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又到了大梦第五郎的时间
就在第五观主暗暗祈祷之时,杨遇安也趁机来到河边,进行本日浇花任务。
这段时间他已经基本熟悉了上游破釜塘的地里环境,哪里可能是河盗据点,哪里适合匿藏船舶,他已经大致有数。
唯一问题是破釜塘地形太复杂,就他们这点人手,想一个个排查清楚的话,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要是能直接“淘”到一位河盗亡魂就好了。
这些人常年在淮河上刀口舔血,想来伤亡不少……
……
“第五郎,还没想好呐?”
老者再度开声催促,语气中已经带上戏谑意味。
他不跟黄娘子那一路,只是不赞成报官而已,并非真的相信什么大梦洞玄之法。
早在讨论船上布防的时候,他就看穿这个第五郎是个草包。
什么“大梦第五郎”,大概是跟猪朋狗友喝酒打屁时吹嘘出来的名声,谁信谁上当。
“有……有了……”
此时第五观主已经喝高,脚步浮浮,目光有些迷离。
“河盗……盗……在……在那里!”
众人望向第五观主所指方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那里,是县衙所在的方向。
河盗怎会在县衙里?
除非……
“第五郎的意思是,官府监守自盗?”老者蹙眉道,“可有什么真凭实据?”
“老夫可要提醒你,民告官若是诬告,按律罪加两等。那就是弃市杀头了!不能开玩笑!”
说到最后,老者已经下意识后退三步,仿佛要与第五观主划清界限。
其他人也纷纷效仿。
“啊……这,这……”
听到“杀头”二字,第五观主酒意顿时散去大半。
其实他刚刚只想随便指一下上游方向敷衍过去,谁知道昏头昏脑,搞反了方向。
这下尴尬大了。
就在此时,一只小手忽然搭在了他后腰。
第五观主感觉腹间气海精气上涌,而后裹挟着满身酒气直冲脑门。
不过数息后,他就瘫软在地,鼾声如雷。
老者见状,出言相讥道:“说了浑话就装睡,这便是所谓的大梦洞玄之法?”
“足下只说对了一半。”
一道童声冷不丁从第五观主身后传来。
正是刚刚对师傅暗暗运功催眠的杨遇安。
“第五某确实在施展陆天师的秘传功法,但并非胡言。”
“呦呵,这就托梦附身了?”老者撇撇嘴,显然并不相信。
杨遇安不理他,接过刚刚师傅话头道:“诸位先不要激动,第五某并非指官府监守自盗,而是想提醒诸君,此地乃是淮阴县。”
见众人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他才继续道:“淮阴是个什么地方?淮上重镇,山阳渎转入淮水的漕运枢纽。如此要冲之地,官府对河盗岂会不严加防范?”
“诸位若不信大可向本地人打听打听,今岁之前,可曾有过官府漕船在末口这里被劫掠的?”
“还是发生在县衙眼皮子底下?”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无法反驳。
最后还是那位老者发问:“所以第五郎的意思,还是认为本地县官有问题?”
“呵呵,没有真凭实据,可不能胡乱说话!”
杨遇安用对方先前的话搪塞回去。
“只是事情发生至今已经过去了大半天,大家可曾见过本地官吏有什么说法没有?”
“总不能还蒙在鼓里吧?”
“若是如此,这淮阴县令的仕途怕也到头了。”
且说,隋皇杨坚为了抑制世族把持地方,对州县长官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
所谓一年一考课,三年一轮换。
在淮阴县这里,漕运治安显然是县令考课的重中之重。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迟钝的人也反应过来,昨夜那伙河盗多半是跟官府中人有勾结的。
“那依第五郎之见,此事我等该如何处置,方能自保?”
见“大梦第五郎”思路如此清晰,老者也不再抬杠了,认真请教。
“自然是尽快找到真凭实据了。”杨遇安道,“况且情况未必就那么糟糕,说不定只是个别县吏欺上瞒下,欺负我们这些小门小派公门中无人,故而与河盗私下勾结牟利而已。只要查清盗贼所在,拿到实证,相信县令会给我们一个公道。”
“退一万步说,就算整个淮阴县都与河盗勾结了,咱们江淮宗门头顶上不还有一个扬州大总管府么?还怕他区区一县半城不成?”
“可问题是我等如何查到实据?”老者仍旧不安。
便见杨遇安指着身后酣睡的第五观主,自信笑道:“梦中断案,正是第五某所长!”
……
众人虽仍对大梦第五郎的能力半信半疑,但事情牵涉官府,他们自己是肯定没法应对的。
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乘坐附近渔船前往破釜塘追寻河盗去向。
破釜塘便是后世的洪泽湖。
此时黄河尚未夺淮入海,相比后世碧波万顷的大湖,破釜塘水位并不深,只能算一堆小湖群的集合体。
有些地方甚至无法行船,只能下船慢慢蹚水走。
这无疑会给搜寻带来极大麻烦。
不过很快众人就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自来到破釜塘后,大梦第五郎突然如有神助,总能在浅水淤泥间找到一些河盗遗落的食物残渣、衣料边角、甚至兵器,然后引领大家去往一个明确方向。
随着前路出现的物证越来越多,众人渐渐开始相信,他真的能带大家找到河盗所在。
……
杨遇安此行除了查案,也是为了实际考察一下这里的环境,以便后续找到触发遗愿任务的地点。
毕竟是年代久远的前朝人物,记忆地点难免与现世有偏差。
自然环境变化是一方面,古今地名的差异,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好比再过些年,他便宜老爹杨·热爱折腾·广某日乘坐水殿龙舟路经过此地时,恰逢天降大雨,湖水暴涨。
杨广不知是不是也信了天人感应那一套,触景生情之下,随手将“破釜塘”更名“洪泽浦”。
这你找谁说理去?
太玄学了。
……
三日后,一行人终于摸到了一处水寨的外围。
此寨立于河浦间的一处滩涂,规模虽比不是杨遇安见过的扬子津大营。
但外围停泊的民船却不少。
林林总总加起来,怎么也有七八十艘。
他们先前押运的十艘赫然在列。
连船上的旗号都不带换掉的。
仿佛根本不怕别人来报复。
“欺人太甚!”
老者忍不住低声骂道。
好消息是,他们的船完好无损。
坏消息是,这伙河盗的势力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强大。
就凭他们这十几号人,别说夺回船了,能不能活着走到陆地上都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