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挑拨离间
望着姒元手掌心中的电光与风暴,韩非与紫女两人都愣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
将大自然的力量,融纳入一个人的手掌心,这种事情,显然有些出乎韩非和紫女两人的预料和认知。
常规的练武方式,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难不成……这是类似于道家的法术?或者是阴阳家的阴阳术那种?”韩非亲眼目睹这一幕神奇景象,忍不住猜测思考起来。
如果真的是这种层次的力量。
那想要对付寻常的练武之人, 真的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且攻击方式,极其诡异神秘,不可揣测。
与江湖武者的攻击方式差距极大。
“是否改朝换代,对于现如今的我而言,只在于我想不想去做。”姒元重新合拢五指, 所有的电光与风暴, 同步消失不见。
仿佛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你之前所言的潜在威胁隐患, 不可否认,它的确存在。”
“也的确会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
“但那又如何,放眼整个魏国王室宗族一脉,无人是本侯的对手,纵然有隐患与危机,本侯何惧有之?”
姒元面色平静而镇定,根本没有任何的畏惧惊慌表情。
心态很是超然。
“若非本侯的主要念想,根本没有放在这方面。”
“否则,那样的君王之位,别人能坐得,为何本侯坐不得?”
“将其取之,易如反掌。”
听到这种堪称大逆不道,藐视一切的话语,韩非和紫女两人顿时都惊呆了,眼中充满了不敢置信。
这一时刻。
韩非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去劝说魏安侯了。
他感觉脑海中的思绪,一下子被全部打乱了, 就连之前提前准备好的后续诸多说辞,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开口。
凭借来到魏安侯封地中的所见所闻, 仔细观察。
韩非能够推测出许多常人难以察觉到的东西,魏安侯姒元,的确具有造反的潜在能力,而且规模不会小。
随后又根本刚才的话语,进行判断推测。
韩非也能够知道,魏安侯姒元的心态,也同样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性格,这意味着受到压迫,他会反抗。
而不是遵从某些君臣之道,直接束手就擒。
短暂沉默片刻。
韩非无奈笑了笑,道:“侯爷你还真是……快人快语,竟然连这样的大胆话语,都能够在这光天化日之下直接说出来。”
“韩非,已经无话可说了。”
他主动向魏安侯姒元拱了拱手。
然后又端起面前的酒杯,向魏安侯隔空示意,主动一口将酒杯中的美酒全部喝掉。
“打扰了,告辞!”
他站起身,旁边的紫女同样起身。
“慢走, 不送!”姒元单手端起面前的酒杯,向韩非与紫女示意, 静静看着他们两个离开此地。
不一会儿。
整个水上石亭内部, 就剩下他自己一个人。
微微低头,姒元凝视着右手酒杯中的清澈酒水面,清晰可见自己的相貌倒影,看起来比无双鬼还要蛮横。
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强壮到根本掩饰不住的程度。
“在这场席卷中原天下的争斗漩涡中,没有人能够逃得掉。”
“唯有自身掌握的力量足够强大,才能在这狂风暴雨的争斗中,始终保持自身的安稳,不受风雨的侵袭肆虐。”
他端起手中精美酒杯,将酒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然后随手放下酒杯,那双黑白异色的六道重瞳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一抹凶戾光芒,犹如夜晚中的虎眸。
明亮而渗人,冷森森一片。
“只要不打扰我寻道长生,一切安好。”
“若是敢打扰到,本侯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残忍。”
……
……
等到韩非与紫女二人离开魏安侯的府邸后。
来到外面的宽敞大街上,一时之间,紫女竟不知该去什么地方,想了一会儿,她扭头看向身旁的韩非。
对他低声询问起来。
“要不……我们先悄悄回归韩国,你暂时蛰伏在紫兰轩中?”
“不,那样做,改变不了多少东西。”韩非微微摇头,否定紫女的提议,他望着眼前的这座繁华古老城池。
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放弃想办法鼓动谋算这里。
“魏安侯之前帮了我一把,这一次,就不拖他下水了。”
“只能重新换一个目标。”
他将整个中原各国的大体局势,快速在脑海中过了一遍,重新挑选目标,在楚国方面犹豫了一下。
最终,韩非将新目标放在了更加北方的赵国身上。
“走,我们去赵国。”
紫女闻言,低声询问道:“你这次打算怎么做?”
“这一次,为了防止行踪不暴露,我们不出面见任何赵国官吏,也不去说服任何赵国将士。”
韩非嘴角流露出一丝丝笑意,充满了胸有成竹的自信。
低声对紫女提点了一下。
“长平之战!”
“难不成,你是想……?!”紫女听到韩非的提升,脑海中快速思考一番,很快就明白韩非的真正打算。
经过当年的长平之战。
赵国与秦国之间的关系,彻底变成了不死不休,互相仇视。
他想要在暗中挑动赵国与秦国的战争。
进而借助赵国与秦国的战争局势,作为撬杠,来变相撬动影响其它国家的决定。
用迂回的方式,来帮韩国争取谋划机会。
有了新的决定,韩非与紫女两人依旧保持易容隐藏的方式,在朝歌城内部补充了一些干粮与饮水。
又购买了两匹马。
每人一匹,两人牵着马离开朝歌城的北门,直奔向更加北方的赵国境内。
“如果依旧不行,我还有另一个目标。”
马背上,韩非眺望向遥远的北方,目光幽幽。
……
……
大约半个月时间后。
一路隐藏自身踪迹,连续赶路的韩非与紫女,终于悄悄来到赵国与秦国的边疆交接地带。
两人隐去行踪,开始在暗中搞事。
仅仅十多天的时间而已。
赵国一方就和秦国一方,在边疆交接区域厮杀拼斗起来。
很快,战争的消息快速传递向多个国家,其中,尤其以参战国秦国和赵国接受消息最为迅速,密切关注。
不约而同,双方均选择各自增强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