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36章 又有点儿不高兴了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36章又有点儿不高兴了呢
    关于赵家跟韩家一齐去里正家里的举动,村里人有诸多猜测。
    有好事的人,旁敲侧击的打听郑春花内幕。
    “你们这些人啊,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不就是个巧字嘛?孟妹子来找我,韩夫人陪着韩公子来找我们家那口子。一前一后,到了你们这儿,就成了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了。”郑春花笑骂道,“开春了,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多翻几遍地,多喂点肥料,把地里料理清楚了,才能有好收成。”
    谁也不信郑春花说的。
    可也都知道,打听不出来了。
    郑春花不说,里正就更不会说了。
    至于两家当事人,韩家可不是他们随便能攀上去说话的人家。赵家的那个孟氏,没成亲前就是个混不吝的,成亲之后,有她男人撑腰,温和不少。
    可后来,赵庭死了之后,又变成了没成亲前那个孟氏。不,比那会儿还混。
    他们可不敢去触霉头。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孟瑶把家里安排妥当之后,带着穿戴整齐的赵大河跟赵小树出门。
    这也是考试之前就说好的,赵小树跟着王夫子念书。
    正好赵大河考完了,也该去跟王夫子汇报一下考试情况。
    至于六礼束脩,孟瑶在县城就买好了,这会儿直接拎着去就行了。
    除了这六礼之外,孟瑶还买了四宝中的珍品,诚意十足十了。
    赵大河有些眼馋,“娘,当初我去学堂的时候,你也没这么正式啊!”
    “你如今这么有出息,跟王夫子的悉心教导脱不开关系,所以,娘才静心准备了,不光是拜师礼,也是谢礼。”孟瑶淡定道。
    赵大河恍然大悟,他就说嘛,小树一个拜师礼哪里用这么隆重,娘准备这么多,主要还是因为他。
    看着赵大河不自觉翘起来的嘴角,孟瑶心下道,老娘还能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
    赵小树稍稍有些闷闷不乐,拜师之后,就要离开家了。
    虽然知道这次的拜师跟之前的拜师不一样。
    可一想到要很久不能见到娘跟哥哥姐姐们,他就不开心。
    赵大河弹了赵小树的脑门一下,“我去学堂的时候,年纪可是比你小,我都没跟你一样,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你是男子汉,是要学着独当一面的!”
    赵小树不吭声。
    孟瑶看着小正太那有点儿小委屈的模样,心都要融化了。
    “娘会经常去看你的。”孟瑶道。
    反正她时常要去镇上,去探望赵小树,也就顺脚的事儿。
    赵小树立马眼睛亮晶晶了,“真的吗?”
    孟瑶揉了揉他的脑袋,“娘什么时候骗过你?”
    这下赵小树高兴了,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小心眼的赵大河开始回想他念书的时候她娘有没有去看过他,结果悲催的发现,好几年也就那么一两次。
    不算经常。
    怎么办,又有点儿不高兴了呢。
    马车很快就停在了王夫子家门口。
    赵大河跳下马车,扶孟瑶下车,又递了胳膊给赵小树。
    守门的小厮已经殷勤的迎了上来,接了缰绳,“这两天小的总听老爷跟夫人两个提起大河少爷,老爷夫人要是知道您来了,肯定高兴。”
    “就你嘴甜,帮忙喂一下灰烬,我们先进去了。”赵大河道。
    “夫人少爷小少爷慢走。”小厮乐呵呵的说。
    赵大河轻车熟路的走在前面,这个时辰,王夫子在上课,所以他直接带着孟瑶往后院去。
    在垂花门处等了一会儿,钱氏亲自迎了出来。
    “孟妹子,我这还念叨着要去你家里呢,没想到,我这还没去,你就来了,可见咱们两个之间很有默契呀。”钱氏热情的挽上孟瑶的胳膊。
    “这不是大河考完了,想着怎么也该来跟王夫子汇报一下考试的情况,就来了。另一个,还有小树拜师的事儿,本来早该来了,这不是忙着大河考试的事儿,就耽搁了些日子。”孟瑶笑着回话。
    “大河,跟师娘说,有把握没?”钱氏问。
    “师娘,我可是夫子最得意的学生,能没把握?”赵大河一脸自信。
    “好小子,真有你的。我就说,你肯定没问题。”钱氏高兴的拍了拍赵大河的肩膀,“你是不知道,你考试那几天,某些人吃不好睡不好的,整的跟他下场考试似的。短短几天,人都瘦了不少。”
    赵大河嘿嘿笑,“那我去前院等着夫子下课,走,小树。”
    “去吧,去吧。”钱氏挥了挥手。
    赵大河领着赵小树离开。
    钱氏拉着孟瑶往院子里走,“你来的正好,我这儿正给红杏准备嫁妆呢,你帮我参谋参谋。”
    孟瑶看一眼钱氏身边的小丫鬟,已经换人了。
    “定下亲事了?”孟瑶问。
    “定下了,是一直跟着我的大管事的儿子。”钱氏笑眯眯的说,“前些年,我给他们一家脱了奴籍,如今,在镇上也置办了宅子。日子过的也红红火火的,嫁过去就是正头娘子。”
    钱氏是把红杏当半个女儿养着的,自然不会亏了她。
    “姐姐能看好的,那指定够出色。”孟瑶道。
    钱氏笑着摇头,“这你还真说错了!说起管事来,那真是没得挑,要不是当年出身有限制,那肯定是有作为的人。可惜了,虎父犬子。读书,不是那块料。跟着做买卖吧,也不太行。好悬没把管事给愁死!”
    “那肯定有过人之处。”孟瑶道。
    钱氏点头,“种田是一把好手!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过人之处!”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自然算是过人之处的!”孟瑶道。
    “我手里的庄子田地,自从他接手之后,出产比原来多了不少。”钱氏道。
    “这算是各有所长吧。”孟瑶感慨。
    “那小子来求亲的时候,我还愣了一下,你不知道,那小子憨的很,一点儿没有他爹的精明劲儿。早两年,他爹就张罗着给他说亲。以他们家的条件,娶媳妇真不是难事儿,结果,那小子这也看不好,那也看不好的。却原来,是惦记上红杏了。”钱氏笑着道。
    “红杏那里……”孟瑶问。
    “你放心,一点儿都不勉强。”钱氏道,“红杏不是钻牛角尖的人,她自己想的明明白白的。所以,你别觉得对她有愧疚。”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