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五十三章 产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走出两广总督府,余恪没有丝毫停歇,立刻上马,奔向佛山。
    月前,余恪杀了慈禧后,先是回了趟津门,看望师父霍恩第。
    但在第二天便告辞师父和霍元甲,赶回广州。
    他也曾提出想让霍家上下搬来广州生活,但霍家上下没有答应。
    霍恩第在津门生活了一辈子,如今已没几年好活了,死也要死在津门,自然不会走。
    霍元甲则一心心念着津门第一。
    这家伙练武成痴,从小就励志当上津门第一,自然也不肯离开津门。
    不过,霍家是津门本地大户,而且还是武行世家,人脉根深蒂固。
    即便日后兵荒马乱了,短时间也不会出什么事,不用太过担心。
    余恪连番劝说,霍家父子却无动于衷,便也不好多劝。
    离开津门后,余恪日夜兼程,昨晚才赶到广州。
    休息了一夜,今天上午便到总督府拜访张之洞。
    佛山,余府。
    余恪回到余府时,天色已经黑了。
    他从出发京城,到回到佛山,中间隔了两个半月。
    两个半月过去,余府并没有什么变化。
    余恪想回到余府,先去拜见了爷爷余荃和二爷爷余茼。
    随后,余恪来到后院,妻子张书苑和小兰正下着象棋。
    “夫君!”“姑爷!”
    见余恪回来,二人立刻满脸欢喜地拥了上来。
    “一走就是两个半月,连个信儿也不回,让人担心死了。”
    “这不是军务太忙了嘛,”
    余恪赔笑道:“我这两个多月并不在广西,你寄的信件我没收到,所以才没回信。”
    “那你这次回来能留多久?”张书苑问道。
    余恪伸出两根手指。“
    “两个月?”张书苑满脸欣喜。
    “两天。”
    见妻子满脸失望,余恪立刻解释道:
    “我今天刚从总督府回来,张伯伯告诉我,慈禧太后和皇上被刺杀身亡了。”
    张书苑捂着嘴惊呼出声,不敢置信。
    余恪安抚了一番妻子后,便让下人准备热水,他要好好的洗个澡。
    接下来两天,余恪连日常的武艺都没休息,一直在陪着家人。
    如今,他的武功已臻至炼髓境界,差不多已练到头了。
    虽然炼髓之上还有一层化罡之境,但余恪却丝毫摸不着头脑。
    他所修炼的所有武功秘籍中,都没有任何踏入化罡境界的方法,暂时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
    之前击败的那位七十二地煞教教主唐羽,传言说他是化罡境界的武者。
    余恪原本也以为他是。毕竟像这样的高手,余恪生平仅见。
    但在余恪突破至炼髓后,立刻推翻了之前的看法。
    无他,唐羽的气血并不像一位化罡境界宗师该有的。
    唐羽的气血修为并不是太强,而是太弱了。
    最多也就炼髓中期。
    而唐羽与他交手时,覆盖在拳头上且极富有穿透性的气流,估计也并不是罡气。
    而是七十二地煞教的练气武功《地煞真功》,所修炼出来的‘炁’。
    虽然不知道唐羽是怎么修炼出的真气。
    但唐羽如果真是化罡宗师的话。
    余恪即便天生神力,恐怕此时坟头草也已长到三米高了。
    说起来,余恪在皇宫之中遇到的那位老太监,估计也同样是修炼出了真气的武者。
    而且并不像唐羽那样走火入魔了。
    不知道这位老太监是如何练出真气的。
    不过,虽然无法修炼真气武功,但余恪却并不着急。
    这个世界天地元气沉堕,无法练出真气。
    那就到下一个世界再修炼真气武功,也是一样的,耽搁不了多少功夫。
    余恪对自己的资质天赋很有信心。
    …………
    两天后,余恪告别家人前往广西。
    花了七八天时间,从佛山赶到了莲花县外的新军驻地。
    相比于四个多月前余恪离开时,这里有了很大变化。
    新军驻地处,建好了十多排低低矮矮的竹屋。
    一眼望去,至少有三四百间竹屋。
    甘启良告诉余恪:这些竹屋看着不错,实际上内里比较简陋,但住着至少比帐篷舒服多了。
    一间竹屋最多十人,刚好够新军第一团所有士卒和粤武备军居住。
    建造这些竹屋所用的材料,一部分是从附近无主的山林中砍伐来的。
    另一部分则是从附近几个县城采购的。
    除此之外,这些宿舍地面都是用各种碎石料铺成的,最浅的地方也铺了十几厘米厚。
    甘启良还按照余恪留下的计划书中要求,在‘宿舍’周围挖好了排水渠,盖了几间伙房和茅厕。
    这四个月以来,甘启良从未松懈过,几乎是一丝不差地完成了余恪下达的任务。
    余恪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跟着甘启良去了距离驻地一里外的橡胶厂视察。
    橡胶厂的进度同样令他满意,已经开始按照他的要求制作橡胶了。
    只是效率还不够高。
    余恪细心了解过后,指点了一下几处可以提升效率的地方,便和甘启良回到新军驻地。
    当天晚上,余恪连夜写出了一本如何制造各种橡胶制品的手册。
    包括轮胎,皮管,手套,胶鞋,胶衣等。
    第二天一早,余恪亲自来到橡胶厂勘察了一番后,将橡胶厂里的数百名员工重新分组。
    现在的橡胶厂,还只是制造橡胶而已。
    而橡胶只是原材料,卖不出去。
    要想获取利润,只有将橡胶二次加工成各种橡胶制品才行。
    大约一个星期后,第一批橡胶制品制作完成。
    这第一批制品做的是自行车轮胎圈,余恪亲自测试了一番,质量勉强达到要求。
    随后,余恪便发了一封电报给张之洞,告诉他已经做出了第一批橡胶制品。
    半个月后,七八名商人便来到了莲花县,与余恪商谈合作。
    而在这半个月期间,橡胶厂也再次制造出几批次的自行车轮胎圈,每一批次的质量都比上一批次更好。
    余恪与这些商人几次讨价还价,最后将自行车轮胎圈定价三两白银一只。
    第一单生意便卖出了六百只轮胎圈,进账一千八百两。
    这个年代,一辆自行车的价格从五十两白银到八十两白银不等,大都是从西洋进口来的。
    不过国内也已有几家商号可以仿制出自行车,只是质量相比西洋的自行车要差了不少。
    最大的差距便在这轮胎上。
    而余恪橡胶厂出产的自行车轮胎圈,刚好弥补了这一点。
    国产的自行车价格定在五十两到六十两之间。
    而余恪的轮胎仅仅三两一只,价格算很便宜了。
    不过,轮胎圈毕竟是消耗品,用上几个月就会磨损,倒是不愁卖不出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