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5章 前哨战
攻打秭归巫县不过是伐蜀之战的前哨战,这些战斗对于曹亮而言,其实是无足轻重的,而且对于蜀军来说,也并非是非要坚守的阵地,属于可弃不可弃的地方,鸡肋一般的存在。
所以不管是魏军还是蜀军,在秭归巫县一带都维持着低兵力的交战模式,双方都没有投入大规模的兵力,蜀军的主力部队在忙着构筑永安防线,而魏军的主力部队在筹备伐蜀大计,这自然而然地导致了秭归巫县之战的关注度相当的低。
但关注度低也并不意味着战斗会不激烈,就双方投入进去的兵力而已,总计也超过了三万多人,受地势的影响,秭归巫县一带高山峡谷,地势狭隘,真就是大兵团作战,那也施展不开啊。
所以这几场战斗,一直打得十分激烈,尽管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场小规模的冲突,比动辄数十万人的大决战来,这样的战斗多少让人提不兴致的。
但对于直接交锋的两支军队而言,战斗的惨烈程度绝不亚于那些规模庞大的战斗,双方仅仅在秭归一带,就激战了四个多月的时间,阵地数度易手,战况空前的白热化。
曹亮在江陵,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这场战役,而是在想法设法地筹措粮草和物资,做着伐蜀之前的最后准备。
曹亮并不是单纯的为右军团和水军筹措粮草物资,毕竟伐蜀将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参战的部队也不仅仅只限于右军团一支部队,而是三大野战军团全部都是出战的,邓艾的左军团在雍州,杜预的右军团在荆州,羊祜的军团在交州,三路大军将会从三个方向,对蜀国发进攻。
灭蜀之战曹亮将会动用全部的力量,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灭蜀之战关系到曹亮能不能一统天下,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这已经是最后的一战了,曹亮自然也不会再有什么保留,将会倾注全力,发最后的进攻。
此时的蜀国,也并不是当初三国鼎立时最为孱弱的时候了,司马氏败亡之时司马伦率残部归降了蜀国,吴国灭亡之际,陆抗也率亡国之军加入到了蜀国之,如今的蜀国军队,已经不再单纯是来自蜀地的军队了,更为准确地称呼应当是三国联军,整合了蜀汉、孙吴和司马晋三方的力量,就兵力而言,差不多已经是达到了二十万人之多,是以前蜀国常备军的两倍人数,实力剧增。
益州人口百万,维持十万的常备军,兵民比例也达到了十比一的程度,在理论上,十比一的兵民比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更何况,蜀国还有近四万人的官吏队伍,这也是需要平民百姓来负担的,也难怪当年吴国使者出使蜀国,观蜀国乡间,民有菜色,老百姓的负担这么重,能不贫困吗?
维持十万常备军,对于蜀国来说,已经是一个极限了,现在司马伦和陆抗率军加入,虽然让蜀军平添了一倍的军事实力,但同时也增加了一倍的经济负担,短时间内,或许还可以勉力维持,但长久以往,蜀国的经济必然崩溃,民不聊生。
兵民比例达到五比一,再上官僚集团,也就是每四个平民百姓,将会养活一个官兵,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怕蜀国的生产力再发达,也不可能做到如此的程度。
或许姜维会想一些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屯田,让闲赋的军队开垦荒地,自给自足,但这也仅仅是权宜之际,毕竟军队的主要职责还是作战,一旦敌人来犯,那怕庄稼烂在地里,他们都得优先投入到战斗之去,没法再顾及这些庄稼。
所以蜀国的经济压力,始终也是难以得到解决的,二十万军队想要解决吃饭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增加赋税,而本身蜀国百姓的赋税就已经很重了,再加赋的话,蜀国的老百姓肯定是无法承受的。
曹亮其实也有一个兵不血刃的好办法,那就是在魏蜀两国边境陈兵,造成一种大军压境的态势,让蜀国的军队不得不放弃其他的事情,全力以赴地进行备战和防御,但魏军却不采用进攻的手段,就这么和蜀军对峙着,耗着。
用不了几年的时间,蜀国要么削减军队,要么经济崩溃,长期的这种对峙,比拼得就是国力,蜀国的国力薄弱,根本就耗不,长此以往,不用魏军进攻,蜀国必将是内乱迭,民不聊生。
如果曹亮能在蜀国内部再搞点动作,比如说贿赂一下黄皓,在后主刘禅的面前给姜维尽些谗言,或者支持一下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派,给姜维后方制造点紧张空气,那必然可以加速蜀国的灭亡。
这样的手段,也可以称做是“和平演变”,曹亮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外部施加一些压力,让蜀国内部自己内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到蜀国内乱之时,魏国再出兵,灭蜀自然是轻而易举的。
但这种和平演变的过程会比较长,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才能见到效果,显然曹亮是不愿意等待的。
如今的天下大势正趋于一统,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曹亮就站到了这个风口上,如果再让曹亮去等待十几年的时间,显然他是不愿意的。
魏国虽然家大业大,但同样如果十几年和蜀国对峙的话,那肯定也会无情地消耗掉魏国不少的资源的,浩大的军费开支也会让魏国的百姓不堪重负。
所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蜀国,实现天下的大一统,是摆在曹亮面前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今邓艾的左军团和杜预的右军团已经是枕戈待旦,做好了出征前的一切准备,只需要曹亮的一道旨意,他们便可以兵发蜀国,拉开伐蜀的帷幕了。
唯有羊祜的军团,还在交州作战,所以曹亮只能是静心等待,等着交州的战事结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