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55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顾铭身边的女娘看了一眼顾铭,给土包子?简穆解答:“回郎君的话,一枝一两银。”
    简穆迅速按照如今的物价计算了一下,震惊:打赏一枝花差不多就是打赏一个火箭了,还有富裕,真是群败家子啊!
    简怡拉过简穆的手,在他手心划字:败家子。
    简穆笑起来:“心有灵犀,一字不差。”
    简怡微微一笑,继续看楼下表演。
    人和人相处有时候很奇妙,比如简穆简怡明明和顾铭不算熟,但是在这个包间里待了半个时辰,偶尔拌两句嘴,简怡的心情却好了一些,简穆也跟着舒服了不少。
    离开前,简穆对顾铭道谢:“今日多谢你款待,明日我派人给你送盒水晶粽子,希望你别嫌弃。”端午节的时候,只有关系不错的同窗才会互相赠送礼物,粽子是最常见的节礼之一。
    比起简怡,简穆面对顾铭时态度要好很多,但是顾铭一直觉得那种「好」很虚,没到虚伪的程度,但就是不如简怡「真」。
    此刻,顾铭才第一次感觉到简穆的「真」,心里有种微妙的被认同感,顾铭撇撇嘴:“我什么粽子没吃过。”
    简穆笑笑,行礼告辞。
    当简穆和简怡到达清泉寺时已是酉时,两个人在观音殿给母亲上香后,就回了寮房。
    寮房无床,只有一张大炕,睡两个成年人绰绰有余,因此简穆和简怡并未分屋,吃完素斋,简单洗漱后就熄灯躺去了炕上。
    因为还没到平日睡觉的时辰,简穆也只是闭目养神,什么时候睡过去的他自己都不知道。
    朦朦胧胧间,感觉有人在推自己,简穆睡觉不重,很快就清醒过来,伸手揉了揉眼睛:“怎么了?”
    简怡的声音完全不是简穆那种刚刚睡醒的含混,声音清晰:“哥,过子时了。”
    “嗯,生辰快乐。”
    “哥,今天咱俩满15了。”
    简穆坐起身,抹黑找到火折子,点燃了炕边的烛台:“是啊,你就为了庆祝这一刻,一直坚持到现在都不睡觉?”
    烛光摇曳,在兄弟二人的面容上都蒙上了一层阴影,简怡的眼睛却很亮:“哥,你答应我15岁时,就告诉我爹为什么不喜欢咱们的。”
    简怡提起来,简穆才想起,这是他九岁那年答应简怡的:“简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大人物的。”
    作者有话说:
    求评论,求收藏
    第30章
    不同于简穆,简怡九岁那年去简爹的任地是非常期待的,也是,哪个孩子不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呢?简爹和继母对简穆骸
    不同于简穆, 简怡九岁那年去简爹的任地是非常期待的,也是,哪个孩子不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呢?
    简爹和继母对简穆和简怡当然也不错, 至少在他们看来,他们做得肯定不比其他孩子的父亲与继母做得差。
    简穆一开始也没注意到简怡对简憬琛的嫉妒, 还是有一天,简怡问简穆:“哥,《诗经》上说「憬彼淮夷, 来献其琛」, 简憬琛的名字是不是就出自这里?”
    “应该是吧。”读书人从经书中给孩子挑选名字很正常。
    简怡却问:“憬琛是珍宝, 那我们是什么?”
    简穆回答:“怡者, 悅也。多好的字,父母都希望子女平安快乐。”
    简怡最初认同了简穆的解释,但是孩子再好糊弄,也架不住当爹的拼命拉后腿。
    言语态度这种没证据的事情,简穆也就不说了, 但有时候,简穆都不知道简爹是怎么想的,一个当爹的给三个亲生儿子准备礼物, 都能给弄出了个三六九等。
    有一次, 简爹给简穆三人各送了一个镇纸, 简穆和简怡的都是白玉质地,简憬琛的则是个七彩琉璃的。说实话,比起琉璃,简穆更喜欢白玉的, 琉璃在此时虽然远比白玉珍贵, 但对于简穆这种土包子来说, 琉璃的名字再好听,那也就是块玻璃。
    简怡却不这么想,所以当简憬琛来和他显摆自己的琉璃镇纸时,简怡被简穆养出的小暴脾气爆发了,简怡直接把亲爹送来的镇纸都给砸了,简穆那块儿都没能幸免。
    简爹听闻此事,自然大怒,骂完了简怡,就要罚简怡打手板。简穆虽然也觉得简怡摔东西不好,但也不能只让简怡被打,一顿胡搅蛮缠下,简爹改了惩罚对象和惩罚内容:简穆三人每人写一篇「自省书」。
    后来继母送来两个琉璃摆件,简怡在简穆的目光下没敢摔,反而抱着简穆大哭起来:“爹偏心!我觉得爹不喜欢我,我不是他儿子吗?”
    简穆答非所问:“你太小了,再长大几岁就明白了。”
    简怡打着哭嗝问:“要长大几岁?”
    简穆想了想,就说:“15岁吧,15岁时若你还不明白,我就告诉你。”
    简穆成为「简穆」后的第七个月,大姑母与丈夫和离,归宁后住在简家祖宅,与简穆简怡住的院子相邻。
    又一个月后,小姑父调任邢州,小姑母便带着儿子柳堂回娘家看望母亲,并将柳堂留在祖宅内,随表兄弟姐妹们一起在简家家学内开蒙。
    简老太太疼宠小女儿,对柳堂这个几年才能见一次的外孙更是宠溺非常,简老太太大概是要将几年的思念都浓缩到这一时,几乎失了平日间面对孙辈那种表面上的「公平」。
    当时留在本家的孙辈只有二房和三房所出,偏偏两房都是庶出,有血缘关系的外孙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子,对前者更好也是无可厚非。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