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残疾军人
“是这样的。我和利民食品谈了一笔合作,往后利民食品厂会从咱们养殖场采购兔子和鸡鸭鹅,所需要的数量不少,尤其是兔子和公鸡。往后,要着重增加这两样动物的数量。”
“没问题,兔子的养殖很轻松。只是数量增多的话,我们就得单独安排人,专门负责割草喂兔子了。”
虽然兔子小,一只兔子吃的也不多,但耐不住兔子的数量多啊,所以每天给兔子吃什么,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这个问题,你们自己安排就好。我只管结果,过程你们可以自己决定。”
在这件事上,徐婉宁愿意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对了,杨开,你帮我问问你的战友们,有谁在入伍之前,是在家里种过地的?我需要几个人手。”
“老板,咱们都是农村出身,都种过地。你需要我们做点啥?”
“我想在那边区域种植大棚蔬菜,种子我都已经拿过来了。”
杨开挠挠后脑勺,小声说道:“可是这玩意儿,我们也不会啊。”
“我会,我可以教你们。”
最后,徐婉宁选了手脚最麻利的两个人,替她照顾大棚蔬菜。
但这样一来,养殖场的人手明显有些不太够用了。
之前沈参谋长带着二十多个退伍军人来的时候,还担心徐婉宁的养殖场是否能容纳下这么多人。
但现在,却面临着人手不够的问题。
而且现在只是做风干系列,等风干系列步入正轨后,徐婉宁还会和张厂长一起做卤鸡翅那些小零嘴儿,到时候需要专门的人来杀鸡,并且还要将鸡翅鸡爪这些的切下来,需要的人手就更多了。
再者,大棚种植那边,现在刚开始,两个人还勉强能忙活的过来,等初成规模后,两个人明显不够用,还要再增加人手。
所以,养殖场还得招人。
“招人?老板,这次需要招几个人啊?”
“人数暂且不确定。你们有没有依旧没有分配到工作的战友?如果不嫌弃养殖场的工作枯燥且辛苦的话,可以让他们来试一试,薪资待遇跟你们是一样的。”
徐婉宁不敢说自己给出的工资有多高,但她可以拍着胸膛保证,她给出的福利是最好的。
如果真要跟那些大厂里的员工比的话,就当她没说。
毕竟,厂里的工作,京市百姓挤破了脑袋也进不去。
虽然她给的工资一开始不算很高,但她会根据大家的辛苦情况,给出相应的提成。
等往后,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他们的工资和提成也会越来越高。
靠这份工作发家致富不现实,但却不愁吃穿,还能攒下不少钱呢。
“我……算了,不说了。”
徐婉宁挑眉:“有话就直说。”
“那我真直说了?老板你得保证你不生气。”
“你先说了再说。”
杨开清清嗓子,说道:“其实我们还有一些战友,不过他们的情况跟我们不一样,他们都是负伤退下来的。虽然退伍以后部队给了他们高昂的安置费,但对于军人而言,闲置下来无事可做是最大的折磨,会让人磨灭生的意志,一辈子碌碌无为。”
这一点,徐婉宁也深有体会,人啊最怕的就是无事可做。
“老板,他们虽然都是残疾人,但身残志坚,正常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你大发善心让他们来的话,不用给很高的工资,只要包吃包住,再象征性地给点钱就行了。他们并不是很缺钱,但是他们需要被人认可。”
说完以后,杨开就紧紧地盯着徐婉宁,生怕她会拒绝。
“有这样的退伍军人,之前沈参谋长怎么没有介绍给我?”
“可能,沈参谋长也认为,他们需要的是静养身体,不适合忙碌吧。”
徐婉宁对杨开说道:“我给你一天的假期,你去将你说的这些战友都找到,问问他们是否愿意来我的养殖场工作。先说好了,养殖场的工作虽然枯燥,但却很辛苦,如果他们确定自己能吃得了这个苦再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
杨开高兴的答应下来,旋即想到了什么,赶忙问道:“老板,你一共需要多少人啊?”
“二十个以内,养殖场都能接受。”
就按照一个人一个月二十块钱的工资算,二十个人,一个月也就四百块钱的工资。
但如果他们踏实肯干,能为养殖场创造的收益,绝对不止四百块钱。
当然了,徐婉宁之所以这样做,最主要的,还是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多帮助那些为了祖国而奉献出自己健康体魄的伟大军人。
翌日,徐婉宁早早地来到了养殖场。
她一赶到,就注意到养殖场里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
他们或坐或站,或三五成群的聊天,但每个人的体态都很好,一看就是经历过千锤百炼的训练的人。
“老板来了!”
杨开说了一句,就径直走向徐婉宁,“老板,抱歉,答应你的事情我没有办到。”
徐婉宁侧眸看着杨开:“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我昨天问你,咱们养殖场需要多少人,你说二十个以内都能接受,但是我找了二十三个战友,他们全部都愿意来。”
“受过伤的,并且如今还留在京市及京市周边的,就只有这二十三位战友了,我总不好落下三人,所以就擅自做主,将他们全都带来了。”
杨开小声说道:“实在不行,把我的工资扣一部分发给他们,你看成吗?”
“不至于。”徐婉宁说道:“不过我得先检查一下他们的情况,如果身体残疾比较严重的话,不适合做太辛苦的活儿。”
听到这话,杨开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因为那二十三个战友里,确实有几个人残疾程度比较严重。
徐婉宁走向那二十三位残疾军人,对着他们微微弯腰:“感谢各位愿意来我的养殖场。”
“徐老板,你太客气了,应该是我们感谢你,愿意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真正该说感谢的人,是我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