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318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皇帝多的是折腾臣子的办法,他决定花一辈子时间对朱昀曤零敲碎割,让他生不如死。
    柳竹秋把颍川王当政敌,见他已不能再产生威胁,先暂放一边,过问第二桩要紧事。
    “出了这种事,三十那天陛下还会去广化寺烧香吗?”
    朱昀曦让她放心:“我替你问过了,父皇说一切都照既定的安排。”
    “那颍川王也会去?”
    “不,他都被父皇软禁了,到时就说他抱恙不出。”
    昨晚颍川王府的火灾多少引发了外界猜疑,庆德帝以稳定为重,就得拿出风平浪静的姿态来处事。
    柳竹秋庆幸计划不会受阻,接下来打算谋利了。
    等朱昀曦搂着她深情款款道谢,问她想要什么奖赏时,她爬在他胸口调皮道:“殿下以前说臣女够资格封锦衣千户,还说以后让臣女做知制诰,这回又会许个什么官呢?”
    这些都是朱昀曦的戏言,现在他倒是认真起来,手掌不住摩挲她的肩头许诺:“等我即位后就赐你家丹书铁券,保你全家永不获罪,可好?”
    柳竹秋睁大眼睛连连摇头:“以前有的人家本来家风清正,获赐丹书铁券后子弟以为有恃无恐,就渐渐放肆胡来,直至罪行累累,祸及全族,臣女可不想我柳家也变成那样。”
    臣民的死活挂在皇帝嘴边,到了君要臣死的时候丹书铁券就是一纸空文,得来全无好处。
    她随处展露睿智通达,朱昀曦像捧奇珍异宝似的搂紧她,要不是身子着实乏了,真想再抱她一次。
    爱到深处,推心置腹地道出大实话。
    “你知道我手里有的不过钱财权力,想要多少尽管拿去。”
    他主动开启藏宝库,柳竹秋便不客气了,先挑搬得动的索取。
    “昨晚臣女能及时赶去救驾,全赖顾淳如报信,他是新科榜眼,学识才干都很出色,希望殿下能重用他。”
    顾淳如去年曾参与京杭大运河修缮工程,表现不俗,事后朱昀曦向庆德帝表彰协理该工程的官员,其中就有他。
    庆德帝论功行赏将顾淳如由从七品的中书舍人提拔为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结合他入仕的年限看,已算官运亨通。
    朱昀曦对顾淳如印象不错,但柳竹秋一介入他就忍不住犯疑,先满口答应为顾淳如请功,紧接着以玩笑口吻审问:“当初你是不是对那顾淳如动过心?还想让我替你们指婚?”
    柳竹秋冷不防被杀了记回马枪,忙装委屈:“殿下误会了,臣女跟他只是君子之交。”
    朱昀曦笑意不改继续试探:“‘红叶着霜秋意晚,皱绸平铺覆寒塘。清光潋滟照花影 ,容华浮波传暗香。’你是有多好色,瞧见美貌男子就忘乎所以。”
    柳竹秋惊讶地听太子念出她赞美顾淳如的诗句,发觉他对她的关注无处不在,暗中失慌抱怨,一面狡辩:“作诗是臣女的爱好,爱美亦是人之天性,不独男子,臣女还为好些姿容靓丽的女子做过诗,硬要说我好色,我也是色心佛性,一视同仁。”
    朱昀曦忍笑掐她的腰,软语抱怨:“你毕竟是女子,成天和那些青年书生混在一起说笑,也不想想我是什么感受。”
    看似撒娇,实为警告。
    柳竹秋心知认真辩解会越抹越黑,赶紧倒打一耙,用比他更腻歪的态度娇嗔:“殿下只会说我,您每天和宫里的娘娘们亲热时怎不想想我也会吃醋。”
    声东击西果然奏效,朱昀曦欣喜地压住她,二人的鼻尖挨到一处。
    “你没骗我?现在真会为我吃醋了?”
    柳竹秋不欺君才要糟糕,强装委屈:“都怪殿下太好,迷人眼目,乱人心性,害臣女连这唯一的女德都失去了。”
    朱昀曦脸上笑花绽放,洋溢出幸福香味,激动地吻住她。
    这份真挚喜悦令柳竹秋愧疚,如果他能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也仅仅因为他可以带她去到接近理想的高度。除开这一原因,他并非不可或缺。
    良心受困,她本能地自我辩护,觉得她虽然做不到痴心,专情还是没问题的。
    假设春梨让她造反称帝的玩笑成为事实,她坐拥三宫六院也会独宠朱昀曦。
    他又美又媚,又香又嫩,撒娇黏人都恰到好处,单纯好哄,床上功夫一流,就是天生的宠妃人选,封号嘛?当然是“丽妃”啦。
    不止她想入非非,朱昀曦也在畅想着类似憧憬。
    等他继位马上力排众议册封柳竹秋,给她金册金宝,封她的父兄做公侯,让她随他入住乾清宫,起居饮食都在一处,至于位份,皇贵妃才配得上她。
    七月三十日,天气如柳竹秋所愿,晴好宜人。
    今天正式伴驾,她穿着熨烫平整的官服,头戴乌纱,早早在广化寺门前等候。
    辰时三刻皇帝和太子的仪仗队依次到达。
    朱昀曦提前一里下轿,骑马赶到庆德帝的车辇前,接他下车后一同入寺。
    柳竹秋和寺僧们跪地迎接,庆德帝一见她便喜上眉梢,等她站起来后上下打量着夸赞:“这官服穿在晴云身上着实好看,但这颜色和补子都该换一换了。”
    柳竹秋惊喜,即听皇帝发话:“你前日立了大功,朕已命司礼监拟旨,升你做正三品的正议大夫,准在东宫行走。”
    散官不像正官须由吏部选拔,内阁决意才能授命,多是皇帝用来表示恩赏的,封赐随意。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