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二百八十章 宋启经当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宋启经之父的英年早逝,让宋鸿宝哀痛不已。
    不仅仅是白发人送黑发,也是因为这二子乃是他寄予厚望,有希望考中进士,为他们宋家挣来一座进士牌坊,带领宋家真正走向豪门的人。
    他们宋家,还从来没出过进士呢。
    可惜,有望冲击进士的宋启经之父就这么病死了。
    后来宋鸿宝只能是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可惜一个比一个草包,连的秀才都考不中。
    最终竟然还要靠病故次子的独子宋启经!
    随着宋启经逐渐长大,也算是勉强继承了他父亲的读书天赋。
    他十八岁考中生员,第一次虽然乡试不中,不过以他的功底水平,他日再积累一些年,最终考一个举人还是有希望的。
    至于进士嘛,这就别指望了,没那水平。
    但是当宋启经准备参加第二次乡试的时候,楚军就已经拿下了汉阳城,并大规模招揽有功名的读书人以及致仕官员为官。
    年轻的宋启经被友人一忽悠,竟然直接去报名当保乡军的官去了,那个时候罗志学都还没称帝建制呢。
    他被初授正七品,同时因为他投奔的早,所以后头几个月升官极快。
    承顺二年二月下旬的现在,宋启经已经在农林部里任职某一副处长,从四品。
    要不然你以为宋家为什么会第一时间向大楚帝国官方靠拢,还拿出真金白银去购置林家织布厂啊。
    除了他们宋家本来就想要进军纺织业外,还有宋启经的这一层关系在。
    自家宋家嫡系子弟都已经投贼……哦,不,从龙了,而且还升官分块,这都已经变成中高层官员了。
    他们宋家难道还能置身事外?
    不可能的!
    假如那一天大楚帝国完蛋了,明军打回来了,首选收拾的就是他们这些投靠保贼军的士绅大族。
    因为他们是叛徒!
    而叛徒比敌人更可恶!
    所以宋鸿宝把五儿子一家子秘密送到江南去,给宋家留下一条备份的血脉外,就带着剩下的宋家族人一门心思靠向了大楚帝国官方。
    如果不是因为宋鸿宝自己已经老迈干不动了,他都想着直接在大楚帝国里出仕为官了。
    自己好歹是个举人,投过去官位肯定不差,多少也能够给自己的孙子宋启经帮衬一些。
    但是奈何年纪太大,身体又不好,实在干不动。
    既然没办法在事业上给予这个孙子多少帮忙,那么他就要帮这个前途远大的孙子扫清其他障碍了。
    至少,不要让这个孙子因为身外之物就断送了前途。
    争取给他们老宋家干出一个部堂高官出来。
    至于其他的,就只能靠着宋启经自己努力了。
    ————
    武昌城,农林部里的宋启经却是不知道自己的祖父对自己的安排,现在的他一双黑眼圈挂在脸上,整个人看起来憔悴无比。
    看着桌面上依旧厚厚一大堆的文件,宋启经放下了手中的笔,叹了一口气后靠在椅子上。
    太累了!
    当官之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当官竟然会这么累。
    而且他入仕大楚帝国之前,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周边的师友入明王朝为官后会这么忙的。
    在他的早先认知里,当官嘛,决定的是大方向,需要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高度,纵观朝廷天下,然后做出一项项有利于民生,有利于朝廷的选择。
    至于做出了选择后,怎么具体把事情落实下来,自然有众多手下尤其是吏员们去处理。
    君不见,诸多人考中进士后外放当县令,一个个都是游山玩水,携美而游,时不时升个堂,拍个惊堂木,引起一片惊恐。
    在他看来,自己入大楚帝国为官,生活应该也是这样子的。
    但是没有想到,入朝为官后,生活和他预料的截然不同。
    他一开始就被分配到了农林部农业司做事,农业司在农林部里,甚至在整个大楚帝国行政体系里,都算是大司了。
    因为该司负责的是农业生产事务,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劝耕。
    具体下来,他们需要负责组织屯垦开荒,引导农民们复耕复产提高粮食产量。
    这种事务,对于任何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里都是属于重量级事务,毕竟民以食为天。
    这粮食不够,那是要饿死人的。
    因为任务繁重,这个司的事情也非常多,当前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引导恢复各地的农业生产。
    在过去数年里,因为天灾人祸的缘故,楚北以及河南之南阳府等地的土地被大量抛荒,粮食产量一减再减。
    而大楚帝国控制了这些地方后,第一件事是收税,而第二件事就是组织当地民众恢复耕种。
    其中又以南阳府,襄阳府,郧阳府,均州这四个地方的任务最为繁重。
    因为这四个地方都在过去几年里饱受流贼和官兵的双重迫害,大量人口死伤或逃亡,大量土地被抛荒。
    同时南阳府,襄阳府一带这几年还遭到了比较严重的干旱。
    说是严重,其实放在后世的现代社会里也就那样……撑死了也就是多几条新闻报告说河流湖泊水位下降了……
    但是在明末这个技术能力以及生产能力严重落后,水利设施几乎为零的时代里,这种程度的干旱已经是严重影响了当地民生。
    大楚帝国自从南下控制南阳府、襄阳府之后,几乎就一直在想办法恢复当地的农业生产。
    先是肃清了匪患,让当地民众没有了流匪或官兵的威胁。
    再然后是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拨下大量钱粮招募当地活不下去的流民,贫寒子弟用于修建各项水利设施。
    同时也号召当地的士绅们以及普通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自己的家乡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同时又以免费发放以及免息贷款并行的方式,提供当地百姓粮种,农具,以便农民们恢复生产。
    这些政策对于当地农民,尤其是那些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的佃户而言自然是大好事。
    但是政策的施行也是需要人去做的,这么大笔的钱粮花出去了,上头尤其是天子罗志学是要看到效果的。
    如果钱花出去了又没看到效果,别说陛下会有意见,就算是其他部门都要有意见了。
    其他部门为什么不满?
    因为去年商议最终决定给北方几个府拔给钱粮以赈灾的时候的,这钱是有了,但是这些钱可都是从有限的经费里挤出来出来的。
    大楚帝国的财政收入虽然去年很高,但是军费开支也大,绝大部分财政收入最终都是变成了军费用在战争上。
    这留给行政各机构的经费可就没多了,而这些行政经费又被税务部以及工业部占据了相当多的一部分,这留给其他部门的就更少了。
    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各大部门争夺经费的非常激烈。
    当时的农林部,以恢复北方数府农业生产,赈济当地灾民的理由,硬生生从其他各机构里抢走了一大批经费。
    赈济恢复民生嘛,其他人也没意见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但是你农林部要是拿了钱不办事,或者把钱都花玩了又办不成事,那么可就别怪其他几个机构的大佬们翻旧账了。
    为此,农林部的人也是压力非常大,而具体负责此时的农业司就更是压力大到没边了。
    而宋启经作为农业司的人,刚投身大楚帝国这个大家庭后,就开始了脚不沾地的当官生涯。
    每天早出晚归,处理着似乎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各种文件。
    不知不觉中,忙的晕头转向的宋启经时不时就升一级,有时候还两级跳。
    今年一月份,时任农业司开荒处某科科长的他,跟着当时的农业司司长跑了一趟襄阳府,视察当地的复耕情况以及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视察完回来都一月份了,回来后因为做事勤勉,再加上农林部实在缺人手,因此很快就被晋升为农业司开荒处的副处长,品级也顺势晋升为从四品。
    七月份从龙的时候,他不过是正七品的一个普通科员,等到今年二月份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了从四品的副处长,中间只花费了半年而已。
    这种晋升速度,要是放在明王朝那边就跟坐火箭一样了。
    不过在大楚帝国里却是很正常。
    大楚帝国去年春天的时候还只是盘踞在伏牛山一带而已,三月份才开始对外扩张,四月份才杀入南阳府。
    严格上说起来,大楚帝国从伏牛山一带杀出来的时间也就一年而已。
    这一年时间里,大楚帝国从当初的几千人,直接扩充到将近二十万大军,所占据的地盘从区区一个偏僻小山区,扩充到整个楚北地区再加上一个河南南阳府以及楚南之武昌府。
    为了控制这么庞大的地方,大楚帝国的行政官员也从早期的百余人迅速飙涨到数万人。
    这种高速扩张当中,你稍微早投奔那么几个月,只要你不犯下什么原则性错误,那么都能连续升官……
    尤其是伏牛山时期就投奔过来的那几十个人,尚书,侍郎的不少,司长知府之流更是一堆。
    而想宋启经这种在七月份后才投奔过来的依旧不差,升官就跟喝水一样简单。
    当初和宋启经一起投奔过来的友人陈昊人现在都已经在税务部当副司长了。
    那可是从三品的职务,还是实权职务。
    比起有人陈昊人来,宋启经的这个从四品就不算起眼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