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回国
郑理离开华国有很长一段时间,几乎都是通过远程沟通和代理人的方式来参与科创生物的日常经营管理。
像这种创始人健在的企业,即便创始人在海外,也能保证有很强的控制力。更别说郑理还是科创生物研发团队的绝对核心人物。
如果郑理是从直系亲属手里继承的科创生物的话,在海外呆这么久必然会面临内部斗争。
至于斗争结果是被架空还是说依然把企业控制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就要看个人本事如何了。
郑理的第一站是回到姑苏的科创生物总部。
“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发现。”
“没有,至少从磁场的角度来看郑理没有半点法师的气息在。
要知道注射魔脑后拥有施法能力, 人体磁场是会发生一定变化,这种变化在另外的法师感知中就像黑暗中的闪电一样耀眼。”
华国的魔法师被特意请到姑苏的码头,为的就是判断郑理有没有可能是梅林。
郑理身上不合常理的地方不少,虽然都能用天才来解释,但是万一呢?
“有没有可能郑理不需要魔脑就能实现施法?所以你们无法感知到他身上不同的磁场?”
“不可能,人类的细胞结构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能干涉物质世界。
魔法没有介质作为物质世界和个人精神世界的桥梁的话, 是不可能实现的。”
“好吧,暂时下调郑理的怀疑等级。”
华国官方在得知郑理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排查他有没有可能是梅林。
是和不是,决定了郑理回国后官方的招待等级。
只是亚洲首富的话,想拉拢郑理和他背后科创生物的各级地方政府去接洽就好了。
如果是梅林,或者说挖到了magic coin,那招待的重视程度会上调。
“郑董,好久不见。”
科创生物的总部在姑苏占据了金鸡湖很大一块地方,程钢见到郑理后满脸感慨。
谁能想到当初创业时不过三个人拿着五千万的风投,能干到三万亿的市值,完成了六万倍资本增值的神话。
科创生物成为投资圈内的经典案例,硬科技的含金量在科创生物这家企业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一年来还有一家公司的硬科技被频频提起,那就是深蓝存储。
作为世界范围内唯一掌握生物存储的企业,还是一家华国企业,吸引了大批眼球。
由于是央企的缘故,深蓝存储待遇非常好的同时,对员工的保密管理做的格外到位。
任何与企业相关信息都不允许向外泄露。
外界对深蓝存储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产品上,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小道消息大多都是假的。
外资投行对深蓝存储的估值超过了六百亿米元。
深蓝存储是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一的独角兽企业,外资对其很是垂涎。
不仅外资,华国国内也有很多牛鬼蛇神想掺一脚, 一年时间过去了,没见谁成功了。
当前这个时代,投资圈对创业企业最看重的就是你的科技含量和团队研发能力。
郑理同样感慨,他肉眼可见的发现程钢老了不少,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明显衰弱。
“是很久,不过我们线上几乎每周都在开会。”
程钢接着向郑理介绍科创生物的高管团队。
高管团队们挨個自我介绍并握手。
这帮高管郑理有大半都只在网络上见过,这次回国才第一次见到真人。
一顿寒暄结束后,郑理坐在大会议室的正中间的位置看着分散坐在两边的高管们:
“大家好,很高兴跟诸位在现实中见面,这几年一直在狮城,和大家开会都是在线上。”
“这次难得回来,想跟大家沟通一下科创生物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我们的企业愿景是什么。”
“这些年谈企业愿景谈的比较多,拿雷师兄的大米举例,企业愿景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
“而他们这些年的发展也确实做到了这点。那我们的呢?”
“科创生物官网上的说法是:成为科技突破的引领者。”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要怎么做?这是一个很远大的目标,不是能只靠我一个人能实现的。”
郑理内心想的其实是靠我一个人也能实现,但是靠我一个人在不暴露真实身份的情况下是肯定没办法实现的。
“我们每年把全年收入的百分之三十投入到研发中,比花为还高,可以说是国内在研发上投入占比最多的企业。”
“甚至不客气的说我们现在已经是某些领域的引领者, 在脑机连接领域我们不仅是引领者, 还是这个领域的标准制定者。”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召开了脑机连接行业的委员会,在我们的主导下制定了脑机连接的标准,neuralink即便再三不愿意也只能乖乖听话。”
“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过去那些辉煌过的企业,能数十年一直站在科技突破最前沿的企业寥寥无几。”
“拿阿美利肯电话电报公司举例,他们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垄断了阿美利肯的电信业务,每年把电信业务百分之三的利润投资投入贝尔实验室。
射电望远镜、晶体管、数字交换机、unix操作系统、c语言等等发明都来自贝尔实验室。
结果后来电话电报公司的明珠贝尔实验室卖给了诺基亚。”
“所以我也不指望科创生物能永远是引领科技发展的企业,但是至少我希望我还没退休前是。”
“离我退休至少还有三十年吧。在这三十年里希望能多做些研究,多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希望大家在人事、管理等方面为研究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我们企业的利润率其实是很高的,没必要为了卷而卷,我不需要大家通过自己加班或者逼迫下属加班的方式来体现自己为公司的付出。”
“一家以研发为导向的企业,公司的内部氛围一定得是轻松的、舒适的,研发人才才能有足够的创造力和动力。”
“我自己虽然是工作狂,但是我不指望我的员工们和我一样是工作狂。”
即便很多高管跟郑理现实中没接触过,但是郑理的工作狂程度属于公司内部公认的事实。
甚至部分中层管理在要求下属加班的时候,都有时候会拿郑理出来举例:
谷溵
“大老板每天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让你加个班怎么了?”
虽然科创生物在李渺渺的管理下从来不提倡加班,但是架不住有大厂毕业然后来科创生物的中层,把加班文化那一套带过来。
而且像这种中层自己带头卷,带头加班,他的上司即便看不惯也不好说什么。
至于员工内心腹诽,大多影响不到中层管理的地位。
像这种情况,郑理在员工内部的匿名论坛上看到过,当时他直接在下面留言:
“如果你上班时间的工作是饱和的,你可以拒绝不合理的加班要求。”
但是这种行为是无法彻底禁止的。
越是大企业,顶层的管理者是无法直接干涉到基层员工。
尤其在郑理带头加班的情况下,部分中层管理为了往上爬,会逼迫下属加班出成果。
像医药管线由于一直烧钱,处于只看得见投入看不见产出的阶段。
在这种时候,显然最先做出成果管线,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作为华国市值最高的民营企业,科创生物内部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花为。
因此医药管线是科创生物内部最卷的板块,十三条研究路线,每一个都想成为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环节的团队。
更别说科创生物开的薪酬待遇丝毫不亚于互联网大厂。
在互联网大厂的工作强度对比下,员工们会觉得自己拿这份工资工作量却不饱和的话,后面会不会面临被优化的下场。
为什么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加班成为常态,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公司。
反观阿美利肯的那帮互联网巨头们就没听过哪家公司加班?
并且国外的互联网公司在有价值的开源项目贡献上丝毫不比国内少。
这是因为国外的互联网公司不会那么频繁的更新版本,发布新的功能,迭代产品。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们把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做到了极致。
但是科创生物不是互联网公司,生物医药企业,单纯堆工作量并不能堆出成果。
这不是能靠堆人堆出结果来的。
如果堆人有效果的话,以国内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华国在生物医药领域早就实现了赶超。
“另外说一下公司的短期目标,内啡肽方面我完成了第一期的工业化制法的研发。
后续的优化工作交给了公司的研发团队,这一块能做到降低成本优化生产流程是目标,但是不能降低产品的品质。”
内啡肽的生产对制作工人要求很高,适当简化生产流程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就是锂金属正极材料,石墨烯涂层其实有很大的优化空间,现在石墨烯的三维结构未必就是最优解。
包括锂金属正极结构设计同样未必是最优解,在这一块上面我们这半年来做了很多尝试,后续可以适当加大投入。”
“剩下的就是脑机连接和创新药研发,我们在脑机连接领域是领跑者,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
“后续主要是要做到电信号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就是虚拟现实的研发,这个流程落地会很漫长。”
“这中间研发的过程中企业的营收增量只能靠创新药来提供。”
“然后我们要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效率。”
“我们不是cro,对时间点没有那么强的紧迫性。”
cro是指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由于是从客户手里接单,所以会有很强的时间限制,到某个时间点你必须要给到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cro企业在接到项目的时候,加班是最严重的。
“最后还是很高兴能在现实中见到诸位。”
郑理今天在高管面前的讲话,他知道说完之后所有相关人士都会拿到他的讲话原稿。
他讲话不过是为了更加符合正常人的习性,讲话内容更是要符合他的年纪。
如果不是为了降低这具马甲的可疑程度,郑理才不打算讲这么多呢。
郑理本人对于加班的态度很简单乃至对于工作的态度都很简单,你工作与否都可以。
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就不工作,靠人工智能把大部分的工作优化掉,剩下的研发型工作全凭自觉。
只是这种想法不适用于当下的形势,初级人工智能做不到大规模替代。
而且郑理也不可能把人工智能掏出来。
“程钢,之后你退休之后什么打算?”
郑理和程钢在他好多年没呆过的办公室单独见面。
郑理跟程钢此前就已经沟通好了,之后程钢以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为由从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下来。
程钢:“还是做一些生物医药行业的天使投资,看能不能发掘一些有价值的企业。”
“另外就是好好养老,按活到八十岁算,我也还有二十多年呢。”
程钢这些年背靠科创生物,在资本市场上获利颇丰。
他名下的投资公司,除了第一笔业务投资两家mrna疫苗企业以失败告终外,后来的投资业务有赚有赔。
经过这几年,程钢的投资公司在业内也算得上小有名气。
等程钢从科创生物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下去后,亲自参与到投资公司的运营里,以他科创生物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公司里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郑理:“说不定你就发掘了下一家科创生物。”
“挺好的,好好养老活到一百岁不成问题。”
程钢苦笑:“哪有那么容易,科创生物这样的企业是奇迹。”
“发掘出两家奇迹,这概率比中彩票还低。”
“我不指望能再发掘科创生物这种级别的企业,只要能投出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我就满足了。”
“人生不能总是指望不断重复自己的巅峰,适当降低预期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