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童年的爆米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盼望着,盼望着,过年的脚步悄悄地走近了你我。每每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便又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家乡小镇炒爆米花生动有趣的场景来了。
    “胡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想吃肉,老汉想买田!”儿时的记忆中,虽然传说中年是一种吃人的可怕的猛兽,但是在我们的心目中,过年却是人生中最幸福甜蜜的回忆。放大红鞭炮的自在和刺激,走亲访友吃大腊肉的开心和满足,拜年得挂挂钱的安逸和舒适,让人一生都拥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美好回忆。而我最怀念的却是过年时吃爆米花的自在和惬意。
    炒爆米花的人往往是些老人,也有些中年人,看上去都很慈祥,也都很和蔼可亲,饱经风霜的脸都是黢黑黢黑的,仿佛挖煤的工人一般,所以也分不清究竟是老人,还是中年人。
    每每一进腊月,家乡小镇逢场之日,一大清早,街头巷尾便早早地就有赶场炒爆米花的匠人们了。炒爆米花的匠人面前都排列着一个小小的铁皮灶,一个小小的木风箱,一只长长的大青竹笼,一张黄黄的厚实的麻布口袋,都是一溜儿排开,小铁皮灶上焊着两根弯曲的钢筋做成的支架,炒爆米花的漆黑的铁罐便架在铁皮小灶上,摇动铁罐手柄便可均匀地转动。那红红的火苗便贪婪地舔食着黑黑的铁罐,仿佛饥饿的人一般,前来炒爆米花的人们围在一旁既兴奋又忐忑不安。
    炒一罐爆米花大约需要十分钟左右,炒罐爆米花的匠人先将那雪白的米缓缓地倒进他那漆黑的罐里,丢上少许糖精,一般不放白糖的,白糖容易粘锅。然后才牢牢地盖严盖子,使劲扭紧,再放在火上,拉动风箱反复地烧。炒罐爆米花的匠人一只手转动黑黑的铁罐,另一只手拉动小风箱的木杆,时不时停下来填上一小勺煤,或者停下来看看铁罐上的气压表。前来炒爆米花的人大都坐得远远的,因为都害怕那铁罐子像炸弹一样“砰”地一声巨响。大约反复摇动铁皮罐七八分钟过后,炒罐爆米花的匠人就迅速地从小木头凳子上起身,提起铁罐一路飞奔,左手执火钳,右手擒罐子,口中大喊“闪开,闪开!”然后迅速地将铁罐子使劲塞进大竹笼里,电光火石之间就盖上厚了实的麻布口袋,只听见我们所有的期待和幸福都在他最后弄出的“砰”的一声巨响中弥漫和扩散开来,然后炒爆米花的人幸福的收获那香甜的爆米花,把它装进亮油纸口袋里,一边也贪婪地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爆米花。后面的要炒爆米花的人便依旧等,排着长龙地等。
    那雪白晶莹的爆米花,香喷喷,甜咪咪,蓬松酥脆,入口即化,根本来不及咀嚼即已融化,化成了一股甜丝丝的唾液,从舌尖到舌根到嗓子眼再经食管到达胃里。那过程简直就是一个体验人生巨大幸福的过程,那种享受让人兴奋而又难忘,过瘾而又刺激。
    在那饥饿而贫寒的七十年代里,据说一个美国政治家前来访问中国,在北京的皇城根看见了炒爆米花的人装进一小碗米后,铁罐里倒出来的爆米花居然装了满满一大口袋,就惊奇地向陪同考察的周总理询问那是什么神奇的机器,敬爱的周总理幽默诙谐的向美国客人回答说:“那是中国粮食扩大器!”美国客人听后,竖起了大拇指连连赞叹“中国人真了不起,中国人真了不起!”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如今,在这个古风徐徐,秀美精致叫蓬安的川东北小城里,已经很少很少再看见那种炒爆米花的匠人了。一个小小的铁皮灶,一个小小的木风箱,一只长长的大青竹笼,一张黄黄的厚实的麻布口袋,一溜儿排开,轻轻地摇动铁罐手柄,看那红红的火苗贪婪地舔食着黑黑的罐底,在那飞花碎玉晶莹的甜蜜和幸福中,在那怦然心动的一幕幕精彩有趣的回味中,炒爆米花的生动场景如今竟成为了一道雕刻在我心目中最美丽的岁月剪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