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番外第二十四章,接走乖宝的小媳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关于明天袁乖宝怎么相看舅母,孩子们商议到临睡前,出了各种不同的主意,把太上皇和镇南王夫妻笑到肚子痛。
    好在都知道说的再天花乱坠,下船后要听“老太爷”等长辈安排。第二天下船往安家去的时候,没有在马车里七嘴八舌的争执。
    马车硕长而宽,是按袁训出游那种订制。
    乍一看,坐上去就是极舒服的。太上皇往南海去也曾使用过。但天暖花开,近小城行人无数,可看风景也可以听听此地风情。
    太上皇不肯坐在马车里受足“保护”,孩子们随他,也骑在马上。
    马车里装的,只有各人这几天动用的东西。
    太上皇和长公主夫妻犯不着在安家住上几天,但加喜夫妻和袁乖宝头次回来,城外坟山上去走走不是一天能结束,势必要在安家留宿。
    安三爷在城门迎接,京里袁家出来的仆从们欢笑道:“到了到了。”安三爷傻了眼睛。
    好长的一队人马。
    好长的一队车队。
    好漂亮的马儿。
    他还想说随行人好强的气势,耀武扬威的不比县太爷差。但让他们沉重的气势压的不敢开口,只自己肚子里说说。
    在袁家的仆从带领之下,安三爷上前行礼。
    “这是老太爷。”仆从是跟安老太太的旧人,认得安家老亲,也认得往袁家驾临多回的太上皇。
    她恭恭敬敬的跪下,带的安三爷险些也跪下。
    他跪下也没有什么,但长公主好笑止住:“这位就是亲家老爷了?”
    上门下大定,却让亲家老爷下跪,这不好吧?
    长公主的话及时提醒安三爷,他身子一晃重新站直。他以为自己失态于袁家的权势之下,尴尬的说不出话。
    暗暗地又打量太上皇和镇南王,心想这二位不一般,怎么见到他们就想下跪呢?
    嘲笑自己一句,真是没见过世面。
    其实呢,他若是没有下跪的姿态,跟太上皇的人反会露出奇怪神色。这种见到泰山就仰望,别人看着才是正常。
    出行中的老太爷也不想坏兴致,让人认出来从此大气不敢喘,有些煞风景不是?由着长公主带着他行个晚辈礼,再说声城门上见礼不便,赶紧家去的好。
    安三爷连声答应好好好,又忍不住偷眼看大马小马上的孩子们。
    先吸引人的是小马。
    从小龙氏兄弟开始,到黑加福三姐弟,人手一匹果下马。日光下小人儿漂漂亮亮,小马儿光光彩彩,由不得人要多加注目。
    但又看大马上青年少年们,柳云若也好,太子萧乾也好,又个个比小马还要漂亮,一样分安三爷心。
    这一行人马进城,顿时把小城轰动。
    认得安三爷的人招呼:“老三,这是京里侯府来了人?”
    “是啊是啊,下大定哟,中午都来吃酒。”安三爷快活地回着话。
    对答中车队在安府门前停下,后面多出不少人。有即时就跟来道贺的人,也有围观者。
    安白氏交待女儿好些话,带着她站在府门前迎接,也吓了一大跳。
    这么些子人和车?窃以为袁家重视,安白氏不安的又担心自己和女儿不中他们心意。
    太上皇、太子、长公主、镇南王等,又是打个照面儿大部分人要折腰的那种,安白氏怯怯的白了脸儿。
    好在小孩子爱热闹,安书兰却不怕。
    她打小儿就受父母叮嘱,有个哥哥在京里,以后要相见。
    袁家出游全国有名,事先有书信给安三爷。安书兰又听了好些话,哥哥接她好玩耍去,让她乖乖讨喜欢。
    她走上一步,笑眯眯盯着小马,没办法,小马太中看了,只是招人眼睛。哪个是哥哥,书兰又认不得。
    看上几眼想起来,轮流望着男孩子,希冀地问道:“是哥哥吗?”
    扎着的小手,笑靥如花的小面容。不是怯场小模样,也不是尖酸刻薄相——梁山老王教孩子们好些话,比如尖酸刻薄相,好东西就不给哟。
    孩子们哪懂什么叫尖酸,只知道看着挺喜欢就行。
    下马来,一起簇拥袁乖宝过去。小十大了,四喜姑娘夫妻也成年,但衬在里面,大家嘻嘻:“这个是哥哥。”
    袁乖宝笑容满面:“我是哥哥。”
    安书兰乖乖巧巧:“我是书兰,哥哥好。”
    孩子们全欢喜了,认为这样就叫好舅母。纷纷找奶妈等侍候人:“取我的见面礼来。”
    一堆的东西铺天盖地状送到安书兰面前,黑加福为占据好位置,和大弟拌了嘴,对太子等哥哥们负了气。
    黑加福正脸儿相对,这个位置是把乖宝舅舅也挤走,送上她的小包袱:“这个给你。”
    “给你。”
    “给你。”
    声音此起彼伏。
    安书兰乐坏了,这么些东西,他们都喜欢书兰。
    她接不完,对母亲望去。安白氏从慌乱回魂:“请哥哥进去。”
    “哥哥请进。”安书兰和袁乖宝扯着小手进去,太子等带笑簇拥在后。
    本城后续赶来的故旧们,陪着老太爷等进去,也是笑语欢声。
    当天下了大定,欢宴直到晚上。
    ……
    安白氏入睡前也没弄懂这一位“老太爷”,一位“姑老爷”,一位“姑太太”,是袁家的哪一门子亲戚。主要是她不敢想。她要是敢想,袁家的亲戚主要由宫里出来不是?
    也没功夫想姑老爷和老太爷这两个称呼居然用在平辈上。
    安白氏一半儿心思在欢喜上,一半儿心思在担忧上。
    欢喜的是,睡熟的书兰枕边床上摆着好玩东西。那黑脸儿小姑娘送的有珠宝也有玩意儿,最得书兰喜欢。别人送的大多是贵重东西。
    对丈夫压抑不住的笑容:“亲戚们太客气。”
    安三爷还在欢喜中云里雾里,傻笑着点头。
    担忧的呢,是“皇后娘娘出游天下闻名,书兰有这福气再好不过。只是,这路上是好走的吗?”对未卜前程不安定的人之常情。
    安三爷让老太爷们的神采震得半点儿自己心思都没有,对妻子的话不以为然:“这不是早说好的吗?再说长辈上门来接。这长辈,啧啧,你见过谁家有那架势?”
    安三爷约摸的猜了出来,这长辈只怕皇亲国戚。但想不到太上皇和大长公主亲临。加喜乖宝称呼为姑姑的,不止瑞庆长公主一个。
    亲家强盛,以后行程又早来信做过商议,夫妻只能是个说说。第二天,带路往安家坟山上去,加喜夫妻和袁乖宝祭拜。回城又歇息两天,一早出城,码头上船,太上皇一行离去。
    ……
    草地上的花茂盛多姿,安三爷却没有看花的心思。
    他看的是人。
    他是父母的老儿子,生得晚。亲家忠毅侯已往五十上去,他的年纪还不到三十岁。
    安老太太还在小城时,他的父母是相对相得之人,安老太太另眼相看。老太太进京,书信东西往来不断。老太太西去前两年,当父母的特地看视到她床前,随口聊家常,说说孙子亲事的话还算戏言。
    挂念老太太,隔一年,又去看望,说安白氏有孕。安老太太说若是女孩,抱进京来相看。真的生下女儿,第二年,把安书兰抱进京中。
    太后给袁乖宝相亲事,如对侄儿袁训,相花了眼。
    元皓定亲好孩子顺顺利利,因好孩子去过泰山入过藏,全国再找不出第二个。
    太后心疼最后一个孙子,眼前晃动着好孩子等人,上哪里能挑的顺当。
    安老太太看过安书兰满意,请宝珠抱到宫里给太后相看。太后因她病弱不起,往袁家倒看了老太太。
    老太太想到,掌珠、玉珠和宝珠的孩子们没有一个定给安家。
    太后想到,她照看不了袁乖宝到长大,乖宝亲事越可靠越好。倒未必出身显赫什么的。
    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下来。
    太后临去以前,还对宝珠说早把小姑娘接来教养。但她去后袁家悲痛,宝珠又念及安白氏舍不得女儿心情,推到孝期满再接。
    孝期满后,加寿得女,元皓得子,加福进京,忙的宝珠没有闲功夫。随后太上皇又要出游,安书兰也已七岁,她和黑加福是一年的人。忠毅侯夫妻遂把这事情拜托太上皇和大长公主。
    侯爷夫妻做事谨慎,怕安三爷夫妻舍不得幼小女儿,安三爷上一科又没中,索性的一起上路。
    老儿子安三爷还不是官,没中又怨气重,有的玩自不拒绝。
    这就有了他又一天的呆楞楞,又开始猜同行人的身份。
    ……
    他听说过出游好,但不上路不敢想的肆意。
    船行中,经过名胜之地,没的说,大人孩子都嚷着下船走走。这个大人指大长公主瑞庆、柳云若、谢长林。尹君悦一般不嚷,只跟后面笑为附合。
    经过搭眼一看的好看地方,没的说,下来走走。
    不远处停着船只,这里是荒野中的草地。野花多,绿意浓,蔷薇无人浇灌自成藤蔓。老太爷在船头念着寻幽的古诗,姓赵的老夫子笑合了一句。老太爷就命停船,孩子们采花扑蝶,他往草地上和衣一睡。日光透过天然生成的花篱照在他身上,暖烘烘的,旁边还有人为他撵蜜蜂蜘蛛,也有人拨草撵蛇。他就此睡着。
    这日子过的,安三爷想破脑袋的羡慕,虽然他也身在此行中。
    看地方好,这就睡上了?
    回身看守船的人,不着急。看孩子们,更不着急。
    黑加福正月里生,只比安书兰月份大,很快玩在一起。奶妈悄回老太爷睡了,黑加福举一根手指:“嘘。”带着安书兰深一脚浅一脚跑开,玩的热火朝天。
    四喜姑娘坐在案几旁,或看书或针指。听说睡了,也困意上来。侍候的人搭起布幔,围四面、没有顶,上面和风频吹,花浓草香中她们也睡了。
    长公主表面不心疼镇南王,心里却知道他负责此行安全,最为辛苦。长公主随时可以补眠,又贪看花草。让人铺好东西在地上,催着丈夫补眠,她在旁边守着。
    镇南王因此睡得香甜,嘴角边跟孩子似的噙着笑容。
    安三爷瞪眼睛,都睡了?他打个哈欠,他也想睡。草地好似上好垫子,安三爷不用铺东西,直睡到耳边欢笑声起,醒来西垂红日已近黄昏。
    草地上烧起篝火,汤水和烤肉香浓的味道出来,在鼻子前面化不开。
    安书兰捧一把子花跑来:“父亲,给你,我倒有这么多。”
    安白氏埋怨:“你怎么也睡了?”又看向太上皇等人,略有不安:“这晚上可怎么办呢?”
    “不睡呗。”安三爷睡的足,脑子转的比平时快,见没有人注意到他,惬意伸个懒腰,笑顾妻子:“入乡随俗,因此我也睡了。你呢,你睡的好不好?”
    安白氏微微地笑:“都睡去怎么行?我守着书兰和静姝姑娘,她们跑到现在也没有停。自上路,书兰愈发伶俐,而静姝姑娘真是活泼。”
    她其实想说的是精力十足。
    黑加福从早到晚的嗓门儿亮开,不是“大弟大弟,你要听我的哟”,就是“哥哥哥哥,你们又不夸我白了”。
    又最会讨好老太爷——安三爷夫妻也看出老太爷是真正地位超然的那个——老太爷十分疼爱黑加福,总让她逗得大笑。姑太太夫妻是她的舅祖父母,没有不依着她的道理。黑加福不费事儿,就让人看出是孩子们中最出尖的那个。
    安白氏一开始担心黑加福过于活泼教坏书兰,但本能的荣幸感令她模模糊糊的说不出什么。上路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去,她一天比一天看出黑加福不一般,荣幸感一天比一天明显。直到今时,一个不字也说不出来。
    安三爷带笑,他隐约猜了出来。黑姑娘兴许、可能,出自梁山王府。
    袁训出游是十几年前,安三爷还小,却把随加福祭祖的战哥面容记住。
    太黑了呗,又偏生爱走在白加福旁边。
    他默默的想,这若是亲家的外孙女儿,那她称呼舅祖父母的应该是……
    安书兰进京他正苦读,他没跟去,袁家京里的亲戚一个不认得。
    又不敢狠猜。半囫囵的放下来,和妻子悠闲在晚风中。
    晚饭后上船,太上皇一大觉后睡不着,正好看水。夜间水上悠闲过于白天,船桨单调也似乐声。望到后半夜,太上皇睡去。第二天起不早,又有什么关系?他乐得几时起就几时起。一生中记忆最深刻的晨起上朝,袅袅已如炉上香,轻轻的散去。
    ……
    这一天,来到另一个“名胜之地”。对于此行的人而言,是他们一直的盼望。
    一道铁链长桥晃晃荡荡在水面上,桥头上有一道石碑写着名字。
    元皓桥。
    小十和柳云若走在前面,见到,小十高声道:“坏蛋舅舅桥。”常让欺负的柳坏蛋只撇个嘴儿,说声:“好显摆,我眼红了。”
    小十哈哈大笑着,身后太子为首,太上皇和镇南王夫妻也不慢,一古脑儿上了去。
    袁乖宝也想飞快,但他握着安书兰的小手,书兰快不了,他就快不了。
    慢些,也方便边走边交待:“等下好好看看坏蛋舅舅桥,我们难得到这里。”
    安三爷对女婿堆笑:“都难得,呵呵,每个地儿都难得。”赵夫子闻言一笑。
    安书兰纳闷,坏蛋不是好话,为什么却要骂舅舅?
    小眉头颦到桥前,看一看,认得一个字:“元……”仰面看袁乖宝,心想这不是坏蛋舅舅桥啊。
    袁乖宝已松开她,正在手舞足蹈:“哈哈,晚上写信给爹爹母亲,给坏蛋舅舅,给大姐,我看到坏蛋舅舅桥了。”
    身后小小声:“哥哥,呃……这不是坏蛋舅舅桥。”安书兰满脸的懵懂,举起小手数数:“坏蛋舅舅,四个字。”小手点上面:“元…。桥,三个字。”
    小姑娘傻眼,作什么总要骂人呢?
    “坏蛋舅舅桥,这桥真不错。”地位超然的老太爷也笑的响亮。
    安三爷全家三人你瞅我,我瞅你,和这桥有仇吗?一定改成坏蛋名头。
    “夫子,”太上皇唤一声赵夫子。
    赵先生走上前去,孩子们静下来,当事人赵先生绘声绘色说起来:“搭桥那天,雨虽然不下,水面因连日下得足,比这宽出去太多。好一片白茫茫。对面郡王、国公和战哥小王爷到了,发一声喊才能知道。”
    袁乖宝想了起来,安书兰未必知道郡王和国公指的是谁。对安书兰笑出白牙:“大哥二哥和三姐丈也在,他们和爹爹一起搭起这桥。”
    安三爷夫妻肃然起敬,借故,小声问女婿:“既是侯爷有份,却还说坏蛋的话?”
    袁乖宝乐了,因赵先生还在说,指一指,示意先听赵先生说话。
    赵先生仿佛回到那天,不自觉的抑扬顿挫:“大坏蛋舅舅开的好弓,小坏蛋舅舅喝的好彩。以我来看,顷刻间桥就腾云般起,两边往对面铺木板,眨眼间,这桥通了。”
    “坏蛋舅舅,是我元皓舅舅啊。”袁乖宝悄悄知会。
    安三爷夫妻点头恍然大悟。以安三爷对亲家亲戚的了解,单独一个桥名他没领悟,单独分出名字他却知道是镇南王世子。
    大长公主兴高采烈:“我的元皓呀,不带上他能行吗?不带上他,就搭不起来……”
    这牛皮吹的半天高,但镇南王纠正的不是牛皮:“我们的元皓,是我们两个的儿子,怎么又成了你一个人的?”
    太上皇乐不可支,也来掺和一脚:“你们都退后,元皓是我的。这桥么,我自家慢慢喜欢。”
    一缩脑袋后怕,安三爷吐长舌头。
    我的娘哎。
    镇南王和长公主。
    难怪派头儿高,原来是他们夫妻。
    孩子们把桥名看了又看,把这个地方望了又望。安三爷整个人在衣内哆嗦着,反思自己可有言行不当之处。
    当晚安三爷翻来覆去睡不着,几回想对妻子说,又怕妻子担惊受怕,不如不告诉她。
    本就不敢乱猜老太爷身份,在知晓镇南王夫妻身份时,安三爷彻底不猜。
    横竖,袁家的亲戚哪有差的。
    ……
    船重新行驶,这一天在扬州停下。
    “去吃坏蛋舅舅铺子。”孩子们这样说。
    安书兰耳濡目染,也学会了。跟黑加福学的,小拳头一握一高举,跟在里面乱喊:“去吃。”
    长公主摆动双手:“检查功课,你们的钱都分的怎么样?”
    孩子们齐声回答:“一份儿留着建我们的桥,修我们的路,不能比坏蛋舅舅差哟。一份儿买东西送回家,一份儿请客,一份儿救济人,一份儿自己用。”
    黑加福叫着:“乱买东西用。”
    包括老太爷在内,一起哈哈大笑。
    也有不跟在里面咋咋呼呼的人。
    比如柳云若,比如尹君悦。
    谢长林诙谐性子,有玩笑必有他。而大好青年柳云若只挑眉头,再不然就翻白眼儿不捧场,嘀咕着:“都还小吗?高声大气的。”
    常受战哥欺负,暗地里把黑加福鄙夷。
    “你都七岁了,坏蛋舅舅七岁已出游圆满回京,你却只会淘气。可惜你的聪明,却托生在战哥膝下。”
    这话主要是瞧不起战哥。
    ------题外话------
    大么么哒!
    推荐新文《名门淑秀:错嫁权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