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章 新的校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西京城里,这个西部千年古都,十三王朝皇上看过的风水宝地,现在居然成了全国有名的火炉子,一到盛夏季节,全城就变成了烧透了的砖窑。
    行走在其中的每个人,感觉浑身发烫,但为了每天要做的事情,简直有些奋不顾身了。好像是非得,跟老天爷对着干,拼一把。看看我人定胜天的信念,就这么任性潇洒。
    七月的骄阳似火,太阳似乎,也发了狂,恨不得把自己的热能,全部喷洒出来,看看这些只顾着忙自己的事情,对于自己狂热高能释放的变化,都无所畏惧的人,到底能扛得住不?一年最热的小暑季节,就这么来了。
    就在城东南的一条街道上,高大浓密的法国梧桐树,仿佛特别善解人意,用自己浓密粗大的树枝树叶,在马路的两边,手拉着手,脸贴着脸,紧紧的挨在一起,好给行走在马路上人们,遮住火辣辣的毒日头。减轻一点酷暑的折磨。
    路上的行人稀稀拉拉,这样的天气,人们自然尽量躲在家里,吹着空调,摇着扇子,吃着熟透的西瓜,实在不行,就喝一碗酸梅汤。
    路边梧桐树下,人行道上,西京师大中文系毕业生白云香,不紧不慢地在走路。穿着白色的暗花短袖衫,浅蓝色的长裤子,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凉鞋。各自有个一米六五的样子,身材匀称,皮肤雪白,留着齐耳的短发,五官清秀,鼻梁直挺,眼睛不是很大,但眼里含着一股子浓得化不开的焦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嘴角散发出一份执着和坚毅,还有纯纯的不管不顾的深思默念味道。背着一个学生模样的书包,里面装了一本《唐诗三百首》,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书里夹着自己的大学毕业分配的派遣证。她一大早就出门,要去自己的派遣证上的单位:西京理工大学附中报到。
    她的脸上,看不出多少兴奋激动,倒是有些惆怅和焦虑。还有很多的无可奈何。最近以来,毕业季节的离愁别绪,还深深地冲击淹没着她,离别带给她的震撼,还让她无法释怀。
    她太重感情了,自古多情伤离别,朝夕相处的、情深似海的大学同窗好友,天各一方了,她的心头,一直是被这些情绪所控制着。
    好像一般人身上,那种参加工作,不再成天啃书,走向社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兴奋感荣耀感,好奇感,自豪感,在她身上全没有。
    她似乎像做梦一样,觉得一切来得太突然,措手不及,如临大敌。
    大学四年的青春岁月,每天诗情画意的青春浪漫生活,她恨不得一直过下去,沉醉其中。好像对于毕业这样的事情,在她脑子里就没法接受。总觉得还没学够呢,书还没念完呢,这种时刻能和古今中外的大神级的文学精英们,神交共融的生活,她是舍不得失去的。可想紧紧地攥在手里的梦想,也只能是天方夜谭了。
    她就是爱做梦,爱胡思乱想,爱一个人静静地,躲在一个角落,无人打扰,独立于世界之外,快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只有自己一个人的独立王国里。
    不想毕业,好像已经变成了她的心病,的确成了她无限的烦恼。
    一切都来不及思考,一切势不可挡来势汹汹。打碎了那个,浪漫而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生活,什么氛围都没有了,曲尽人散,楼空人去,大家都走了。
    奔赴全国各地,奔赴工作岗位,孤零零的一个人,她倒是很习惯,只是没法变换频道,一切熟悉的西京师大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每个角落的精致和美好,都翻篇了,都消失了。
    都在离别的那一刻,虚幻起来了,不再成为生活的基点常态了。那份熟悉在一声道别挥手间,变得陌生了。
    白云香走得很慢,一脸的不情不愿,又无可奈何。
    最近以来,很多个离别的场景,都是肝肠寸断,泣不成声抛洒着泪水。特别是自己四年来,几乎是形影不离的好友袁丽默,她走的那天,滔滔江水奔袭在脸上。几乎是崩溃的边缘了。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倒是没怎么喝酒,自己早就被酒醉似的神情给彻底捆绑了,几乎无法呼吸了。
    眼看着朝夕相处的袁丽默越走越远,心都碎了,人感觉被掏空了。带走了往昔的全部生活。都没有了,都切断了。
    从此不再相见的分离,简直无法想象,没有彼此的身影,那还叫生活吗?还是自己的生命进程吗?
    走了,都成了过去了。没有了彼此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其实,这只是自己的胡思乱想,她也知道。就算是在西京师大的校园里,自己照样是一个人的时候,沉思默想,任性的疯狂的阅读,遐想到一种纵情放开的茫茫宇宙。
    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就是以书为马,尽情挥洒。只是在合适的时间里,和这个袁丽默畅所欲言,开怀畅谈,无所顾忌地扯开所有的禁忌,交流着心里的飞扬场景和领地。这种感觉,让她醉了,仿佛是消失在人间一样。
    那种隔离感,自己倒是喜欢到来去匆匆地反复重复打磨。
    袁丽默回新疆了乌鲁木齐了,新疆师大中文系的教师。她从小就生长在乌鲁木齐。父母都是五十年代支边过去的南方人。哈哈,那时候每次寒暑假的时候,两个人还要写信,像恋人一样,约定好,三天一封信。后来,就成了同性恋一样的亲密战友。
    哦,再想想,白云香知道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自己的非同寻常的多情,伤到了自己的纯真和善良,与别人无关。都是自己易碎的玻璃心,投射出来的异样情怀。
    刚才下了公交车,走在这条路,叫咸宁路,是西京理工大学门前的一条大道。是一条从环城南路向东延伸出来,贯穿东西方向的一条大道。
    两边的法国梧桐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据说是当年修建东面的兴庆公园的时候,修路栽树一起完成的。浓密的树荫遮盖着宽阔的马路,变成巨大无比的遮阳伞,防雨棚了。
    白云香一直沉思着,很专注,走在人行道上,慢慢地往前走着。心里是一片茫然,面对时间的列车,突然地紧急刹车,被宣布道:毕业了!好像猛然美梦破损,自己有些不知所措,她总是感觉自己想学的知识还没学到手,时间过得实在是太快了。
    来不及思考自己的人生,就要被迫离开学校,走进社会,从一个单纯的从早到晚只读圣贤书,活在幻想美梦中的大学生,骤然要变换一种身份,成为一名教师,要用自己四年所学的知识,去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是现实发展过程赋予自己的一份工作,也是一份责任。
    感觉自己很被动,很无奈,很没有信心。似乎一直都在随波逐流,那种十足的自我掌控感几乎是个零。简直就是白纸一张,不像自己班上的那些同学,人家上大学前,就已经工作过了,当过工人农民,参过军,有相当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自己是高二毕业当年考上大学,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一路都是直通通的在学校门口,走到现在。好像自己内心还是这么空洞,似乎什么都还没有准备好。
    毕业那一年,报考了南方某个大学的,古代文学部分的元明清文学研究生,落榜了。当时自己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这辈子,要么是考上研究生,要么是成为一个作家。就是这两条道,二选一吧。
    但是似乎就没想到要成为一个教师。尽管自己的父母亲,都是教了一辈子书的教师,也算是教师之家了。可从来就没想着,自己有一天也会教书。
    教师这个职业名称,这个头衔,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社会赋予自己的。你想想,大学四年毕业了,没考上研究生,那就面临分配工作,分到一个中学,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中学教师了。社会赋予你的,约定俗成的,可这个看起来自然而然的变化,似乎在白云香的心中,始终没有扎下根。
    或者说是,压根就没接受,没认可,没领悟,没什么感情,没喜爱的意思,反倒是莫名的焦虑和恐惧。就要像一个人,一年一年的度过春夏秋冬,被地球带着转了一圈又一圈,长了一岁又一岁。
    可是自己的内心,就是在一种自动化的状态下,只是跟着走。被推着,麻木不仁地在时间的转动里,被迫改变了生存的环境。
    从西京师大那个校园,又在一张派遣证无形命令中,来到另一个校园,叫西京理工大学附中。
    白云香想到自己的父亲就是中学,母亲是小学教师,自己的生命,从来就没离开过校园。永远都在校园里存在着。校园似乎就变成了,自己今生今世唯一的活命之地。算是所有的需求和行进过程,都是在校园里完成,所有的需求,都在校园这样的场所里实现。
    生命里面的所有形态和样貌,思维和习惯,都是以校园为基本的生活方式。这算不算是一个人的宿命呢?
    最可笑的是,自己从记事开始,就生活在校园里,自己生长的过程,求知探索这个世界和人生的规律,生活的智慧的一切来源,都是来自从小到大的所有老师。尽管自己也很喜欢崇拜佩服过那些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回到家里,自己每天面对的父母亲,还是老师,可就从来没走过心,在自己的心里,播撒一个自己将来,要成为老师的种子。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念头都没有。
    只是想着考个研究生,至于考完研究生,干什么,这个职业的模样,从来就没走进过自己的内心。内心里面,只是一个念头,将来考不上研究生的话,就去当个作家。作家这个念头倒是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到大学期间,直到大学毕业的当下,就是一个念想,就是这个职业,才是自己今生今世,要成为的一个职业。
    每个人的职业规划生根发芽的过程,代表了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模样。自己的脑海里,心里头,这个念头,是唯一的,是自觉自愿的,是心心念念,扎根深入到骨髓的,唯一的念头,至于想挣钱,变得财务自由,不受穷的想法,并没有去想着变卖商品,成为一个卖东西的商人。
    估计,爱钱是人的本性,爱钱的途径很多很多。既然是想当个作家,就是以卖自己的作品为生存依据的。从来没想着,去卖具体的东西。
    职业的意义,就在这里生根了,而且执着到日思夜想魂牵梦绕,根深蒂固,身不由己,如醉如痴,发疯着魔的地步。
    发烧友的滋味,其实自己从这时候,就已经是注定了。
    白云香一直就这么走着,好像提起自己要当老师了,还满脸的不开心,骨子里的那份排斥感,抗拒力量,还大得要命。魂不守舍,几乎要把自己逼疯了。
    现在想想,自己四年里,都在干什么,一是痴迷于写日记,天天写日记,雷打不动,四年的大学生活,写了整整二十多本日记。
    其次是爱自己的专业,语言文学专业,似乎那门课程,都不忍心拒绝,排斥,就连别人不感兴趣的哲学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自己都不排斥,似乎只要是学习的时候,自己就很开心的样子。
    简直是个变态样的,对文字本身有感情。就算是亲笔涂鸦,坐在那里,用手中的笔,去狂追自己的心跳,心里的思考,心里的所有内容,只要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自己变态般的疯狂停不下来。
    而且特别搞笑的是,喜欢独往独来的一个人,默默地看自己,看别人,看世界,还特别不愿意,给别人做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不怕寂寞,不怕孤单,甘于寂寞。变成了自己的心安理得的事情。
    哦,还不喜欢和别人比较,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的那一份。对别人的那些,只要是和自己有关的,喜欢的事情,无论是什么,自己都超级喜欢。乐此不疲,沉迷其中,忘乎所以。
    现在要去西京理工大学附中去报到,自己怎么就兴奋不起来,一点开心的样子都找不到。唯一让自己满意的是,好在是学校,环境里不缺的是书籍,这个让自己发狂的东西,总是在身边陪伴,相依相守,给别人上课,讲课,还是书籍的一部分,这也是能够有容身之处的唯一安慰的地方。
    沿着咸宁路上,人行道,大梧桐树下,林荫大道上,从一大早就出门了,就这么慢腾腾的,不急不慢地晃悠着,茫然地无可奈何的样子。
    只想在心里,给自己似乎是,再找个容身之处。从西京师大的校园,存在了四年的那个地方,转移到现在派遣证上,写的这个地方。换一个地方,容身而已。
    嗯,好像没那么简单,原来在西京师大的校园,每个月的伙食费是国家提供,生活费是爸妈给的。现在要变个身份了。每天的吃喝拉撒睡的花费,是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那就得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尽职尽责,名副其实,才可以有工资生活下去。就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现在要自己来满足了。
    白云香的脚步,是沉重的,迟缓的,是无力的,也是盲目的,是看不清未来的,反正就是一片叶子,随风漂流呗。
    作为一个人,先得吃饭,晚上还要有个地方睡觉。国家不给了,爸妈也不给了。只能自己去挣了。用自己的时间体力精力,身份形象,角色,具体的教书过程,来换取呗。
    可是这完全不是,自己内心里的那个职业。自己内心里,一直都在想着,怎么天天去读书,天天坐下来,写日记,写作品。
    这个梦寐以求的活法,一直都在脑子里,生生不死,鲜活无比,强烈到几乎要把自己燃烧了,发疯一样痴迷沉醉。
    还总是在心里面,执念着,死不肯改悔,只要命还在,就剔除不掉的。伴随着生命的全过程。活着的那根筋,在支撑着自己的命运。
    特别可笑的是,从来还没有想着,去发表作品,只想这么默默地,心里念叨着,想着,做着,活成自己夹缝里的可笑模样。
    好像就这么,三心二意地,不知不觉地,身心分裂着,一脚踩着油门,一脚踩着刹车的司机,就是你自己。简直就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天哪,我将以这样的姿态,步入新的工作岗位。成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开启自己的生命新阶段。
    内在的核心,想要活成的样子,其实从来都没有偏离,心中的轨道。那个强大的惯性,依然没有变。
    表面上,是个刚毕业的西京师大中文系的学生,眼下,是西京理工大学附中的语文教师。是个面具,是个角色,是个盔甲,是个人前的、表格里要填的职业人。
    白云香就一直,这么走着,没有热情,没有动力,没有高度的积极性,只是木头一样的往前走着。
    眼下是有目标的。就是去报到,去做一个身份的改变和认同。
    给自己一个交代,给身边的亲朋好友,熟悉的人,陌生的人一个交代。
    她在人行道上走着,就这点路,好像一直不愿意,走到头。故意停留在这里。看自己的热闹呢。
    嗯,她觉得自己是在逃避,某种说不上来的东西,好像又无法拒绝,无法对抗,无法把自己悬在那里,毕竟要活在人间啊。成不了神,做个凡间的人烟火气息足够浓郁的人,好像自己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人说:千金难买我愿意。可是,她此时此刻,就是不愿意。也算是一种被逼无奈。
    白云香觉得自己就是一直在做梦,梦游症患者,突然遭遇到了天大亮了。不得不暂时离开自己的美梦,回到现实。做梦也得衣食无忧来作保障啊。该醒醒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