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誓师北伐
金陵城校场,旌旗猎猎飞扬,士兵们按照要求,一遍遍地操练着。
陈宇连同老范、项庄等人,边看着操练着的兵士边不停地指指点点。正在慨叹项飞的治军之道时,有人来报,说是季布将军从会稽引十万大军到了金陵城下。
季布率军入京是陈宇下达的命令,因为掐指算来,项飞也应该回来了,而燕王臧荼也肯定会举起反汉大旗——这是渡江北上的绝好机会,为了能够一举歼灭韩信,陈宇不得不将十万新兵调来,连同金陵的八万精锐和钟离昧所率的三万人马,共计二十一万大军。这次出征,可以说是举全江东之兵与韩信、刘邦做最大的一搏。
陈宇等人又急忙赶往金陵城南,迎季布入城,又命人将十万大军引至城西一座大营中。
“季将军一路辛苦了。”陈宇安排众人坐定之后慰问道。
季布赶紧站了起来道:“按霸王军令,幸不曾延误,军旅之事,对布而言,实属稀松平常,劳霸王挂念了。”
“钟离将军也在赶往金陵的途中,等他和项飞将军一到,我军就可誓师北上了。”老范手掠雪白的胡须,笑道。
“布在会稽也听说了,霸王立一位书生为上将军,统领金陵八万大军,莫非就是亚父口中的项飞将军?”季布对自己的继任者很感兴趣。
“不错,就是这位项飞将军,此人年纪虽不大,但极有胆识,又善奇谋,将金陵八万军交与他,孤很放心。”陈宇笑道。
“可是,自古未闻书生为大将者,霸王还需三思。”季布提出自己的担忧。
谁说没有?陈宇想举东吴陆逊的例子,可转念一想,这小陆子的老爹的老爹的老爹还没出生呢,怎么好举他的例子呢?
“为大将者,何必亲临战阵?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即可为大将。”陈宇对道。
陈宇知道,军中不少人对于项飞当上上将军是心怀不满的,也怪不得他们,他们都是跟随自己出生入死多年的好兄弟,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熬到现在,也没能当上上将军,反倒是区区一个白面书生,轻轻动摇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就坐上了大家梦寐以求的位置。
或许,得让项飞用战功来堵住大家的嘴才行。
而项飞现在也已经到了金陵城下,这一趟远行,他出色地完成了即定任务——说服燕王臧荼反汉向楚。臧荼一开始并不同意,在项飞晓以利害的劝说下,终于答应起兵反汉,前提条件就是,当韩信或其他汉将率军来伐时,霸王必须率军北上救援,否则臧荼说什么也不肯背汉——那无疑将自己往死路上逼,有了霸王做救援,他臧荼就可以安心睡大觉了。
“回霸王,燕王臧荼已于二日前起兵反汉,而细作来报,刘季已令齐王韩信率军讨伐臧荼,末将与臧荼议定,韩信出兵之日,即霸王挥军北上之时,今韩信已然率军伐燕,也该是我军渡江北上的时候了。”项飞将过程简单地叙述了一下,然后把最近的消息说了出来。
“据细作来报,韩信已亲率大军经历城,跨大河,由高唐而下巨鹿,兵锋直指幽州,而命灌婴守寿春,王陵守彭城以防我军,倘若我军要渡江北向,该如何进兵?”陈宇将地图展开,问道。
季布思索片刻,笑道:“末将以为,可在虎林布置大批战船,以所疑兵,诱灌婴来救,我大军直出金陵,寿春唾手可得。”
一时间座中议论纷纷,只有项飞和老范二人沉吟良久,偶尔点个头,仿佛若有所思的样子。陈宇知道,在议论当中,往往到最后总结发言的,才是最好的计策,于是也不提醒,任由其余众将商议着。
果不出陈宇所料,老范见议论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这才笑道:“诸位所言,各有其道理,但韩信熟知兵法,对我军渡江的可能岂会不防?况且灌婴、王陵皆能镇能征惯战之将,不可轻敌,老朽以为,我军宜两路并进,使其不得兼顾,古者进兵,都合兵一处,以壮其势,纵然有别枝,都为疑兵诱敌之军,故老朽反其道而行,分兵两路,不分主次,一路取寿春,一路抵彭城。”
“项飞将军意下如何?”陈宇暂不做评价,反问起项飞来。
项飞从容而起,笑道:“亚父之言,与某相同,飞不用多言了。”
“那亚父认为,谁可领兵前往?”陈宇问道。
“取彭城需霸王亲往,霸王经营彭城多年,彭城父老皆望霸王旌旗而还,可谓望眼欲穿,若霸王大军一到,父老必置酒食以迎霸王;取寿春则需项飞将军前往,项飞将军暂无名气,对阵灌婴这般猛将,其心必怠,将军正可趁其不备,一举拿下寿春。”老范侃侃而谈。
“霸王,末将年少名轻,岂敢受此大任?望霸王还是另选良将。”项飞低头道。
“项飞将军何出此言,有道是英雄莫问出身,有志不在年高,项飞将军轻动口舌,即定英布、臧荼二王,远胜雄兵十万,况且治军有方,是路人皆知之事,何必推委?”陈宇怪道。
“即如此,也可派大将于我军中坐镇,以安军心。”项飞见推辞不掉,便请求道。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派军中宿将前往,必挚其肘,今赐将军宝剑一口,此剑在手,可先斩后奏,不必禀明孤王。”陈宇将自己肋下宝剑解下,递给项飞。
项飞见陈宇如此信任,胸中顿时荡起万丈豪情:“末将此去,定为霸王收复河山,定鼎中原。”
“如此甚妙,那我军准备三天,三天后开拔渡江。”陈宇果断地说道。
“诺!”营帐中众将齐声应和道。
※※※
汉五年三月(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率大军一十三万,于金陵渡江,西楚大将项飞率马步军八万出虎林,分两路向齐地发起进攻,一场壮烈的战争在齐鲁大地上拉开了序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