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
以目光为舟,思绪为桨,畅游在书之海洋。是我从儿时至今的执着追求。斗室之家,除了几件简单必备的家具,那就是一台电脑和两架图书了。一家三口皆以书为友。
儿子看书最杂,包罗万象,有火影忍者,有平家物语,有古龙全集,有明清散文集萃,有中国古代四代名著,也有西方文明史纲、日本文化研究,有崛起的士人、有美国的中国形象,有刘华清回忆录、有天职苦旅。
妻子看书相比就要单一多了,以传记为主,最喜当属明清帝王将相。
我年轻时喜爱诗歌和外国文学作品,随着年岁增长,现在偏爱起散文了,读散文显得舒雅,不为悲伤的故事而痛苦心灵,不为冗长的世界而消磨时光。
一有闲时,三人各自为阵,手执一书,就是吃饭时,也各有各的去处,虽互不干扰,也常常被某人窃笑之声而回顾四望。看久了,遇到好的情节难免用嘴说上几句,读上几句。儿子最怕在看书时,别人有声音干扰,总要用一指头往嘴唇间一放,一个无声的“吁”字,显现眼前。妻子却爱听我南腔北调的朗读,读高尔基的海燕、读朱自清的背影、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褓姆。看常了,往往有心动,有共鸣,这时便会来到电脑上用键盘敲打着自己的灵感和遐想。我家已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是谁在用电脑,只要是有人灵感来了,请自动让位。无论是三言二语,还是千字描述,全都存进各人的文档中,偶有文章发表,一家人高兴。
春天在院子里有鸟语花香做伴,读刘墉的不再孤独的孤独:“太阳落下了地平线,我们和马匹都成了黑色的剪影,贴上深蓝的星空。远处有人燃起熊熊的营火,并传来晚祷的歌声,虔诚的回教徒,齐一跪在地上,向圣城麦加膜拜,感谢这美好的一天,整个沙漠在悠扬的歌声里,显得无比宁静而祥和”
夏季在小区树荫下有凉风习习,读张爱玲的到底是上海人:“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
地人秋天漫步在郊外田野,读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
冬季里观雪花漫舞,读茅盾的白杨礼赞:“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以书为伴,如梦如幻;以书为伴,终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