这么心急火燎的。”
    “你这个品相的吧,要是开出来还是这么完整,又是龙形的,估计能值个几十个w吧。要说你这姓真没白叫,这是给老家的宝贝掏出来了。”
    几十个?w?
    听到这话别说孩儿们,就连老敖自己都懵了。
    “这么贵的吗?”
    “晚上不睡了,轮班儿守着它。”
    “守它干嘛?还能长腿儿跑了?这又不是人参。”
    撂下电话,老敖长出一口气,悠悠的说道:“如果真值那么多钱,那咱海钓社以后得出行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