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54章 行事方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厅中议会结束的后的时光里,这些法家子弟开始了连轴转。
    财物清点整理,土地丈量重新分配,漏洞律法查缺补漏,五十位法家子弟恨不得将自己掰成十瓣。
    脚不沾地的他们开始重新清洗,几百年来固化的阶级楼层。
    打碎这些顽固腐败的阶梯只是用了一个晚上,可要重新搭建崭新且照顾各方面阶层的楼梯,则比他们想象中要难上不少。
    他们也曾畅想过登上政治舞台,是怎样一副挥斥方遒,让人心情澎湃的场景。
    可现在每天缠绕在身边的事,让他们明白原来新建一块地方法令,远远要比他们想象中的难。
    徐老师和老先生邹察以及这块地界新主人云光的商讨下,基本上也确立了一个大致的方针。
    依法治国!依法行事!以人为本!
    有了个大致的方向,还需要往里面填充各种细枝末节。
    这让李咏和黄琦挠破了头皮,头发都是大把大把往下掉。
    李咏一路奔跑,在来到从贵族府邸脱胎而出的政律部。
    这件宽敞的府邸紧邻着车师城最宽敞的建筑,现在更名为秦的车师侯府。
    这件居所最后经云光拍板,成了他们法家子弟处理日常公务的地方。
    进入府邸内部,路过一连串写着分别处理各种不同缘由,导致出现摩擦的小房屋。
    尤其是土地划分的地方,更是人满为患。
    好在维持本地秩序的兵卒,让这里没有变成乱哄哄的菜市场。
    李咏走进府邸最大的房屋,里面奢华的东西差不多都被搬空,只有好些个处理日常文书,还有供中途小憩一段时间的床铺。
    黄琦埋头在一堆堆中书本和竹简中,聚精会神的研读着东炎律法还有流传下来的武朝律法,打算将里面严苛还有不合时宜的律法剔除。
    然后待到有一定数量,就去后城学堂和老师还有众位师兄弟一同商讨。
    这个活可不是一拍脑门,有了;一拍桌子,定了;一拍胸脯,稳了;一拍大腿,坏了;一拍屁股,走了!
    这要是出点差错,恐怕微小的细节都能让这个冉冉兴起的秦,赫然垮塌。
    黄琦现在被云光认命成了监御史,负责的主要是监视颁布政令的官员的合理性,以及监察地方官员。
    云光见他腿脚不便,还专门派了两位负责善于收集情报的墨鸦,在他身旁辅佐打理。
    虽然云光打出了秦的旗号,可还是没有自立成王,毕竟接下来可是要融入中原,成为游离在东炎王朝外部的一股势力。
    通俗点来说,就是打算成为朝贡国。
    所以制度也都没起的太高,直接来什么候,什么爵,况且打算实行郡县制的云光也不会出现分封诸王的场景。
    毕竟史书记载了那么多,分封外姓,还是本家子弟,下场没一个好看!
    “黄监御史!!”
    李咏现在是车师划分成四块地界的郡守,负责政令实施等一切大小事务。
    可以说是除了云光,现在正式管理秦之地界的官员。
    黄琦还没有从这样的称呼中适应过来,直到自己这位师兄,气喘吁吁的倚着自己的桌子才从一堆堆的书籍中抬起了脑袋。
    “师...李郡守,怎么了?”
    刚打算喊一声师兄,这才反应过来称呼要赶紧改口。
    “人太少!太少了!”
    李咏也没在意,一路小跑外加天气炎热,早就渴的嗓子冒火,抓起一旁的杯子舒舒服服的灌了一口。
    黄琦也扶着桌子站起来,拿着茶壶给这个醒来就跑了一早上的同门师兄填满了茶杯。
    “是哪里人少了?”
    “什么地方都缺人!!丈量土地那边在喊缺人,统筹牲畜也在喊,重新登记人口户籍入册的也在喊!!”
    “可是,现在通过法学考试的就那些了啊!老师说最快的一部分通过科举的人也还要两月有余啊!”
    “之前不是和咱们一同考核,稍逊一筹的人能不能先从老师那里借来?”
    “这个可以吗?”
    “应该行吧!品性也还都不错,就是知识差了点,能力可以锻炼啊!你我一同去找老师商议商议!”
    黄琦稍微思考一番,觉得这话也的确没错。
    那些人理论差了点,可再怎么说也要比其他人强上不少,而且这事又不是天生就会,磨练一番有能力者自然不会被埋没。
    何况他也不忍心看到和自己同期的学子,一天十二个时辰,休息时间严重点都不够两个时辰。
    自己腿脚不好,没法参与进去,也正好乘着这个机会为他们添砖加瓦一番。
    俩人一拍即合,当即就朝着后城的书院去找他们的授业恩师。
    徐端静这边的学堂再次开始兴起,不过为了和法家学院区分,专门开设了一个全年龄的学院。
    专门教授四种笼统的学习种类,礼(德育),乐(音乐),射(体能),书(识字,书写),数(数术,计算)。
    一切适龄学子,都可以进驻学习。
    这个还是徐端静将上古时期,君子六艺中删减了些许之后,和老先生邹察商讨出来的结果。
    共分六期,为期六年!
    大考之后,剩下的时光就是进入初等一些学府,开始接触比基础教育高出一个层次的知识。
    笼统的学习后,就是一次大考,合格者就可以进入徐端静率先开设的法家学府。
    这一项徐端静也直接照抄了科举制。
    为了能普及教育,徐端静还和云光商议,年满六岁者就必须强制性入学。
    这个举措甚至和一些税收减免互相挂钩。
    徐端静为儿子的打算中,还有一个工学院,还有一个文学院。
    文学院东炎王朝中的大儒那叫一个多,可工学院就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这年头的工,甚至还比不上埋头摆弄田地的农民。
    只不过徐端静很清楚,要解决低端的生产效率,技术对于国家运行的基础骨架可不能缺少。
    要想解决生产力,就必须要出现科技爆炸,提高生产技术。
    只有科技手段上去了,才能用最少的力气创造最大的效益。
    只不过,现在这个西域贫瘠之地,除了一些打铁,木工,泥瓦匠这样的手工艺者,何谈科研咯!
    想到这里徐端静揉着眉心很是疲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