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十三章 凝聚文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青骑在龙鳞马上,举目望去,盛京一片繁华。
    这里和他在临平府的家乡,仿若是两个世界。
    脑海当中,过往求学读书的记忆,如同一幅幅画面闪过。
    他想到了自己曾为了买一本书,卖尽苦力、受尽白眼。
    年近古稀的老村长,为了有人教他学问,更是拉下脸说尽好话、求尽了方圆十里的夫子。
    他想到了晚上漆黑之时,因为用不起蜡烛,便迎着寒风借着月光读书的场景。
    没有月光之时,学着华夏古人凿壁偷光。
    结果家里唯一的积蓄都赔了出去,还挨了一顿打。
    他想到了从参加童生试到会试这段时间以来,那些世家读书人看向自己鄙夷和不屑的眼神,似乎在说泥腿子也配读书。
    而现在,李青扫了一眼周边静静等待自己作诗的人群。
    这里不乏权贵子弟,不乏世家子弟,甚至还有不少官吏。
    就连出自文圣世家的孔德祥,还有那清源王氏的王琰,都成了自己的陪衬。
    胯下的马,是天符帝最心爱的坐骑。
    腰间的玉佩,是大儒身份象征的通明玉。
    身上戴的,是本朝唯有殿阁大学士杨郢才获授的金绥带。
    种种情绪叠加,过往种种与今朝对比。
    昔日艰难的处境,和如今的春风得意对比。
    李青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情绪,缓缓开口念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诗中并无华丽的辞藻,却给人无限遐思和画面感。
    围观人群,都知道李青是寒门出身。
    通过这一句诗,很容易就联想到他艰难困顿的过往,也感受到他此刻风云际会、神采飞扬的心态。
    朱雀街两旁捧花的少女,眼眸含春。
    手中怒放的鲜花,似乎都不及她红润的脸颊。
    坐在龙鳞马上的李青一眼望去,遍赏盛京群花。
    他刚刚脱离变声期不久的声音传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盛京花。”
    “好诗!”
    短短二十八个字,道尽了一个寒门士子从艰苦困顿到如今三元及第的心态转变和人生转变。
    一首诗念完,在场的读书人全都纷纷喝彩。
    尤其是那些寒门士子,一个个双目炯炯有神,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他们也想像李青一样高中状元,风风光光的跨马游街。
    他们也想通过读书,改变眼前困顿艰苦的人生。
    “好一个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好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盛京花!”孔德祥满脸感慨,“往日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跨马游街春风得意。李兄此诗,情真意切,我作不出。”
    感慨完毕,孔德祥奋笔直书,将这首诗记录下来。
    身为榜眼,他的任务圆满完成。
    这首诗传遍天下之后,必能激发读书人勤学奋进之心。
    大周读书之风,将更加盛行。
    一旁的王琰也是各种感慨,“本以为李兄全部精力都放在圣人经义和文章典籍之上,对诗词小道不曾涉猎。未曾想竟有如此诗才,在下佩服。”
    游街队伍继续前行,登科后这首诗也以一种极其夸张的速度在盛京传开。
    坐在龙鳞马上,李青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今天开始,他将入朝为官。
    他将有资格用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这个世界。
    他要改变寒门现状,他要让百姓不再凄苦,不再为了一口饭而被世家子弟当作蝼蚁一样踩在脚下。
    立德、立功、立言,从立志始。
    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志不强者智不达,志不坚者心不明。
    当李青明心立志,坚定了心中的志向之时,胸前如柱粗的气,陡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这股气直冲天灵,刹那间李青灵台一片清明,同时整个世界在他眼前也发生了变化。
    一眼就能看到千米之外在墙根爬行的蚂蚁。
    耳中传来蚂蚁撕咬食物的细微声响。
    前世今生所有的记忆,全都清晰的烙印在脑海中。
    下一刻,李青灵台震荡。
    一座恢弘磅礴的宫殿缓缓出现。
    “这是……文宫。”
    宫殿出现的一刹那,李青瞬间明白一切来龙去脉。
    之前读书养在胸前的气,正如他所猜想,是才气和浩然正气中的浩然正气。
    这座突然出现在灵台之中的宫殿,便是文宫。
    “凝聚文宫,我终于迈进了这一步,真正开始踏足儒道了。”
    明心立志,凝聚文宫踏足儒道,李青此刻的心情更加激昂,更加春风得意、神采飞扬。
    “状元郎,到青云阁了。”
    游街队伍沿着朱雀街,出长盛门,来到盛京城外西侧一座阁楼外。
    此地便是状元跨马游街的终点青云阁。
    青云阁位于一座高几十丈的山峰之上,山下锦石铺路,可供两马并肩奔走,直上山顶的青云阁。
    一路之上,遍地名花。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殿试之后,天符帝赐宴青云阁,宴请新科进士。
    于是这次宴席,又称为青云宴。
    有寄寓新科进士平步青云之意。
    当然,天符帝并不出席。一般都是由当年科举的主考官主持青云宴。
    今年科举的主考官正是文渊阁大学士朱九渊。
    殿阁大学士杨郢,则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
    大周宰相,大都出自文渊阁和翰林院。
    当朝宰相司马眕,之前便是文渊阁大学士。
    不出意外,司马眕之后,大周丞相将会是朱九渊和杨郢中的一人。
    棒锣之声响起,游街队伍继续前行,朝着山上的青云阁而去。
    青云阁内,新科进士一百三十三人,除了状元、榜眼和探花之外,全部到场。
    他们坐在席位上,如坐针毡。
    李青跨马游街棒锣十三响的消息,还有天符帝对他的诸多赏赐,早已传到了这里。
    这隆重的青云宴,根本就是为了李青一人而准备。
    他们所有人,都只是李青的陪衬而已。
    寂静的青云阁,忽然传来了一阵锣鼓声。
    新科进士们心中一抖,知道这是状元到了,下意识全部向外面看去。
    主座上,一位闭目养神、身穿的文渊阁学士服的老者,也缓缓的睁开了双眼。
    他左手边,一名宫装女子浅笑道:“状元郎终于来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