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5章 亡羊补牢
邓艾的出兵已经是堪称迅捷了,在得到蜀军侵入陇西的第一时间,邓艾就已经集结军队,星夜兼程地赶往了陇西。
其实邓艾所布置的关陇防御体系,在效率上确实已经是无人可及了,数万大军的调动,也仅仅只在几个时辰内就完成了,不得不说,邓艾的治军能力,是相当的强。
但邓艾的速度再快,却也无法赶得上陇西的战局变化,当邓艾刚刚抵达冀县的时候,就传来了襄武失守的消息,这不禁让邓艾是眉头大皱,这才几天的工夫啊,襄武就失守了,太出人意料了!
在邓艾关陇的防御体系之,本来就没有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计划,毕竟魏蜀两国的边境长达上千里,数条谷道贯穿其间,如果魏军分兵去扼守这些谷道的话,在兵力上必然是捉襟见肘,而且秦岭山谷地势险要,道路艰险,粮草转运困难,长期坚守的,军费开支浩大。
所以不管是司马懿还是郭淮乃至现在主持雍凉大局的邓艾,都奉一个原则,那就是据守要塞,保留强大的机动兵团,哪儿有险情,就立刻增援哪儿。
当然,这种防御模式,必须要建立在这些要塞据点能够稳固防守的前提之下,一旦这些防御据点出现问题失守的话,整个关陇的防御形势便会恶化,防御计划也会被完全的打乱。
此次姜维兵出陇西,目标必然是直指襄武,原本邓艾对陇西的防御就不太放心,专门地调拨了四千人来加强陇西郡的防御,以确保陇西郡在受到蜀军攻击之后,有足够的时间支撑到援军的到来。
按邓艾的想法,那怕蜀军的攻势再猛,以襄武的城防和兵力部署,支撑个十几天的时间,应当是毫无问题的。
而且在陇西太守的人选上,邓艾特意地提拨了杨欣来担任,之所以提拨杨欣,也是邓艾对杨欣的能力和忠诚的赏识,邓艾相信,自己绝不会看错人,杨欣能够守得住襄武。
但出乎意料的是,襄武城居然失守了,从前方传递回来的消息,襄武从受到蜀军攻击到沦陷,居然只有一天一夜的时间,如此之快的速失,令所有的人都瞠目惊舌。
按理说,陇西太守杨欣是邓艾精心挑选出来的,以襄武城坚固的城防和七千的兵力,那怕防守战斗再困难,也不可能如此之快的丢掉襄武吧?
邓艾脸上青一阵白一阵,难道自己真得看错杨欣了?以杨欣的资历和能力以及忠诚度,襄武这一战必将应当是一场苦战一场恶战,但谁也没有想到,襄武丢得如此之快,这着实有些打脸啊!
既然襄武已经失守,邓艾也就没有必要如此急行军了,他下令军队暂时留驻冀县,同时派出斥侯,前往陇西打探军情,陇西的形势有变,整个作战计也需要推倒重来,邓艾没有因为襄武的失守乱了方寸,而是积极地重新规划。
一座城池的得失固然会影响关陇的大局,但也并非是致命的,最码现在的魏军,已经具备足够的实力,一场战役的得失,并不会对魏军形成太大的影响,只不过邓艾原先的计划被打乱,他需要研究出新的作战计划来。
在斥侯的打探之下,襄武失守的真正原因也找到了,原来襄武失守,并非是杨欣的无能,而是襄武的军,混入了蜀国的奸细,而且这个奸细的职位并不低,担任的是郡司马的职务。
襄武失守的当夜,司马林祥担任西城门的值守,正是他打开了城门,将蜀军放入了城,最终才导致襄武的沦陷,如果杨欣要背负责任的话,那也是他认人不淑,错信奸细,才有此败。
而杨欣也是赤胆忠心,在城池失守,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断然拒绝了蜀军的招降,毅然决然地投河自尽,一死以报国,如此忠烈之举,也是令人感叹唏嘘的。
邓艾立刻将襄武失守杨欣殉国之事拟成奏章,用六百里加急的快马递交朝廷,杨欣虽然对襄武的失守负有重大责任,但人都死了,还能追究什么,邓艾也不好定夺,只能交由朝廷那边来处置。
间谍的存在,一直是令人防不胜防的,杨欣到任陇西太守才几天的时间啊,那名蜀国的奸细,却是潜藏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如果说杨欣没有识人之明,那就真有些冤枉他了,毕竟一个二十年都没有挖出来的间谍,刚刚到任的杨欣又怎么可能会识破,除非他有火眼金睛。
所以襄武的失守,已经是注定了的,一个手握兵权的间谍是何其的可怕,只要杨欣没有识破他,襄武的失守,也只是迟早的事,稍微一个疏忽大意,就会给那奸细以可趁之机。
邓艾立刻给各郡各部下达命令,要他们在各自的编制内,详查蜀国的奸细,肃清余孽,襄武的教训是深刻的,现在亡羊补牢,也犹未晚矣。
可以预见,这次清扫奸细的风波必然会席卷整个关陇,在各军和各郡之,也会掀很大的风浪,甚至会出现一些冤假错案,但襄武血的教训让邓艾不得不痛下决心,那怕就是把关陇犁一遍,也要尽可能地将蜀国的奸细给清除掉。
尤其是那些执掌着一定权力的官吏之,更不能容许奸细存在,襄武就因为一个奸细的存在,最终导致了近七千人的全军覆灭,如此惨重的损失,不得不给邓艾敲响一个警钟。
两军交战,不光是明刀明枪的拼杀,而且在那条隐蔽战线上的暗战,也是极为重要的,所谓一招不慎,便有可能满盘皆输,想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必须要下大力气去清理内部,不给蜀国奸细存在的土壤。
当然邓艾也清楚,想要完全根除间谍的存在也是不可能的事,像林祥这种潜伏了二十年的老牌间谍,如果不是他主动地暴露出来,想要把他给挖出来,确实是困难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