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势如破竹
尾张郡原本就有很多投恒的声音,只是被柴田胜家与林秀贞等人强行压了下去。如今柴田胜敏弑杀柴田胜家,选择投恒,虽然战事上节节溃败,但也让那些潜伏着的势力再次冒了出来。
以致于尾张郡内战不断,人心惶惶。而就在这个时候,恒军适时出动了!八十万恒军铁骑在吴起的统帅下,横扫尾张郡,一路上势不可挡。那些被吴起击溃的东瀛军,还没来得及重组军阵,又被孟珙统领的五十万华国玩家军团给犁庭扫穴了一遍。
是的,尽管有很多玩家拒绝恒国的编制,以致于退出了恒军队伍,但从各地前来的华国玩家却在不断的提升,现如今,进去恒军编制的玩家,就有五十余万,而呆在恒军后面,想着捡漏的玩家,也有十余万人。
本来就疲于内战的尾张郡,在恒军面前,毫无抵抗能力。有时候恒军还没有赶到,前面就已经挂白旗投降了。对于投降的东瀛原住民,林凡选择包容。但对于东瀛玩家,林凡则坚持自己的选择,斩尽杀绝!
倒不是林凡对东瀛的玩家,有多么的痛恨。而是玩家一般都有3条命,在命没用完的情况下,肯定都比较跳脱。现在因为他们的投降,而选择宽恕,可能下一刻,他就会再次跳出来与恒国作对了。
恒军闪击尾张郡,仅一天半的时间,攻占整个尾张郡,击杀东瀛军近十万,东瀛玩家三十余万。而恒军这边的军队伤亡人数只有千人左右,华国玩家的伤亡数量也在万人以下。对于这些伤亡的华国玩家,林凡一视同仁,直接按恒军的士兵战死抚恤制度给。
因为发达的工艺和战马的暴利,如今恒国的财富累积,已经到了一种恐怖的地步。根本不会在和当初那般,为财政问题而忧心忡忡。
占领尾张郡后,林凡根据东瀛名将的心愿,处死林秀贞与织田信行等一众参与谋杀织田信长的相关人员。同时遵守自己的承诺,不仅不追究柴田家其他人的过错,还提任柴田胜敏为五品将军,领麾下残余的10万柴田军,并入吴起的麾下。
有人欢喜有人愁。几乎就在上杉谦信得知尾张郡爆发内战的第一时间,他便知道了事情的重要性,等不及各地大军的集合。亲率麾下三十万大军,星夜兼程奔赴尾张郡。
可当他他来到尾张郡边境线时,发展其中,到处都插上了恒国的旗帜。显而易见,尽管他一路疾驰而来,终究还是没有尾张郡的败亡速度快……
看着尾张郡内的荒凉景象,上杉谦信不由得露出了一丝凄凉神色。尾张郡一败,那接下来,不就轮到他了么。
“杀!”
“杀!”
“杀啊!”
然而,就在这个气候,越后军的四面八方都同时响起了喊杀之声,上杉谦信被吓得肝胆俱裂。他如何也没有想到,在这短短两天的时间,恒军不仅攻占了尾张郡,还悄无声息的在他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必杀的埋伏。
不过,上杉谦信也非庸才,虽然惊骇于恒军的战斗力和组织力,但他在第一时间,也指挥麾下大军,结成了防御阵型。
在上杉谦信的努力坚守一下,越后军倒是没有在第一时间溃败啊。然而那又能如何?此时,这漫山遍野,都堆满了恒军将士,就算他是兵家四圣之一,在如此形势下,也难在吴起手中逃脱。
……
“想不到,这小小东瀛,竟然还有如此帅才,实乃罕见。”
战场不远处的一个小山丘上,林凡为裴旻的护卫下,正居高眺望着山丘下的战斗。此时,薛仁贵、李玄霸、高昂等人,已经凿穿了上杉谦信的防御阵线,大部分的越后军,都被恒军冲散包围。只有上杉谦信的身边,还距离了数万的人马,正拼死抵抗着源义经所率兵马的冲击。
侍立在林凡身边的李泌,正是见到了上杉谦信的顽强,这才发出了一句感慨。因为他来东瀛的这近半个月的时间,所见所闻,东瀛好像没有名将可言。不曾想,如今上杉谦信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却没有在第一时间溃败,实属让我大吃一惊。
“越后之龙、东瀛军神,这上杉谦信的能力还是不差的。”
林凡点了点头,同意了李泌的夸赞,随后转头对裴旻道:“派人去通知吴起、孟珙他们。务必生擒敌方主将!”
“臣,领旨!”
裴旻抱拳说道,随后马上喊来几名禁卫,让他们带着林凡的命令下去了。而林凡留上杉谦信一命,并非是懂了爱才之心,而是他如今还占领着美浓郡、越后郡,以及滇池郡。如果能够将上杉谦信收为己用,那么接下来的战斗,会省力许多。
眼见大局已定,林凡不在过多停留,带着李泌一行,便先一步回城歇息了。
半个时辰后,吴起带着被绑的严严实实的上杉谦信来到了林凡的身边。而林凡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进行了招降。在林凡对其许以四品将军,且释放其麾下一众家臣后。迫于形式的上杉谦信也只能接受林凡的招降了。
随着上杉谦信的投降,恒军接下来的事情,便是以接收上杉谦信下辖三郡之地为主。而林凡在李泌等人的协助下,则负责起了战后的安抚工作。
时至如今,短短半月时间,东瀛十八郡已经被恒军占领了五郡之地,打下了东瀛王国三分之一的领土。
如今强大的攻势,让整个东瀛都为之震颤。紧接着的便是结盟。原先,源、平两大集团因为恒军的介入,已经化干戈为玉帛,停止了战争。
现在,两大集团又暂时回到了天皇的怀抱。因为他们明白,想要赶走恒军,东瀛的各方势力,就必须团结一致,拧成一股。而有这个实力和资历的,也唯有他们的天皇了。
元明天皇在保皇党的支持下,开始向东瀛各地招募士兵。迫于平、源两大集团的政治妥协,以及恒军的步步紧逼。东瀛各地大名纷纷响应,向国都东京城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