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如今王氏一半势力都在江南,所以当她知道世家打算联手向崔氏大祖房发难时,就估摸着这里面肯定有王氏的手笔,毕竟这翻车在北方的作用可没有南方那么大。
清河是北方的地理环境算是少见的多水系,可就像晋州、冀州、燕州这些地方能用到的不足三成田地。
从王九娘的突然发难开始就是一个信号,小卢氏大概也是知道些内情所以才不让她多问,但时知分析了一下后感觉这应该不是王钊的意思,这种手段太粗浅不是他那个级别的人会看得上的。
崔教授回信中除了提醒她王氏内部不消停外,还特意帮她问了阮妈妈,大家族内宅的事原来的崔家主并不关心,所以阮妈妈知道的更多。
当时知知道了王氏与金杨许氏一些“陈年旧事”时,很多没想到的关窍一下子就通了,但时知那会儿并没有看清楚全局,她以为王九娘这事儿大概是有人看出来了王氏与崔氏存在的矛盾点,想趁机浑水摸鱼玩“螳螂捕蝉”那一套。
时知没心思跟那些人玩游戏,她对于王氏内宅的风波没半点兴趣,所以只是单纯派人借送樱桃的事敲打了王氏族人一次。
可冰行这件事却让她突然明白,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她以为这只是王氏内部“矛盾”引发出的事端,终究是她太小瞧江南这块地儿了!
他们比她想的更没有下限且更“灵活”,世家与豪族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当利益有分歧时自然敌对,可当利益一致时他们一起“合作”似乎也不是难事。
但这种“合作”显然是短暂又脆弱的,所以时知并没有多担心,在她选择把设计图优先卖给豪族时,所有合作一瞬间就土崩瓦解了。
时知担心的是王钊,江南她是外来客又住在王家,王钊要是真打算做些什么,她还真没把握全身而退。
崔氏内部不太平,王氏如今分南北大概也不是什么消停地方,时知对于王氏家族的矛盾无意掺合太多,所以决定“直取”。
化被动为主动,将王钊拉到她的船上,崔氏和王氏又不是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时知腻歪王家的做法,可她如今身在局中的人又哪里能随性而为。
只不过翻车这事儿最后不但顺利解决,崔氏和王钊还达成了“联盟”,王家家主怕是要头疼死了。
传言几十年前曾有高人给王氏卜过一卦,王氏在南方当兴,所以当时王氏家主也就是王钊的祖父才让族人逐渐南迁。
这是王氏对外的说法,但知道小说背景的时知猜测王氏的那位家主肯定是位极具战略眼光的人,他显然是看出大良已成颓势,而晋州自古和冀州一样都不是太平的地方所以才做出这个决策。
王氏已分南北,可这不像是崔氏六房那样“树大分枝”自然而然分的,它是强行分裂的,“催熟”的果子总会有些问题。
太原宗家对南方族人的控制一日不如一日,这才把王钊派过来。
王钊来了后做的也的确很好,很快就把江南的家族势力控制在了手里,帮着王家嫡脉再次有力的掌控住了江南的力量。
一个问题解决另一个危机又种下了,王钊能力突出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因为他是嫡次子!
他的兄长王刻才是宗子,按理来说王氏大部分资源都要他继承,可如今家族势力一半在江南,做为宗子王刻很早就去了长安经营,一旦他们父亲去世那么江南这块儿怎么办?
王钊会乖乖把手里的权力送回去吗?答案不言而喻。
王家家主显然一直在和稀泥,手心手背都是肉,王氏分南北是注定了,可他的大儿子显然是不愿意把这里分给弟弟的,尤其是这几年北方越发动荡,江南的势力就更重要了。
王霖则就是王刻推出来想要对付王钊的人,这是他们叔父的庶长子,自小得叔父偏爱。
安排王霖则取代王钊他们叔父一定会站在王刻这边,毕竟这里的资源太厚了,王霖则哪怕只掌控几年那也能得到无数资源。
不然他一个庶子就算再得父亲偏爱也不过是分些家财,他们叔母成亲八年才生出嫡子来,王霖则小时候是当嫡子养了几年的,这也养成了他既自卑又自大的性子。
王钊叔父显然也明白这事儿所以才答应王刻把小儿子送来江南,毕竟不管成不成只要他活着,王钊又不敢把儿子怎么样,不成就回太原反正以后太原是王刻说了算,可万一要是成了那可是捡了大便宜!
王刻在知道崔氏女要到江南后就派人让王霖则想办法破坏王钊和崔氏的关系,哪怕那翻车暂时不要了也不能让王钊和崔氏站在一条船上。
王霖则很听话,执行得也很“给力”,他直接把自己嫡亲女儿扔出去搞破坏了!
这法子是他一个小妾给他想的,他听了后觉得是个“无双妙计”,至于他女儿会怎么样,当时他压根没有考虑过。
在家学里被十一娘几句似是而非的话一挑拨,立马就就觉得这崔家女完全就是她爹歩向康庄大道的“绊脚石”,那当然也是她歩向“江南第一贵女”的“拦路虎”!
王霖则的原配早逝,如今的妻子也不得他喜欢,王九娘以前在太原时是跟着嫡祖母长大的,脾气秉性完全就是亲爹的复刻,所以王霖则找女儿商量这事儿时,王九娘很痛快就答应了,这事儿是帮父亲谋夺地位的“大事”,她很愿意帮忙,再说父亲不都说了替她撑腰吗?哪怕父亲不行,还有祖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