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个工程
当初地球时代有一座十分著名的超级水电站,为了建造它,人们曾经将一条世界排名前列的大河拦腰截断,并形成了超过了一千平方公里的广袤湖泊。
而这个湖泊之中所蓄积的水量,大约在400亿立方米左右,也即蓄水总质量大约为400亿吨。
而这个数字,仅仅只是此刻人们需要从拉卡伊9352星系之中所带走质量的二百五十分之一。
也即,这一次恒星际航行,人们需要将大约相当于250个那般庞大的水库之中的所有水量,从一个恒星系搬运到距离12.2光年之外的另一个恒星系之中。
哪怕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这也是一项庞大到极点的工程。也正因为如此,正因为早就知晓它的庞大,人类文明政府才为这项工程特意预留了一个世纪的时间。
两亿人以上的人口奋斗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这项工程之中包含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自然就是反物质能源的储备工作。
在太空之中,没有比能源更为重要的东西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甚至比种类可能高达上百万种的各类物资还要重要。
原因很简单,物资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只要有足够的能源,大部分物资便可以不断的回收利用。譬如,人类呼吸将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而付出一定的能源为代价,二氧化碳同样可以再还原成氧和碳。
面对高达十万亿吨的质量,粗粗估算一下,需要的反物质能源便高达至少六亿吨以上。留出冗余量,再将其翻倍,便高达14亿吨左右。
如此之多的反物质能源,倘若与相应质量的正物质完全反应,所释放出的能源,将相当于太阳这般巨大的恒星,在700秒钟时间里所释放出的所有能量,相当于地球在大约五万年时间里所接收到的太阳能量的总和。
五万年之前,人类文明尚且在茹毛饮血。从那个时刻开始,一直到现在,地球所接收到的来自太阳的一切能量,这五万年时间里驱动风雨雷电,驱动万物生长,驱动河流奔腾,冰雪融化的一切能量,只足够这一次航行之用。
为了制备高达14亿吨的反物质,便需要大约117亿吨氢完全转化为能量,便需要足足1.67万亿吨聚变燃料参与聚变。
这需要众多的具备高度自动化能力的聚变电站同时参与进来,才能在短短100年时间之中完成。
于是,取消其余众多工程所节省下来的建设力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投入到了聚变电站及反物质制备工厂的任务之中。
第二个要点,则是恒星际飞船的制造。
建设单纯的客货运输飞船,要比建造战舰简单容易许多。毕竟人们不需要考虑机动性、武器系统等一系列东西。但这一次所需要建造的飞船太大了。
如同远航号飞船一般大小的飞船,人们还从来未曾建造过。
幸好,在对远航号飞船进行修复与维护的过程之中,人们积累了众多数据资料,对于建造一艘如此庞大,并且可以胜任恒星际航行的飞船,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这并不是说人类文明此刻的科技比起当初的深空文明更加先进——要知道,当初深空文明为了一次恒星际航行,几乎丢失了舰队之中99%的质量,只剩下最后一点幸存者才苟延残喘到达了太阳系。
综合来看,人类文明此刻的科技程度,要论全面性,还是比不上深空文明的。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人类文明解决了恒星际航行之中最大的一个痛点,也即反物质能源的大规模制备问题。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几乎便解决了恒星际航行之中高达99%的问题。
深空文明做不到的,人类文明才可以做到。
此刻,人们建造的恒星际飞船,其综合性能,大概可以达到远航号飞船的60%左右。
就是工程量实在太过巨大。但也没有办法,聚集整个文明的力量,将人力物力往上堆就是了。
第三个要点,则是物资的储备。
水、盐、糖、大米、小麦、金银铜铁各种矿产、氧、碳等等等等,名单之中至少包括数百万类不同的物资。
这一项工作相比起前两项,其实还算是较为轻松的。最主要人类文明此刻已经拥有了一次恒星际远航的经验,对于航行之中该携带哪些物资,某一类物资该携带多少比例,大都心中有数。
就是较为繁琐麻烦而已。
这个问题同样没有什么巧妙的办法去解决,仍旧只能靠人力物力往上堆了。
在这三个要点,三个工程之下,之前文明收缩所节省出的人力物力,几乎还没有来得及修整,便呼啦一下全都被瓜分掉了。
不仅如此,这三项工程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还严重侵蚀了其余项目的资源份额。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市场经济在这个阶段再度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娱乐业、服务业、服装、家纺、旅游等行业几乎全军覆没,所有从业者都被引导着参与到了这三个巨型工程之中,整个社会再度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
除此之外,同样对于文明具备极高战略意义的科学界,除了一部分最为顶尖的科学家仍旧可以获取一些资源用于尖端研究之外,其余学者的科研行动几乎全都被迫中止。
原因很简单,人类政府此刻已经拿不出足够的资源供给他们了。
每一名学者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为了培育他们,文明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代价。而,将他们的生命浪费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之中,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于是,依据自愿原则,众多科研学者选择了暂时冻结自己的生命,以等待文明处境的再度好转。
这看似有一种“当了逃兵”,在其余人都费尽千辛万苦去奋斗的时候,自己却躺在冬眠舱之中睡大觉偷懒的性质,实质上这些科研学者也确实是逃避了劳动,但赵长星力排众议,仍旧坚持做出了这个决定。
赵长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认为这样做对文明是有利的,事实上也确实是有利的,那么,在不涉及文明价值和道德底线的前提之下,他就一定会去做,而并不会去理会“生命贵贱”、“价值高低”之类的没有什么正确答案的争论。
同时,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也全面停止,唯有以“保持作战状态”为目的的小型军演和训练还在继续。军方之中的一部分骨干力量也获准进入到冬眠之中暂时冻结自己的生命。剩下的大部分军人则全部投入到了这一场“战争”之中。
是的,这三项工程,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就是一场战争。某些需要极高组织度,需要快速机动力量参与的任务,恰好适合军人们去完成。
这对于军人们来说,同样也有类似于军事演习的作用,并不至于往日辛苦训练才学到的技能全都忘掉。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拉卡伊9352星系再一次进入了繁忙状态。
一道道电波在浩瀚太空之中飞驰,一艘艘飞船在来回穿梭,如山如海一般的巨额物资,伴随着电磁轨道炮的喷射,或者在陆地与太空之中穿梭,或者在不同的星球之间穿梭。
在一亿多人带领着几乎高达数千万亿台机器人和自动化机械的“进攻”之下,这三颗大行星,甚至于连地貌都被改变了。
数十万座巨型工厂所产出的废料填满了盆地和峡谷,富含人们迫切需求矿物质的山峰被直接削平,原本大致平整的平原充满了沟壑与凹陷,物质在星球表面不同地方之间的转移,甚至于对星球的地壳都产生了影响,间接导致火山和地震开始频繁。
对于这三颗星球来说,这几乎可以称之为是翻天覆地一般的变化。但在人们的有意控制之下,从这个星系之外观察,星系却仍旧维持着平静。
至少在现阶段科技水平及相关科学预测之下,人们无法找到任何办法,在距离数光年远的地方,察觉到这里正在发生如此重大变化的迹象。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之中,许多人到达了寿命极限,最终死去。数量不多的新生儿自然诞生,来到了这个世界。
加加减减,人口最终按照当初预计的那样,降低到了两亿人口左右。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之中,一艘又一艘如同远航号飞船一般庞大的恒星际飞船出现在了人们眼前。质量以万亿吨计算的天量物资,在电磁轨道炮的喷射之下,渐渐汇聚到了这些飞船之中。
一座又一座原本各具风情,承载了人们各自不同长短生命历程,留着人们许多记忆的太空城被荒废,最终失去了所有温度,变得如同星际陨石一般冰冷。一座又一座原本日夜轰鸣,人流如织的庞大工厂渐渐停歇,将冰冷与死寂重新归还给了这片天地。
人类文明如同匆匆过客,只在这个星系那至少长达百亿年的生命历程之中短暂停留片刻,现在,便到了离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