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助学金评选
根据扶助处上周的通知要求,要在本周五之前将助学金获评的人员名单递交过去,不过后来学校考虑到太仓促的话,有可能会引发不够公平透明的问题,就将时间推迟到了下周三。
虽然有所推延,但是对于还没有真正着手实施的江岩来说,也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毕竟除了评比还要预留出公示结果的时间。
趁着还没有到下班的时候,江岩查了一下三个班级的课程表,在发现他们下午都没有课后,江岩通知班长和团支书全都来办公室找他。
在六个人到齐后,江岩问道:“我之前跟你们交代,先尽量摸清一下同学们的真实家庭状况,你们进展怎么样了?”
邵湾当先说道:“这些天里,我特意留意过班里的每位男生的生活习惯和花销情况,对谁的家庭条件好,谁的家庭条件差,应该可以说心里有数。”
江岩的视线从每个人的脸上扫过,每个人都给出和邵湾相似的回答。
江岩微微颔首,道:“看来你们对我安排的事情都很用心,跟你们通知一下,下周三之前,要将三个班级的助学金获评人员名单上报至扶助处。
除去公示时间,也就是说周日之前要将人员确定,我想你们也都不想在周日加班,那必须在周五之前完成这项工作。”
陈铭翔疑问道:“助学金的人员名单是班长团支书决定吗?”
“当然不是,你们需要组建一支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五分之一的评选委员会,而且必须是单数,依照助学金获评人数,对自荐的同学进行投票排名,取名次靠前的同学确定人员。
而这只是初步名单,这份名单经过我的审核同意后,经过三天公示,同学们都无异议才能确定最终名单,并上报扶助处发放助学金。”
“评选委员会的同学有什么标准或者要求吗?”
“要按照班委、寝室长、普通同学的划分,根据人数比例分别选举作为评选委员会的成员,而且,在原则上,男女生人数相差不能多于一个人。”
“那我们班有多少名额呢?”
“三个班级的人数大致相同,助学金获评人数也相同,每个班级都正好是十一个人,其中一等助学金三人,二等助学金四人,三等助学金四人。”
江岩正色说道:“身为班长和团支书,肯定要作为评选委员会的一员,而且势必有着主导性的话语权,我先把丑话说在前头,你们也可以理解为警告。
如果在评选中,一经发现你们存在徇私舞弊或者故意偏倚的现象,那么不好意思,无论是什么原因,你们都会被取消班长或者团支书资格,并且在以后的四年里再无评优评先机会。”
江岩如炬目光警告地环视一遍,道:“我敢很笃定地说,到时候真的出现这样的事情,你们说什么都没用,找谁说情都不好使,我可以以我的人格担保,希望你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放心吧,老师,我们都不是那样的人。”在江岩的威压之下,六名学生一时间都不敢大声喘气,只有徐志昂壮着胆子向江岩作保证。
“我也相信你们不是那样的人。”江岩脸色稍缓,面向邵湾道:“原则上,申报助学金的同学不能够作为评选委员会成员,不过班长和团支书例外,但在对自己评比时,务必要回避。”
六名学生中,三名团支书的家庭条件都不差,但是班长就相对一般,陈铭翔还可以,差的是徐志昂和邵湾。
邵湾农村孩子,父母靠务农和打零工供他上学,而徐志昂条件更差,甚至生活费要自己勤工俭学来挣。
为了避嫌或者凸显自己的公正,很多老师很反感班长和团支书申报助学金,好像评上了就是有黑幕一样,但是江岩不这么觉得,助学金本意就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既然的确贫困何必区别对待。
为了所谓的公正而不让班长和团支书申报,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在江岩看来,这是老师不敢担当的一种表现,他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邵湾和徐志昂也知道江岩这话是讲给他俩听,不过在场没有外人,彼此之间都知根知底,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或者异样情绪,两人对视一眼,徐志昂道:“老师,我和邵湾商量过了,我俩不申报。”
邵湾跟着说道:“您不用担心我们,老师,我们现在都找到了业余工作,每个月都有一笔不少的收入,不仅足够学费和日常开销,还有余钱能贴补家用,我俩用不着申报助学金。”
江岩劝说道:“你们两个不要有什么顾虑,只要自己问心无愧,不用担心别人莫须有的非议,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老师,我俩没有顾虑,也不怕别人非议,但是作为班长还要申报助学金,我们自己心里都有些过意不去,这是我俩的真实想法,没有受到任何外部影响,希望老师能成全。”
“那好吧,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我尊重你们的选择。”话已至此,江岩没有办法再劝。
“关于助学金评比,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我们评比是自行评比,还是召开评比大会在您的监督之下评比?”陈铭翔问道。
“你们自行评比,只需要把申报助学金的人员名单和评选委员会成员名单报给我审一下,就随时可召开评比会议,然后把初步名单递交给我就行,我主要在最终名单上进行审核。”
安排完助学金评选的事情,其余五人都走了,邵湾却留了下来。
“老师,我想请您帮个忙,行吗?”邵湾难为情地说道。
“你先说帮什么,我再决定帮不帮。”
“冯琦想加入学生会,但是怕进不去,我想请您跟艺术学院的老师打声招呼,给她通融一下…”在江岩凝重的目光下,邵湾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一丝也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